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①

2022-08-17 05:53尉晓琳王丽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人性化优质

尉晓琳 王丽红

(1.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河南 安阳 455000; 2.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呼吸衰竭属于临床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障碍,患者多在呼吸道或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等影响下出现肺部通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可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并且由此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综合征[1,2]。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是近年来临床重视“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成果之一,它整合了人性化护理与优质护理的护理优势,不仅满足了患者生理层面的需求,还对其心理、精神层面需求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来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与满意度,从而更好的依从于临床治疗[3,4]。为进一步明确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次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04~2021-11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呼吸衰竭患者,以患者进入ICU时间先后分入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n=42)。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6~82岁,平均(59.31±1.28)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5~80岁,平均(59.13±1.11)岁。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重症呼吸衰竭的病例;②临床资料无缺失的病例;③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其他重要器官或系统严重障碍、全身感染性疾病的病例;②合并存在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双相情感障碍、意识障碍、视听说障碍的病例;③中途死亡或脱落研究的病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ICU护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等生命体征变化,适时进行简单的口头健康教育和情绪安抚,遵医嘱给药,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环境、体位、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常规ICU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组建ICU人性化护理优质干预小组,包括1名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与4名组员(具备5年以上护理经验及良好沟通表达能力的责任护士),组长肩负组织培训、分配岗位及监管护理质量等任务,组员需定期接受呼吸衰竭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学习与培训,期间重点培养其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所有组员必须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后应结合临床护理实际、自身护理经验及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①病情监测。每隔2h应监测一次患者心率、血压、意识等生命体征变化(病情严重者每隔1h监测1次),重点关注患者有无潮式呼吸、口唇发绀现象,有任何异常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进行对症治疗。②环境护理。除确保重症监护室内温湿度适宜、清洁与消毒合格外,还应尽可能降低各类仪器设备的警报声响、减少光线刺激及集中实施护理操作,以免致使患者受惊或影响睡眠质量。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一大重要因素为突然面对陌生环境及多种复杂的医疗器械设备,这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之感觉自身病情严重难以治愈,因此,护理人员应仔细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相关仪器设备及医护人员,并在条件许可下应适当减少不必要仪器设备在床旁的陈列,尽可能保证患者视野范围的空旷及结合温馨墙贴或画报、播放轻柔舒缓音乐来使之减轻心理紧张感与压力感,从而放松身心,更好接受治疗。③健康教育。在患者意识清楚且精神状态较佳时展开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应依据患者疾病认知、文化水平、理解能力等情况进行针对性与侧重性讲解,除宣教与呼吸衰竭相关常识外,应当重点告知呼吸机治疗的优势、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健康教育以护理人员口头讲述为主,期间结合文字、思维导图等形式以提高患者理解程度,重点知识应反复宣教并写于温馨提示卡上以供患者随时学习。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之正确认识疾病并明确积极支持与配合治疗的重要性。④心理护理。在患者进入ICU后应尽快进行心理健康程度的科学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及患者文化、家庭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引导并倾听患者主诉内心疑虑、不适与痛苦,适时满足其合理需求,及时告知疾病进展情况并多为其列举相关治疗效果突出的案例,条件许可下还可适当增加家属的探访次数或延长探访时间来帮助患者汲取家庭力量,从而建立治疗信心与希望。⑤呼吸机护理。在患者应用呼吸机前后均应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应用前确保呼吸机运行正常并依据患者脸型、体型为其选择大小适宜的面罩,适度调整松紧带以确保固定妥当但又不会过分勒压患者皮肤;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定时为其更换、添加湿化液并嘱咐患者不要张口呼吸。⑥呼吸道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气道黏膜上皮脱落、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很容易堵塞气道,因此,护理人员除密切关注患者气道通畅情况,定时进行体位转换、叩背、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外,还可借助吸引器或雾化吸入装置帮助患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从而减少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等并发症。⑦并发症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在实施任何护理操作前应耐心讲述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并提前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准备,如时刻牢记“无菌操作”原则,护理操作前后严格完成手卫生操作,每日为患者翻身并实施按摩以预防压疮,密切关注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并加强肠内营养输注,以免引发营养不良,关注患者每日进出量及排便情况以预防便秘,必要时可遵医嘱应用相关促排便药物。

1.3 观察指标

①血气分析指标。于干预前后进行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SaO2三种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检测,主要通过多功能监护仪检测得出。②肺功能指标。于干预前后分别应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呼气峰流量(PEF)3种肺功能指标水平。③血液生化指标。于干预前后抽取两组患者4mL清晨空腹静脉血液以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3种血液生化指标。④护理效果相关指标。于干预前后进行护理效果相关指标参数评分,包括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评分,其中负性情绪包括焦虑及抑郁两种负性情绪,焦虑情绪以SAS(焦虑自评量表)为评定标准,50分为焦虑情绪存在界线,低于此分数提示无焦虑,高于此分数提示存在焦虑,分值越接近100分提示焦虑程度越高;抑郁情绪以SDS(抑郁自评量表)为评定标准,53分为抑郁情绪存在界线,低于此分数提示无抑郁,高于此分数提示存在抑郁,分值越接近100分提示抑郁程度越高;应对方式以MCM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为评定标准,包含回避(7个条目)、面对(8个条目)及屈服(5个条目)三大维度,每个条目采取1~4级评分法,分值高低对应该维度程度的高低;生活质量以SF-36(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为评定标准,内含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四大维度,分值从低至高为0~100分,分值高低对应生活质量的高低[5,6]。⑤治疗依从性。分为不依从(完全不遵医嘱治疗,对治疗有明显的抵触行为)、部分依从(偶尔不遵医嘱治疗,需要在他人提醒或强制下才能完成治疗)和完全依从(自主自愿遵医嘱治疗,无需他人提醒或强制)三种级别[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

干预前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2 肺功能指标

干预前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观察组平均值处于高位(P<0.05)。见表2。

表2 肺功能指标

2.3 血液生化指标

干预前血液生化指标水平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液生化指标水平对比,观察组平均值处于低位(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2.4 护理效果相关指标

干预前护理效果相关指标数值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效果相关指标数值对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效果相关指标比较分)

2.5 治疗依从性

治疗总依从率对比,观察组占比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42,n(%)]

3 讨论

呼吸衰竭依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其中慢性呼吸衰竭多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肺结核等疾病,患者虽然呼吸功能可呈进展性加重,但基本能通过机体代偿适应完成基础的日常生活活动。相较而言,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重程度要高许多,患者多在发生脑血管意外、肺梗塞、药物中毒等情况后并发此病症,病情进展十分快速危重,需要立即实施抢救,否则将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

以往我院多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对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一定作用,但在改善患者焦虑、恐慌、抑郁等负性情绪方面却收效不大,导致总体护理质量不高[9]。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深化及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各类围绕“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其中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便是应用效果相对突出的一种,它相对于单一、机械的常规护理干预更多关注到护患沟通及患者心理与精神健康,在确保各类基础护理操作有序、规范实施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与愉悦度,使之提升治疗安全感与自信心,从而更好依从临床治疗[10]。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更利于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临床症状,这是因为,该护理模式通过病情监测、呼吸机护理、呼吸道护理及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来保证患者各种病情变化及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及对症处理,因此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也会明显下降,自然各项指标能够得以有效改善。此外,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还充分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了个体化的环境改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不仅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了疾病认知水平,明确积极遵医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能降低环境不良刺激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之获取正向精神力量,从而更好地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治疗希望与信心。观察组干预后的负性情绪改善程度、积极面对评分、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提升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及疾病认知水平方面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病情好转,值得推广施行。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人性化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人性化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