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独立自主 不断行稳致远

2022-08-08 02:07崔胜男
奋斗 2022年4期
关键词:道路发展

■ 崔胜男 赵 楠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辟中国独特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精神品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独立自主”总结为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有着强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这是中国共产党历来不变的主张。

在党的早期实践中,能不能做到独立自主,是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革命事业兴衰成败的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独立自主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重要组成部分。1935 年11 月,随着一支七千余人的工农红军队伍到达陕北,以延安为核心的陕甘宁广大区域,开始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1938 年12月8 日,毛泽东同志在后方军事系统干部会议上说:“我们现在钱虽少但还有,饭不好但有小米饭,要想到有一天没有钱,没有饭吃,那该怎么办?无非三种办法,第一饿死;第二解散;第三不饿死也不解散,就得要生产。我们来一个动员,我们几万人下一个决心,弄饭吃,自己搞衣服穿,衣、食、住、行统统由自己解决,我看有这种可能。”1939 年2 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在大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在陕甘宁边区内部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中国共产党人硬是凭借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志气,克服经济困难,开展生产自救,让延安成为革命圣地。这条独立自主的路,走得勇毅而坚定,也被中国共产党人注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气质中,成为新中国亮丽的底色。

二、独立自主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独立自主作为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并把这一原则、方法贯穿于道路选择、国家建设、外交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党带领中国人民顶住帝国主义经济、军事的全面封锁,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1956 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已确立,从而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前进。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明确提出了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1960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写的《十年总结》中谈道:“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总结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既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既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强调用好“看不见的手”;既“摸着石头过河”,又加强顶层设计;既要大踏步赶上时代乃至引领时代,又要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改革开放,注定是一个不断考验政治智慧与勇气的艰辛过程,而坚持独立自主,就是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中国一重独立研制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成品(资料图)

三、独立自主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原则

时光荏苒,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如何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并取得更大的胜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意识到,发展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013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始建于1954年,是“共和国长子”,总部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曾被周恩来同志誉为“国宝”。中国一重是“一五”期间建设的156 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更是国之重器、国之底气、国之元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重直面困境,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垄断,采取引进消化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研制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新产品。通过自主创新,摆脱了“卡脖子”之痛,解决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有无”的问题。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一重察看企业生产情况时强调:“国际上,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越来越难以获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逼着我们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不是坏事,中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从“傻大黑粗”到“高特精尖”,中国一重积极探索着中国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创新之路。2016 年7 月,在中国大西北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看到产业工人们为了打破外国的技术垄断,加紧研制自己的煤制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社会主义是干出来!就是靠着我们这种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才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丰硕成果。”2020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一汽集团考察时指出:“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2021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是重中之重。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光,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要坚定不移、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独立自主的步伐正在不断提速。从“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到“大国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再到“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硕果累累。今天我国自主建造的中国空间站的部组件和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也实现百分之百自主可控。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基础不断夯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1826.95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达到1573.54亿斤,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八连丰”提供了坚实保障。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国家粮食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

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我们党始终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我们党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既坚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谋求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推动各国共同进步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重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强调尊重发展道路多样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从历史中走来,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精神贯穿于经济、政治、科技、外交、军事等各个领域。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中国还将在独立自主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猜你喜欢
道路发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小小的道路,大大的勇气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