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踝泵运动预防产科术后住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2022-08-07 03:17孔会芳陈泓颖刘文静王云芳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血流血栓下肢

孔会芳,刘 芳,陈泓颖,刘文静,王云芳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滨州2566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发生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其诱发因素较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发展至关重要。踝泵运动较常见,能对下肢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起到促进作用[1]。充气加压泵是利用间歇性周期性充气原理工作的设备,可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本次研究探讨了量化踝泵运动预防产科术后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产科2018年8月1日~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宫颈环扎术后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宫颈环扎术适应证;②具有良好的依从性;③意识清晰、精神状态良好;④凝血功能正常;⑤签字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踝关节受伤无法活动;②合并其他可影响静脉血液回流的疾病或者存在感染;③重度肥胖;④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⑤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者下肢严重水肿;⑥下肢血管严重动脉硬化或者其他缺血性血管病、下肢严重畸形;⑦临床资料缺失。将最终纳入研究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3~34(27.78±3.87)岁,绝对卧床时间10~34(24.12±4.12)d;观察组年龄22~36(27.81±3.90)岁,绝对卧床时间12~31(24.20±4.0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 患者均接受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小视频(Short vide)+书面手册(Hhandbook)+口头指导(Oral)+微信(WeChat)”的SHOW模式健康教育。①小视频: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干预的健康教育知识小视频,包括主要症状及表现、处理方法等,引导患者自主观察及学习。②书面手册:为患者发放科室制订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自我管理能力知识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重要性、早期症状识别方法及能力、相关知识及急救方法的掌握程度等。③口头指导:采取浅显易懂的方法对产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围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方法开展。④微信:邀请患者及主要家属加入微信群,鼓励群内成员共同交流预防心得,并回答患者所提问题,总结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线上健康教育。

1.2.2 对照组 给予常规踝泵运动连续干预1个月,具体方法如下。第一个屈伸动作:患者平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将脚尖缓缓内勾,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 s,然后脚尖绷直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 s,然后放松。第二个环绕动作:患者平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360°环绕,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

1.2.3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量化踝泵运动治疗连续干预1个月,具体方法如下。接通电源后对加压泵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及需要使用的部位选择合适型号的压力护套,将选择好型号的压力套扣在患者肢体相应部位并将其与加压泵装置连接,打开开关后,再次确定治疗部位及设备工作情况,指导患者使用期间摆放合适的体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后第1、15、30天的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肿胀的发生率及干预前后肌力变化。①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采用esaoteMylab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②分别在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参考《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标准;下肢肿胀的诊断,每日定时对患者腿围差值进行测量,腿围差值=左脚围-右脚围,其绝对值≥1 cm即可判断为下肢肿胀。⑤采用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制定的肌肉力量进行评价,评分0~60分,得分越高说明肌力越强。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肿胀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肿胀发生率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肌肉力量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肌肉力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有报道指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较多,一方面是部分患者(如恶性肿瘤等)容易释放大量粘液蛋白、组织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较大破坏;另一方面是部分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由于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流速度减慢,加之血流瘀滞、高凝状态等导致血液系统处于较长时间的高凝状态,增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2]。部分患者合并较多基础疾病,容易对胶体渗透压造成影响,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若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干预及治疗,可诱发下肢致残性血栓后综合征,一旦血栓脱落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中采取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机械预防方法和药物抗凝方法两类。其中机械预防方法是利用踝关节活动或者腓肠肌刺激等,对下肢静脉回流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而药物预防的安全性在近年的研究中多有质疑[4]。

本研究中,我们将量化踝泵运动应用于产科术后住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通过踝关节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第15、30天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最大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证实了量化踝泵运动可有效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疼痛及肿胀发生率,增加肌力。但在应用量化踝泵运动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循其操作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保证操作安全性。

猜你喜欢
血流血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