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国内隐喻翻译综述(2000—2020年)

2022-08-05 07:51冯正斌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文隐喻论文

赵 慧,冯正斌,2

(1.西安科技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2.长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0 引言

隐喻一词含“超越”“传送”之意,“因而该词的意思是将甲对象之特征‘传送’到乙对象,使之得到‘超越’其自身的某种意义”[1],即用一种事物来描述、表达另一种事物。隐喻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将隐喻置于语言修辞范围下进行研究,由此提出的类比理论引发了后世学者对隐喻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LAKOFF与JOHNSON[2]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指出其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一类事物”,即以此物言及彼物。隐喻形式简短且喻义深刻,蕴含丰富语义信息。在传译过程中,呈现隐喻内涵对传递作者价值理念,展现语篇风貌至关重要。鉴于此,学者高度重视隐喻翻译研究,主要聚焦以下3个维度。①理论研究[3-5]融合多学科理论视角,阐析隐喻翻译转化机制与研究路径。②应用研究[6-8]立足文学、旅游、政治等文本,结合具体语境提出隐喻翻译策略。③综述研究[9-10]发文量相对较少,研究方法多囿于传统文献分析法,对科学计量手段等现代技术使用略显不足。故此,借助CiteSpace.5.8.R3c等相关制图软件,梳理国内近21年(2000—2020)隐喻翻译领域论文发文趋势、发文期刊、作者相关信息与关键词等,归纳其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希冀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研究性论文,时间跨度设为2000—2020年(数据截至2021年10月30日),以“隐喻翻译”“隐喻”并含“翻译”“隐喻”并含“译”为检索词,依次进行“主题”“篇关摘”“关键词”“篇名”“摘要”“全文”“被引文献”检索,经人工筛选,最终获有效数据264条。

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呈现隐喻翻译研究的演进过程及结构网络关系。首先,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隐喻翻译论文进行梳理,客观分析隐喻翻译研究发展状况。其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所获数据进行深度剖析,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分析图谱,直观呈现该领域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厘清学科知识结构,明晰其研究主力,探析其发展趋势与动向。

2 研究动态分析

2.1 总发文量趋势

学术论文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出研究领域的受关注度,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结合隐喻翻译总发文量趋势图(图1),可考察隐喻翻译受重视程度,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图1 总发文量趋势图

如图1所示,隐喻翻译研究总发文量整体呈波动式发展,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2000—2005年为萌芽阶段,发文27篇,占比10.2%,隐喻翻译研究在国内初露头角,呈缓慢发展态势。

2)2006—2011年为兴起阶段,发文93篇,占比35.2%,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总发文量多且各年发文量呈倍数增长。

3)2012—2017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发文105篇,占比39.8%,除2013年是该阶段最低值外,各年发文量均在平均值(18)上下浮动。

4)2018—2020年为转向阶段,发文39篇,占比14.8%,发文量持续走低。此外,2011—2017年发文量呈下降又回升态势,说明隐喻翻译研究具有周期性,虽然转向阶段发文量下降,但预测日后研究将呈升温趋势。

2.2 发文期刊分布

分析发文期刊分布情况是把握学科发文主阵地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揭示研究领域文献的空间分布状况,确定核心期刊。为明晰隐喻翻译的期刊分布情况,文中对期刊发文量(≥7篇)进行降序排列,所获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主要期刊发文量分布图

纵观期刊分布情况与其载文量数据,所涉期刊达99家。发文量前10的期刊共计发文109篇,占比41.29%。图中所示期刊多属翻译类专业期刊、外语学术期刊(不包括翻译专刊)及外语类高校学报。其中,《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翻译》位居前4,共计发文60篇,远高于全部期刊平均发文量,是隐喻翻译研究的发文主阵地。据此可知,隐喻翻译已引起翻译学界关注,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期刊群及代表期刊,但总体而言,期刊分布略显分散,缺乏聚合性。

2.3 作者共现分析

研究者及其所在关系网络是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作者共现网络,可发掘合作密切的学者群,探析学术研究的团队效应。在作者共现网络结构图(图3)中,节点代表作者,节点越大,作者发文越多;连线代表作者合作次数,连线越明显,作者合作次数越多。

图3 作者共现网络结构图

由图3可知,孙毅发文量最高,是隐喻翻译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作者之一,冯全功、肖家燕、周红民及谭业升所在节点突出,说明其发文较多,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图中节点数共66个,连线数共24条,网络密度为0.011 2,以孙毅为中心的作者合作范围较广,李气纠与李世琴、杨亮所在网络之间连线较为明显,合作次数较多,但总体而言,本研究领域整体结构较为松散,尚未形成广泛联系的作者合作网络。“学缘关系是在学习或学术研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11],包括师生、同窗、同事关系等。经知网查证发现,隐喻翻译研究多以“学缘”关系为主,虽然该类关系稳定,可以带来较多学术资源,但更应重视学者间跨专业、跨机构、跨学科的深入合作交流,以促进学科深度发展。

2.4 高下载与高被引文献

论文下载量与被引量是研究论文、期刊影响力与质量的重要指标,数值越高说明论文及期刊的受关注度越高。为理清隐喻翻译研究影响力大、质量高的论文与期刊,文中统计了下载量与被引量位居前10的论文,见表1、表2。

首先,结合表1与表2可知,2表中有6篇论文重复出现,分别是:陈道明[12]、肖坤学[13]、谭卫国[14]、刘法公[15]、刘艳芳[16]、肖家燕和李恒威[17],这表明上述论文及其作者在隐喻翻译研究领域影响力较大。其次,2表中各有5篇以上论文发布于翻译类专业期刊,占比高于50%,可见翻译界对隐喻翻译的关注度高于其他学界。再者,2表中各有4篇论文发布于《中国翻译》,说明《中国翻译》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较强,受到学者广泛关注。此外,除存在个别背离现象,论文下载量与被引量呈正相关关系,下载量高通常被引量也高。

表1 2000—2020年下载量排名前10的文献

表2 2000—2020年被引次数前10的文献

2.5 作者发文机构分析

2.5.1 机构发文量及合作关系

机构发文量是展现学术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考察隐喻翻译主要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结合发文机构共现联络图(图4)分析图谱呈现情况。

图4 发文机构共现联络图

由图4可见,发文量位居前5的机构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所在节点突出且连线较为明显,说明这2所院校合作紧密,发文较多。但其余节点分布稀疏,连线较细,机构合作网络密度仅为0.007 4,合作关系不够密切。总体而言,在隐喻翻译领域中,部分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仍有待加强。

此外,本研究对机构(注:第一作者第一发文机构)发文量排序后发现,发文机构共计172家,发文最多的3个机构是浙江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与图4中最凸显的部分机构重合,反映出上述机构在我国隐喻翻译研究领域中非常活跃,并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经梳理归类发现,发文量排名前9的机构可分为4类。①专业外语院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7篇)、四川外国语大学(6篇)、西安外国语大学(6篇),占比30%;②理工类院校,如西北工业大学(6篇)、浙江工商大学(4篇)和四川理工大学(4篇),占比30%;③综合性院校,如浙江大学(8篇)、黑龙江大学(4篇),占比20%;④医学类院校,如南京中医药大学(7篇),占比10%。整体而言,专业外语院校及理工类院校皆为隐喻翻译研究的主力军,然深入探究发现,理工类院校中外语院系是主导研究力量,外语界学者对隐喻翻译关注最多。

2.5.2 区域发文量

文献来源的区域统计能反映各区域对研究领域的贡献大小,区域发文量能显示发文区域的科研水平及影响力。文中梳理了全国31个区域的机构发文量分布情况(表3),以探析隐喻翻译发文区域的贡献大小。

由表3可知,除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及宁夏省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发文。浙江省与上海市发文量占据榜首,江苏省位列第三,与其他区域拉开较大差距,在隐喻翻译研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展现出较强学术研究实力及科研产出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划分的经济地带并结合表3可知,东部地区共计发文133篇,占比50.4%;中部地区共计发文49篇,占比18.6%;西部地区共计发文60篇,占比22.7%;东北地区共计发文21篇,占比8.0%。综观之,论文发文机构所在区域分布情况不均,隐喻翻译研究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西部边远地区较为薄弱,这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科技实力密不可分。

表3 区域发文量分布

2.5.3 发文作者特征及基金项目情况

分析发文作者职称及学历有利于研究发文主体的异同点及其论文数量与质量。表4统计了所选数据中第一作者学历、职称情况。

表4 作者身份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从作者职称来看,副高级职称占比最高,达35.61%;中级职称与正高级职称分别占比31.82%、21.21%;其他或无情况占比10.98%;初级职称占比最低,达0.38%。从学历来看,硕士及在读发文最多,占比43.56%;博士及在读位居第二,占比35.61%;随后是博士后及本科,分别占比5.30%、1.89%。经查证,有36篇论文作者学历无从查起,占比13.64%。综上可得,作者身份与论文数量及论文质量关系密切,发文量多集中于高职称与高学历人群,该类人群的论文质量相对更高、影响力更广。

基金支持量是反映学科科研实力及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代表学界对研究领域的关注程度。据查证,隐喻翻译研究领域2000—2020年有139篇论文为各项基金、计划的项目研究成果,占比52.6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能从宏观上反映各学科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可被视作学科研究的风向标”[18],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经统计,所获数据中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资助论文合计占比30.68%,其中,国家级课题45篇,占比17.05%;省部级课题36篇,占比13.64%;市厅级课题33篇,占比12.5%;校级或其他课题25篇,占比9.47%;未标注的有125篇,占比47.35%。从基金来源类型看,国家级基金来源最多,省部级次之,表明隐喻翻译研究的基金项目支持较多,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支持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3 研究热点聚类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对整篇文献的概括,其出现频次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为判断某研究方向在领域内是否为研究热点提供了重要的论证依据[19],是分析相关领域研究重点的手段之一。为直观展现隐喻翻译研究的关键词频次与中心性,特将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5)与关键词词频及其中心性(表5)结合呈现。

图5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结合图5及表5可知,近21年隐喻翻译研究词频最高的关键词为“隐喻”,其次为“翻译”“概念隐喻”“认知”“隐喻翻译”。鉴于文中研究围绕隐喻翻译展开,为直观展现热点关键词,除去重复或相近及“隐喻”“翻译”类关键词,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为“翻译方法”“意义”“意向”“语境”“习语”“转换”,表明这些关键词是近年来隐喻翻译研究的新兴热点话题。一个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强,意味着它控制的关键词之间的信息流越多,与其他关键词在文献中共现的次数就多[20],研究中心性高的关键词可以预测研究领域热点,如“翻译”“概念隐喻”“隐喻翻译”和“认知”中心性较高,是目前国内隐喻翻译研究的重点。

表5 关键词词频及其中心性

3.2 关键词时间维度分析

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知识图谱可以反映领域研究的总体内容特征、研究内容之间的联系、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发展趋势[21],揭示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文中基于关键词共现,对所获数据进行聚类得到隐喻翻译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共现图谱(图6)。聚类分析的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是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依据,Q>0.3聚类结构显著,S>0.5聚类为合理。图6中Q=0.481 7,S=0.830 2,可认为聚类结果具有显著性与可信性。

从时间维度及聚类维度分析,可进一步考察该领域的热点演进特征。首先,从时间维度看,2000年以来隐喻翻译研究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文本更丰富、视角更多样,据此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2000—2007年,概念隐喻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隐喻翻译研究也初露锋芒。这一时期学者们多以介绍概念隐喻为主,同时关注概念隐喻与翻译的结合,研究其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等,促进了隐喻翻译研究在国内的传播。

2008—2015年,随着隐喻翻译研究发展,学者的研究方向不单局限于理论性介绍,而是呈多元化发展,进行跨学科研究。学者融合多门学科,如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翻译生态学等,探析隐喻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推动隐喻翻译研究向多维度发展。

2016—2020年,隐喻翻译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深入发展,亮点纷呈,既涵括理论性研究,亦包含应用性研究。不少学者将其与眼动技术、视译过程结合,促进隐喻翻译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同时,中医隐喻论文数量增加,这与习近平在讲话时(注: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在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考察时的讲话)特别强调要重视中医药学密切相关,进一步推动了中医隐喻研究的发展。

3.3 关键词聚类维度分析

考察隐喻翻译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共现图谱(图6)有助于了解其演进历程、掌握其研究现状、把握其热点主题。从聚类维度看,图中8个聚类维度可依相关度分为3个方面:概念隐喻、翻译策略与文化隐喻。

图6 关键词时间线共现图谱

3.3.1 概念隐喻(聚类标签#0和#5)

隐喻既是一种跨概念域的概念结构,亦是表达思维中跨域映射的语言事物[22],具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之特质,广泛运用于政治、中医、科技、文化等领域。通过图6发现,学者研究多集中于#0隐喻、#5概念隐喻2个聚类,其下节点主要包括“政治语篇”“中医典籍”“科技英语”和“文化语义”等关键词,如杨明星[23]提出“政治等效+”理论,对实现外交话语的战略对接和跨文化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谷峰[24]从认知视角下探析《伤寒论》中隐喻翻译策略,从而确保讲好“中医故事”传播好“中医声音”;冯全功、刘春燕[25]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文化差异性的星象隐喻,探究如何根据语境灵活处理这些星象隐喻。

3.3.2 翻译策略(聚类标签#1、#2、#3和#6)

“隐喻翻译既是制约译文水平高低的瓶颈,同时也是提升翻译者整体能力的助推器”[26],如若翻译策略不能得到创新性发展,那么隐喻翻译研究便难以有突破性进展。中国学者研究了大量隐喻翻译相关文本,提出了众多翻译策略,“归化”“异化”“意译”等关键词跃然图上,此外孙毅等人[27]从认知视角阐释了《陕博日历》中隐喻概念翻译的本质及运行机制,提出了保留、重构、注释、省略的翻译策略及方法;陈国兴、菅爱丽[28]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科技隐喻,提出了中英通融的翻译策略;曹灵美、柳超健[29]剖析了《水浒传》中“草”的隐喻,提出了直译喻体+释义、转换喻体+释义等策略。

3.3.3 文化隐喻(聚类标签#4和#7)

隐喻翻译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是本质问题,文化多样性必须纳入考量[30],隐喻翻译不仅涉及2种语言的转换,更承载着不同的价值体系与文化观念,是对2种文化的阐释。学者们围绕“文化差异”“文化内涵”“习语”“颜色词”等文化类关键词,结合翻译理论知识,从多个角度探析隐喻翻译中的文化隐喻。黄曼[31]指出,语言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既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奥义与内涵,同时又反过来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周红民[32]从认知视角探讨了汉语古典诗歌意象的文化生成机制,以此说明汉语诗歌意象是一种抽象化的、具有文化特性的心理结构,进而探讨意象的可译性问题;黄兴运、谢世坚[33]从认知视角分析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隐喻辞格的成因理据及其翻译。

3.4 关键词前沿动态分析

“一般认为研究前沿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34],对关键词进行突现词检测,可以剖析相关领域前沿动态。主要突现词图谱(图7)中,红色部分表示对应关键词的突现时期,是其生命周期,从中可以看出,“英译”“眼动追踪”和“婚姻隐喻”3个关键词在2017—2020年间突显明显,且生命期有继续延续的态势,在未来有可能成为热点研究。

图7 主要突现词图谱

3.4.1 英译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英汉互译在中西交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所获数据中,汉英隐喻翻译占很大比重,如凌武娟等人[35]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提出增词、替换、“优化”等翻译手段,促进方剂学的对外教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刘瓅莹等人[36]立足于《黄帝内经》中的隐喻现象,总结出类比推理、本体补偿,精确描述等翻译策略;曹灵美、王宏[37]以习近平话语中的中国特色隐喻为分析对象,采用“保留源域+注释”法,帮助目标语读者跨越中西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体验的鸿沟。其他语言与汉语之间的隐喻翻译论文数量屈指可数,如吴珺[38]考察了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中喻体转换模式;唐桂馨[39]以《秋窗风雨夕》为例探讨诗歌隐喻的法译问题。

3.4.2 眼动追踪

眼动追踪法作为实证研究的方法之一,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翻译界学者将其与隐喻翻译研究相结合,有利于直观、科学地呈现翻译过程中译者对隐喻现象的处理。隐喻翻译研究早期,有学者将其与科技词汇相结合,但限于文本层面,并没有与技术真正融合,后来,王一方[40]采用眼动追踪法探索被试者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语言隐喻对源语理解认知负荷的影响,及其与翻译方向之间的关系;在该技术基础上,王一方[41]又探讨了3个加工类型中,平行处理所耗费的认知负荷是否受到源语中语言隐喻的影响;武光军、王瑞阳[42]基于眼动技术,通过测量译者行为数据,探讨译者在翻译经济文本中婚姻隐喻时付出的认知努力。

3.4.3 婚姻隐喻

婚姻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人生体验。“隐喻是人们表达婚姻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43],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婚姻隐喻作为非文学隐喻的研究内容,近年来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多数研究都是在分析的整个文本中有一小部分涉及此类,并没有对此进行全面分析,如穆诗雄[44]探析了中国古诗词中涉及爱情、婚姻隐喻的翻译方法;至2018年,孙毅、李玲[43]以认知理论为背景,在大量中外婚姻隐喻表达的基础上,分析汉英语言的异同点,探究人类思维和文化因素对隐喻生成的影响及其背后深厚的哲学渊源;武光军、王瑞阳[42]基于眼动技术,探讨译者在翻译经济文本中婚姻隐喻时付出的认知努力,并对该主题的隐喻进行细化研究。

4 结语

翻译任何文本最重要的是隐喻翻译,恰当的隐喻翻译对阐释文本深层蕴意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利用CiteSpace软件,从总发文量、发文期刊、作者共现、高下载与高被引文献、机构及关键词共现和突现等角度,对2000—2020年国内隐喻翻译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隐喻翻译研究成果可观,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态势;②该领域已形成以专业翻译期刊为核心的期刊群和代表性期刊,外语类期刊对此关注最多;③从作者发文情况来看,作者之间连线较为稀疏,合作度不够,且多为“学缘”合作;④高下载与高被引文献均多为理论性研究文献,且下载量与被引量通常呈正相关关系,下载量越高,被引量越高;⑤高等院校是隐喻翻译研究发文主力军,但机构间合作欠缺,区域发文量分布不均;⑥作者发文量、质量与其身份及论文基金项目有密切关系;⑦从关键词突现强度和周期来看,概念隐喻、翻译策略、文化隐喻是其主要研究方向,英译、眼动技术、婚姻隐喻是其新兴热点。在对论文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文中从上述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近21年的隐喻翻译研究,可烛照该领域整体状况、发展动态、前沿热点等,有助于从全局把握该领域研究课题现状,判断未来走向,对今后学者研究该领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发文隐喻论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