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被“超越”的母乳

2022-08-15 07:24段梅红公共营养师
食品与健康 2022年8期
关键词:超越乳汁母乳

■段梅红 公共营养师

每年8月的第一周是“世界母乳喂养周”,其设立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研究显示,用母乳喂养婴儿,可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增强婴儿免疫力,减少儿童期肥胖、罹患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配方奶粉是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康、更聪明、拥有更高“起跑线”的消费决策。

奶粉无法“超越”母乳

1915年,美国一名儿科医生通过不断研究母乳,用接近母乳理化特征的脂肪替换低耐受性的牛乳脂肪,研制出了第一款模拟母乳的婴儿配方奶粉。1921年,这种奶粉进入批量生产,婴儿配方奶粉遂成为世界一大重要产业。

需要明确的是,任何配方奶粉都比不上母乳。配方奶粉研发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和模拟母乳,母乳的营养成分至今仍是配方奶粉产业的“生产参考黄金标准”。母乳是6 个月内婴儿的最理想食物,能满足6 个月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也最适宜婴儿消化和吸收。

1.母乳能适应婴儿各阶段需求

婴儿刚出生时胃容量很小,与之相对应,母亲的初乳量也不多。母乳会因婴儿胃容量的增加和不断吸吮而增加“产量”。除“产量”外,母乳还会根据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不断调整所含营养素的构成比例。

初乳味道清淡,量少质浓,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故呈淡黄色。初乳蛋白质含量很高,可为婴儿提供免疫保护,辅助其排出胎便。母乳中的蛋白质含量会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婴儿在刚出生的3 个月内生长速度最快,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需求量是成人的3.5 倍。之后,婴儿生长速度减缓,母乳会随之做出调整,降低蛋白质和乳糖含量,从而帮助婴儿降低肥胖发生的风险。添加辅食后,婴儿吃奶频率降低,母乳所含的能量、脂肪、水分随之发生改变,以适应婴儿的生长发育及其食物内容向成人模式的改变。

2.母乳能够提供免疫保护

母乳是母亲给予婴儿最完美的健康呵护,能为孩子提供打击病菌的“武器”——免疫球蛋白。母乳细胞中所含的巨噬细胞,能杀死大部分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产生溶菌酶,保护婴儿免遭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侵袭。当婴儿周围的环境中含有病菌时,母亲的机体可以“自动调节”为母乳增加抗体,给婴儿提供相应的抵抗力。当婴儿受到病毒攻击时,母亲可以通过被吸吮乳汁,“感受”到病毒的攻击,并制造出相应的免疫球蛋白,帮助婴儿尽早康复。

对于早产儿而言,母乳更是珍贵无比的“保护剂”。早产儿母亲分泌的乳汁比足月儿母亲分泌的乳汁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为了让早产婴儿获得更多的营养和抵抗力,早产妈妈分娩后的一个月内,乳汁成分始终接近初乳。

3.母乳能帮助婴儿顺利进食辅食

对婴儿来说,母乳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从“吃奶”过渡至“吃饭”。母乳是“智能化”的,可依据孩子的需要发生变化,其颜色和气味也会因妈妈的饮食而有所调整。所以,母乳喂养能使婴儿提早适应不同食材的味道,更容易接受添加辅食,并避免挑食、偏食。

奶粉无法“超越”母乳

1.二者所含营养素种类数量差异大

不少人认为配方奶粉好,其重要的原因是配方奶粉中添加的营养物质是“可视”的。消费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奶粉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可以在不同品牌之间做比较,选择“最优款”。但需要提醒您的是,母乳的营养成分虽然“看不见”,其中却含有很多配方奶粉无法“模拟”的营养素。

通过目前现有的技术手段,母乳中可定性、定量分析的成分为200 种左右。但据推测,母乳中含有的成分超过2 000 种,它们各司其职,助力孩子的智力、体能等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比如,母乳中含有200 多种不同的糖分子,而牛乳汁中糖分子种类约为30 ~50 种。不同糖的作用,它们在哺乳期成分、含量的变化至今仍未被完全破解。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营养素只有50 种左右。

2.配方奶缺少活性免疫成分

0 到6 个月内,吃母乳的婴儿一般不易生病。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活性免疫球蛋白,配方奶粉中却没有这种成分。配方奶粉必须经过高温干燥,而免疫球蛋白超过60℃则会失去活性。

3.配方奶中添加的部分营养素无法与母乳完全一致

母乳中的很多成分不能够实现完全复制。比如母乳中的低聚糖,其重要作用在于促进益生菌的繁殖,调控婴儿的肠道菌群,预防婴儿肠道、呼吸道、泌尿系统发生感染,降低婴儿成人后发生肥胖、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到目前为止,配方奶粉中加入的低聚糖成分,没有一种与母乳中的低聚糖完全相同。

4.配方奶无法实现“动态变化”

为满足不同月龄婴儿的身体需求,同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通常分“段”。但配方奶无法做到每日、每周、每月“动态更新”营养素含量。因此,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母乳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

关于母乳的新发现

1.长期抵抗力

瑞典哥德堡大学和南非开普敦大学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母乳为孩子带来的免疫力可持续到青少年时期,甚至可能持续一辈子。专家指出,过去认为母乳可增强婴儿的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一般会持续到母乳喂养期结束。但新的研究证明,这种抵抗力的持续时间可能令婴儿终生受益。

2.降低哮喘风险

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母亲孕期使用抗生素与儿童哮喘之间存在“重要关联”——母亲使用抗生素,孩子出现哮喘的可能性提高。但如果孩子出生后6 个月内进行纯母乳喂养,这种风险则可能被降低。

3.有助抗癌

母乳成分可以“杀死”部分癌细胞。实验研究证明,母乳中的α-乳清蛋白和脂肪酸结合后形成的混合物能够杀死40 种癌细胞。由于母乳不能作为商品出售,目前科学家正尝试利用转基因细菌、山羊奶和牛奶,生产供治疗使用的α-乳清蛋白,继而尝试相关药物开发。

4.阻止艾滋病病毒传播

研究发现,母乳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HIV)的传播。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学家在母乳中发现了一种特别强大的抗HIV 的化合物,可以阻碍患病母亲身上的HIV 病毒向吃母乳的孩子转移。研究人员强调,这并不意味感染HIV 的母亲可以为孩子哺乳,而是可以尝试利用相关物质进行药物研发,进而抵御HIV。

5.降低白血病患病可能

母乳可以让孩子少患白血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发现,即使只哺乳6 个月也可以使儿童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减少12%,同时还能减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危险。

母乳真的“不够”吗?

的确有一些母亲因患有先天或后天的乳腺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或过多,胸部烧伤或大范围手术,而导致“奶水不足”无法哺乳。也有些母亲生产后因疾病需使用药物无法哺乳。但大多数母亲的泌乳量其实是可以满足婴儿需求的。以下方法对于母亲和新生儿有一定帮助。

1.母婴尽早接触

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的觅食反射最强,以后逐渐减弱,24 小时后又开始恢复。因此新生儿出生后,脐部处理完便应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将其放入母亲怀中吸吮 30分钟。母婴皮肤接触和及早吸吮可以有效刺激母亲大脑中枢释放催乳素和催产素。催乳素可以促进乳汁分泌,催产素反馈性刺激下丘脑可使泌乳素分泌增多。

2.母婴24 小时同室

24 小时母婴同室也是促进母乳喂养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3.注意哺乳姿势正确

喂奶时要注意正确的喂奶姿势,以有效地刺激泌乳反射。帮助婴儿含吸住乳头及乳晕的大部分,注意不要留有空隙,使婴儿能够较容易地吃到乳汁,同时防止空气乘虚而入。

因身体原因无法母乳喂养的母亲不必自责。但也不建议女性因为外形、体重等原因优先选择配方奶。

配方奶粉是不得已的选择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其合理膳食行动中特别关注生命早期1 000 天营养,明确提出应重视母乳喂养,强调母乳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孩子出生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尽量纯母乳喂养至6 个月,6个月后给婴儿补充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1岁以下婴儿不宜食用鲜奶。

需要明确的是,对婴儿来说,母乳最好。我们倡导母乳喂养,并不是要诋毁奶粉。婴幼儿配方奶粉是在确实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婴儿能获得的最佳的营养保障。

猜你喜欢
超越乳汁母乳
乳汁点目需谨慎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跨界与超越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纽约首设“母乳捐赠站”
母乳也有标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