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我国近代银圆的鉴定方法

2022-08-15 05:56马祥瑞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4期
关键词:银圆包浆清政府

马祥瑞

(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珠宝贵金属工艺产品检验所,甘肃 兰州 730000)

1 我国近代银圆的发展史

银圆源于15世纪的欧洲。国人始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依贵金属“白银”为主要成分所铸造的圆形货币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16世纪中期逐渐流入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随晚清政府和各国通商开放,大量的英、法、美、日等外国银圆流入我国,并在各通商口岸城市流通贸易(时称:贸易币)。晚清政府为阻止贸易币对当时货币市场的冲击,决定派员到英、法、美、德等西方国家学习、购买铸造银圆设备建造清政府铸钱局。

(1)清代银圆铸制和流通状况。光绪八年,由吉林机器局铸造的库平(吉林通用银两)一两币诞生。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报请朝廷奏准,由广东省造币厂试铸机制银圆。该银圆正面铸“光绪元宝”四字,上圈内有“广东省造”四字,下圈内有“库平七钱二分”六字,背面铸有龙形及一串英文,这就是中国龙洋的起源(图1、图2)。

图1

图2

光绪二十九年,户部在天津筹建制造银钱总厂,于光绪三十一年建成,改名为“造币总厂”。同年七月,清政府发布相关条例,提出银圆由造币总厂制造。原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下令统一铸造银圆。因晚清政府内部利益关系互相掣肘,西洋思潮不断渗入,出现“金本位”与“银本位”,“两”与“元”长时间分争,使其未贯彻执行。

至光绪三十四年天津造币总厂制造光绪元宝银圆一套,币面计重:库平七千二分(图3、图4)、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种币值,当一元、二角、一角流通。这套银圆是光绪年间中央政府制造发行仅有的一整套银币。

图3

图4

宣统元年,随着清政府《币制则例》的颁布,将铸币权统一于中央,规定国币以“圆”为单位,主币每圆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必须达到96%以上,辅币有银、镍、铜币,规定辅币有五角、二角五分、一角共三种。定名为“大清银币”。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制。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覆灭,所铸银币没有广泛流通,仅以军饷形式少量流入市场。

(2)中华民国成立,国民政府延续晚清政府实行的银俩、银圆并行的货币制度。中华民国成立当年开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开国纪念币,规定壹圆币重26 g,合库平六钱九分七厘,成色96%~96.9%(图5、图6)。

图5

图6

1914年北洋政府推出《国币条例》,再次确立国内实行“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三分,含纯银八成九,重26.5 g,等同于晚清“大清银币”银圆一枚。币正面为袁世凯半身侧面头像,弧形文字为中华民国三年,币反面为稼禾交叉环绕,中间为币值壹圆,俗称“袁大头”(图7、图8)。

图7

图8

“袁大头”陆续取代了晚清以来市场上流通的各式银圆。1928年北伐结束,民国政府颁布国币条例:使用《银本位制货币》政策,停铸“袁大头”银圆。用修模后的中华民国初“110”版“开国纪念币”模具,令京、津等清政府所建铸币厂重铸银圆来替代停铸的“袁大头”。该银圆民间称之为“孙小头”。

(3)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相关规定收兑银圆。至此,全国除西藏外,“人民币”为唯一流通货币。至60年代,人民币逐步在西藏地区替代银圆流通。从此银圆退出流通货币的身份。

2 我国近代银圆铸造工艺

近代银圆是晚清政府为维护当时货币体系少受西洋外部势力蚕食 ,国内洋务思潮影响孕育、设计、建造起来的。由起初的晚清政府铸造局(造币总厂、北洋机器局),发展到广东、沈阳、四川,陕西等近十多个各地方铸造局。这些铸造局所有设备都从英、法、美、德、日等国进口,由当时的设备出口国派人员与晚清、民国政府或各地方行政大员协同建造而成。

(1)铸币局所用模具是依据当下政府规定,严格按照货币管理机构设计、制定出具有政府行为和标志的模板,经审定后制出“样币”。依据样币委托相关机构制作初模、二模,并按样币式样进行修摸,保证样币的统一性。

(2)近代银圆铸币局从晚清到民国一直沿用清代所建厂舍。只是不同时期版模标志和内容不同而已。铸造流程和工艺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银圆含银配比和模具个性特征有所变化。其流程都是经过熔银、浇铸条片、碾片、扎片、冲压胚饼、冲制成品、检验、包装、交付流通这一顺序铸造。

3 我国近代银圆的鉴定方法

依据不同时期、不同局口其白银含量、几何尺寸、工艺特征及外观按如下步骤进行鉴定。

3.1 白银含量鉴定法

要求鉴定者应熟悉近代银圆品种,掌握晚清、民国各时期中央局、地方局所铸银圆的版模规制,修摸、翻模变化格式及参数等知识。以北洋铸币局为例,大清银币直径38.8~39.05 mm、厚度2.35~2.55 mm、重量26.5~26.9 g。因银圆铸造时期、局口、版别及铸造冲压力度、模具等因素使其参数有所区别。按照国家标准GB/T18043-2013《首饰 贵贵金属含量的测定 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白银含量为96%~97%。

3.2 感官鉴定

银圆是经过严格流程、经机械冲模打压压制、市场流通使用而流传下来珍贵物品。鉴定其真伪时要靠鉴定者的经验和感官判断。

(1)听声音。用一枚银圆敲击另一枚银圆,音色清脆平和、悦耳不尖、宛转悠扬者基本为真;而音质尖高细长、或音色沉闷发木肯定为假。这点目前只能是初步断定银圆真伪,因为用真银作假币,经简单作伪后声音已经很相似。

(2)从铸造工艺特征及银圆包含的信息量鉴定。①版别鉴定。甘肃铸造局铸“中华民国三年”袁大头,该枚银圆正面含有:纪年“中华民国三年”“袁世凯侧面头像”“一圈内边道”。这枚银圆判断为甘肃铸钱局铸造的理由有如下几点:袁像与民国中央版比头大脖子粗,眼睛带眼珠(双眼皮);壹圆的圆字的“贝”字老写不封口;这枚币也是甘肃版的名誉品“曲笔民”。②拿到这枚币首先看铸造工艺:字体是否有力规整,图案明白清晰,即便是流通磨损但冲压痕迹清楚;边道力度、宽度是否自然,虽经岁月但仍见拉丝痕等特征。③银圆上的字是雕刻师在模具上刻成。字字刚劲有力,自口深钧犀利,经上百吨液压打压其字体、图案是极为有力的。现代仿品是达不到的。④银圆边道内齿。内齿防伪极为重要,真品内齿根部干净利索,往往有类似包浆的堆积物,且内齿很正,可见当时冲压时的机铸纹(拉丝痕)指向币的中心;假币内齿根部不正,有斜坡感,因压力问题齿根歪斜、浅薄,更不要说有明确的机铸纹不完全指向币中心。⑤银圆边齿。边齿是铸币所留防伪点,是银圆真伪鉴别关键部位。直观看:真银圆边齿与其平面是垂直关系,大致均匀分布于银圆一周,每根边齿深浅、齿脊和齿沟宽窄基本一致,呈梯形状,无任何打磨或锉痕,齿沟间留有机铸纹,肉眼可见,若借助30倍放大镜可清楚看到冲压时形成的挤压楞,这就是被称为的机铸纹。其型似一根拔长的丝线,楞刺自然尖锐。而假银圆是用现代工艺制作,是无法形成依冲压压制留有的机铸纹的。因机铸纹不受银圆流通等因素而发生质的变化,故是目前鉴别真伪的关键点。

3.3 依据银圆包浆鉴定真伪

包浆是物品长时间因氧化、使用而形成的一层自然光泽。

(1)至今未打开原包装的称为原光,其表面呈现五颜六色的环彩,光泽柔和内敛、轻微氧化不掩银色真容,难以造假。

(2)流通银圆包浆是一层自然、均匀、稳定的氧化物和各种油汗状生物的堆积物,是活的、富有多彩光泽色调的皮壳。分布于器物周身,尤其是边道、边齿、深打拉丝处均见。而假包浆是通过现代手段做在表面上的涂层,色调单一,浅浮不深沉。

(3)深坑包浆(出土)银圆往往器身上有绿锈出现,这种锈由内而生,结实、坚硬、色泽明亮透彻,用指甲抠不动。假锈是利用化学反应做的,疏松、颜色模糊,用指甲易抠下来。

(4)银圆表面划痕、磕碰、戳记等信息也不失为包浆。经过使用、历经沧桑半个多世纪,其地章、文字、纹饰及边圈、边道、边齿等不同程度的磨损、磕碰以及污渍、划痕等布满器身,这些痕迹是无意中自然遗留的,所以没有一定的规律性、方向性。而假币中有意磕碰、划伤是有一定规律和方向的。

鉴定近代银圆真伪必须了解我国银圆发展史,掌握银圆铸造流程和工艺技术,熟悉晚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的有关政治策略、货币流通体制;熟记银圆种类、年份、局口、版别。多走市场、勤于请教,随时了解市场假币动态和作伪特点是鉴定银圆的手段。

猜你喜欢
银圆包浆清政府
一担银圆示忠诚
一枚银圆
将帅银圆护身传奇
文玩那些事儿——文玩包浆的三层意义:冰浆 晶浆 玉浆
文玩那些事儿——包浆太慢?因为你手太“勤”了
包浆及灰皮的形成原因及鉴定要点
包浆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一块假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