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茶具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2022-08-12 08:16
福建茶叶 2022年3期
关键词:茶具茶文化装饰

同 瑶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62)

1 茶具与书法元素的融合演变

1.1 书法元素的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以毛笔书写作为创作方式。它使书写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而是一种自我思想表达的艺术创作。将中国汉字外在形式与内在思想相结合,这就是艺术作品中常说的“形”与“意”的表达融合。书法本身装饰形式和手法丰富多变,并没有特别要求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艺术形成了被大家都能接受的几种表达方式。书法字体以篆、草、隶、行、楷几种为主,在此基础上再细分更多的书法形式。比如:草书就以潇洒自然狂放不羁为特色,篆书就尽显严肃庄重。书法作者表达出来的感受,其实是书法作者创作时思想的表达。同一个作者,既可以是潇洒不羁的草书,也可以是严肃庄重的篆书,取决于书写的内容,和作者创作时所想表达的思想而已。

1.2 中国传统茶具历史演变

茶具作为饮茶的容器发展到成为文化载体思想表达的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关于茶具的文献记载是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烹荼尽具,酺已盖藏。”茶具跟随茶文化的发展,不断演变。在唐代茶具开始在器具的基础上发展。宋代时期茶具的发展达到顶峰。

在唐代以前虽然有专门用于烹茶的器具出现,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这与当时茶文化还未兴起有关,当时单纯利用茶叶的功能性,经常用茶叶与其他食物一起烹食。提神解渴,还能充饥还能充当调味品。没有形成独立的茶文化,自然也就没有独立成体系的茶具。作为单纯的生活用品,其装饰自然也谈不上精美。

唐代茶文化开始发展。因为富足的生活条件和稳定的社会秩序,让人们有条件讲饮茶,从单纯的功能性需要变为一种社交文化载体。饮茶风格从之前的简单粗暴变为慢煎细品。茶具也日益讲究,专属的、成体系的茶具应运而生,对茶具的装饰也考究起来,成为文化思想的表达。茶具以瓷器为主,将名诗名句写在茶具外表。在饮茶的同时还能赏析一下名家名作。这是当时文人墨客重要的社交娱乐方式。即便不是文人墨客,也能附庸风雅。

时至宋代,茶文化有了更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饮茶不单纯是品茶,而是将其进一步升华。宋代流行点茶和斗茶。饮茶的过程开始复杂起来,茶具也开始复杂起来,时至今日日本茶道还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宋代的特色。因为斗茶的需要,茶具开始流行用黑釉瓷。这种茶具通体透亮,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茶汤里的汤花和边上的水痕。因为黑釉瓷的原因,茶具上不会有特别复杂的色彩装饰,这时候书法元素作为装饰就恰到好处。书法在茶具上的运用达到一个顶峰。

发展到明清时期,饮茶不再如宋朝的仪式化复杂化。取而代之的是回归本真追求原始自然。但是对茶具的要求精益求精,不再局限传统,赋予了茶具更多的文化元素,在茶具设计制作方面可谓是百家争鸣。茶具“紫砂壶”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的陶器。无论是色泽还是质感,都给人一种古朴典雅内敛的气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文化内涵。其色泽质感,配上名家的书法以及篆刻,文化气息饱满。是当时名家雅士的推崇。

1.3 书法元素在茶具装饰设计的融合

美食不如美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不仅仅是食材本身,而是美的体验。饮茶是将茶品和品茶者联系起来,也将品茶者与品茶者联系起来。茶具则是这种联系的载体。它不仅仅是泡茶的容器,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不同风格的茶品需要不同材质不同形制的茶具,不同性格的品茶者也会选择不同的茶具,不同场合的社交品茶所用茶具风格也各有不同。

书法元素在茶具中的运用,本质上是对茶具的装饰,延伸出来是对茶具美学的升华。书法本身装饰形式和手法丰富多变不拘一格,将书法元素刻画在材质形制多样化的茶具上,可以搭配出无数种可能。书法元素的装饰提升了茶具的产品价值,这个装饰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更多的是思想意境的升华。不仅仅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饮茶的器具,在功能性的基础上赋予了书法作者和茶具匠人的情感寄托和意念表达。作为器物的装饰,图案装饰自然是运用最广的。但是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下,茶具上的图案装饰则运用受限。一方面,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图案看似能够更好的表达信息以及装饰效果。但是中国茶文化,对静雅内敛是极致推崇的。很难想象文人雅士,用色彩艳丽图案丰富的茶具品茶交友吟诗作赋。另一方面,因为茶具对材质的考究,让复杂艳丽的图案无法在茶具上表现出来。例如大家熟知的紫砂壶,如果在上面画上复杂的釉彩显然就不合适。即便需要图案装饰,也是寥寥数笔表达其意境,更注重写意而非写实。

书法在茶具上的运用,则不会被材质形制过多限制。书法装饰形式和手法变化巧妙,首先字体的多样性,不同的字体表达了不同的意境。其次,书法字的多少不受限制,少则可以一字表意。多则上百字慢慢品鉴。根据茶具的大小,字数的多少来调节字体的大小,可以豪放不羁大笔挥洒,也可以圆润细笔慢慢勾画。书法内容,也是重要的表达手段。1.标记性,以落款或者篆刻印章的形式,极大的增加其收藏价值。2.装饰性,这种情况往往引用名家名篇,《陋室铭》《出师表》《将敬酒》或全篇细写或取其名句。3.抒情表意,这种情况是将茶具的使用场景相结合表达其意境。引用佛家道家经典语句,或取经典诗词。要言简意赅,寓意深远。比如“一片冰心在玉壶”就广泛运用。4.吉祥寓意,吉祥汉字在传统文化中非常广泛,“福”“寿”“祥”“ 天道酬勤”等等。一个字一个词,都可以表达祝福鼓励的含义。

2 书法元素对茶具装饰设计的影响

2.1 书法元素的“吉祥”寓意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其中具有吉祥寓意的语句,更是深得世人喜爱,比如“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都表达了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以茶道文化为基础,在茶具设计当中运用书法元素,使书法艺术当中的吉祥寓意与茶具本身高雅的造型融合为一体,从而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在佛家与道家的修行当中,“禅茶”极为重要。“禅”注重的是对生活的感悟,而“茶”则是极具灵性的物质胚芽。茶与禅看似不同,但在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之中,已经逐渐各成体系,彼此相互影响,经过融会贯通之后,衍生出全新的文化形式,也即禅茶文化。茶具在禅茶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茶具时,通常需要刻上相应的经文,使用者在饮茶时可以诵读经文,从而获得身心自在的感受。

2.2 书法元素的美学装饰

2.2.1 书法“势”的运用。书法是个体表达自身情感的方式,书法具有两种不同的“势”:第一种是书法的整体形势,也就是字的构架,以及线条的不同走向;第二种是书法的气势,也即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形势”是书法外在给人的美感。形主要通过线条进行表现,势需要以形为基础,因此这种势从本质上讲需要以线条为载体。线条在现代美术字当中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在极具艺术个性的书法作品当中,它却是重要的主角。不同线条在经过提按、徐急等技巧的处理之后,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如同建筑当中的一部分,一旦稍作变化,就会牵连整体。单就整体而言,重笔、浓墨等,如同一首音乐当中的强音,能给人极大的冲击感。而淡墨、细线则如同音乐当中的弱拍,若即若离,并不会影响亮点,却蕴藏着丝丝灵动之气,让人感觉回味无穷。一提到“气势”,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恢宏的黄河壶口瀑布,但是书法作品给人的冲击,明显超过黄河水。人们从中或许能够体会到溪水缓缓地流动,或者能够感受到天际划过的闪电,刹那间震撼整个山谷……首先,设计陶瓷茶具时所采用的书法,与平时人们看到的书法有极大的差异,传统书法主要采用墨,与宣纸结合的难度低,将其用于陶瓷材质时,既可以画在釉彩上,也可以雕刻在器皿上,通过多种手法来突出书法的“势”。其次,陶瓷茶具包括多种类型,比如圆体、方体,或者异形等,不同类型其构造不同,适宜采用的书体与色调也不同。一般会从边缘的笔划处着手,使不同笔划之间保持协调,从而获得最理想的表现效果。再次,书法创作中的印章通常采用篆刻的形式,将其用于陶瓷设计,不仅可以提升茶具的气势,还具有填补空间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增强书法的韵律感,从而带给人动静相宜的独特感受。

2.2.2 书法意境美的运用。所谓“意境美”,也就是情和景互通互融,完全成为一个整体。由于书法装饰本身具有极强的意境美,因此可以对器具的意韵、神采以及气势等进行归纳概括。书法意境本身极为丰富,其中又以神采最为重要,也是判断书法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神采主要展现个性,而韵趣则能够鲜明地体现作品的格调,越是意境高深的作品,所具有的韵趣也越高。这种高其实是个体精神的一种投射。尽管意境看似飘缈,难以捉摸,却能从作品字里行间得以体现,书法也因此得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视觉表现艺术。书法在器具设计当中的意境,可以通过神采、韵趣生动地展现,再加上优美景物的衬托,及情与景的交融,能够展现出高山的险峻、大海的浩瀚、山水的灵动。在设计陶瓷茶具时恰当地将书与画进行结合,能够显著地增强茶叶的意境。题跋可以让画面构图保持平衡,确保画面当中的情与景相互融合。在陶瓷茶具设计当中,也可以通过题跋将整个装饰纹样完全连接成一个整体,使画面的气势保持连贯,变化灵活但并不散乱,看似独立又互为一体。文字属于符号,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尽管它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但并不能与图画相提并论。由于墨迹真实存在,因此可以在茶具装饰构图当中更好地发挥虚实互补的作用。在有些设计当中,装饰主体虽然已经显得很充实,但总是少了一分灵巧的意趣,此时可以适当采用一些书法元素进行点缀,整个器皿就会瞬间变得光彩焕发,本身的品位也会随之提升。

2.2.3 书法元素的艺术使用价值。为了让茶具造型设计显得更为高雅,匠师们制作时会在器具表面书写历代文人创作的经典名篇。比如《陋室铭》、《归去来兮辞》等等,使名作名篇与书法艺术得以相互辉映,生动地体现书法的艺术审美价值,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为了提升器具的收藏价值,还会在茶具上添加专门的落款,让购买者更好地分辨茶具的出处和真伪,就像是特意为茶具命名,注明茶具的制作年代、具体出处等等。茶具制作和书法绘画有相同之处,如果缺少落款,作品就会不完整,一般由大师制作的茶具,或者是正规作坊生产制作的成品,都会添加书法落款,这既是规制,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高度严谨。

确保茶具实用价值的同时,为更好地满足受众审美的需求,可以通过名言警句来发挥点题的作用,比如在茶具上题写“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等诗句。中国汉字本身内涵深广,从早期的《诗经》,再到宋词元曲,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都以茶为题材,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一方面记录了茶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同时还记录了与茶相关的人间世态,奇闻轶事。通过书法的形式将类似诗句融入茶具设计当中,不仅能带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更是对茶文化独特的解读和领悟。

3 书法元素与茶具装饰设计的传承发展

3.1 古法今用

在传统茶文化当中,茶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茶文化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具的设计从古代一直发展到今天,是历代设计者苦心孤诣追求的目标。在设计茶具时,不仅可以尝试加入书法、国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还可以将与茶文化相关的设计与书法绘画艺术进行融合。在茶具设计中加入书法能够增强茶具的特色,这种特色既可以是古色古香的,也可以是现代人所喜爱的文化形式,即新中式。新中式汲取了传统中式的精华,又与现代文化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和碰撞,加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新中式设计是积极的创新,能够赋予茶具全新的释义和独特的美学体验。中国书法深厚的文化内涵借助精致的茶具传承千年之久,对于这种优秀的传统,当代设计不仅需要发扬光大,还要以原有的底蕴为基础,加入极具个性的表现手法和现代设计理念,使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通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频繁碰撞,迸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借以再现传统文化的辉煌。

3.2 古意添新

杜甫《登兖州城楼》当中曾有诗云:“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如果没有古,又何以论今?古是数千年的沉淀,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也是血脉中无法抹去的印痕。只要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就不愁长不成参天的巨树。中华文明长达数千年之久,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有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古代历史长河当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书法家,比如王羲之、黄庭坚、董其昌等等,是这些名家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传统书法艺术的进步,使书法艺术绽放出夺目的光华。但书法自诞生伊始就是以二维艺术形式为主,在茶具造型当中加以运用,是对书法表现形式的开拓,使得书法形式更加丰富多变。从二维转变为三维,既是表现形式上的突破,也是一种理念的革新,让更多人真正认识书法与众不同的价值,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代设计需要找寻更贴合现代人审美思想的传承途径,书法无论是与现代科技结合,还是与新的材料结合,都可以不断地寻求突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这也是现代设计者努力追求的目标。书法艺术与茶具设计同样都是前人遗留的珍宝,现代设计者既肩负发扬传统的使命,又恰好身处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因此要注意努力地进行钻研,才能创造出既具有个性,又能够反映时代审美的设计艺术。

3.3 书画结合

现代艺术在发展的进程当中,将古代的汉字转变成一种装饰手法,通过全新的方式来展现文字的艺术之美,在此基础上与陶瓷材料完美结合,从而获得新的表现效果。只有对传统文字的内涵及书法外在形体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找到恰当的书写方法,并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与形态古朴的传统文字相互呼应,通过多种表现手法,来设计出更有意境的茶具作品,由于陶瓷书法装饰能带给人独特的美感,可以启示构图思维,也就是在具体实践当中合理运用抽象思维。即使是相同的文字,运用篆书、楷书、草书等不同形态加以表现时,所呈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在陶瓷茶具书法设计当中加以运用,可以显著地强化茶具本身的装饰性。

猜你喜欢
茶具茶文化装饰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品雅茶具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DIY装饰沙漏
冯可宾买茶具
DIY节日装饰家
贾星儿的快乐之茶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