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窑新瓦器创新研究

2022-08-15 00:45刘宝怡
佛山陶瓷 2022年12期
关键词:石湾釉色器物

刘宝怡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肇庆 526000)

1 石湾窑瓦器发展历史悠久

石湾位于省广东佛山市西南部,现为陶瓷艺术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区,沿东平河东北岸,大帽岗以西,海口以东,澜石以北的一片狭长地区。一直以来石湾把明代起鼎盛发展的美术陶瓷作为“南国陶都”的文化标签,把石湾陶等同于石湾陶塑。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美术陶瓷在石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其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陶塑至今依旧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符号。然而石湾窑作为“民窑”始于唐宋,以日用陶瓷为主,直至明清,建筑套陶瓷、美术陶瓷才发展起来。所以石湾瓦器在石湾陶瓷发展中具有很长的历史,世代的传承与发展,自成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石湾瓦器始初烧制的器物主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日用品为主,其外还有文房器、陈设器、祭祀器等,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又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正反映出民窑生产的一个显著特征。其中北宋时期对窑炉进行改革,用龙窑取代馒头窑,其形如卧龙依山而建,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明清时期到达高峰,有数百条窑,至今在南风古灶园区内的两条龙窑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依旧柴火不熄,薪火相传。

2 石湾窑釉色及组合方式独具地域特色

石湾窑作为民窑,唐代时就已经有很多阿拉伯人到广州经商,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下为满足国内外需求,在形制与釉色多仿制当时各大名窑。在釉色发展问题上,早在唐宋时期就开始有简单的黑、青、褐等几种颜色。经过历代的发展,

石湾窑的颜色釉大致可分为青、红、白、黄、黑五个色系,每个色系中不同深浅又延展出成各样的色釉,如红釉中有祭红、宝石红、石榴红、钧红、枣红、桔红、粉红、茄皮紫、葡萄紫等;其色彩系统丰富多样,充分展示出石湾窑在技艺方面的全面系统。

在传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那独具石湾特色的石湾红、广均釉、玻璃绿等等。可一直以来石湾窑的艺术成被大大地降低,如石湾的广均釉被挂名“仿均釉”,但我们可以在传世作品中读到,均窑以紫胜,广窑以蓝胜,这是石湾窑工历代努力的智慧结晶,其汲别人所长,不断创新,形成了品种繁多的釉色系统,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并将之发扬光大,留存至今。

石湾窑另外一个特色表现在其色彩的组合。民窑包容开放,不像官窑具有强烈的封建统治阶级属性,其在精神上具有大众性,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富有很强的市井生活气息,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如绿与红,红与紫,紫与白,白与绿,绿与黄等等。色彩搭配对比强烈,并不像传统名窑器物崇尚单一釉色的雅趣味,极具现代艺术对颜色理解运用,颜色鲜艳,色彩搭配大胆跳跃,其独具特色的釉色组合表现使得石湾陶雅俗共赏。正如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所记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

3 石湾窑新瓦器发展

石湾窑在时代发展的长河里,从主要生产生活陶瓷转变到美术陶瓷,从建筑瓦脊到陶塑公仔,然而突然转身到近现代发展飞速的建筑陶瓷,成为中国乃至于世界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石湾给世人呈现的面貌是传统的,更是时代的,因为在面临每一次的产业危机时,石湾这个宝地都能自然而然地寻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完美的转变,但是却丢失了如景德镇,宜兴,德化等传统陶瓷产区那样特色鲜明,一直以来保持稳定不变的文化根基。

石湾瓦器发展历史悠久,但在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一直不被重视。在当下石湾片区的艺术发展生态主要方向以石湾陶塑类为主体,而器物类主要围绕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起来,同时受日本侘寂文化与柴烧文化影响,发展起来一批专研柴烧器物创作的艺术家。

在本土文化被忽视而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当下,更应当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推广,重塑“石湾瓦,甲天下”的文化魅力。特别是与我们的生活最贴近的瓦器,在面向21 世纪新生活方式的我们,如何把石湾瓦作为石湾传统地域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谋合,重塑石湾瓦在新时代的面貌,探索石湾窑“新瓦器”的发展道路。

3.1 近现代石湾瓦器

从清末民初的行业专业分工运作的二十四行,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营体制下集中力量推动创新发展的多元化的陶瓷产品的出现,充分体现了近现代石湾窑的发展的与时俱进,贴合大众人民的审美需求,在器物形制的发展上更是融合了石湾陶塑,使得器物的在装饰艺术的角度上呈现出独具石湾特色的风貌,深受大众的喜爱。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常以师徒关系的上下传承,而传统陶瓷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师傅传授技艺,徒弟从小师从大师,这种纯粹的师徒传承至今依旧存在,它一方面保证了传统技艺的延续,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大减小了同行间交流学习与跨界融合的探索创新。新中国成立后,各大院院校逐渐恢复陶瓷艺术教育,学院派的人才大量引入,使得石湾陶瓷面貌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高永坚、谭畅等前辈都长期抓根石湾产区创作,给近现代石湾窑的转变做出有目共睹的贡献。

经过多年来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现在石湾片区聚集了众多学院派的陶瓷艺术从业者,虽然石湾片区的陶瓷艺术创作的闭环发展系统远远不及其他传统的产区那样全面整体,但是依旧被石湾窑这个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所吸引,同时大量的年轻力量的注入活化了石湾窑的生态。当然更多的是因为石湾陶塑类的美术陶瓷,也有一部分专注于器物。在南风古灶龙窑文化的大力推动下,人们开始关注到传统的柴火烧制的艺术效果的丰富多样,有别于工业化量产产品的同质化,因而掀起了一轮柴烧器物的热潮,大大小小的陶瓷艺术工作室在南风古灶片区聚集,他们专注于传统茶文化器物的制作,在泥料和釉色上大胆创新,在柴烧烧制的氛围效果上也钻研学习,一方面学习较早就发展起来的日本陶瓷柴烧文化,一方面又依托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石湾瓦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成为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文人雅室”的精神器物。

3.2 石湾瓦器发展机遇

(1)时代的机遇:石湾窑作为两广地区历史悠久的陶瓷产区,在历代窑工的传承与创新下,慢慢形成了厚重、质朴、古拙的格调,成为石湾窑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动的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国潮文化的构建成为每一个地方不容忽视的文化规划。“石湾瓦”作为佛山地区重要的文化内涵之一,自然而然的肩负起推动新佛山形象建设,把历史悠久的石湾窑作为文化自信的优秀文化载体输出,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新石湾的文化魅力。

(2)政策的大力推动:在人文湾区构建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佛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之一,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石湾瓦器所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不管国内还是在世界都有其不可被取代的文化内核,在新的发展机遇中佛山迎面着改革与创新发展。

(3)艺术人才的不断引进:在产区的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地区政府对艺术人才的扶持优惠政策,对于深耕产区的陶瓷艺术艺术工作者有很大的鼓舞作用,艺术人才只有长期驻地创作,对本土文化有足够深的了解,对石湾窑的文化与材料全面的认识,才能把最真切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灵感源泉和依据进行艺术创作,推动石湾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探寻石湾窑新瓦器的发展道路,重塑石湾瓦。

3.3 石湾窑新瓦器发展道路

石湾瓦文化随着时代的迭代,人们不断变化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石湾窑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历程中,承载了历代人们对陶瓷艺术的精神结晶。窑火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从主要生产日用陶瓷到美术陶瓷,到全球最大的工业化建筑陶瓷生产地,石湾凭借其地理与经济优势,自然而然地走出了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强调绿色与发展,人文与科学的新时代背景下,石湾瓦作为石湾重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石湾窑的发展进程中探寻石湾窑新瓦器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石湾窑火能一直延续至今,很重要的因素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下的市场推动,但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仅仅看经济,文化赋予了一个城市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內涵。因此挖掘石湾瓦文化内质,在其器物形制,釉色与其独特的釉色色彩组合表现上去提取其文化基因,在当代语境下结合当代设计语言与现代科技,通过解构,重组,再设计的方式去探索石湾窑新瓦器的发展道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再现石湾瓦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简而言之,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继承和发展石湾窑文化,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现代科技重新诠释石湾瓦,实验性地探索石湾窑“新瓦器”的崭新风貌。

4 结语

石湾瓦器在历代的传承与创新中发展成为独具地域魅力的文化产物,在树立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紧跟国家步伐与政策的支持,在当代语境中通过融合传统艺术、设计与生活,推动石湾窑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提升石湾瓦的社会、文化和艺术价值,通过重塑其独有的地域文化风貌,再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石湾釉色器物
如意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石湾的遗产资源与特色小镇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