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煤皮带机尾粉尘气动射雾除尘探讨

2022-08-08 02:31邵刚超
机械管理开发 2022年7期
关键词:机尾皮带机液滴

邵刚超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东曲矿, 山西 古交 030200)

引言

现如今,社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加深,输煤过程中的粉尘产出量逐渐增多,由此形成的污染问题随之加剧。而粉尘不仅会引发煤尘爆炸、影响作业空间的能见度、加快机器损耗速度,还容易使现场工作人员患上尘肺病。所以,加强对粉尘治理的研究,具有必要性。

1 输煤皮带粉尘

如果依靠人力传送煤炭,不仅对劳动力有较大的需要,还会耗费诸多财力。在现代化的生产活动中,机械化模式已经深入各领域,使用皮带机进行煤炭输送,可保障基本效率。但因为输煤量较大,皮带机运行中煤炭会与皮带之间不断发生摩擦,由此产生粉尘,并直接分散到所处空间中。在输煤皮带机长期运行中,其机尾持续甩尘,使得附近的粉尘质量浓度不断提高,能达到400 mg/m3。而大量的粉尘,既降低了工作空间的环境质量,又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1]。

2 气动射雾除尘运行原理

2.1 工作原理

在此种除尘系统中,涉及两套管路,各自负责压力与压水,二者直接在喷嘴的位置连接。实际运行中,会把水体通过加压处理,达到0.1~0.2 MPa 的程度,下一步是为保障最终射雾的质量,需要水体运用过滤装置处理,确保其不携带任何杂质,最终由相应管路流出。而空气需加压到0.2~0.3 MPa,利用进一步净化处理,从对应管路喷出,直接把水流分散成水雾,并经过相连的雾化喷嘴射到工作场所中。而后在相对静态空气的撕裂中,完成二次破碎。在此类系统下,能短时间喷射出大量雾滴,各粒径不会超过10 μm,直接输送到粉尘区域。一个喷头能发出的雾长在3~10 m。基于粒子碰撞理论,和机尾粉尘颗粒尺寸接近的雾滴,能发挥出最佳的捕尘效果,粉尘在和雾滴接触后,发生碰撞及凝并,在自重的作用下,迅速发生沉积。对于尺寸较大的粉尘颗粒,利用微雾构成饱和湿空气环境,快速生产晶核,也能完成沉积。

2.2 多相流模型

根据颗粒群的运动情况,可借助对颗粒运动轨迹的分析,提炼出所在颗粒群大体上的运动规律。而单一颗粒运动状态,能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其表达式,具体如下:

式中:mpi为单一颗粒的质量,kg;upi为颗粒相速度,m/s;FD为曳力,kg/s;ug为空气速度,m/s;FA为浮力,kg·m/s2;FB为重力,kg·m/s2;μ 为空气动力黏度,kg/(m·s);ρpi为颗粒相密度,kg/m3;dpi为颗粒相直径,m;CD为曳力系数;Re 为颗粒的雷诺数;ρg为空气密度,kg/m3;Vpi为单一颗粒的体积,m3。

按照TAB 的破碎原理,粉尘的气动物化模型能归纳成:

式中:CF、CK均是无量纲数,根据相关试验结果,分别取1/3、8;ρp1为液滴的密度,kg/m3;k 为湍流动能,kg·m/s2;r 为液滴的半径,m;mp1为单一液滴的质量,kg;σ为液体的表面张力,kg·m/s2;dp1为液滴的直径,m。

3 皮带机尾粉尘污染与气动射雾除尘

3.1 粉尘污染

在实际分析中,需完成皮带机尾的建模处理,将皮带运行速度参数设定成2.5 m/s。通过颗粒运动的轨迹图,确定颗粒分布状态,结合输煤皮带机的工作特点,仿真模拟的颗粒尺寸范围在1~200 μm 之间。通过非稳态下的迭代运算,最终确定在第6 秒时,形成基本的平衡状态,机尾附近的粉尘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改变。皮带处于载煤运输状态中,会有大量较细小的煤尘堆积在皮带上,从落料管开始至机头的转载点处,都属于载煤皮带,其表面会附着煤尘。而且在其机尾处的皮带,一般属于裸皮带。如果在其表面沉积过多的煤尘,则会在皮带机开始工作中,在有振动的区域,形成飞扬现象。直到机尾滚筒的位置,粉尘会受到其本身自重引起的惯性,以及机尾滚筒产生的离心力双重影响下,出现飞扬的情况。经过对输煤皮带机现场工作环境的分析,因为皮带的实际长度较大,如果直接通过人工在皮带通道地面上移动,进行煤尘清理,将全部集中在回程皮带处,会加重机尾区域的粉尘污染。根据粉尘运动轨迹的整体模拟能发现,输煤皮带机上的粉尘污染,主要出现在落料管与机尾部分,特别是后者附近。在不进行任何除尘防护手段的情况下,实际粉尘质量浓度能达到400 mg/m3左右。

本文选择对相应区域的粉尘质量浓度与气体流速实施测试,把测试数据和模拟信息进行对照,以此评估模型的准确性。针对皮带机尾处的情况,选择风流状态较稳定的区域,设置5 个测试点,与滚筒之间相距0.4m,围绕滚筒进行扇形分布,各相邻测试点相距0.5 m。通过比较实测和模拟信息,确定数字化模型的可用性。以某次试验为例,单就风流参数来看,各个测试点的数据表现分别是:1 号测点,实测风速是0.15 m/s,模拟值为0.16 m/s,风流质量浓度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412 mg/m3和400 mg/m3;2 号测点,实测风速是0.17 m/s,模拟值为0.18 m/s,风流质量浓度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405 mg/m3和398 mg/m3;3 号测点,实测风速是0.19 m/s,模拟值为0.18 m/s,风流质量浓度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396 mg/m3和395 mg/m3;4 号测点,实测风速是0.21 m/s,模拟值为0.22 m/s,风流质量浓度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385 mg/m3和387 mg/m3;5 号测点,实测风速是0.22 m/s,模拟值为0.23 m/s,风流质量浓度的实测值和模拟值分别为376 mg/m3和379 mg/m3。通过各点的数据比较来看,实测值和模拟值的误差不大,基本满足所需标准。

3.2 甩尘控制

把机尾处的裸皮带直接密封起来,在罩内实施气动射雾处理。基于多相流的非稳态模拟,设置射雾除尘的各项参数。雾化液滴规格需在10 μm 以内,实现在耗用最低射雾量的情况下,粉尘能迅速沉降。按照该要求标准,水压设置成0.1 MPa;气压参数设置成0.3 MPa;单个喷头的流量是0.6 L/min;封闭罩中的喷雾总量是0.36 L/min。由于射出的是超细雾,所以不必考虑作业温度偏低时,皮带结冰移位的问题。等到密闭罩中的粉尘质量浓度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后,可仿真模拟射雾除尘的过程。在罩中的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空间中会产生雾池,此时液滴和粉尘接触,会在后者表面快速凝集与渗透,起到控尘的效果[2]。

3.3 除尘效果

以某选煤厂为例,其年产量在1 500 万t。在除尘整改之前,其利用较普通的喷雾处理方法,皮带机尾的粉尘质量浓度处于23~160 mg/m3之间,并且具有呼吸性的粉尘部分,质量浓度也达到2~28 mg/m3。根据其生产活动情况,每日针对机尾除尘的管理,会消耗掉95 t 左右的水。而改用气动射雾除尘方法,其工作场所内的粉尘质量浓度被压缩到1.5~3.6 mg/m3,呼吸性的粉尘质量浓度仅有原本的1/10,一般被控制在0.2~1.3 mg/m3区间内。另外,用水量上也实现大幅度降低,日均用水量只有4.5 t。

由此来看,和普通喷雾除尘相比较,气动射雾除尘方法射出液滴的动能更强,而且捕尘效果更佳。在该类除尘系统中,液滴尺寸始终被控制在10 μm以内,保障射出超细的水雾,使得在单位时间内的喷出水量减少。其不仅提高了除尘的效果,还降低了除尘付出的代价。

4 结语

机尾产生粉尘污染的来源主要是附着于表面的浮尘,借助滚筒离心力与风流的双重作用,使浮尘飞扬起来。在应用气动射雾除尘中,应注意构建封闭环境,以保障捕尘效果。实际除尘时,可结合皮带长度及粉尘浓度等条件,合理调节射雾的流量与压力。

猜你喜欢
机尾皮带机液滴
基于改进TAB模型的液滴变形破碎动力学研究
井下皮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皮带机用隔爆型电动机起动性能研究与分析
双液滴碰撞行为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刮板输送机伸缩机尾的研制
浅析煤矿接力运行强力皮带集中联动控制方式
一种基于微芯片快速生成双层乳化液滴的方法
超疏水表面液滴冻结初期冻结行为传递特性
探讨我公司皮带机机尾的改进
皮带机跑偏现象分析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