福建省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2022-08-04 13:46□李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城测度子系统

□李 苑

(中共三明市委党校,福建 三明 365000)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逐步推进,旨在解决“空城”“睡城”“产城分离”等问题、破除传统发展模式弊端的产城融合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现已成为新常态下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1]。产城融合是在以人为核心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动态协调、良性互动,达到“产-城-人”三者的融合。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产城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城融合的内涵界定、实现路径等方面。关于内涵界定,张道刚认为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是城镇持续发展的基础,产城融合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融合。李文彬等则更广泛地提出产城融合不仅涉及简单的城市和产业,也包含体现人本需求的融合发展[2]。在实现路径方面,刘畅等提出以产业发展为先,随后再为产业人员配套居住、交通等公共服务,在产业区实力提升的基础上打造新区中心,实现产城融合[3]。唐晓宏则认为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走产城融合差异化发展路径[4]。此外,产城融合水平的测度也是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杨立勋等基于“耦合协调度”理论测算了国内31个省市自2003—2011年产业结构与城镇化间的匹配协调度,进而分析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5]。苏林等通过构建产城融合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张江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度进行综合评价[6]。周作江等借助熵值法及协调度模型测度了环长株潭8个城市的产城融合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等级划分[7]。汪洋等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城融合水平进行测算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存在整体融合水平较高,但各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8]。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产城融合展开了分析讨论,但大多集中于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和经济较发达省份或地区,而基于市域层面的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研究相对不足。鉴于此,本文拟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9-10],对福建省9个地市2019年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以期为福建省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建言献策。

1 研究区域概况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处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福建省总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辖9个地级市,常住人口4154万人,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更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民营经济活跃地区。近年来,在党中央赋予的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下,福建省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获批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正逐步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之后,中国又一大经济增长新引擎。“十三五”期间,福建省GDP接连跃上3万亿元、4万亿元的台阶,实现年均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2.41万亿元,分别为“十二五”时期的1.4和1.6倍。

2 产城融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城融合新理念,基于科学化、系统化、可操作等原则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产业发展水平、城市承载功能和人的发展3个层面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的区域产城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产城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产业发展水平:①经济实力。GDP宏观经济的整体反映,涵盖了各类产业经济,在此运用GDP和人均GDP来衡量。②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运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衡量。③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是产业创造和发展前景的直接体现,运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R&D)活动人员、R&D经费支出的数据衡量。④企业发展。反映在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工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运营能力,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工业用电量两方面的数据衡量。

(2)城市承载功能:①城镇建设。城镇建设水平的高低作为反映城市承载功能的一个方面,能够通过城市吸纳力、对人口的包容力和建设用地情况等来体现,这里选取城镇化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指标衡量。②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支撑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合理规模、质量和方向,这里采用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和教师数进行衡量。③基础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排水管道长度两个指标来反映。④环境状况。城市环境状况是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表现,考虑数据可得性,这方面衡量采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处理率指标。

(3)人的发展。产城融合不能忽略人的因素,人的发展能反映产城融合水平的优劣,人的活动还能带动城市功能的增强。此处从收入情况、就业质量、生活质量、教育水平四个方面构建人的发展指标体系。分别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类学校总数、本专科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数指标来衡量。

表1(续)

3 产城融合测度

3.1 测度思路

由于产城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影响因素较多,为减少各因素间的相互干扰,使测度结果更科学合理,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城市承载功能和人的发展三个产城融合子系统进行得分计算,再通过熵值法得出各子系统权重,最后根据各子系统的得分与权重加权求和得出各地市产城融合水平结果。

3.2 测度方法

3.2.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通过降维将多个相关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并以此来反映原始指标所承载主要信息的多元统计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简化数据集,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避免变量间的互相干扰。

3.2.2 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根据指标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客观赋权法,通常而言,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指标权重就越大,其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也就越大,反则反之。熵值法能有效降低人为主观因素的不全面性,提高计算精准度。

本文运用熵值法计算3个子系统在产城融合中的权重,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数据标准化

根据指标的正、负向属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其中,Mj为xij的最大值,mj为xij的最小值,Yij为标准化矩阵,xij为原始数据矩阵。

(2)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3)计算差异性系数

Gj=1-ej

(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Wj,计算综合权重

3.3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为2019年福建省各地市相关统计数据,具体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2020)》,2019年福建省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0)》《中国城乡建设建设统计年鉴(2020)》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等。

3.4 测算结果

运用SPSS22.0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主成分分析的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3个子系统显示的KMO值均大于0.5,显著性水平sig均小于0.05。说明所选择样本量充足,适合采用主成分法分析。

表2 主成分分析的KMO和Bartlett检验

SPSS22.0软件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对三个子系统分别提取了主成分,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综合碎石图分析,考虑城市承载功能前3个成分累计贡献率较为客观,即该子系统在原特征根大于1的基础上,再多选取一个主成分。此时,3个子系统的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均大于85%,说明提取的主成分包含原始数据的绝大多数信息,具备较高的可信度。

表3 主成分分析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采用熵值法求取产城融合各子系统熵值和权重,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人的发展差异性系数最大,相对应其权重也最大,说明人的发展对于产城融合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相较于城市承载功能而言,产业发展水平在产城融合过程中所发挥作用更为重要。

表4 产城融合各子系统熵值和权重

根据主成分法计算出的各地市产业发展水平(F1)、城市承载功能(F2)和人的发展(F3)综合得分,结合熵值法所得最终权重,通过下列公式可计算得出福建省各地市产城融合测度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福建省各地市产城融合测度结果

F=0.348*F1+0.298*F2+0.354*F3

4 结果分析

4.1 总体评价

通过对福建省各地市产城融合测度结果和相关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福建省各地市产城融合水平差异明显。在福建省9个地市产城融合度排名中,厦门、泉州、福州分别位列第一、二、三名,产城融合测度结果较之其他地市高出1.4~2.7分,产城融合优势突出。而南平市在9个城市中的产城融合度最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为负,表明其产城融合低于整体平均水平。并且通过比较发现,福建省沿海城市的产城融合水平普遍高于内陆地区,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在开放的经济格局下沿海城市强劲的产业实力带动。

(2)产城融合水平高低受城市规模大小影响而不同。福州、厦门和泉州是福建省人口最为集中的三个地市,福建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福州、厦门、泉州三地近十年人口增加最多,三地常住人口数分别为829.13万、516.40万和878.23万人,城市规模扩张明显,远超龙岩、南平、三明等地。在规模效应带动下,这三个地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城市承载功能和人的发展得分均排名前三,其产城融合效果较好。

(3)产城融合发展尚未协调同步。福建省绝大多数的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大于城市承载功能和人的发展综合得分,表明城市建设、人的发展未做到与产业发展同步演进、协调配合。尤其是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的城市承载功能、人的发展滞后于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导致某些地市在发展过程中,老城区产业转型升级慢、新区出现“空心化”“孤岛化”现象,限制了产城融合的发展步伐。

4.2 等级划分

借鉴已有的产城融合测度及等级划分研究成果[10-11],将产城融合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据该产城融合等级划定标准对福建省9个地市产城融合水平进行分类,产城融合水平等级划分如表6所示。

表6 产城融合水平等级划分

由表6可知,厦门、泉州、福州三市的产城融合等级划分为高度融合型。三市的产城融合综合评价得分分别排名前三位,并且各子系统得分也位于前列。主要原因是上述三市拥有良好的区位和发展优势,是国家发展战略和省内规划建设的核心区域。在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背景下,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优越的区位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口规模效应的有效发挥,是其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在福州、厦漳泉两大都市圈建设的带动下,上述三市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日益完善,科技水平日趋提升,产业结构愈渐合理,产城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漳州、莆田产城融合水平为中度融合。漳州市近年来通过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确立了食品、机械、电子、电力四大主导产业和石化、特殊钢铁、汽车汽配、船舶四大战略产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其子系统的评分上看,漳州市的城市承载功能较弱,位于第6名。城市基础设施的薄弱及配套功能建设的不足,导致产城发展难以形成良好互动,从而制约了产城融合水平。莆田市在产城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表现为产业发展水平滞后于城市承载功能,其城市承载功能排名第5,产业发展水平仅排第8位。主要原因是莆田地处泉州和福州之间,受虹吸效应和空间腹地狭小等因素影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城融合水平相对较低。

龙岩、三明、宁德、南平属于等级分类中的低度融合型,这四个城市在城市功能建设、产业高端化、人的发展方面没有实现同步发展。纵观四市各子系统评分,除产业发展水平得分为正外,城市承载功能和人的发展两个子系统得分均为负数,产业发展缺乏城市功能依托,也缺少人气带动。龙岩、三明、南平作为福建内陆地区,受山地地形裹挟,交通不便、发展空间不足,城镇化水平和人口集聚度明显弱于省内沿海城市,同时作为生态建设重点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因担负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产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宁德虽地处沿海,却多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导致其大规模建城建厂受到束缚。

5 结论与建议

产城融合是产业、城市和人三者之间相融合的发展模式,无论是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还是从国内外发展实践看,走产城融合的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任何脱离产业、脱离人的城镇化构想都是不切实际的。通过构建产城融合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内9个地市进行测度后发现,福建省产城融合发展程度呈现出显著的区域特征和人口规模特征。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闽东南沿海城市产-城-人三者融合度和各单项指标平均表现上均优于闽西、闽西北地区;人口规模特征则体现为产-城-人融合度较高的城市主要为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同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发现,人的发展这项指标在三个子系统中权重占比最大,表明人的发展是产城融合的应有之义,在推进产城融合的过程中,更应注重人作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主要推动者和关键联结者的重要作用。

因此,福建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厘清产业、城市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积极探索提升产-城-人互动融合水平的有效路径。

第一,厦门、泉州、福州等高度融合型城市应依托原有良好的城市建设运营系统,进一步推进新城区基础建设及老城区改造工作,通过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挖掘产城融合新潜力。在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下,加强城市规划和功能设计,以面广质优的公共服务加速促进要素集聚,全面推进产-人、人-城融合发展,逐步缩小与国内其他产城融合度更高的城市之间的差距。

第二,漳州、莆田等中度融合型城市要注重加强和深化与区域中心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力求抱团发展,既要通过城市功能互补提升一体化水平,又要注重结合本区域发展需要,加强内联外通,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夯实基础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提升产城融合水平。

第三,龙岩、三明、宁德、南平等低度融合型城市作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最可能承接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潜力较大。因此在遵循产业演变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在产业引进和布局中要避免承接“三高一低”产业。通过积极融入闽西南、闽东北协同区建设,着力引进高端制造业,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升城市建设与服务水平。

第四,各类城市在推进产城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制定人才政策、提升城市功能、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等措施,在制度、生活和就业层面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集聚和发展高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第五,因资源型城市自身的生产结构和社会结构对产城融合阻碍较大,且存在制约程度随城市规模扩张而进一步加深的趋势[12],三明、龙岩、南平等资源型城市在提升产业基础的前提下,要尽早打破单一的城市生产功能,转变发展思路,增强城市的生活功能、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开展宜居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注重发展具有资源禀赋的优势产业,开辟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径。

猜你喜欢
产城测度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上海办公大楼方案设计浅析
平面上两个数字集生成的一类Moran测度的谱性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千亿投资、国家战略、500强扎堆 中新知识城“产城融合”对标“世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