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据要素合规交易新范式

2022-08-23 04:06常艳刘作丽
前线 2022年8期

常艳 刘作丽

[摘要] 数据交易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环节,也是建设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一环。我国四大数据交易机构一年內悉数落成,支持市场主体进入数据交易机构交易成为数据流通重要导向。顺应数据要素依法合规流通趋势,北京立足自身优势,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难点痛点,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加快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机制与规则制定,打造数据依法合规交易北京样板。

[关键词] 数据交易;  数据要素;  要素市场

[中图分类号] F492;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8-0075-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进一步提出“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指明了方向。北京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领先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政策部署,紧抓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建设的关键环节——数据交易,以打造国内领先的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和国际重要数据跨境流通枢纽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先试,为全国数据依法合规交易打造北京样板。

依法合规交易数据进入发展快车道

国际间关于数据的战略博弈与资源争夺空前激烈,合规跨境数据枢纽建设迫在眉睫。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的报告显示,近4年,世界各国实施数据本地化措施的数量翻倍增长,从2017年全球35个国家的67项措施,增长到2021年62个国家的144项限制措施。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数据跨境流通需求增长迅速。2020年,全球互联网带宽同比增长35%,北美—欧洲、北美—亚洲的跨境数据流动最为活跃。如同运输难度大、风险高的一般行业往往催生“本地加工”“前店后厂”模式,靠近市场形成数据加工流通枢纽,成为数据跨境配置的重要趋势。

国家层面高位谋划加紧布局,依法合规交易数据进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正式施行,为数据依法合规交易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在交易实体建设方面,2021年,继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成立之后,沪、深、渝数据交易机构相继批复设立,1东西南北四大数据交易机构一年内悉数落成,支持市场主体进入数据交易机构交易(简称“入场交易”)成为数据流通的重要导向。

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北京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类型最多、层级最高的数据资源,数字技术全国领先,数据经济发展程度全国最高,数据要素发展基础较好。立足数据资源、科技创新、扩大开放等优势,北京以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为抓手,瞄准数据场外交易1乱象频发、数据交易机构“用不起来”“长不大”、数据要素市场化进展缓慢等关键难点痛点,以高价值公共数据授权开放为牵引,创新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机制与规则制定,打造数据依法合规交易新样板。

高标准建设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总体处于用数需求多、数源供给少的发展困境。相关数据显示,高价值政府数据开放刚刚起步,全国企业生产经营数据中来自政府的仅占7%。为增强入场合规交易吸引力,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立足超大城市丰富优质公共数据资源,通过“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的公共数据市场化应用模式,分行业领域建立数据专区,逐步开放高价值公共数据,挖掘创新高质量数据产品与服务。

以公共数据授权开放保障高质量数源供给。利用金融业发展基础好、辐射领域广、数据需求大、应用场景多等优势,北京率先探索金融数据开放,目前已落地全国首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出台《关于推进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建设的意见》,授权可信第三方国有企业建设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并通过数据专区与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的联通,实现金融公共数据的“统进统出”,2为各类主体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逾800万次。同时,对隐私性强、敏感度高的公共医疗健康数据,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通过主办创新应用竞赛,3率先探索合规流通和安全应用,成为我国医疗健康数据应用领域的新突破,并在安全可信软件、硬件基础设施保障与“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数据安全合规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为深化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流通、应用打下基础。

以核心技术创新保障数据流通“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数据确权与定价是世界性难题,导致政府、企业等开放数据意愿不足。不同于一般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具有易复制性、非标准性等特性,从而衍生出二次转卖难避免、质量标准难确定、数据价值难评估等交易痛点。立足科技创新优势,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依托长安链底层技术架构,通过加密计算、联邦学习等多种技术融合,首创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交易合约”新模式,将数据要素解构为可见的“具体信息”和可用的“计算价值”,对其中“计算价值”进行确权、存证、交易,让“数据不搬家、算法多跑路”,实现数据流通“可用不可见”。同时,按照具体场景的数据使用范围和数量频次,针对计算结果、数据服务等进行市场化定价,实现“用途可控可计量”。因而,通过交易技术创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突破了交易数据要素本身的传统方式,实现了针对应用场景的数据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这一创新犹如以加工提炼过的成品油、半成品油而非原油作为交易供给,在满足数据安全管理和合规使用前提下,既有利于限定数据使用范围、保护数据加工挖掘等创新活动中付出的劳动和享有的财产权益,又有利于深化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数据交易市场的升级转型。

以规则创新保障交易可信安全。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存在方式上的虚拟性特点,导致数据交易中信任与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对供给方而言,已经发送给需求方的数据无法撤回或销毁;对需求方而言,使用数据服务时才会发现是否符合需求。而且,移动互联时代量大多维的大数据特性意味着一旦遭遇泄露或安全威胁,易诱发大规模公共安全事件。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通过系列制度规则创新,突破了供需撮合的传统交易职能,建立了覆盖数据流通全流程的信任机制:准入环节采用“实名会员制”注册模式,对数据来源进行合规性审核,将数据交易从随意上架、随意购买的“农贸市场”转变为合规准入、分级分类的现代交易所模式,并建立数据登记、评估、定价、交易跟踪和审计机制,以可信第三方服务保障“上市有审核、购买有资质”。在安全监管方面,积极推动数据创新融通应用纳入到“监管沙盒”,并建立数据安全备案机制和数据市场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强化关键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与数据交易市场风险防控体系。

以数据托管探索数据跨境流通。服务数字贸易开放发展,汇聚流通全球数据,是激活跨境数据供需的重要保障。2017—2020年,北京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从502亿美元增至619.9亿美元,年均增长7.2%,重点跨境电商企业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100多个海外仓,数据跨境流通需求强烈。依托北京“两区”建设政策优势,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联合数字贸易需求旺盛的朝阳区,打造国内首个可支持企业数据跨境流通的数据托管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与模型系统加密后托管、敏感数据审批后流通,为安全、合规、便捷跨境流通数据提供了创新型解决方案。1

以特色生态打造做强数据专业化服务。促进数据交易不同环节专业化分工、规模化发展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交易入场吸引力的关键。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作为数据交易平台,积极探索丰富产业生态。一是成立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促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协作机制,构建数据资源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场景应用体系、交易服务体系四个体系于一体的数据交易产业新生态。目前,国际数据交易联盟入驻单位已超百家。二是大力培育数据流通服务业,面向全球招募数据托管商、经纪商、服务商,并通过“白名单”机制,推荐法律、评估、托管、审计监督、仲裁等服务合作机构,发展壮大数据合规审查、资产定价、争议仲裁等专业化、特色化服务,促进数据资源高效化利用,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领示范创新探索加快数据交易流通

北京作为我国数据交易市场建设的第一梯队,承担着引领示范、创新探索的使命和重要角色。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在保障数据安全与合规基础上,按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的相关要求,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解决企业取数难、成本高等现实痛点为导向,继续以高价值公共数据开放为牵引,加快探索完善数据流通机制和政策配套。

统筹北京市辖公共数据供需进场,逐步实现能进场的都进场。按照《“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要求,在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建设基础上,系统梳理企业用数场景需求,构建完善公共部门供数、资质数商开发、交易所挂牌上架、需方进场购买的数据要素市场化标准流程。加快推动市属国企数字化转型与数据市场化流通探索,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引导支持电力、能源、文化、科技、贸易等高价值数据资源通过交易所开放流通,做大商业数据可信安全稳定供给池。

加强在京中央数据资源统筹对接,以点带面推动国家权威数据入场汇聚流通。发挥北京先进自主技术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积极主动加强部市合作、央地对接,服务好中央在京机构政务数据授权运营与国企数字化转型,探索以工业互联网接入、数据产品挂牌等多元化合作方式,促进中央数据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

加强与社会数据资源合作对接,逐步打通数据孤岛。加快推动政企数据平台对接,探索形成政企数据融合的标准规范和对接机制,吸引平台企业以自有数据融合交易所多元化数据方式,创新数据产品,服务经济社会转型。规范引导互联网头部企业数据交易生态,探索场外交易信息披露和场内交易标准规范相结合的引导机制,活跃数据交易市场。

深化跨境数据流通模式探索,支撑企业出海与外资进入。以北京数据托管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研究制定低风险跨境流动数据目录,强化面向跨国企业的合规、安全、可控、可靠的跨境数据托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为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出海和外资进入提供高品质可靠服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数据流通配置。

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带动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互促。细化落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方案,以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为抓手,加大政府购买工业互联诊断服务力度,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总体形势下,加强數字化供需对接,以供促需、以需带供。

加大数字产业生态培育力度,打造数据流通汇聚综合竞争力。按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要求,试点探索数据安全使用承诺制度,探索制定大数据分析和交易禁止清单。推进数据分级分类精准监管,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预警、泄露通报机制,构建完善基于数据全生命周期基础上的动态监管。深化落实《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推动数据生成—汇聚—共享—开放—交易—应用全链条开放发展,协同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构建规范、健康、可持续的数字产业生态,在全国率先建成活跃有序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助力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蔡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日报,2022-07-04.

[2]李刚等.数据要素确权交易的现代产权理论思路[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

[3]徐逸智等.系统构建数字经济标杆城市[J].前线,2021,(9).

[4]王璟璇等.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引领下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的体系架构与推进路径[J].电子政务,2021,(6).

[5]翟彦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出路[J].现代金融导刊,2021,(10).

[6]常艳等.加快培育壮大北京数据要素市场 建设全球数据枢纽城市[J].北京调研,2020,(6).

(作者简介:常艳,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智库副研究员;刘作丽,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发展改革政策研究中心智库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 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