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含量对磁控溅射TiAlN薄膜耐蚀性能的影响①

2022-08-23 12:14
关键词:基体电位电化学

宫 名

(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0 引 言

TiN是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硬质化合物,TiN薄膜具有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等优点,上世纪就被广泛应用在切削加工、装饰、表面防腐等领域[1-3]。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元薄膜的性能有限,无法满足当前的应用要求。近二十年来,原子掺杂多元薄膜的问世为二元TiN薄膜的再次广泛应用提供了方向。例如碳原子掺杂的TiCN薄膜,硅原子掺杂的TiSiN薄膜,铝原子掺杂的TiAlN薄膜,以及其他各种元素掺杂的氮化物薄膜[4-8],掺杂薄膜比TiN薄膜具有更高的硬度、高温稳定性和耐蚀等性能。因此,多元薄膜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市场。目前,掺杂TiN薄膜的报道有:王丽君等人[3]采用多弧离子镀方法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了多层TiAlN/CrN薄膜,分析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机理;Antunes等人[4]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了TiCN薄膜,研究了TiCN薄膜在模拟体液中的耐蚀性和体外的生物相容性;Kuptsov等人[5]采用DC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碳原子掺杂的TiCN薄膜、碳和硅原子掺杂的TiSiCN薄膜、Cr-Si-C共掺杂的TiCrSiCN薄膜,以及Al-Si-C三元共掺杂的掺杂的TiAlSiCN薄膜,并研究了以上多组掺杂薄膜的耐蚀性能、冲击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Subramanian等人[6]采用DC磁控溅射分别在Si片、不锈钢和碳钢上制备了TiAlN涂层,研究了涂层的结构、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以上研究表明异质原子掺杂的TiN薄膜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针对靶材成分的研究并不多见。有报道称[9],大多数的离子溅射技术中,都存在涂层成分和靶材原始成分差异的现象,即存在“成分离析”效应[10,11],这使得获得符合成分要求的合金层变得非常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AZ91合金表面,采用不同Al含量的Ti-Al合金靶材,制备了不同Al含量掺杂的TiAlN薄膜,并研究了TiAl合金靶中Al含量对掺杂薄膜附着性和耐蚀等性能的影响。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薄膜的制备

基体采用尺寸为20 mm×20 mm×5 mm的AZ91镁合金,经金相砂纸打磨、抛光至镜面,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15min后,冷风吹干放入磁控溅射真空室内。靶材采用Ti-Al合金,成分分别为Ti-10 at%Al,Ti-20 at%Al,Ti-30 at%Al,Ti-40 at%Al。溅射气体为高纯Ar气(99.99%),反应气体为高纯N2(99.99%),真空室内真空度为1×10-3Pa,工作气压1.0Pa,基体偏压-60V,直流电流0.5A,沉积温度200℃,Ar流量50sccm,Ar/N2流量比50/10,靶基距离80mm。首先,直流溅射合金靶材制备一层厚度很薄的Ti-Al打底层,然后在Ar和N2混合气氛中,直流溅射Ti-Al合金靶材制备TiAlN层,薄膜的厚度由溅射时间控制。

1.2 附着强度和电化学腐蚀

采用WS-2005型划痕仪测试TiAlN薄膜在AZ91表面的附着性能,加载载荷30N,划痕长度为3 mm,加载速度10 mm/min,测量3次减小误差[12];采用辰华CHI650D电化学工作站获得薄膜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和阻抗谱,工作电极为所制得的TiAlCN薄膜,薄膜与3.5%NaCl(wt.%)溶液的接触面积1 cm2,辅助电极为铂片(Pt),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SCE),测量电位扫描范围相对于开路电位-0.5~0.50 V,扫描速度1 mV/s,频率0.1~105Hz,扰动振幅10 mV。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附着力

图1为划痕试验所测得的薄膜附着力声发射曲线。图1显示每条曲线中有两个较强的峰信号,分别对应划擦过程中开始破裂的临界载荷Lc1和薄膜最终剥离基体的临界载荷Lc2,通常用Lc2表示膜基结合力。图1表明10%Al掺杂的薄膜在15.15N首次出现破裂,20%Al的薄膜在15.8N出现破裂,30%Al掺杂的薄膜在22.4N出现破裂。可见,首次破裂的载荷随着Al掺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但Al掺杂40%的薄膜在17.05N就首次出现破裂,膜基结合力下降,这与掺杂产生的晶格畸变致使涂层内部残余应力过大有关。10%Al掺杂的薄膜失效的结合力为23.4N,20%Al掺杂的薄膜失效的结合力为24.1N,30%Al掺杂的薄膜失效的结合力为28.65N,呈递增趋势。随后,Al含量继续增加,薄膜的膜基结合力开始下降。Al原子掺杂至40%时,膜基结合力为23.45N。由此可见,Al原子的掺杂比例为30%的结合力最佳。

图1 薄膜声发射曲线

2.2 耐蚀性能

图2为薄膜的电化学测试结果。根据极化曲线Tafel直线外推法拟合的电化学数据见表1。图2(a)的极化曲线和表1的电化学参数表明Al原子掺杂薄膜的腐蚀电位明显高于基体,腐蚀电流密度下降了1~2个数量级。薄膜的阳极极化过程的电流密度先是在极小的电位范围内迅速增加,然后开始增长缓慢,出现了钝化区,其中40%Al薄膜的自腐蚀电位最高,腐蚀电流密度最低,阳极反应的电流密度始终最小,表现出较强的耐腐蚀性能。可见Al原子掺杂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薄膜的耐蚀性能。图2(b)Nyquist图显示10%Al和20%Al的薄膜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包含一个高频容抗弧和一个低频感抗弧,30%Al和40%Al的薄膜在整个频率范围内只包含一个容抗弧,四组薄膜的容抗弧半径均明显大于基体,表明了较好的耐蚀性能,且40%Al的薄膜的容抗弧半径最大,说明40%Al的薄膜的耐蚀性最好。低频感抗弧的出现表明薄膜在缺陷处发生了点蚀,点蚀位置主要发生在薄膜表面的缺陷处。图2(c)的Bode-相角图表明,基体的相位角最小,接近38°,薄膜的相位角大于基体,且随着Al原子掺杂比例的增加,相位角逐渐增大,40%Al的薄膜的相位角最大,为78.5°,表明此时的薄膜均匀致密,耐蚀性最好。

图2 薄膜的电化学测试结果(a)极化曲线;(b)Nyquist图;(c)Bode-相角图

表1 薄膜的电化学极化参数

图3为不同Al掺杂量的TiAlN薄膜电化学腐蚀后拍摄的腐蚀形貌。图3(a)表明,掺杂10%Al的薄膜,表面腐蚀相对最为严重,表面腐蚀的凹坑尺寸较大,深度很深,甚至贯穿整个薄膜厚度,表面腐蚀开裂的裂纹清晰可见,电化学腐蚀后薄膜的破坏性严重,不能很好的保护基体。图3(b)表明20%Al掺杂薄膜的腐蚀形貌中,未见腐蚀裂纹,腐蚀表面腐蚀坑尺寸和深度较10%Al掺杂的薄膜大幅地减小,表明此时薄膜的耐蚀性能提高。图3(c)中,可以看出薄膜表面未见腐蚀坑和腐蚀裂纹,腐蚀后薄膜表面较为光滑,腐蚀破坏程度甚微,表明40%Al掺杂薄膜良好的耐蚀性能,可很好地保护基体。

图3 薄膜表面腐蚀形貌(a)10%Al;(b)20%Al;(c)40%Al

3 结 论

(1)随着Al原子掺杂比例的增加,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先增加后减小,30%Al原子掺杂薄膜的结合力最大。

(2)随着Al原子掺杂比例的增加,薄膜的耐腐蚀性能提高,40%Al原子掺杂薄膜的耐蚀性能最佳。

(3)Al原子掺杂的比例为30%时的结合力最高,为40%时的耐蚀性能最好,掺杂比例的选择应参考其实际应用场合。

猜你喜欢
基体电位电化学
热压成型砂轮基体结构设计优化
测量模拟土体zeta电位的简易流动电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感应钎涂中涂层与基体的热耦合效应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认知语法视角下词汇现象“假+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
2018年高考中的电化学试题大扫描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参考答案与解析
地极布设对电位降法测量接地电阻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