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射频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治疗NSCLC骨转移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8-17 03:46张靖全刘志刚
甘肃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病灶

张靖全,刘志刚

(1.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99;2.陕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陕西 西安 710061)

肺癌在临床中为常见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为主[1]。临床对于NSCLC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进行综合治疗,但仅有3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有进行根治切除手术的机会,而根据临床相关数据显示,肺癌患者仅仅通过姑息治疗,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30%,而导致NSCLC治疗失败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骨转移则是NSCLC患者常见转移部位,晚期NSCLC有30%左右的患者可出现骨转移[2]。随着医学技术进步,介入治疗的发展,射频消融(RFA)因具有安全性高、迅速起效、并发症少的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125I放射性粒子可广泛利用射线杀伤肿瘤细胞,对特殊部位可进行补种,达到全面杀伤作用。本研究通过采用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治疗NSCLC骨转移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 年1 月—2019 年11 月收治的26 例NSCLC患者,均经病理活检确诊,且经相关影像学检查以及穿刺活检确诊存在骨转移。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治疗组(单独RFA治疗)与联合治疗组(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单独治疗组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为(50.38±4.42)岁,骨转移数目:单发6例,多发6例。联合治疗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年龄为(50.58±4.22)岁,骨转移数目:单发6例,多发8例。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完整;(2)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3)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4)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骨转移;(5)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6)KPS评分不低于30分。排除标准:(1)存在有其他全身性疾病者;(2)有合并其他转移病灶者;(3)有病理性骨折者;(4)相关放射治疗禁忌者。

1.2 方法

1.2.1 单独治疗组使用RFA治疗

在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生化、血常规、心电图。在术中需要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心率等。根据患者肿瘤所在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治疗,使用CT平扫进行三维重建,在患者体表部位放好定位标志物进行定位扫描;使用CT确定进针位置以及角度,进针前需要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并使用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告知患者保持正常呼吸,首先,依CT扫描进针路径,将RFA针进入到靠近病灶部位后再次使用CT扫描,确定针尖已经到达肿瘤内部后,根据患者肿瘤大小选择针伞打开程度,保证消融边缘超过病灶0.5~1.0 cm为宜;其次扫描确认好消融范围后进行治疗,温度选择90 ℃,持续5 min;最后再次CT扫描该部位,肿瘤病灶呈凝固坏死征象后,同时保证消融边缘超过病灶0.5~1.0 cm左右,退针,退针时需要灼烧针道,术后给予患者常规镇痛以及抗感染治疗。

1.2.2 联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的基础上使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根据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确定好125I粒子分布位置以及数量,模拟粒子进入整个过程。在通过CT定位之后使用18G的PTB穿刺针刺入到肿瘤底部,超过肿瘤中心距边缘0.5 cm为宜,随后退出针芯,并观察针芯内是否有血液流出,无流出后即可开始种植。各个穿刺点之间需要间隔1 cm,有特殊部位需要进行补种,保证粒子可布满整个瘤体。植入结束后无菌纱布按压止血。完成步骤后进行RFA消融手术。术后给予患者常规镇痛治疗,以及必要监护措施,如观察有无大咳血,有无咳出粒子、患者着铅衣等。

1.2.3 随访

所有患者使用门诊或电话的形式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每月进行1次。使用CT复查病灶大小以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21-1(CY-FRA21-1)。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表达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病灶的分类及疗效评价进行评定[3]:(1)完全缓解,患者的肿瘤病灶(原发及转移病灶)完全消失,通过影像学检查仅见有条索状阴影;(2)部分缓解:患者的肿瘤体积减小超过50%;(3)病情稳定:患者的肿瘤体积减小不超过50%或增大不超过25%;(4)病情进展:肿瘤体积增大超过25%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血清CEA、CY-FRA21-1检测:治疗前后均通过实验室检测了解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表达水平。生活质量评价使用欧洲癌症研究组织和治疗组织所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价,包括角色认知、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并发症情况:发热、穿刺部位出血、白细胞降低、皮缘坏死。记录患者首发症状即记为1例,不重复累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方差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百进行描述,进行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单独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水平比较

在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CEA、CY-FRA21-1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情况均有所改善,而联合治疗组CEA、CY-FRA21-1水平明显低于单独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水平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水平比较()

注:a为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角色认知、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单独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联合治疗组为35.71%,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独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引起NSCLC患者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骨转移,在病灶骨转移后可引起骨折、高钙血症、病灶压迫脊髓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大多数患者来就诊通常是因为难以忍受疼痛,在此时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患者受益少。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临床需要关注的重点[4]。

RFA是通过高温将肿瘤细胞消灭,并在将其消灭的过程中可保留病变部位的机械功能以及生物功能,在治疗NSCLC骨转移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在治疗中发现在较大肿瘤治疗中会残留一定的肿瘤细胞无法将其完全清除,易出现复发的现象[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通过125I放射性粒子释放出γ射线,虽然穿透力与能量较弱,但可对不同分裂时期的肿瘤持续照射以此来破坏肿瘤细胞DNA的完整性,从而破坏其细胞核导致肿瘤细胞丧失了分裂增殖能力。125I放射性粒子半衰期为60 d,可连续提供长达3个半衰期的照射效果,在其植入期间除了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也可在肿瘤细胞进入到分裂期后将其及时杀灭,治疗效果更彻底。同时由125I放射性粒子有射线迅速衰减的特性,在病灶中心也可达到高剂量放射,在到达正常组织后剂量会骤减[6]。在治疗中具有创伤小、疗效快的优点。

在本研究中可知,使用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NSCLC骨转移患者,提示联合治疗效果要优于单独治疗,因为在两者联合治疗中,通过125I放射性粒子可弥补RFA融消直径小的缺点,增加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在以往文献研究中通过两者联合治疗骨转移瘤患者,其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疼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与本研究结果相符[7]。CEA、CY-FRA21-1两者均属于酸性蛋白,也是肺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本研究中发现,通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EA、CY-FRA21-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独治疗组,提示两者联合更能有效消灭癌细胞,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患者预后有良好影响。生活质量比较上联合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联合治疗组总发生率稍高于单独治疗组,但比较并无差异(P>0.05),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在对症调理后症状得到缓解,与以往文献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治疗NSCLC骨转移患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尚可,可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放射性粒子病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