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四保障”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探索

2022-08-09 13:59祃海霞
关键词:育人思政专业

祃海霞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61)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自2017 年起,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印发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深化课改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等方面的若干意见和规定。2020 年5 月,教育部又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进一步提出了要围绕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这一核心要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提高立德树人成效[1]。可以说,课程思政已成为一种价值引领和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专业是高校办学的基本单元,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涵盖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及专业基础课、实践课等多类课程和多个环节,如何让专业课程体系内的各类课程同向同行、聚沙成塔,形成思政育人协同效应,发挥育人合力,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高素质专门人才,是一个值得深入审视思考的新课题,尤其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专业大思政,构建上下联动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形成立体化、特色化的课程思政教学与内容体系。

一、“三阶段”专业思政教学与内容体系构建

OBE 教育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促进专业建设、提高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其核心要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即成果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从方法论角度出发,本文以OBE 三要素为指导,将其内化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内容体系建设的三个阶段,即产出导向—规划设计、学生中心—建设实施、持续改进—评价革新,见图1。

图1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与内容体系构建框架图

(一)设计阶段:以产出为导向,系统规划思政元素集群

基于OBE 产出导向理念,遵循“社会需求—培养目标—素质能力—课程模块—思政元素集群”自上而下的设计思路,以育人成效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做好能力素质模型顶层设计,搭建通识教育(博)、专业培养(融)、素质拓展(实)课程模块,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素材,形成相应的通识类、职业类、素质类思政元素集群,发挥每个人(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每类课程、每门课程、每个环节的育人作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专业思政育人体系,见图2。

图2 思政元素集群设计框架图

(二)建设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设计思政元素融入点

基于上述思政元素集群规划,在相应的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做好五个相统一,找好三个关键点。

1.做好五个相统一。一是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需要兼顾学科专业具备的共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考虑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从不同大类来看,以理学类和工学类为例,如理学专业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和科学伦理教育,而工学专业则更加注重工程伦理教育和大国工匠精神培养。从同一学科不同领域来看,其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也会存在差异,各有细化解读,这就需要在融入思政元素时有更具针对性的显现,兼顾共性,凸显个性。二是经典与热点相统一。课程内容有其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经典性特点,也需要紧跟学科前言,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这就决定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应兼顾经典知识与热点问题,既要有课程内容涉及的追根溯源、传统经典,也要立足国情、省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学科前沿发展、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及发展战略、社会经济热点和难点有机融入,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践出真知,只有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理论内容,也要聚焦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重大战略,加强对课程实践主题、实践内容的统筹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实践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四是显性与隐性相统一。课程的显性育人固然关键,优良的校风学风、和谐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活动、清朗的网络空间、悉心的人文关怀、良好的家教家风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隐性育人要素,是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具体化载体,潜移默化地浸润人心、成风化俗,让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切实落地、落细、落实。譬如,学校可以充分展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拓展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的教育功能,完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的制度化管理,将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知校爱校中厚植家国情怀。五是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但不是全部阵地,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无处不育人,无时不育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是否发自内心地爱教学、爱学生,是否精心地设计了每堂课,是否坚持做到了不调课、不代课等,这些细节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元素。除了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专业教学,还要延展到下课之后、专业教学内容之外的更多时空,有无迟到和早退,未独立规范按时完成课业,着装及言谈举止、交际礼仪、网络素养等细节,都是育人的好时机。

2.找好三个关键点。一是通识类着力点。加大对通修基础课、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课、人文艺术及科学素养课等通识类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通过特色课程、系列讲堂的打造,帮助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综合素质。以“国防教育”课程为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立足时政热点,将国防教育与时政观察、形势政策等有机结合,可以探索嵌入劳动教育以及体能训练等体育类内容,拓展“国防教育+体育”“国防教育+劳育”新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可以基于学生学习特点,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小班教学与全校大课相结合,也可以探索借鉴军事化管理方式。在教学体系上可以综合运用和延展第一课堂,开拓第二课堂,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链条,贯穿于课内、课外各环节,抓住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关键节点,举办安全普法知识竞赛、升旗仪式、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厚植爱国精神、国防意识,提高军事国防素养。二是专业类切入点。纲要指出,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从数字可以看出,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需要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专业类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专业类思政元素来源主要包括学科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学科领域内的标志性工程与成就、代表性正负面事件,课程内容涉及的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学科专业赛事与专业实习实验等。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从专业知识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大师前贤的成长道路,从失败案例和反面教材,从当前面临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等角度,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元素,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产生化学反应,有情感共鸣,有内生动力,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三是实践类融入点。实践类思政素材的主要来源包括社会认知实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文体活动、传统经典名著、红色基因文化、优秀名胜古迹等,通过进一步结合身边事、细微事,更易契合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使其既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在知行合一中立身立学,成人成才。比如,自2020 年春季开始的新冠肺炎抗疫斗争就是鲜活的思政素材,我国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瞩目的答卷,大江南北闻令而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中力量办大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充分体现了四个自信,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讲授“抗疫”思政课,也可以深挖先进典型事迹,借助身边人、身边事让思政教育“实起来”“活起来”。

(三)改进阶段:以评价为杠杆,持续改进思政育人规划图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得怎么样,需要看人才培养成效。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2]。本文从观念、方法、技术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建立监测、改进与评价“三位一体”常态化评价机制,见图3。

图3 课程思政育人评价机制框架图

1.树立科学的育人观和成才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神圣使命,高校应牢固树立起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以德为先的育人观和成才观,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培育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性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

2.建立思政教育评价方法体系。通过网格化、常态化调查评价方法体系,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指挥棒和杠杆作用。一是反思性评价。在某门课程或某一教学环节的思政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建设及实施进度,利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反思卡”等方式,多轮次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开展育人目标的反思性评价。二是达成性评价。从单门课程或教学环节的教育效果看,可以进一步优化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内容,开展育人目标的达成性评价。三是过程性评价。从教育环节跨度看,可以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重点环节进行即时反馈和经常性调查,开展思政育人的过程性评价。四是增值性评价。从学生成长纵深看,可以对不同年级的在校生进行学情调查、教育教学质量调查、成长体验调查等,对离校半年、1~2 年、5 年左右、10 年左右等不同时长的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反馈调查等,合理参考第三方数据,开展育人增值性评价。

3.辅以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根据枯巴和林肯在《第四代评价》一书中的理论,教育评价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代评价理论先后经历了“测量”“描述”和“判断”三个阶段,枯巴和林肯提出了以建构为标志的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教学评价不再只考虑教学管理者的价值需要,还要考虑与教学相关的所有价值主体的需要[3]。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以服务、智能为特征的第五代评价将成为必然。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数据平台,达成学生、家长、教师、社区、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日常表现、突出表现等多方位评价内容记录,兼顾过程性、结果性、增值性、综合性等多维度评价需求。

通过评价反馈,敏锐把握社会发展和行业最新动态,系统分析人才综合素质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工作领域范围等方面的变化,及时跟进用人单位需求,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思政育人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核心能力,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高素质人才。

二、“四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构建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以组织领导、示范引领、队伍建设、机制保障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构建形成上下同步、机制健全、高效有序的“四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见图4。

图4 专业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构建框架图

(一)强化组织领导,上下联动一体化推进

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学校可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教辅部门服务保障,教学单位落实推进。学院可成立由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教、辅、管广泛参与,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链条一体推进,确保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效,真正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做细做实。

(二)强化示范引领,提供理论指导与服务

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心可设置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担任委员,形成“校内+校外”“专业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课程思政建设联合体。教学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其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在运行机制上可以从三个层面着手。一是网格化课程思政管理机制。学院—系—课程组—教师四级联动,书记—院长、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党政统筹共进。二是全链条课程思政建设机制。从基于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点梳理出发,遵循OBE 教育理念,构建全链条课程思政育人内核,让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三是项目式课程思政推进机制。以建设研究项目为牵引,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与建设,提供理论服务保障。

(三)强化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意识与能力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教、管、辅各类教师全覆盖的课程思政培训体系,把课程思政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必修环节,促进教师不断拓展课程内容以及管理服务的厚度,进而上升到思想、文化、价值层面[4],让专业教学既指向知识本身的客观规律、事实陈述,同时也指向知识的思想与价值内涵[5]。需要逐步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交流学习平台,开展专题报告,教学沙龙,教学工作坊,教学大赛,名师示范,课堂观摩,优秀案例,课程组集体教研,教、辅、管合作教研,思政专业结对教研等交流学习活动,根植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增强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水平。

(四)强化评价机制,保障建设与育人成效

逐步建立起全过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形成多维度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激励机制。

全过程评价既包括对课程建设全过程、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也包括对专业思政育人全过程的评价,强调过程性、结果性和增值性。要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课程目标纳入评价内容体系,要观测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编选、教案设计、教学课件、实习方案等教学建设中是否有切实举措,观测在课堂授课、教研教改、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作业论文等环节是否真正落地,看过程;还要从专业发展、学生成长、满足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观测专业思政育人成效,看结果、看增量。多维度激励是对评价结果的运用和延伸,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范畴,与学科评估、教学评估、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进行挂钩,把教师思政意识及能力提升成效、教研教改成效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育人能力和培养质量。

三、结语

构建“三阶段四保障”专业思政育人体系,系统推进各类课程、各个环节的思政建设,要义在于寓价值观引领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之中,通过不断完善思政工作体系、思政内容与教学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思政育人生态,让学生掌握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能够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