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浅谈电影《大圣归来》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022-08-10 13:06曲鑫蕊徐博
声屏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圣归来土拨鼠译者

□曲鑫蕊 徐博

生态翻译理论学坚持“译者为中心”,即译者以自己的视角较为主观地去选择和适应的一个过程,它的翻译方法是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上的转换,即三维转换。该理论的提出者胡庚申教授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三维相互转换,另一方面译者也不断地进行着适应性选择,而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于翻译的影响都直接作用于译者身上。”该理论将有助于人们充分理解生态翻译学在当代影视作品字幕翻译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任何一个社会意识形态里,语言都承载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而语言作为特定文化内涵的载体,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社会习俗、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价值等,这就形成了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具有其文化独特性,只存在于某一种文化中,在另一种文化中是不存在的。正如同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语言体系,它们之间的差异除了体现在外在的语言表现形式之外,还体现在带有各自文化特色的词语,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文化负载词。

生态翻译理论下 《大圣归来》字幕英译实例评析

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即适应与选择”(TAS)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翻译理论。在生态翻译视域下,译者在翻译时应着眼于“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之间的转换,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方面移植原文维度。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这三个维度的因素往往是相互交织的,很难将它们完全分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进行自适应,选择将源文本转化为目标文本,从而实现最优转换。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必须考虑“翻译生态环境”,进行三维转换,这对译者的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将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分析,浅谈电影《大圣归来》字幕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语言维度下的实例评析。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关注的是原作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形式,而翻译就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即用另一种语言对源语言进行转述,达到语言形式的转换。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自然会有着不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表现形式,因此给这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造成了很大障碍。汉语文化负载词经过几千年的长期沉淀,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具有独特性,在翻译为目的语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缺少对应解释词汇的现象。如何准确表达电影中文化负载词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扰,成为字幕翻译工作的一大难题和关键点。

例1:玉帝老儿,吃俺老孙一棒。

译文:Jade joker,take that.

人们都知道在电影中“玉帝”是“玉皇大帝”的简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采取了简单而直接的直译的翻译策略,把“大帝”二字去掉,剩下的就是“玉皇”了。玉对应的英文就是jade,皇即皇帝,英文就是emperor。而电影中孙悟空称玉帝为“玉帝老儿”,“老儿”在中文里指的是年纪很大的男人,体现了孙悟空对玉帝的不尊重,带有明显的嘲讽调侃的含义。而在英语中并没有“老儿”的相应翻译,若直译为“old man”,会让观众理解为是一个年纪大的人,并不能使外国观众有着和国内观众相同的观影感受。因此译者将“老儿”翻译成“joker”采用了直译结合意译的方法。在《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中,“joker”的英文解释为“You can call someone a joker if you think they are behaving in a stupid or dangerous way.”表示“蠢货,废人”。而在《韦氏词典》中,“joker”的英文释义为“a playing card added to a pace as a wild card or as the highest-ranking card.”表示“王牌”,暗示了玉皇大帝的主宰地位。可见,“joker”这个词一语双关,既体现了尽管玉皇大帝位高权重但在在孙悟空眼中他是一个愚蠢的人,表达了孙悟空的不满与愤怒,形成了语言上的对等平衡,而且更好适应了目的语的语言环境。

例2:多谢土地公公。

译文:Thank you Master Groundhog.

“土地公公”即土地神,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住在地下。而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这一概念,作者将“土地公公”一词翻译成“Master Groundhog”,groundhog 的中文意思为土拔鼠,显然这与土地公公是不对等的,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在北美地区,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土拨鼠日,又可称为土拨鼠节,即Groundhog Day。在美国大概每年2月2日这一天,冬眠的土拨鼠会醒过来,从洞里钻出来预测春天是否到来。如果土拨鼠看到自己的影子就代表冬天还没有结束,春天还要等六个星期。如果土拨鼠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就代表春天快要到来了。土拨鼠虽然与土地神并无直接关系,也没有语言上的直接对等翻译,但人们在电影中不难发现土地神是一个有着白胡子的土拨鼠形象,而且土地神的每一次出现都是从土地中钻出来的,就像土拨鼠日这一天,土拨鼠要从地洞里面钻出来一样,而且他们都是生活在土地之下。因此译者巧妙地将二者联系起来,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将“土地爷爷”译为Master Groundhog,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消除了语言文化的障碍,成功实现了来源语言与目的语的语言形式的转变。

例 3:孙悟空

译文:Sun Wukong——The Great Sage Equalling Heavens

例 4:花果山

译文:Huaguo Shan——Mountain of Flowers and Fruits

Gottlieb提出了影视翻译十大策略,展译就是其一。展译是指由于文化差异,通过扩充译文使译文意思更完整,更容易被译入语观众理解。“孙悟空”和“花果山”是典型的文化负载词,根据人名和地名的翻译规则,一般情况下以音译的方式来进行翻译。虽然大多数中国观众对《西游记》的故事内容非常熟悉,但外国观众缺乏相关背景知识,且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这两个词语的存在。因此为了实现语言上的生态平衡,译者在翻译时巧妙地增加英文解释:“The Great Sage Equalling Heavens”,明确指出这是孙悟空在天庭中的地位,“Mountain of Flowers and Fruits”的补充使外国观众领略到了花果山的自然风光。例3和例4同时运用了音译法和展译法,在保留中文拼音名称的同时增加相应解释,便于外国观众理解。

因此,在电影中关于“玉帝老儿”“土地公公”“孙悟空”以及“花果山”的翻译,作者极为关注语言维度,在目的语的生态文化圈中努力寻找词意相对应的表达方式,在不改变原有含义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贴近国外观众所处社会的主流文化,做到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平衡。

文化维度下的实例评析。生态翻译学的文化维关注的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传递。电影《大圣归来》存在着大量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文化负载词。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的精准翻译,还要正确传达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看,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既要很好地了解源语言文化,也要很好地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摆脱源语言与目的语因两种生态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平衡,从而适应“文化维”。

例5:不骄不躁,悠然自得。

译文:Away from arrogance and haste,be one with nature.

四字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文中却没有类似于成语这种结构的词语,因此在翻译时想要达到结构上的生态平衡是很难的,或者说在英语语法层面上就是不成立的,所以不能一味追求形式对等。前半句“不骄不躁”译者直接采取直译策略,“骄”和“躁”分别对应“arrogance”和“haste”,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平衡。悠然指闲适的样子,自得指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在电影中这句话是衣衫褴褛的老和尚对江流儿说的一句话,因此译者将“悠然自得”意译成“be one with nature”,体现了老和尚内心想表达的返璞归真感,也正与后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意境相契合。

例6: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译文:See it,believe it,interpret it.

这句话是佛教术语,用词精简,如果展开来逐一翻译会给不了解中国文化的目的语观众带来理解障碍,所以译者进行了压缩性意译,省去了“知”“见”“信解”,缩短了文化隔阂,不仅没有造成原文信息的丢失,还最大程度地保存了原文的语言风格,行文简易而不失信息,保证了目的语观众能理解有效信息,保持了原文的行文风格,很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并且对仗工整,达到了句子结构上的生态平衡。

《大圣归来》这部电影中存在许多中国传统观念,如道家、佛家相关的四字词语或术语。译者在翻译时会对目的语文化中缺失的部分进行补充,对于难以用目的语精简翻译的部分会适当做压缩性翻译,避免了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平衡现象。

交际维度下的实例评析。生态翻译学的交际维关注的是原作品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作中得以体现。这一部分的重点不是文化和语言的转换,而是交际意图的转变。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人称的转变或者一些文化概念的转变,目的是为了让观者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交际意图。译者应注意两点:一是源文本的意义和内涵,二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者。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一些复杂的表达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进行转换,而一些对目标观者来说比较困难的句子则会被省略或改述。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译文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为译文观者所接受。

例7:我们出家人普度众生,要从小事做起。

译文:For us monks to save the world,we start from small deeds.

“普度众生”中的普度指广施法力,超度众生,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可以直译为“all living beings”。如果根据中文意思将“普度众生”直译为“deliver all living beings from torment”并无大碍。但作为电影的字幕翻译,则会使内容略浅单薄,并没有体现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普度众生”是佛教用语,也是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翻译,但译者在翻译时巧妙联想到了与其概念相似的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主题,将“普度众生”翻译成“save the world”,用外国观众熟悉的电影主题知识解释“普度众生”这个带有中国佛教色彩的文化负载词,保证外国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达到了交际上的生态平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将原文中的交际意图很好地传达给了目的语观众。在《大圣归来》电影中,有许多人物角色的台词在中文的生态环境下是可以被理解的,而如果将这些台词直译成目的语往往会造成理解偏差。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巧妙的调整,力求在双语中实现交际意图,达到平衡,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也在大力输出,越来越多的国产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要想中国电影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翻译这道关非常重要。通过翻译重塑文化的背景、内容,克服语言障碍,这样才用原汁原味的本土化的翻译获得当地民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电影《大圣归来》字幕中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恰到好处地消化了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平衡,使译文达到了生态平衡。在交叉学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学与翻译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有效的“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不仅很好地服务译学研究,为翻译理论锦上添花,也为其他学科提供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大圣归来土拨鼠译者
Meet a poet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土拨鼠小姐的烦恼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的成功只是开始,国产动画的春天来了?
国产动漫《大圣归来》色彩分析
《大圣归来》7月在美上映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