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①

2022-08-17 05:54单洪超刘丽秋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控制率消失程度

单洪超,辛 华,王 莉,刘丽秋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住院过程中或出院后出现的感染情况,不包括入院前开始的感染或入院时在疾病潜伏期的感染。随着我国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医院感染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对疾病的治疗带来诸多障碍,因此,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1,2]。医院感染不仅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也给广大医务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加病人的住院时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降低病床的周转效率,给病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4]。为了保证病人诊疗的安全,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医疗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微生物检测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病原体诊断、传播以及预防感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6]。本研究通过分析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降低医院的感染风险,为病人提供过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06~2020-07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36例,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女17例,男19例,年龄19~68岁,平均(36.46±1.36)岁,患病时长2~6d,平均(3.92±1.15)d;对照组女18例,男18例,年龄21~66岁,平均(36.31±1.21)岁,患病时长1~6d,平均(3.66±1.26)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患病时长均具有可比性(P>0.05)。此次参加试验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患者资料齐全,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主治医生根据病人实际病情、临床表现以及自身医疗经验给予对症的药物治疗,同时为避免出现院内感染,需认真做好以下几点措施:①实施日常消毒管理。每天对病房使用84消毒剂或来苏水开展消毒处置。②同时提醒护理人员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多洗手,不要直接接触病人的伤口;要限制亲人探视,如必要探望,需压缩探望时长,减少病人同外界接触机会。③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护理人员应经常清理病房卫生,不留垃圾,病房定期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清新。④手部卫生控制。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病人换药前,需更换为无菌手套,同时一定要注意减少病人伤口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测:采用上海美凯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ygiena ATP荧光检测设备对微生物种类进行检测,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给予病人对症抗生素治疗。治疗用药剂量根据病人病情调整,一般治疗时间为3d。如果没有改善,可以延长到7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感染程度: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病人感染程度开展评价:病人临床症状较轻,未对病情产生影响,即为轻度感染,判定为Ⅰ级;临床症状较重,对病情恢复产生影响,即为中度感染,判定为Ⅱ级;临床症状十分严重,导致病情发展迅猛,即为重度感染,判定为Ⅲ级。比较两组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对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以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开展鉴定,鉴定率超过99%,并且药敏试验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相符,整体感染控制包含消失、有效控制以及感染三种情况。病人临床感染症状彻底消失,未见复发,判定为消失;病人临床感染症状取得有效控制,但仍存在复发可能,判定为有效控制;病人存在明显感染症状,仍需进一步治疗,判定为感染。总控制率等于消失率与有效控制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完成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感染程度及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前感染程度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病人感染程度为Ⅰ级的5例,占比13.89%;Ⅱ级17例,占比47.22%,Ⅲ级14例,占比38.89%。对照组病人感染程度为Ⅰ级的6例,占比16.67%;Ⅱ级16例,占比44.44%,Ⅲ级15例,占比41.67%。研究组病人治疗前感染程度与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感染程度对比[n=36,n(%)]

2.2 两组病人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对比

经过控制,研究组感染消失18例,占比50.00%;有效控制16例,占比44.44%;感染2例,占比5.56%,总控制率为94.44%。对照组感染消失11例,占比30.56%;有效控制15例,占比41.67%;感染10例,占比27.78%,总控制率为72.22%。研究组病人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χ2值为6.4000,P值为0.0114,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对比[n=36,n(%)]

3 讨论

院内感染的出现同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危险意识密切相关,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很多,包括对感染的认识欠缺、关注不够以及监管不完善。医院感染的发生危害较大,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会对病人及医院产生一定的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也不完全是由于护理工作不足所致。当病人在医院环境中接受诊断和治疗时,外部微生物和细菌会进入人体,而免疫机制弱的病人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在临床实践中,病人的感染控制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以及常规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缺乏针对性,控制效果不理想[7,8]。

本次在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研究中,发现:治疗前,研究组病人感染程度为Ⅰ级的5例,占比13.89%;Ⅱ级17例,占比47.22%,Ⅲ级14例,占比38.89%。对照组病人感染程度为Ⅰ级的6例,占比16.67%;Ⅱ级16例,占比44.44%,Ⅲ级15例,占比41.67%。两组数据对比可知:研究组病人治疗前感染程度与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经过控制,研究组感染消失18例,占比50.00%;有效控制16例,占比44.44%;感染2例,占比5.56%,总控制率为94.44%。对照组感染消失11例,占比30.56%;有效控制15例,占比41.67%;感染10例,占比27.78%,总控制率为72.22%。两组数值对比可知:研究组病人治疗后感染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通过微生物检验能明确病原菌种类,从而开展针对性治疗,能明显提高病人感染控制率,降低医疗单位感染情况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常规护理及治疗相比,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医师直观清楚的知道造成感染的致病菌种类,然后给予病人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最终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病人在住院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阻止了感染情况更进一步的扩展。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的缩减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发展,给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保证,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控制率消失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消失的童年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美永不消失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