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研讨室读者服务工作创新与实践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2-08-09 05:14
科技风 2022年20期
关键词:院系研讨新生

王 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 100192

一、概述

大学图书馆是本科教育的信息资源保障中心,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信息素质培养、协同育人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新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学图书馆对本科教育服务的变革与创新。“以本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图书馆要与时俱进,通过资源与服务创新来不断满足读者需求,为学校教学科研以及育人提供保障环境和支撑。研讨室的读者服务创新实践模式,也代表着学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与变革。

研讨室亦称研修室、研修间、研究间、研学间、研讨间、研读间、小组学习室等,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一种相对封闭、独立,配置有基本设施,能够满足读者学习、科研需求的实体空间。笔者通过以“高校图书馆研讨室”为主题检索词查询数据显示“中国知识期刊网”此类主题鲜有文章涉及。2019年北京物资学院的徐健晖发表的“‘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研讨室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的文章,较为全面揭示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研讨室的建设发展。他以42所“双一流”高校馆为调查对象,指出当时国内开展研讨室服务的“双一流”高校馆数量占全部“双一流”高校馆数量的85.7%,而全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研讨室服务的比例仅为19%,并且研究结果显示“双一流”高校馆努力探索图书馆空间改造为读者提供空间延伸服务,同时这也正在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的目标之一。

据此,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高校图书馆研讨室的读者服务创新发展也代表着学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与变革,某种程度而言也代表图书馆对学校本科教育的服务水平。探索实现策略和途径对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研讨室读者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以下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研讨室读者服务工作创新与实践为例。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北信科大)是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图书馆由小营校区、健翔桥校区和清河校区多校区图书馆组成,2016年图书馆设立学科联络馆员开展院系联络和学科服务工作,并将研讨室读者服务工作纳入学科服务工作体系。2018年以来,按照图书馆“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研讨室读者服务工作以研讨室为平台,改善空间阅览环境,不断拓展研讨室服务功能。建立院系联络与馆院共建工作长效机制,以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与教育融合创新项目实践为基本点,以健翔桥校区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通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本科教育为试点,推进院系联络与馆院共建工作。学科院系联络馆员深入学院多次走访调研,在信通学院和计算机学院院领导以及老师的积极支持下,以本科教育四年学制为基本点,开展了一系列新生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深化探索大思政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教育与服务融合创新项目实践过程。

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图书馆研讨室读者服务工作创新与实践

(一)创新一:学科院系联络馆员之院系联络与馆院共建工作创新

(1)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创立学科馆员制度,这既是图书馆服务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的创新举措,也是从传统图书馆走向现代图书馆转型变革的重要标志。2018年中国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已经成功地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服务模式与机制。学科馆员制度带来了高校图书馆界的深刻变革,由传统馆内服务模式向主动服务模式转变,学科联络馆员走出图书馆走进院系。同时,图书馆业务流程由馆内单一形式向学科院系服务转变。

北信科大图书馆坚持“以本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以本科教育为基本点,建立学科院系联络馆员工作机制。从2018年学科院系联络工作初创至今,经过四年不断完善,以研讨室为平台,读者服务工作以学科服务为主线,院系联络为途径,以师生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需求为导向,图书馆工作嵌入学院教学、科研和育人过程。

学科院系联络馆员密切联络,多次深入走访调研信通学院和计算机学院,拓展和布局以“学院负责本科教学的院长+各年级辅导员老师+班委联络通道”的工作体系,开展了图书馆本科教育系列活动全年级全覆盖。

(2)创立“新生研讨班”,以研讨室为活动平台、以新生班级为单位,开展班集体课程学习课业体验活动,全年级全覆盖。新生教育是大学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新生在初次接触大学图书馆时,常常会因新环境而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为了消除新生对新生活环境心理上的松懈、陌生感和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平稳过渡高考冲刺阶段向大学生活转型特殊适应期。学科院系联络馆员加强与新生年级辅导员的交流互动,组织年级新生尽快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引领新生“走近”图书馆,熟悉图书馆馆藏空间与借还图书服务。从下表可以看出,从2017年到2019年,研讨室使用新生班集体课程研讨场次和人数统计呈跨越式递增,到2019年完成两个学院共19个班级,利用研讨室的班集体课程学习研讨的线下活动全年级全覆盖。实践证明,组织新生研讨班进行班集体课程研讨,能够培育、激发新生利用图书馆的热情和兴趣,能够更好地掌握他们对图书馆的需求。同时嵌入学院新生年级第一学期高数课程教学,与学院合作引领班风学风建设,成为近年来图书馆和学院共建(以下简称“馆院共建”)工作模式。新生研讨班的创立,是研讨室读者服务工作创新,也是实现图书馆教育与服务融合模式的有效途径。

新生研讨班(班集体)课程研讨年度统计表

(二)创新二

以研讨室为平台、“以本为本”的教育与服务融合、嵌入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图书馆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及分工协作的服务团队,建立多功能多层次和关联性的读者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服务,如下图高校图书馆教育与服务融合模式创新图。

(1)以研讨室和活动中心为平台,依托新生研讨班,学科联络馆员“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图书馆走进院系并将院系读者请进图书馆),联络院系年级辅导员与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开展新生利用图书馆教育系列活动全年级全覆盖。借助学院新生教育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组织学院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图书馆新生在线教育,利用图书馆知识闯关竞赛答题活动和“走进图书馆——书库找书借阅体验活动”等全年级全覆盖,以及完成新生信息采集“馆际互借+原文传递”注册登记工作全年级全覆盖。通过系列活动,实现新生年级新生利用图书馆教育体验活动,新生到馆率和借还率显著提高,收到良好效果。

(2)构建研讨室学习平台,嵌入学院教学科研育人活动,同步开展本科年级信息素养教育(见图1),以图书馆第二课堂作用推进学院学风建设。高校图书馆教育与服务融合模式创新图示,以新生入学为起点,坐标图横向与纵向时间轴以本科四个学年为线,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与本科教育四个学年的学制相契合。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紧紧抓住每一学年重点,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写作、科技论文、毕设开题与毕业论文的写作完成过程当中,配合学院教学,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由单纯的学习型向应用型和研究型发展。联络信通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与研讨室学生助教团队组织开展21年级高数课程、20级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学习交流大型活动。图书馆同步穿插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中科考试题库、软件通等学习数据库培训推介,培养本科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和能力。

(3)嵌入学院科研服务的图书馆元素。以研讨室为平台,探索融入图书馆元素的学生大创和创客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关注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提供支持。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并使其科研论文撰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以信通学院新生导论课及创课活动为模板,嵌入大一年级新生导论课课程教学、大二年级学生作品创客大赛。研讨室为教学提供研讨室阅览服务实体空间提供常规阅览服务的同时,纳入图书馆元素的图书导视、智能书车、自动识别计数系统、智慧图书馆等学生创客项目。

针对本科各年级开展专题数据库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将信息参考部专题数据库“每月一讲”“博士论坛”等栏目,与创客和新生导论课需求对接;以班集体为单位组织大三学生毕设开题和查找文献需求,开设中国知网数据库、培训专题数据库和万方选题数据库培训、毕业论文写作辅导培训。

(4)联络学院团委学生社团,了解他们对图书馆学科资源需求。以研讨室为平台与其他部门一起组织图书馆青英社四、六级英语学习分享活动和学生会学习部专业考试课程系列讲座活动。

通过活动,学生们提升了信息素养,掌握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增长了专业知识。

图1 高校图书馆教育与服务融合模式创新图

(三)创新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作为大学的文化中心,有责任塑造阅读氛围、引领阅读风尚。图书馆与学校职能部门联手,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价值和责任担当(见图1)构建校园文化环境协同育人。以研讨室为平台,配合图书馆文化品牌栏目建设向学院推广“勤读者”阅读分享,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图书馆文化育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智慧;同时创建图书馆“悦读信图”助教团队和图书馆“春晖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安全、安稳教育,美美与共,奉献、爱心互助学习等主题活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争做文明读者。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高校图书馆研讨室读者服务工作创新与实践,是有着无限发展空间和成长际遇的有机生长体。高校图书馆不断发展和完善、健全研讨室管理与读者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使图书馆发挥第二课堂和信息文化中心作用,成为本科教育服务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在本科教育服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探究信息素养的能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帮助其未来由学习型向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发展,更好地完成本科教育个人社会化过程,并以此实现图书馆价值使命与担当。

猜你喜欢
院系研讨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新生娃萌萌哒
突出音乐本体 注重和声实践——高师音乐院系和声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