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分析

2022-08-16 05:53李小英陈远梅莫显文刘爱芬古宝菊李炎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风团亚组荨麻疹

李小英 陈远梅 莫显文 刘爱芬 古宝菊 李炎梅

慢性荨麻疹(CU)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多个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风团或斑块,且伴有麻刺感、瘙痒难耐。有报道显示[1],CU的临床发病率为0.1%~3%,具有反复发作、病程时间长的特点,给患者日常生活、学习、睡眠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关于CU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诸多研究指出CU的发生发展与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密切相关[2,3]。有研究指出[4],CU患者体内往往存在Th1/Th2失衡,导致皮损处IL-4、IL-5等炎症因子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临床认为,维生素A、维生素E可通过相关细胞因子调节机体T细胞、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参与免疫系统调节。此外,已有研究证实维生素A、维生素E浓度与Th1/Th2平衡以及自身免疫性抗体IgE水平有关[5,6]。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探讨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慢性荨麻疹的相关性,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E在慢性荨麻疹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CU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CU患者为CU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2~67岁,平均(39.15±7.36)岁。纳入标准:①皮肤黏膜反复出现风团,且伴有瘙痒,每次发作时间<24h;②病程时间>6周;③临床资料齐全;④对检测项目、治疗方式知情同意;⑤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存在湿疹、接触性皮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者;②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③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患有严重疾病者;④患有恶性肿瘤者;⑤近期患有局部或全身感染者;⑥患有诱导性荨麻疹者;⑦30d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制剂者;⑧患有荨麻疹相关综合征、荨麻疹性血管炎者;⑨正在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同期选取在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26名,女24名;年龄24~65岁,平均(38.54±7.0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指标检测 采集两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15ml(3份,每份5ml),在温室下放置30min,以2 500r/min的条件离心10min,分离血清后分装在1.5ml EP管中,置于-8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E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细胞和Th2细胞,并计算Th1/Th2;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E水平。检测步骤均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执行。

1.2.2 干预方法 将CU组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个亚组,即干预组(n=25)和非干预组(n=25),两组均给予地氯雷他定(生产厂家: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088,规格5mg×24片)口服治疗,5mg/次,1次/d,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非干预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干预组给予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治疗:口服维生素A软胶囊(生产厂家:吉林恒星科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2914,规格5 000U×60粒),5 000U/次,1次/d;口服维生素E软胶囊(生产厂家:广东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38,规格50mg×60粒),0.1g/次,2次/d,连续服用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CU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IgE、Th1/Th2水平,并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E与IgE、Th1/Th2的相关性。②比较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治疗前后荨麻疹症状和体征评分,主要从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量三个维度进行评估[7]。瘙痒程度:无瘙痒为0分,轻度瘙痒为1分,中度瘙痒可忍耐为2分,瘙痒难耐为3分;风团大小:无风团为0分,风团直径<5mm为1分,风团直径5~20mm为2分,风团直径>20mm为3分;风团数量:无风团为0分,风团数量1~6个为1分,风团数量7~12个为2分,风团数量>12个为3分。三个维度评估得分相加即为荨麻疹症状和体征评估总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③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嗜睡、头晕等。④停药1个月后,继续随访两个亚组患者3个月,记录复发情况。以复发和随访结束为终点,采用HPLC检测复发与未复发患者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并评估维生素A、维生素E对CU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E、IgE、Th1/Th2水平及荨麻疹症状和体征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获取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维生素A、维生素E对CU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维生素A、维生素E、IgE、Th1/Th2水平比较CU组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Th1/Th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维生素A、维生素E、IgE与Th1/Th2水平比较(±s)

组别 n维生素A(ng/ml)维生素E(ng/ml) IgE(kIU/L) Th1/Th2 CU组 50 31.22±5.32 23.16±5.85 154.38±31.05 4.81±1.76健康对照组50 61.76±9.54 37.53±6.05 56.71±15.29 11.37±2.53 t 19.770 12.074 19.954 15.051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维生素A、维生素E与IgE、Th1/Th2的相关性 维生素A与IgE呈负相关(r=-0.452,P=0.001),与Th1/Th2呈正相关(r=0.546,P=0.000);维生素E与IgE呈负相关(r=-0.606,P=0.000),与Th1/Th2呈正相关(r=0.347,P=0.014)。

2.3 两个亚组治疗前后荨麻疹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荨麻疹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量及总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个亚组治疗前后荨麻疹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个亚组治疗前后荨麻疹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s,分)

时间 n瘙痒程度 风团大小 风团数量 总分治疗前干预组 25 2.75±0.34 2.81±0.42 2.86±0.47 8.57±0.89非干预组25 2.79±0.31 2.77±0.51 2.90±0.42 8.61±0.85 t 0.435 0.303 0.317 0.163 P 0.666 0.763 0.752 0.872治疗后干预组 25 0.64±0.21 0.70±0.19 0.62±0.23 1.85±0.33非干预组25 0.92±0.33 1.01±0.25 0.85±0.30 2.63±0.46 t 3.578 4.936 3.042 6.889 P 0.001 0.000 0.004 0.000

2.4 两个亚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两个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荨麻疹复发率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个亚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n(%)]

2.5 维生素A、维生素E对CU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50例CU患者中,治疗后21例患者复发,29例患者未复发。复发患者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 分 别 为(37.82±4.57)ng/ml、(26.85±3.92)ng/ml,均低于未复发患者的(56.58±6.47)ng/ml、(46.85±6.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维生素A[AUC=0.778,95%CI(0.645,0.910)]、维生素E[AUC=0.732,95%CI(0.582,0.881)]对CU患者预后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AUC>0.5,P<0.05)。见图1。

图1 维生素A、维生素E预测CU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3 讨论

CU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皮肤和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或者通透性增加而引发的局限性水肿反应,虽然可自行消退,但发作时会导致患者瘙痒难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CU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如局部感染、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区域环境、季节变化等,均可能导致CU的发生。既往研究指出[8],无论何种因素导致CU发生,均可能与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有关。Altrichter等[9]研究表明,通过IgE抗体或T细胞介导的免疫学机制促使肥大细胞活化后可释放组胺、合成细胞因子以及炎症介质等,进而导致CU的发生发展。肥大细胞主要位于真皮浅层,被认为是CU发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也是导致风团、瘙痒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报道指出[10],与健康人群相比,CU患者皮损中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此外,也有研究对比了同一CU患者不同部位肥大细胞数量,发现皮损部位、风团部位的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效应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11]。

临床认为,肥大细胞表面表达IgE高亲和力受体与CU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自身免疫性抗体IgE与IgE高亲和力受体交联后可引发过敏性炎症,导致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的发生。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对IgE的影响主要是依赖调节辅助细胞分化。维生素E可减少外周血T细胞中IL-4含量,进而抑制B细胞产生IgE抗体,降低IgE介导的特异性反应[12]。由此可见,维生素E可能通过IgE介导的免疫学机制参与CU的发生。维生素A在人体免疫调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调节IL-2、IFN-γ水平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增强T细胞抗原特异性反应。已有研究证实,机体在维生素A缺乏的状态下,Th2细胞、Th17细胞过度表达,进而抑制Th1细胞效应,减少Th1细胞活性因子的分泌,导致Th1/Th2失衡[13]。本研究结果显示,CU组患者维生素A、维生素E、Th1/Th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提示CU患者体内存在IgE水平升高和Th1/Th2失衡的情况,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似[14,15]。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E与IgE均呈负相关,与Th1/Th2均呈正相关(P<0.05),表明维生素A、维生素E对CU发生发展的影响可能与IgE抗体和Th1/Th2介导的免疫学机制有关。

为进一步观察维生素A、维生素E对CU患者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外源性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治疗CU的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量及总分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且复发率更低(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有助于改善CU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可能与维生素A、维生素E可降低IgE水平、纠正Th1/Th2失衡有关。另外,通过对CU患者停药后随访研究发现,复发患者的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复发患者(P<0.05),说明机体维生素A、维生素E缺乏可能增加CU复发的风险,导致预后不良。ROC曲线分析也显示,维生素A、维生素E对CU患者预后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AUC>0.5,P<0.05),提示监测机体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有助于评估CU患者复发风险,同时也说明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降低可能导致Th1/Th2失衡和IgE抗体升高,进而促进CU的发生发展,通过外源性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有助于改善CU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风团亚组荨麻疹
箕的琴弦
不同煎煮方法及时间对炮附子配伍大黄治疗阳虚型便秘的效果及对心脏的影响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亚组Ⅰ分离物生物学特性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壮族PCOS患者及其亚组的临床特征分析和血清LHCGR的表达研究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