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C1缺失可通过减少肿瘤免疫促进膀胱上皮细胞癌进展

2022-08-23 08:39杨博杨中华张奇峰张瀚韦羽王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2期
关键词:淋巴细胞膀胱通路

杨博,杨中华,张奇峰,张瀚,韦羽,王胜

(1.桂林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西 桂林 541002;2.桂林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广西 桂林 541002)

0 引言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研究表明美国每年约有84000个新发病例和17,000人死亡[1]。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膀胱癌每年新增约60万病例和21万死亡病例,在新发病率总人数中排名第11位,每年癌症死亡率方面排名第14位[2]。此外调查显示2020年膀胱癌在中国男性新发病例数中排名第七位(66242),占总新发癌症病例的2.7%[3]。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MIBUC)是膀胱癌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虽然近年来新的靶向治疗方法提高了MIBUC患者的生存率,但患者的预后仍不尽如人意,5年生存率仍低于22.07/100000[2]。目前MIBUC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分期肿(特别是早期)瘤组织中相关基因或蛋白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明确MIBUC的发病机制可能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RHO家族的RAS相关GTP酶(包括CDC42、RAC和RHO)可调节各种细胞增殖、细胞骨架和粘附功能[4-5],多项研究表明RHO活性在多种晚期肿瘤中增加[6]。尽管RAS-GTP酶在肿瘤中经常因突变而被激活[7-8],但这种变化在RHO家族GTP酶中却不太常见[9-10]。相反,其激活剂--RHO特异性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s)功能的增加,和/或其失活剂--Rho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剂(GDIs)和RHO特异性GTP酶加速蛋白(GAPs)功能的降低可维持RHO家族GTP酶活性[5,11,12]。研究发现GAPs将活性Rho-GTP的γ磷酸酯水解为非活性Rho-GDP[10]。人类基因组中的69个RHO特异性GEFs中,只有少数几个与肿瘤的发生有关。然而,在64个RHO特异性GAPs中,肝癌删除(Deleted in Liver Cancer, DLC)家族的Rho-GAPs成员在癌症中表达减少[13-14]。这个家族由三个密切相关的基因组成。DLC1(也被称为Rho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7, ARHGAP7),DLC2,和DLC3。它们编码的Rho-GAP活性强烈地水解Rho-GTP, 进而导致RAS相关GTP酶失活[15]。一个或多个DLC基因的下调可能与肝癌、肺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相关[16-17]。DLC1是最先发现的Rho-GAPs成员,多项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其是一个真正的肿瘤抑制基因。DLC1过量表达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17],而内源性DLC1的失活与其他基因和/或表观遗传学变化一起,可导致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18]。然而,DLC1在肿瘤进展和肿瘤免疫学中的潜在功能和机制仍不清楚,且目前DLC1在MIBU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尚未见报道。因此进一步探究DLC1在MIBUC的发病机制,可能为今后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利用TCGA RNA测序数据,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和统计方法,包括差异表达基因(DEG)分析、基因本体(GO)术语分析、KEGG通路或疾病分析、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以及Logistic & Cox回归分析系统地分析DLC1在MIBUC中的重要性。

1 方法和材料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NCBI网 站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52519相关资料,其中包含3例正常膀胱组织及9例膀胱癌组织的RNA测序数据。使用R语言impute和limma包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及基因差异性分析。

基因表达数据与临床信息来自TCGA-BLCA项目(癌旁19,膀胱上皮癌414例,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平台:RNASeq,格式:TPM)。通过R语言limma包提取MIBUC表达数据。

1.2 差异行基因分析

GSE52519 RNA数据进行差异性分析后,选取调整后P值(adjusted P value)<0.05及 Log2 fold change (Log2FC)>1.5的基因定义为差异性基因。利用ggplot2和ComplexHeatmap包进行火山图和热图分析。

1.3 DLC1在TCGA-BLCA项目中的表达

非配对样本使用R语言ggplot2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 rank sum test),并绘制DLC1表达箱图。配对样本使用ggplot2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后,选择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DLC1配对表达差异图。

1.4 免疫细胞浸润的功能富集和分析

GSEA从DLC1差异表达矩阵入手并分析DLC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信号通路的差异,以预测与DSEA相关的表型和信号通路。调整后的P<0.05和FDR<0.25被确定为显著的相关通路。使用R软件包clusterProfiler(3.8.0)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

通过ssGSEA对24种免疫细胞的相对肿瘤浸润水平进行量化,检测各种免疫细胞标志性基因的表达水平[19]。为了进一步探讨DLC1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免疫细胞浸润与DLC1不同表达组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了Wilcoxon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1.5 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所有的统计分析都在R包(V3.6.2)中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DLC1之间的关系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和逻辑回归进行分析。多变量Cox分析比较了DLC1表达对生存的影响,以及其他临床特征(分期、淋巴结状态、远处转移状态、年龄等)。DLC1表达的临界值是是由其中位数决定的。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 MIBUC中DLC1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差异性基因分析

使用DESeq2(1.26.0版本)对DLC1低表达组(0-50 %)和高表达组(50%-100%)进行差异性基因分析。调整后的基因P值小于0.05且绝对FC值大于1.5的基因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LC1在MIBUC中低表达

为探索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潜在机制,我们使用已发表的数据集(GSE52519)分析3例正常膀胱组织和9例膀胱癌组织差异性表达基因(DEGs)。结果显示满足adjusted P value<0.05且 Log2FC>1.0 共有25个基因(图1A),15个显著差异性基因(adjusted P value<0.05及 Log2FC>1.5),其中上调的基因1个,下调基因14个(图1B)。为更好地了解DEGs和膀胱瘤尿路上皮癌之间的关系,我们进一步分析TCGA数据库中的TCGA-BLCA项目(癌旁19列,膀胱上皮癌414例),并分别比较了GSE52519前10个差异性基因在TCGA-BLCA项目中的表达情况(图1C)。与GSE52519变化一致的是DLC1, PRAC1, PLPPR4, ANKDD1A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下调。鉴于DLC1Log2FC绝对均大于上述其他3个差异性基因,我们选择DLC1做为靶基因以进一步研究,其与MIBUC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们进一步分析DLC1在TCGABLCA项 目 中 非 配 对 样 本(癌 旁:3.92±0.97,肿 瘤:2.45±0.97,P=0.007)及 配 对 样 本(t=-4.990,P<0.001)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肿瘤组织DLC1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图1D, 1E)。据此我们想了解DLC1下调是否可以作为MIBUC的一个指标。进一步行诊断性研究中的ROC曲线分析发现DLC1(癌旁 vs 肿瘤,曲线下面积:0.865,置信区间:0.776-0.954)(图1F),该结果表明DLC1下调可作为诊断MIBUC的参考指标。

图1 DLC1表达情况分析(A) GSEA52519基因火山图分析。 (B) GSEA52519中15个显著性差异性基因热图。(C)GSEA52519前10个显著差异性基因表达情况。(D-E)TCGA-BLCA项目中DLC1差异性表达情况,(D)非配对样本,(E)配对样本。(F)诊断性研究中的ROC曲线分析

2.2 DLC1基因表达与MIB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DLC1与MIBU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得关系,我们分别对TCGA-BLCA数据中MIBUC患者进行分别进行T、N、M临床分期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织与T1分期中DLC1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但T2、T3、T4期DLC1出现显著下降(图2A)。同样我们观察到N0、N1、N2及N3肿瘤组织中DLC1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图2B),M0、M1中DLC1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图2C)。另外我们还注意到Ⅰ期肿瘤组织DLC1下降不显著,但DLC1的表达明显高于Ⅱ、Ⅲ、Ⅳ期,然而当DLC1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它的表达并不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而改变(图2D)。有趣的是DLC1在中瘤组织中显著下调,且与吸烟、性别、年龄、治疗无关(图2E-H)。为探究DLC1的表达情况是否会影响MIBUC患者生存时间,我们将患者分为高表达DLC1组和低表达DLC1组(表1),并对着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发现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在DLC1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2I)。

表1 DL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逻辑回归)

图2 DLC1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包括(A)T分期,(B)N分期,(C)M分期,(D)病理阶段,(E)性别,(F)年龄,(G)治疗,(H)吸烟,(I)生存曲线分析(总生存期 OS)。

2.3 DLC1在可能参与MIBUC的发生发展

既往研究发现,DLC1在肝癌、肺癌中表达下调,因此我们猜测DLC1表达下调可能与肿瘤有关。为证实该猜想,我们进一步分析了DLC1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与我们猜测一致的是DLC1在绝大多数肿瘤中低表达(图3A)。接着我们进一步将TCGA-BLCA项目中MIBUC患者分为DLC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行基因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10个差异性基因,我们进一步行GSEA分析发现差异性基因在肿瘤相关通路路上显著富集(NSE>1.5,False discovery rate (FDR)<0.25且p.adjust<0.05)(图3B-E)。另外我们还发现凋亡相关也被显著富集。既往研究表明凋亡减少可导致中瘤细胞增殖,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20]。据此我们近一步猜测DLC1的下调参与MIBUC发病的病理分子机制。

图3 DLC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差异性基因GSEA富集分析。(A)DLC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下调。DLC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差异性基因GSEA富集分析,(B-F)差异性基因在肿瘤相关通路显著富集。

2.4 下调DLC1可能减少MIBUC肿瘤组织免疫浸润

最后我们想进一步了解DLC1下调引起肿瘤的发病的可能机制。因此,我们对DLC1高表达组和地表达组间差异性基因进行GO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免疫相关通路被显著富集。进一步在TCGA-BLCA项目中分析DLC1与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我们发现DLC1与肿瘤组织中多种细胞免疫浸润有关(图4A-B),其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DC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T辅助细胞、Th1、Th17细胞在DLC1高表达组显著富集(图4C),且DLC1分别予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DC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呈正相关关系(图4D-I)。考虑到DLC1与上述免疫细胞有关,而MIBUC患者肿瘤组织中DLC1显著下调。据此,我们猜测MIBUC发病可能与中瘤细胞DLC1下调后导致免疫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图4 DLG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浸润有关。(A)DLC1相关差异性基因在免疫相关通路富集。(B)24种免疫细胞的相对丰度与DLC1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C-I)箱线图和相关性图显示DLC1高组和低组之间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h17细胞浸润水平的差异。

3 讨论

目前DLC1在MIBUC中的表达情况及对MIBUC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同时考虑到DLC1在多项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病有关[16],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分析DLC1在MIBUC中的作用。我们通过对GEO数据库及TCGA数据库相关RNA测序数据发现DLC1下调可能是MIBUC的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指标。

DLC1在抑制实体瘤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1]。DLC1可通过抑制Rho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22]当DLC1下调可导致DLC1-RhoARock1信号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22-23]。在该项目中,无论是GSE52519数据集,还是TCGABLCA项目,DLC1在MIBUC肿瘤组织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且TCGA-BLCA项目中DLC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的差异性基因在肿瘤相关的通路中显著富集。上述结果表明DLC1表达下调可能通过PD1信号通路、EGFR信号通路、CTLA4信号通路及PI3K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促进MIBUC发病。

另外多项研究表明DLC1具有促进细胞凋亡[24],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25]。沉默DLC1可抑制胆囊癌细胞凋亡,然而在过表达DLC1的胆囊癌细胞中DLC1可通过促进线粒体向细胞质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的凋亡信号通路,促进Bax和裂解的caspase-3/8/9的表达,并抑制Bcl-2[24]。另外在肝细胞肝癌HCC细胞系中,过表达DLC1导致RhoA水平明显下降,最终诱导HCC凋亡增加[26]。同样在该项研究中我们发现抑制凋亡相关蛋白在DLC1低表达组显著富集,提示MIBUC发病可能与DLC1下调导致的促凋亡功能障碍有关。

最后,我们的研究发现DLC1可能具有免疫促进的作用,虽然目前尚未见相关文章报道DLC1与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但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DLC1与多种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DC细胞等成正相关关系。据此我们推测DLC1可能通过促进多种淋巴细胞浸润,抑制肿瘤形成。而DLC1表达将低,可导致异型(异常)细胞清除减少,最终导致中瘤细胞形成及增殖。因此关于DLC1促进肿瘤免疫的研究需进一步实验及临床证实。

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DLC1在MIBUC肿瘤组织中显著下调,它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中瘤组织中下调的DLC1无法促进免疫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进而导致肿瘤免疫抑制,进一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据此我们可以认为DLC1具有肿瘤抑制作用,尽管具体的机制需要通过实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淋巴细胞膀胱通路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膀胱镜的功与过
SphK/S1P信号通路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