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2022-08-24 08:31薛文静胡元会杨一格柴若宁许荣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检索

薛文静 胡元会 杨一格 柴若宁 许荣荣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北京 10005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1-4]。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脂质代谢障碍是其病变基础。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逐渐狭窄,累及不同器官时可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如头晕、胸闷、头痛[5]等。通常卧床休息可缓解,但若出现斑块脱落则可能会导致脑梗死[6]。《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概要》[7]指出,目前我国的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3.30 亿,且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全球慢性病中近50%的人口死于心血管疾病[8]。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命题[9]。心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AS[10]。基于此,本文对近五年中医药在AS 领域的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1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内进行检索,一次检索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题词;二次检索主题词为“中医”或“中药”或“中医药”或“草药”或“中成药”或“方剂”或“针灸”。发表时间:2015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检索日期:2020 年9 月17 日。

1.2 方法

将检索结果导出后进行筛选,剔除会议、无效题录等文献。以“download_***.txt”命名,新建一个“project”文件夹,用CiteSpace5.6 软件转化文件的格式后,绘制知识图谱[12]。

2 结果

共检索得到1511 篇相关文献,剔除会议、无效题录等文献,最终纳入1498 篇文献。

2.1 年发文量分析

2015 年以来,中医药在AS 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中国知网文献发表数量分析

2.2 文献作者共现分析

作者共现图谱显示(图2),有25 名作者的发文量≥5 篇,部分发文量≥4 篇的作者间存在一致的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如杨关林、贾连群等主要从“痰瘀脾虚”论治AS 进行研究;其中杨关林发文量最多,累计发文36 篇。张允岭、张志辰等主要关注AS 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相关性。王永刚、郑刚等重点研究丹黄通脉方对AS 患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张忠、林海丹对温肾化痰方干预AS 的模型动物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2 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2.3 机构合作分析

对开展中医药干预AS 研究单位绘制机构共现图谱(图3)。获得节点数264,连线数371。图中出现的节点为发文量≥5 篇的机构,机构较为分散,研究团队的构成主要表现为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形式。其中辽宁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发文量最多,共计111 篇。发文量≥12 篇归纳见表1。

表1 主要研究机构列表

图3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2.4 关键词共现分析

绘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节点数402;连线数932)显示,涉及的AS 的主要关键词有冠心病(198 次)、颈动脉粥样硬化(166 次);主要证型有气虚血瘀(12 次)、血瘀证(8 次)、痰瘀互结(6 次);对于AS的机制研究有inflammation(29 次)、炎症(28 次)、氧化应激(18 次)。对图谱中显示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按中心性对主要关键词进行排序(表2);按出现频次排序,排名前5 位的关键词的统计结果见表3。进一步绘制核心关键词时区图谱(图5)。

表2 中心性最高的前五个关键词

表3 出现频次最多的前五位关键词

图4 关键词共线图谱

图5 核心关键词时区图谱

2.5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关键词进一步聚类,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共提取了10 个聚类(图6),本次聚类MeanSilhouette 值S=0.8616,Modularity 值Q=0.6115,提示聚类结果较好。按聚类ID 排序,得到表4。

表4 各聚类主要内容

图6 关键词聚类图谱

2.6 关键词突显

对主要关键词进行突现性分析。图谱显示:近五年间,该研究领域中共出现5 个主要突现词。胸痹、中医药治疗较早出现,其中中医药治疗有着较高突现值。2018—2020 年,网络药理学成为热点突现词(图7)。

图7 2015—2020 年突显关键词

3 讨论

本研究对2015—2020 年的1498 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客观地对近5 年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关于中医药在AS 领域的发文量呈增长趋势,提示中医药在AS 领域的作用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2019 年前后发文量达到峰值,后逐渐趋于平稳。2020 年的发文趋势仍需进一步观察。目前,该领域存在大量分散作者,但也存在相对稳定高产的研究团队。该领域的研究机构也较为分散。研究团队主要以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形式构成,机构间合作的匮乏并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出。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分析,可得出在该领域研究中,AS 与冠心病[13]的发病密切相关;其疾病机制的研究方向集中于炎症[14]和氧化应激[15]。中医治疗AS 的主要辨证思路是化痰祛瘀[16]、益气活血[17]。研究方向也从聚焦AS 部位的临床研究开始转向对其用药规律、机制及并发症的研究。进一步对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0 聚类模块最大,可以看出中医对AS 领域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虽然#9 聚类规模仅有7 个,但轮廓值为0.957。提示该领域研究主题集中在中医对AS 的证型分析及相关治疗方面。关键词的突发性探测,可以探究近期的研究前沿。分析得出在2015—2016 年中医药在AS 的研究主要与中医药治疗胸痹相关。2017—2018 年的研究方向主要为高血脂[18]、复方丹参滴丸[19]。2018 年至今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对药物网络药理学[20-21]的探索。

AS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基础[22-23]。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近年来中医学者们在AS 的防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无论是单味中药、复方,还是针灸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医认为,AS 与瘀血和痰浊等有密切的联系[24]。活血化瘀[25]、化痰调脂[26]、扶正祛邪等治疗方式均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效地避免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抗氧化及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27]。中医药在治疗AS 具有多靶点和全方位的作用特点,可以影响AS 发生和发展的各个环节,为防治AS 提供更加全面的对应之策。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检索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杂草图谱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