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中的财务风险管控

2022-08-10 07:03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4期

方 涛

(云南长运矿业有限公司)

一、引言

产业变革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形成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企业必然要直面各种挑战与风险,订单、人力、运输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牵一发而动全身,倘若供应链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财务风险,链条中的每一个客体都有可能是风险承受者,核心企业也会因此陷入经营困难的窘境。企业供应链环环相扣,而财务风险又具有客观性与不确定性的特征,如何有效识别与防范企业供应链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成为当下亟待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强化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管控的意义

(一)提高企业自身运营效率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通过强化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更加有利于做好全面管理工作。以物流管理为例,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可以科学合理地控制企业原料和产品的库存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库存积压,提升物资的使用效率,让企业财务管理趋向高效化。在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流程中,必须要求从实际出发,分析研判库存、运输、结算等财务风险,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以保证供应链的财务管理自由。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供应链各个节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核心企业,要想以低廉的成本获得商品,就必须要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满足企业的内部发展所需,帮助我国供应链稳固畅通,确保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一言以蔽之,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消耗,提高运营效率,拓展未来发展空间。

(二)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效益

财务风险管理不仅有助于优化企业供应链,还极大提高了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水平,推动我国企业不断进步。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信息流成为仅次于资金流与物流的资源要素,具有信息优势的企业,其供应链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市场信息鱼龙混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以事后管理为主,导致企业在供应链财务信息的提取上存在滞后性,最终影响到供应链运营决策。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价值,企业、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彼此联系,构筑牢固节点。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可对信息资金流动情况了如指掌,使整个供应链的交互能力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各企业分工明确,保证整体利益和发展构建紧密的联系,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三)扩大企业业务范围

在供应链财务管理中,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也搭起了核心企业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桥梁。企业不仅要掌握市场信息,还要积极了解供应链其他企业和外部合作单位的具体信息。一成不变的供应链较大程度上更受外部市场影响,尤其是对于抗风险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无形之中制约供应链的实践运作。因此企业需要通过财务风险管控的方式发现新的合作企业,挖掘潜在商机,扩展供应链业务。当然在扩大企业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同样要维护好与原有外部企业的合作关系,依托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明确责任主体,将供应链各相关交易主体联合,增强不同业务之间的协同性与一致性,使整体供应链的价值体系得到提升。

三、企业供应链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供应商违约引起的原材料缺货和盈利风险

供应商风险是采购供应链中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发展效益的风险之一。尤其是对部分制造业企业而言,由上游供应商所引起的财务风险尤为致命,综合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缺乏对供应商的考核和管理。通常情况下,核心企业由若干个供应商备选方案构成,而真正的选择决策权大多掌握在高层领导手上,对于供应商的考核频率也大多局限于2~3年一次,关于部分信用、生产信息不全的供应商也缺乏深入了解,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引发财务风险;二是对供应商依赖过高。部分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往往会集中选择某一家成本最低、最稳定的供应商,如此一来对供应商的依赖性也大大提高,一旦该供应商出现违约,势必会造成企业利润震荡下跌,因而供应商管理亟须引起重视;三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由于国内外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差距,通常只能选择国外的供应商,因此在采购费用上失去话语权,最终影响到企业盈利。

(二)货款未能收回造成的应收账款偿还风险

销售与收款作为企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业务,由于资金交易频繁,容易产生各类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供应链财务管理成效。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对客户的信用调查力度。对于零食、服装、日用品等中低端制造企业而言,由于核心技术上不占据优势,在销售模式上通常选择经销代理制,因此与下游分销处的合作呈现多批量、小批次管理的特点,相应地对合作企业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购买商的偿还能力存在错误认知,无形之中为企业的收款环节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对内部销售人员的管理控制。销售环节与收款环节本质上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企业销售人员在完成销售任务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金额返点,部分销售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以个人名义进行赊销,最终造成总资产的虚增,使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此外,口头催收导致缺少书面证明、无视催收款项继续接收订单、忽略应收账款的核对等情况,都是引发财务风险的诱因。

(三)物流管理不严格造成的物流运输风险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企业需确保物流运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运输线路受限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都有可能为企业带来产品价格风险。一是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企业的物流体系可大致分为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分包/转包物流三个部分,企业如果将运输悉数交由第三方物流,必将触及核心采购计划,因而企业大多数会选择自建物流仓库,投入成本高,收益低,这也是供应链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二是物流规模效益低。部分企业产品出货量小,物流资源整合难度大,对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是非常不利的;三是第三方介入相对较少。部分企业在短途运输中为节省运费,倾向于选择低成本的物流企业,而运输不当导致的货物损坏也将影响到后续的销售;四是物流信息化程度低。部分企业自身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而物资原料链条信息化却处于起步阶段。另外,信息沟通平台缺失导致企业未能及时获取有用的信息,使得库存成本上升,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四)固定资产投入增大引起的营运风险

众所周知,投资与风险往往相伴而生,企业的投资本质上是为了维持经营或扩大经营规模,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本身具备回报周期长、变现能力差等特点,具体而言,企业因固定资产投资引发的财务风险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经营管理不当。以制造业企业为例,为提高产能企业会选择更新生产线,倘若管理层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选择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等到两年后生产技术更新势必会造成原有的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制约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现金流短缺。企业的资产结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衍生出不同的形态,同样固定资产的购买方式也将影响到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我国企业大多选择举债经营,如果投资不合理必将导致债务无法按期偿还,长此以往容易引发更大的财务风险。

四、企业供应链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优化对供应商的开发和选择

1.加强供应商筛选力度

加强对供应商的要求有利于促使供应商挑选适合企业发展的产品,针对供应商的选择必须要加大筛选的力度,以此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构建供应商开发组织架构,具体流程为将供应商信息递交至开发经理处,在初步比对企业需求后将第一轮筛选结果传输至商务采购经理进行第二轮谈判,期间质量经理要确保供应商产品的合格率,最终方可进行采购付款。

2.实施供应商管理

通过对供应商的科学管理有助于规避企业的盈利损失,本着“不要把鸡蛋放同一个篮子”的原则,依照一定比例选择上游供应商合作,摆脱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3.落实供应商绩效考核

企业应该加强对于上游供应商综合生产能力的绩效考核,完善对于供应商供应能力的评价与细分要求。首先,应明确考核的具体项目。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与供应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包括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信誉、产品研发力以及生产管理水平等。因而企业应着重针对以上方面,采用较为先进的分析法对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作全面、综合的评价,通过评价企业可以选择更加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其次,企业应注重加强对供应商生产管理流程的监督与评测。由于伪库存类型较多,因而企业的成本通常难以掌控。通过对供应商生产标准的监督以及具体生产流程的测评,不仅可以确保生产质量,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声誉,确保自身产品的良品率,同时也更有助于企业了解供应商具体经营状况,确保物资供应成本的合理性。

(二)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1.明确收款业务内控目标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状况设立相关目标。例如,战略目标以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率为主,经营目标以销售业绩的数据对比情况为主,资产安全目标以应收账款金额与占比为主。

2.全员树立应收账款风险意识

在企业内部独立设置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以及审计监督等部门,实现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同时注意保持业务的关联性。此外还应当针对下游分销商建立诚信档案,在供应链的销售环节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3.着力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内部管控

首先企业要注意定期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从意识形态和销售业务入手,着力提升整体销售队伍的素质。其次要将传统的业务考核改为业务收款考核,旨在约束销售员权限。最后是完善激励机制,对于赊销与业绩比例达标的销售人员,制定详细的岗位晋升、奖金等奖励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1.构建完整的物流体系

企业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运输,优化物流体系有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可着力在设备、人才、路线等要素上明确标准。

2.通过第三方物流转移风险

依托第三方物流在物流领域的优势,既提升运输效率,又促成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

3.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时代下的物流管理工作需要提前做好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工作,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通过虚拟库存的管理方式减少集成化管理的弊端,将物流信息快速上传到供应链网络系统当中,实现企业内外部共享。

(四)科学规划企业的投资项目

1.优化资金配置

本着合理投资的原则,在执行投资决策前,企业应当根据经营发展情况,同时结合市场调研情况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予以评估。依托财务风险分析模型讨论因投资行为对供应链造成的冲击,将识别得出的财务风险一一列举,将风险按照影响程度进行排序,提前谋划将风险降至最低。

2.完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

详细清查投资盈利与亏损的详细原因,并追究相应单位领导与责任人的职责。同时有效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制度,使得资产报废管理得以强化。另外,为了确保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流失,还需要加强固定资产闲置的管理,而且还要将企业内部固定资产中涉及的实物运输、保养与维护等,创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升设备产量的目的,进而增加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

3.合理管控固定资产投资

尽量以租赁、更新、维护等方式取代大量现金购置固定资产,如非必要尽量选择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固定资产项目,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升企业产量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供应和需求关系的紧密联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供应链作为企业的生存之本,强化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减少成本消耗,拓展企业未来发展空间。财务风险在供应链中的计划、采购、生产等流程中客观存在,目前在实际企业运转中,对于供应链管理财务相关风险的预防控制水平依然不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游走于破产边缘。本文以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具体分析了存在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旨在夯实财务风险管控基础,核心企业需要科学合理分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并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及供应链运作的财务管理策略,把各个不同的供应链环节衔接在一起,最终增加企业效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在市场中才能够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