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舒筋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NIHSS、Barthel指数及ADL评分的影响①

2022-08-17 05:54王小勇姜小薇李华博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调神针法后遗症

王小勇,姜小薇,李华博

(无锡市康复医院骨伤科(针灸科),江苏 无锡 214001)

中风总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的特点,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部病变的患者高达70%左右[1]。中风后遗症是指患者由于脑部缺血或出血,而引起脑损伤后存在失语、偏瘫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临床上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常给予康复训练,使患者患肢功能达到积极的作用;而中医针灸治疗通过纠正患者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经络闭塞的病理机制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广泛受到医生的关注和认可[2]。鉴于此,本文将探讨调神舒筋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NIHSS、Barthel指数和ADL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中医诊断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3]中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制定的脑卒中标准[4],并经过头颅CT等影像学确诊。本次研究纳入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时间为2017-10~2020-12,我科门诊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患者男33例,女14例,年龄38~81岁,平均(55.45±4.37)岁,脑出血25例、脑缺血22例。对照组男31例,女16例,年龄40~77岁,平均(56.05±4.72)岁,脑出血23例、脑缺血24例。本研究组间一般资料统计无意义。纳入标准:(1)患者明确诊断为中风;(2)均伴有口角歪斜、语言障碍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3)神志清晰,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抑郁、癫痫、精神疾病者;(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

1.2.1 两组患者在病情稳定2d后进行康复训练。(1)运动训练: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卧床时进行患侧卧位良肢位摆放,躯干稍向后旋转,背后用枕头支撑,患者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后旋,腕关节自然背伸,患侧下肢取自然伸展位,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同时下方垫一长软枕。鼓励患者健侧带动患侧进行侧卧位或半侧卧位翻身训练。平衡训练时遵循卧—坐—站的原则进行训练。以上训练2次/d,40min/次。(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自行穿脱上衣、裤子、袜子,进食、如厕、洗漱以及洗澡等一切个人日常生活的训练。以上训练3~4次/d,30min/次。(3)语言训练:利用言语语言训练系统进行一对一辅导,2次/d,30min/次。两组患者均连续进行康复训练12周。

1.2.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调神舒筋针法,在患者的穴位皮肤上使用75%酒精棉签进行消毒,选取华佗牌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选择患者的神庭穴、印堂穴、百会穴以及本神穴等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减穴位。上肢偏瘫选取:肩髃、臂臑、尺泽、手三里、合谷。下肢偏瘫选取:髀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口角歪斜加颊车、地仓。言语障碍加廉泉、通里、吞咽障碍加咽四穴。进针时,采取沿皮平刺为主,不作提插捻转,针刺完毕,接上华佗SDZ-11B牌脉冲电疗仪,使用连续波,通电20min,留针30min,同时予TDP照射局部,每日一次,连续6d后,应休息一天,共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进行评判,基本痊愈:患者无自觉症状,谈吐清晰,患肢能自由活动,并可以独立行走;显著进步:患者自觉症状较之前明显好转,患肢的肢体运动

功能明显恢复,可以在帮助下(如搀扶、拐杖)步行,且大部分体征已消失;进步:患肢肢体运动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等较之前都有明显好转,但无法单独行走、且生活不能自理;无效:患肢肢体运动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等较之前无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3.2 神经功能:神经功能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标准进行评判,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越差。

1.3.3 日常生活能力(ADL):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5]对治疗前后评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

1.3.4 患肢运动能力: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能力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评估,得分越高患肢运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47,n(%)]

2.2 神经功能

两组患神经功能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比较分)

2.3 日常生活能力(ADL)

治疗前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分)

2.4 患肢运动能力

两组患者患肢运动能力比较,治疗前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进行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的进程,中风患者的人数逐年上升,且多发于中老年人,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发病率的特点。且患者在得病治疗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导致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自理能力均下降,并使患者产生了内疚感和无用感的心理,为患者以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既往研究[6]表明,中风后遗症患者可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纠正神经系统等功能结构发生的改变,从而使损伤的神经恢复。因此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延缓和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发展[7]。而中医认为,中风偏瘫后遗症属于中风的范畴,该病的病理学基础为正气亏虚、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导致,而气虚为本,血瘀为标。需气血旺盛方可有助于血化生,化瘀方可有助于气血运行,因此中风患者在治疗中应以活血化瘀益气为主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8]。目前研究认为该病主要在脑血管,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后,使灌注血流减少,局部代谢降低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随着脑内缺血的时间延长将影响神经元,从而导致神经死亡等现象的发生[9,10]。有研究[11,12]认为,该病的治疗关键在抢救半暗带组织,从而达到促进神经可逆及可塑性再生的效果。然而临床上,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单纯使用康复训练治疗手段效果总是强差人意,其预后效果并不理想[13]。随着康复科的发展,目前针灸和康复治疗成为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的一种趋势[14]。

本研究对于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后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调神舒筋针法结合专业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使患者达到加速各项功能恢复的目的。这与调神舒筋针法中神庭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达到镇定安神的作用;印堂穴具有清明头目的功效,从而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百会穴具有治癫狂、痫症的作用,且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大脑皮层中枢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神穴具有补气安神的作用,总的来说,调神舒筋针法具有经脉疏通、改善患者后遗症的功效[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在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患肢运动能力这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调神舒筋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改善了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血液循环这与调神舒筋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可使患者血行气旺、络通瘀化有关,从而让患者达到了标本兼治这样的效果[16,17]。这与调神舒筋针法应用头体针结合有关,通过刺激神经对大脑皮层产生双向调节的作用,使大脑皮层又经过周围神经以及中枢,对相应的脏器及肢体功能进行了调整。且有研究[18]表明,早期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可为患者建立脑侧支循环,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可塑性”,为患者的预后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脑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基础是脑的可塑性,调神舒筋针法应用头体针可促进这种可塑性,通过对损伤脑组织的功能代偿以及结构重建从而达到整体脑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

综上所述,调神舒筋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效果较好,降低NIHSS评分,改善患者的患肢运动能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调神针法后遗症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春天的“后遗症”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邹伟运用调神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