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机制研究

2022-08-10 06:35刘奎虎吕维霞
公关世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北京市调研垃圾

文/刘奎虎 吕维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029)

表1 2019 年劲松社区调研(部分数据)

表2 2021 年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情况(部分数据)

表3 2022 年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调研情况(部分数据)

一、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现状

1.文献综述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是一个家庭、社区、政府、第三部门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合作、共同推进的过程(董丽丽,2021;王天淇,2021;张旸.冒翠娥,2016),是一个决策、宣传、激励、落实等环节动态衔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细致入微推进的持续过程(王冉迪、张京亮,2020;肖盼盼、张斌,2018)。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施20 多年来成效显著,然而北京市垃圾分类效果与较先进的德国、瑞士、日本等相比扔有较大差距,还存在较多可改进之处,这与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效果不佳(杨崴等,2021)密切关系,垃圾分类宣传不到位制约着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与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董丽丽,2021;张旸、冒翠娥,2016)密切相关,宣传方式单一,内容不够详实。

2.本研究调研数据

为研究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分别于2019 年、2021 年和2022 年三次在北京市开展问卷调查等工作。

2019 年本研究共发放1200 份问卷,回收1160 份,回收率达到97%。本次调研(如表1 所示)暴露出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不到位,宣传形式传统,不够丰富等诸多问题。宣传普及率不高,进而导致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实施效果不佳,进展不畅。

2021年,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研究再次展开调研,对北京市各个区社区居民进行线上问卷发放,共发放调查问卷134 份,涉及北京市11 个区,50 多个社区,回收有效问卷105 份。本次调研(如表2 所示)充分表明北京市宣传工作仍不到位,在宣传形式方面较为单一,在宣传内容方面仍有所欠缺,对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标准和方法等的宣传较为缺乏。

2022 年,本研究团队再次对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展开调研,本次调研采用专家访谈(北京市城管委调研)结合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于2022 年1 月设计并发放了关于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现状调研的调查问卷350 份,有效回收问卷336 份,有效回收率96%,调研范围涉及北京市11 个区,70 多个社区。此次调研数据(如表3 所示)表明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效果逐步提升,相较于之前有所改进,但是没有形成长效宣传机制,相关工作仍需继续改进。

综合以上本研究的三次调研数据表明,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虽在逐步改进,第三次调研数据相比于前两次能明显看出宣传效果在不断提升,但是也显示出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面的诸多问题,主要是宣传主体方面单一,没有充分利用社区志愿者、工作人员和社会组织等多主体资源;在宣传内容方面,对于北京市现行的垃圾分类标准、方法和相关知识宣传有所欠缺;在宣传形式方面,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对于新方式、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不足,仍为传统的宣传形式;最后在宣传的长效机制方面,相关的宣传活动缺乏持续性,存在短期行为,没有形成长效宣传机制。

综上并结合研究团队的调研数据,本研究认为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总体到位,但仍有欠缺。

二、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问题

结合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文献回顾以及实证调研数据,北京市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要在宣传主体、宣传形式和长效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在宣传主体方面,北京市垃圾分类的宣传主要力量依旧是政府,没有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即使在垃圾分类做的相对较好的区也存在主体协作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北京市大多数地区仍主要是传统的宣传途径,如政府张贴标语、设立宣传栏,宣传方式的单一、单调极大影响着公民的参与意愿,本研究在2018 年对陈老师的访谈中她也提到:“我们以前搞垃圾分类老是搞那种表面宣传,拉横幅或者是宣讲,怎么可能一次就把这事解决,怎么可能呢。”另一方面北京市垃圾宣传工作长期以来只有正向激励机制,缺乏负向激励的形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双向激励机制的设置可以对公民行为形成激励和约束,非常有利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动。

在宣传长效机制方面,北京市并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形成一种长效、常态化的宣传机制,结合本研究在2022 年的调研数据来看,虽然北京市也建立了类似的“宣传周”“宣传月”等定期和长期宣传活动,但其作用仍然有限。

三、完善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机制对策

本研究认为对于北京市的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存在着主体单一、形式单调、缺乏长效机制和不够细致等方面的问题。北京市应当真正建立起多主体、常态化和细微化的垃圾分类宣传机制,如图1 所示。

图1 多主体、多层次、多样化、常态化垃圾分类宣传机制

垃圾分类多主体、多样化、长效化的宣传机制包括:多主体指多元主体配合,增加宣传工作的协同性,主体应当引入除政府外的多个社会治理主体,推动多元主体参与,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推动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融合不同治理主体掌握的不同资源;垃圾分类的宣传形式应当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应当实施双向激励;长效化是指应当避免宣传工作的短期行为,真正建立常态化的宣传工作机制。除此之外,无论是在宣传还是执行阶段,我们都应当像日本、德国等国家一样做到法律法规细致入微、宣传内容事无巨细,建立起垃圾分类的细微化宣传机制,使垃圾分类观念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日常行为。这一点本研究于2018 年对贵阳高远环保咨询有限公司经理兰总进行访谈中他就提到:“垃圾分类逐步宣传跟上,让你知道丢垃圾有一种负罪感内疚感,这一点很重要”。

1.推动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垃圾分类宣传机制

(1)社区宣传。垃圾分类是一项城市综合治理工程,社区治理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大突破口和抓手,社区应义不容辞承担起垃圾分类的宣传动员职责。本研究在2018 年的调研中发现,朝阳区劲松街道建立了“绿色小屋”,能极大推动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积极引导居民将垃圾从源头分类。在劲松五区“绿色小屋”门前,经常能看到社区居民排队参与垃圾分类与兑换活动的热闹景象。所以北京市应当积极发挥社区的城市治理支点的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开展,真正发挥社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作用和对居民的教育作用。

学校同样是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将垃圾分类知识带进校园和课堂,寓教于乐,不仅能够大大增加课堂趣味也能够起到极好的宣传作用。在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学校会在课堂上传授垃圾分类知识,在学校生活中实践分类行为。在瑞典也十分重视学校的垃圾分类宣传,老师课堂讲解,学生回家与家长实践,在言传身教和家校配合中养成分类行为。北京市应参考国内外垃圾分类经验,尤其是日本的学校垃圾分类宣传经验,使学校与垃圾分类企业、垃圾处理厂、焚烧基地等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利用其为平台和载体,带领师生参观学习,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推动垃圾分类是一个能带来极大正外部性的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主要体现在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日常执法过程中的宣传两个方面。北京市近些年来也颁布了众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北京市应继续不断出台、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形成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和氛围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影响很大,因此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垃圾分类宣传从娃娃抓起。前面部分已经阐述,家校配合,学校讲解家庭实践,同时家长以身作则,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北京市相关部门应联动各级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倡导家长带领孩子参与垃圾分类,继续积极推进家庭宣传力度,与社会主题宣传形成合力,使垃圾分类也成为北京市居民的文化传承。

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缓慢的一个原因就是力量单一,没有民间力量的参与无法在技术上、宣传上、激励上等方面解决相关问题。近些年来,北京市也设立桶前值守员、政策宣传员等志愿者,充分吸收社会力量促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国志愿服务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11 月,北京市志愿者总数为673万人,志愿团队10 万个,北京市应充分发挥这些社会力量,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互补,缓解垃圾分类宣传政府端的压力,推动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

2.推动建立多样化手段垃圾分类宣传机制

经过研究团队的调研,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宣传手段十分多样,对于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和新媒介的运用比较充分。北京市应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家校结合,举办游戏、垃圾分类嘉年华等活动,丰富宣传形式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应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公共场所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宣传形式,普及推广垃圾分类知识。

以往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成效不彰,多年的分类宣传、社区引导、物质刺激以及精神鼓励等措施收效甚微的状况表明,作为典型的弱激励型政策,仅仅依赖激励机制(如绿色积分账户、绿色小区激励资金)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际作用效果非常有限。因此促进垃圾分类宣传内容的多样性一方面体现在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更加多样、丰富和全面;另一方面还体现在要建立正负双向激励的宣传机制。日本和德国等垃圾分类先进国家对于违反分类相关规定的惩戒措施是非常严厉的,甚至影响个人信用从而有较强的硬性约束力。北京市应采用“双向发力”措施,助推垃圾分类新时尚。通过双向激励的宣传手段,提高宣传效果。在正向激励方面,积极推进正向激励,让垃圾分类在趣味中实现。在负向激励方面,妥善实施执法处罚,使垃圾分类在“软硬”结合中提升。

3.推动建立常态化垃圾分类长效宣传机制

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宣传既做到了多样化,又做到了常态化,几十年不间断进行,而且不同地方都有自己固定的宣传时间,这种培养从公民儿童时期就开始,对公民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引导的作用。但是我国及北京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时间较晚,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又需要较长时间,因此,今后的宣传工作应坚持不懈地进行,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宣传的常态化。

德国垃圾分类教育从小抓起,同社会宣传相结合,久而久之,耳濡目染,使得垃圾分类成为德国公民的习惯。使得遵守垃圾分类变得像遵守红绿灯一样普遍。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中学和大学,这种教育持续进行。北京市也应当注重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长效效果,避免宣传工作的短期行为,把是否按照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作为评估公民信用水平的重要标准。

4.推动建立内容细微化垃圾分类宣传机制

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相关的法规十分注重细节,政策对于每种垃圾的处理准则都有详细的条款说明,同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体系完备,使得垃圾分类有法可依,有法可保。北京市自2002 年颁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通知》(简称“通知”)推进垃圾分类以来,相关法律法规也经历了13 次左右的完善和细化,在分类标准、处理方式、行业标准和激励措施等方面都进行了愈发细致和明确的规定。在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越来越多、更加细致的同时,北京市应继续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现实执行情况的反馈上对一些条例进行废止、删减和细化,不断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在我们的垃圾分类宣传中,应当做到下至每个公民、每个家庭,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参与其中,小到在各个生活场所、大到在国家和社会的公开活动中都进行宣传。在社会上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事无巨细的法律法规通过硬性和柔性的手段也时时刻刻约束和熏陶着每位公民,真正达到“处处宣传、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

猜你喜欢
北京市调研垃圾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倒垃圾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