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防汛抗旱工作开展要点探析

2022-08-12 14:36马永生
大科技 2022年32期
关键词:抗旱防汛洪水

马永生

(毕节市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中心,贵州 毕节 551700)

0 引言

无论是洪涝还是干旱,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安全。在汛期,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很容易出现洪涝问题,不仅会危害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还会给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干旱也是如此。所以,应该以生态环保的理念为基础,采取有效的防汛抗旱措施。

1 生态环境保护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

1.1 政策要求

早在2017 年,我国就已经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生态环境和党的使命宗旨有直接关系,是必须解决的民生问题。在生态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的原则,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落实生态化策略[1]。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防汛抗旱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自然、农业等,是十分复杂且意义重大的工程,也可以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推进。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落实国家出台的政策方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防治策略,提升防汛抗旱的水平。

1.2 监测预警

一方面,环境问题容易引发水旱灾害。虽然水旱灾害主要由于地理条件、气候环境导致,但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气候条件则会受到影响。例如,大气污染容易导致酸雨、台风、暴雨等问题;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蓄水能力因此下降,容易出现水灾;围湖造田、植被破坏等都会引发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沙尘暴等,进而引起水旱灾害;另一方面,水旱灾害也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监测预警,包括洪水预报、旱情监测和水情旱情预警[2-3]。应该强化防洪工程基础信息核查的效率,及时更新信息内容,并且报送雨情和水情信息,共享江河洪水预报、工程调度信息,实现预报调度一体化。贵州省毕节地区与气象部门积极合作,对降雨量进行实时监测,精细化报送短期降雨信息,延长洪水预见期。根据各项信息编制科学的预报方案,对江河重要断面的洪水预报方案进行合理修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方案,做好关键期的预测与监察,保障预报的精准度。在旱情监测方面,应该收集和整理各项信息,包括水库蓄水量等信息,实现实时报送,积明确具体的预警指标,共享旱情信息,构建常态化的评估分析机制,同时建立预警监测综合平台,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分析技术,提升分析的效率和精准度;在水情旱情预警方面,应该制定完善的工作机制,对江河湖库防洪特征值进行详细核定,同时也做好中小水库防洪工作,明确具体的预警对象、预警指标,并且建立预警发布平台,拓展发布渠道,实现社会化发布、全方面预警。

1.3 防汛检查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要达到良好的防汛抗旱效果,必须要做好防汛检查、水工程调度工作。在汛期到来之前,要落实全面检查工作,各个流域的管理机构、行政主管部门都要参与检查工作,对管辖内的水工程实施有效的防灾措施,进行全面、大规模的检查,尤其要对工程的调度和准备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各项防治方案,修复水毁工程、防洪工程,构建防汛信息系统、通信系统和水文设施,并检查具体的运行情况。在检查完成后,应该将检查报表上交给水利部;应该了解辖区内的工程防洪能力,对各项水利工程的运作情况进行排查。水利工程的运作不仅与防汛抗旱有关,同时也与生态环保有关,具体包括水库、闸坝、泵站、蓄滞洪区等等,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优化,提升防洪能力,有效控制水位、水质、水流,避免因为汛期水位上升、泄洪的问题造成土壤盐渍化、地基承载力下降、水生态破坏等问题;应该对方案预案进行完善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具体的调度方案,结合流域防洪工程、当地经济条件、农业生产需求等多项因素,对江河洪水调度方案进行详细修订和编制,同时研究流域典型年洪水等情况的调度方案。例如,贵州省毕节地区根据洪水等级进行划分,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完善所有水库防洪调度方案,流域管理机构应该分析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制定应急调度方案,明确具体的应急调水线路,确保城市、生态脆弱区、工农业可以正常用水。

此外,积极开展防洪调度演练工作,强化水情监测、异地会商、调度决策等工作上的配合,通过演练磨合机制、培训队伍,强化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同时也可以在演练中发现问题,然后采取对应的改进措施。加强工程联合调度和调度监管,对流域水情进行详细的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提前实施排水库预泄方案,全面提升流域内的防汛抗洪能力,采用联合调度的方式,构建完善的防灾体系[4]。杜绝水库潮汛限水位运行,强化各项治理方案的约束能力,杜绝违规调度,保障各项工作严格落实,构建上下游通报协调机制,使各地区、各部门人员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配合,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1.4 救援抢险

水旱灾害不仅会影响自然环境,也会对建筑和居民安全造成威胁,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救援抢险措施。应该建设专家库,将水利科研院作为基础,对水电科研、勘察、水文监测预警、水旱灾害防御等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专家进行严格筛选,并且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专家库发挥作用。同时还要优化抢险技术,构建完善的现场应急抢险支撑机制,根据政府部门、地方管理机构的要求,从专家库中调取技术人员组建专家小组,到现场进行勘察和分析,准确研判险情,然后制定抢险防护方案,使抢险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1.5 环境管理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不论是灾前还是灾后,都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减少环境污染引发的洪涝水灾,同时也避免因为水旱灾害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应该建设联合调度系统,不仅要做好防洪抗旱调度、管理、监测等工作,还要强化水流域管理、水毁工程修复、蓄滞洪区管理等工作,做好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工作,减少水资源污染问题,采用ADCP 测流系统、风速风向仪、GPS 调查设备等现代化设备,强化监测管理的能力。与此同时,要加强管理,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工作,守护好河湖水域河岸线,改善水生态空间,杜绝占用河道、围湖造田等行为,严格治理水污染问题,加强排查工作,尤其要做好排污口布局优化。

2 水旱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水旱灾害类型

河湖水量、水位急剧上涨即为洪水,通常受到暴雨、风暴潮、水库溃坝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江河湖库的水位上涨并超出常规水位,或者因为雨水和径流在低地积聚无法及时渗透和排放,就会出现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受到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常见的洪涝灾害类型包括河道洪水灾害、山洪灾害、平原涝灾等等。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特点不同,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5]。以河道洪水来说,由江河洪水漫淹导致的灾害问题,通常有暴雨形成,是汛期比较常见的灾害问题。流域面积大小、形状都会对洪水特征造成影响,通常流域面积越大,则洪水洪量越大,会持续较长的时间[6]。旱灾主要因为降雨不足、植树破坏、水利工程缺乏等因素导致,干旱预警信号分为橙色和红色两级,干旱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会影响农业发展和人类的生存,进而引发饥荒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旱灾预防,还要采取有效的灾后管理措施,包括防涝、防虫、防衰、防晚等多个方面,改善旱灾造成的土壤环境问题,通过小水灌溉、开沟起垄等措施控制水量,同时防治虫害,确保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改善生态环境。

2.2 水旱灾害影响

水旱灾害会对环境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常见的问题包括盐渍化、农业减产、水力发电受影响、森林火灾隐患升高等等,旱灾通常还会带来蝗灾,造成植物被啃食,严重影响生态平衡,不仅水环境会被破坏,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森林资源等都会受到影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防汛抗旱工作的整改对策

3.1 提前布局,强化基础

应该从整个省份的监管入手,全面开展度汛隐患排查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根据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的管理原则,采取县、乡全面自查的方式,省市以监督为主,整改全度汛隐患排查工作。以贵州省为例,截至2021 年4 月底,全省各级防指共派出工作组7575个,深入1853 个乡镇、12508 个村居(社区)、43687 个项目点开展汛前安全度汛隐患排查工作,毕节地区也是其中之一,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实施了全面的隐患消除措施。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责任落实,对防洪城市、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进行详细的职责划分,避免出现“挂空挡”的情况。对跨区统筹管理进行严格指导和规范,明确具体的防汛方案和责任,有效落实预警措施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及时转移危险区域人员,降低水旱灾害的隐患风险。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各个部门和基层群众防汛抗旱的能力和生态环保的思想,使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可以与群众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杜绝滥砍滥伐、围湖造田等行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着手,降低水旱灾害的发生概率。

3.2 提升能力,创新技术

为了提升防汛抗旱的能力,可以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贵州省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原则,对历年防汛抗灾工作中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总结,制定更加科学的应急预案。对防汛抢险力量进行全面整合,强化抢险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大资金、资源的投入力度,不仅积极组织演习活动,同时也不断更新技术手段、资源设备。例如,贵州省毕节地区实现了平台系统互联互通、应急管理资源共享,与气象局、天文部等部门信息资源联合,实时监测水情、墒情等数据,并且加强物资管理,确保抢险队伍可以及时开展工作[7-8]。根据需求储备救灾物质,包括救生衣、医疗应急包等等,根据省、市、县各级对汛期抢险救援工作的部署与要求,做好采购补给工作,落实24h 执勤制度,一旦接到抢险救灾的命令,要在对端的时间内将物资运输到现场,确保物资充足且调动灵活迅速。

3.3 统筹兼顾,完善规范

在实际治理的过程中,应该从全局入手,做到统筹兼顾。首先要树立法治思维,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具备法律意识,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处理。排查管理范围内所有违规行为,包括河道乱挖、滥砍滥伐、随意引水等。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制度规范,不仅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还要制定长期治理方案,并且通过制度规范的约束确保方案可以顺利落实。尤其要做好水生态空间的把控,加强水污染治理工作,对排污口布局进行排查和调整。管理部门应该做好内部人员的约束与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人员的执法能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要树立科学观念,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规划,将防汛抗旱和生态环保结合在一起,综合植树造林、沙漠化治理、水利工程等多项内容,全面提升防汛抗旱的能力。尤其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引进新设备、新方法,并且做好各个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及时解决设备故障和老化问题,确保防汛抗旱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要优化防汛抗旱工作,就要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总结和分析以往的工作经验,根据工作中的短板、弱项,采取分级、分部门的方式重新部署和安排。全面落实排查和整改工作,提升防汛抗旱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应急能力,同时强化信息支撑,丰富技术手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预防汛期灾害、干旱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居民安全和生态平衡。

猜你喜欢
抗旱防汛洪水
夏季防洪防汛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防汛当前莫添乱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又见洪水(外二首)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