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协定对中国的贸易效应实证研究

2022-08-10 07:03王红敏阿布来提依明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4期

王红敏 阿布来提·依明

(新疆师范大学)

一、引言

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以来,其就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供链产生着积极作用。自贸协定的建立不仅降低了贸易投资壁垒,也提高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促进了更大区域市场的形成。RCEP正在加强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经济贸易合作,中国各行业贸易额的不断增长说明中国产业正在享受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发展福利。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以及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给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开放体系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我们仍然希望,随着RCEP的发展红利不断释放和集聚,能够重新凝聚世界开放的大势,从而将经济全球化拉回包容和普惠的发展轨道。

许多学者都研究了自贸区的贸易效应。张晓涛,徐微茵,黄湘,钟腾龙(2021)通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研究,发现在自贸区建立以来,贸易国在贸易、产业结构等方面构筑了合作优势。同时中国—东盟的贸易协定内容安排也对其他自贸区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项义军,赵阳阳(2016)以可量化的经济因素为基础,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着重分析关税对中俄两国双边贸易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税的降低对于贸易额产生贸易促进效应。杨丽华,王浩波,李芳(2017)通过模型对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贸易国的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积极影响。赵文涛,苏振东(2018)用企业产品层面的数据,以传统的贸易创造和替代效应为基础构建结构变动模型,研究CEPA政策实施后粤港间贸易投资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一政策实施对双方自产产品存在显著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江涛,覃琼霞(2022)立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的现实背景,梳理了升级协定影响域内外贸易的内在机理,并利用1999—2018年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总量贸易层面上,升级协定会显著促进中国的域内出口,但不会促进域内进口影响不显著。在异质性检验上,中国域内出口效应对小型、低收入、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国家以及SITC目录下某几类产品影响显著。在中介效应检验上,贸易成本是影响中国域外出口的中介变量,中国域内出口和收入水平则是影响中国域外进口的重要渠道。

二、贸易效应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研究在RCEP背景下中国与自贸区国的贸易效应,因为中国未与日本签订自贸协定,所以在此次研究中将日本作为观测对照国,不作为自贸区国。因为研究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贸易产生的影响,所以本文从进口和出口角度采取一对多的“单国模式”研究。本文对经典的引力模型进行扩展,改变了模型的变量,其中增加了各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和这个新变量。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

EXPORTIMPORT分别表示第t年中国对i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GDPGDP分别表示第t年中国和i国的实际GDP,GDP的增加会带来交易额的增多,故此变量在模型中的预期符号为正。在本文中采用进出口国 GDP的乘积,用GDPGDP表示。

MVAPGDPMVAPGDP分别表示第t年中国和i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本国GDP比重,反映一国的制造业水平,制造业支撑了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出口,表现一国的制造出口能力,比值越高说明其制造能力水平越高,出口能力越强,其预期符号为正。在本文中用MPGMPG表示进出口国的乘积。

DIS表示两国的距离。在此以中国与i国的首都距离为依据。表示运输成本,理论上该变量在模型中的预期符号为负。

GDPPCD表示第t年中国和i国之间的人均GDP差额。根据林德的收入近似假说,两国间的收入水平差距越小,说明其国民在需求上相近,那么两国间的贸易往来越频繁,贸易额越大。故此变量在模型中的预期符号为负。

FTD表示一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贸依存度与两国间的贸易呈正相关,故此变量在模型中的预期符号为正,数据根据联合国统计司获得的数据整理而得。

CA为虚拟变量,本文研究RCEP协定对中国的贸易效应。该变量划分如下:

值取1时,i=RCEP成员国且与中国签订自贸协议的国家;否则取0。

若的系数为正,说明自贸协定的签订会带来贸易效应,促进中国贸易增加,故此变量的预期符号为正。

本文研究的是RCEP协定里中国和已与之签订协定国的贸易效应,即贸易协定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所以是一对多的“单国模式”引力模型,本文从进出口角度分别实证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扩展贸易引力模型如下:

出口引力模型:

进口引力模型:

其中i=1,...,22;t=2015,...,2020;随机误差项:和。

三、实证研究计量分析

本文选取的面板数据年限为2015-2020年,国家为中国和自贸区国家(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以及9个非RCEP成员国且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中国主要贸易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加拿大、俄罗斯和巴西)。由于选取的国家覆盖范围广且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因此所选数据具有代表性。

(一)贸易创造效应实证分析

贸易创造效应,是由于关税同盟的建立,本国从自己生产产品,转向购买成员国生产低成本与价格的产品。以此提高本国的生产效率,创造国家间新的贸易流量。

运用Stata14,分别就出口和进口进行计量分析,得到以下贸易引力模型。Stata运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与贸易国出口和进口贸易创造效应回归结果

就出口引力模型而言,通过White检验发现模型存在异方差,对变量取对数后再次进行White检验仍存在异方差,在最终回归时使用稳健标准误修正消除异方差。本文所选是短面板数据,故不考虑序列自相关性和平稳性。通过F检验得到F=26,P=0.0000,故强烈拒绝原假设,FE模型明显优于混合回归。通过Hausman检验得到P=0.4277,在任意置信水平下都接受假设,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最后通过随机效应FGLS进行回归,并用稳健标准误差修正得到模型结果。在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后发现模型结果多处不显著,考虑到所选数据中2020年的数据受疫情影响严重,所以接下来的回归分析中将2020年数据去掉。再次对2015—2019年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变量ln不显著,所以选择去掉该变量后再进行回归,得到表2的回归结果:

各变量前的系数符合预期,两国的GDP之积与中国出口呈正相关。由系数可以看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和对中国出口也表现出促进作用。距离前的系数为负,但是P值不显著,所以将其去掉,在这里有理由认为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贸易交往的增加,贸易的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同时国家间交通状况不断完善,交通的便利化使得距离不再是阻碍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人均GDP之差与我国出口成反比例关系。经济开放度的系数为正,表明开放程度越高,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越小,从而双边的贸易额越多。虚拟变量同样对贸易效应产生促进作用通过,且的P值为0.109,近似于0.1可以认为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由系数可以看出自贸区的建立产生了较大创造效应。

对进口引力模型而言,前期的检验同出口引力模型,最终选用RE模型,再用FGLS回归,并用稳健标准误差修正。同上所述原因相同,本文对2015—2019年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变量ln和变量ln均不显著,所以选择去掉该变量后再进行回归,得到表2回归结果:

由上式可以看出各变量前的系数符合预期。具体来说,中国和贸易国的GDP会促进中国的进口,即两国GDP乘积每变动一个单位,中国的进口额就会随之同方向变动0.976个单位。虽然lnMPGMPG系数为正,但是其P值不显著,所以本文去掉该变量,原因如下,经过对各国的数据分析,发现制造业增加值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所以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决定了中国在出口贸易上比进口更容易产生创造效应。距离变量解释同上文。人均GDP差额系数表明两国间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其贸易。CA每变动一个单位,中国的进口额就增加1.042个单位,同时P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中国的进口贸易创造效应较大,贸易协定对中国进口有积极影响。外贸依存度每提高1%,进口提高0.5%,表明外贸依存度对中国进口贸易效应影响显著。

(二)贸易转移效应实证分析

关税同盟会带来贸易转移,因其取消了同盟国的关税,保留了非同盟国的关税,从而使同盟国的低效率生产取代非同盟国的高效率生产。本文研究自贸协定对中国的影响,同上所述选取九个非RCEP成员国且未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研究其与中国的贸易状况。如果中国与贸易国的贸易额减少,说明自贸协定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否则没有。

对进口引力模型而言,前期检验同上,通过Hausman检验选用RE模型。之后用FGLS回归,并用稳健标准误差修正。同上所述原因相同本文对2015—2019年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发现变量ln不显著,所以选择去掉该变量后再进行回归,得到表3回归结果:

表3 中国与贸易国进口贸易转移效应的回归结果

根据回归结果各变量系数符合预期。两国GDP之积系数为1.025,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贸易转移受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和对中国进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距离变量解释同上。经济开放度提高1%,中国进口随之也将近提高1%,说明其对中国进口贸易影响显著。调整后的R只有0.5596,没有超过0.80,没有通过检验,说明中国从非RCEP国的进口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即中国与成员国自贸区的建立并没有降低从生产效率水平高的非RCEP国家进口的比率。

由于选取发达经济体作为样本国并没有产生贸易转移效应,所以下面选取经济水平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与RCEP协定国类似的国家再次实证,选取智利、孟加拉国和南非。孟加拉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主要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南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主要出口矿产品及制品,其占据出口比例达到70%以上;智利也是资源密集型国家,主要出口矿成品及制品以及植物产品,这三个国家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和欧美发达国家。因此,选取这三个国家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与上文实证方法相同,最终确定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同时对于不显著的变量予以去除,得到以下回归结果:

表4 中国与出口结构相似国的进口贸易转移效应回归结果

由4表可以看出,变量均符合预期符号,同时大体通过了显著检验。同时调整后的R为0.9687,拟合效果很好,表明RCEP协定在产品结构相似国家间产生了较大的贸易转移效应。

(三)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因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接受假设,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在实际中,Hausman检验往往是选择FE模型。但是,Hausman检验是存在假设条件的。因此对于模型的选择我们不仅要考虑检验结果,也要结合实际。

各个变量自身的特征能够影响到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可得性。由于各国发展状况的差异,即使在同一年度下相同的自变量特征对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模型中的一些关键变量不随时间而变化。例如,各国是否属于RCEP成员国、是否已经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各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则不能够检验到这些变量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而本文认为这是影响进出口贸易额大小的关键变量。

本文所用的样本,n=22,T=6,而且在去掉深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后只有5个时间点。即样本为短面板数据,所以用随机效应模型来保留最大自由度。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从整体回归结论来看,中国和自贸区国间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且从回归结果来看,中国的进口和出口创造效应都很大。由于RCEP中发展中国家占大部分,在经济、产业以及商品结构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在贸易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也较为相似,都是向发达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就商品结构而言,RCEP成员各自与自贸区之外的非成员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难以被替代,所以RCEP自贸区的建立就目前来看不能产生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然而,若选取产品结构与RCEP协定国类似的国家,则会产生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

(二)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升级,形成产业内贸易

实证表明,中国和成员国会因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存在竞争,而产业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这种竞争,使之变为互补。产品的竞争优势由该国的产业结构决定,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由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具有的附加值较低,所以需要加快贸易转型实现产业升级。现阶段我国正在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但是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国面临着双重竞争:自贸协定国初级加工品和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型产品。实证表明,自贸区的建立有利于国家间贸易的发展,同时我国的资源要素与产业结构有别于自贸区成员国所拥有的,所以可以实施资源和产业互补对接以促进共同发展。

2.通过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竞争力

我国以加工贸易产品为主,出口的大部分产品由于附加值较低,故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的收益也较少。同时,由于同质产品的激烈竞争和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产品的价格优势也随之消失,因此必须要转变产业结构形式,转变商品结构形式,打造差异化的产品来谋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并应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产品的差异化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产品质量、用途和无形的售后服务等,同时在市场营销上也应制定合适的差异化战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差异化印在消费者的意识里。

3.深化关税合作,促进贸易发展

自贸区通过签署协议,使其对内降低关税水平,从而提高双边贸易额。关税是自贸协定签订的重要环节,由于关税壁垒的减少或多或少利于国家间的贸易,所以本文未将关税数据放入模型中。RCEP的降税模式包括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过渡期降为零、部分降税以及例外产品四种,各国企业应充分利用RCEP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实现双边贸易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