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常赛”的机制与创新

2022-08-25 03:56倪晨瑾
体育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排球运动体育

文/倪晨瑾

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越发凸显,围绕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常赛”机制与创新形式,笔者以排球运动为例,简述排球运动在校园中的机制创新。

一、学校传统体育文化的氛围营造

中国女排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骄傲。2018年,当她们再次荣获世界冠军站在最高领奖台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发贺信说:“女排精神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不仅成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更成为整个民族锐意进取、昂首前进的精神动力。”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是国家级体育传统学校(排球)、全国“一校一品”排球特色学校、全国贯彻体育卫生条例先进单位。历经近40年的排球文化传承,学校为国家、省市专业运动队培养了大批后备人才,其中中国女排现役国手张常宁就是其中一员。

学校长期坚持“素质教育”的道路,围绕“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育人目标,全面关注每一个、关注这一个、关注第一次、关注第一步的教育主张,结合排球传统体育项目,为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铺设适合的成长轨道。

(一)环境布置

学校自编排球技能操,要求人人会排球。在学校环境布置中,每一个班级门口的走廊上,统一设置排球摆放架,五彩斑斓的排球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下课的课间活动,学生也会利用排球创设游戏,让课间十分钟充满活力。此外,每年的体育节,学校都会设置排球专场活动,每个班级围绕“排球运动”设计主题黑板报、主题进场式、主题啦啦操等,小小排球凝聚了团队力量,打破了学科壁垒,有效推进了“项目式学习”的实施。

(二)“球星效应”

由于学校高度重视排球运动的发展,为国家、省市专业排球运动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借助排球运动员的资源,学校定期邀请张常宁、卢卫中、沈兰等一批优秀球星走进校园,与全校师生体验排球运动的感人故事与技能规则,以明星校友的魅力带动排球运动的普及推广,从而提升排球文化的影响力。

(三)宣传播报

为了鼓励大家参与排球文化建设,学校不仅设置排球运动技能的体验、尝试,还通过排球节会徽设计、排球运动小报创编、排球运动PPT制作、排球盛会标语征集、排球志愿者征集、排球直播间(美篇、公众号、抖音)、排球啦啦队等一系列的活动和角色应聘,鼓励全体师生参与排球主题宣传,让排球文化“走心”。

二、学校传统体育项目的“常赛”机制

(一)体教融合抓质量

为了普及排球运动,学校结合国家规定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设定排球运动的校本化实施方案,每年级每学期设置排球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学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南京市体育局命名为“南京市排球训练基地学校”,以“市队校办”的形式实施体教融合。因为体教融合的实践,排球运动进课堂在师资方面有了权威保障。体校排球教练与体育教师一同走进课堂,进行排球技能教学。体校教练在排球技能上有科学性指导,学校教师在组织教法上有效推进,双师课堂促进排球技能的普及推广。

(二)全员参与促推广

为了更好地普及传统体育项目排球运动,学校以“全员参与”为宗旨,扩大排球运动、排球精神的辐射力量。

从参赛人员层面,学校设置了学生对抗比赛、师生交流赛、亲子排球赛等,人人打排球、人人懂排球;从赛事级别层面,设置有班级选拔赛、年级挑战赛、学校总决赛、校际友谊赛、省市传统项目比赛,人人参与、层层挑战;从运动梯队建设层面,学校设置了低年级后备队、中年级新星队、高年级精英队以及各年段的排球健身队,满足不同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

1.混编赛队增团结

排球运动最可贵的是排球精神的弘扬,“团结、拼搏、永不放弃”不仅是在排球比赛中凝神聚力,更多的是在社会各行各业发展中的价值引领,所以,推动排球运动也是在传播排球精神。

在学校竞赛机制实施中,可以拓宽比赛的编组形式,放大排球项目的“团结”功能,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2018年,美国全明星排球队到中国来友好访问,应邀走进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与小学排球队员互动交流。在比赛交流时,美国教练员采用了大小队员混合编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即美国大学生与中国小学生组队站在赛场上共同对抗,当猛烈的扣球、刁钻的吊球来袭,美国队员奋勇向前进行扑救,将简单的、容易接的球让给小队员完成,场上团结和谐的氛围令人动容。

受此启发,学校在校级赛事安排中也增设了“混合编组”,将一至六年级所有1班设置为“红队”、2班设置为“黄队”,以此类推,用颜色打破年级划分,这样纵向组合成参赛队进行比赛,加强了高年段学生与中低年段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各年级学生之间的友谊升华。

2.多元评价强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最有力的成长。小学生自信心培养很重要,特别是在排球运动中。当他(她)发现自己在参赛队中存在的价值,就会驱动他(她)更努力地完善技能,为团队胜利做好积极准备。

在排球运动评价时,学校采用如下多元评价的方式。

(1)专项比赛奖,包括冠军、亚军、季军、精神文明运动队等。

(2)个人风采奖,包括“MVP运动员”“最佳二传手”“最佳扣球手”“最佳发球手”“最佳防守”“最佳一传”等。

(3)技能推进奖,包括“五星球员”“四星球员”“三星球员”等。

(4)大众网评奖,包括“最佳人气奖”“最佳代言人”“排球宝贝”等。

(5)体育产业奖,包括“最佳赛事策划”“最炫排球彩绘”“会徽创意征集”“排球啦啦操”“排球吉祥物”等。

3. 搭建舞台共成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强调:体教融合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词,一是融合,二是促进,即融合体育与教育的资源,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应该围绕“学会、勤练、常赛”的要求,认真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搭建多彩的运动技能展示舞台,是适合促进基础教育学段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吉尼斯、运动达人秀、线上锻炼打卡、家庭作业手册、云上巡演、抖音推送等方式,丰富学生锻炼的展示舞台,让“常赛”促进每一个学生、每一户家庭运动习惯的养成。

三、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常赛建议

(一)完善育人理念,牢记“五育并举”

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首先要完善育人理念。学校教育应该围绕“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素养框架,坚持“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的路径,让每一个学生寻找自身发展的优势,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融合社会力量,做教育的合伙人

教育不是一个人做教育,也不是体育教师做教育,而是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伙人”,共同支持“人的成长”。

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需要融合各方面的资源,树立体育教育质量观。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健康行为”目标的实施,可以借助家长资源、社会资源,给学生开设“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的系列课程,例如:请医生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述心肺复苏急救方法;请消防员走进教室,为学生讲述火灾现场逃生技巧;请交警中队走进学生,讲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等。让专业的人讲述专业领域的知识,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加强硬件建设,让“常赛”有保障

学校体育“常赛”机制,一定离不开硬件设施的配备。运动场地、运动器材、运动检测仪器等,都是落实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必备条件。

通过走访、调研,笔者发现不少地区主城市学校占地面积小、学生人数多(优质学校更为突显),生均活动面积不达标。有些学校由于办公经费紧张,体育器材配备、体育科研经费不容乐观,影响体育教育的成效。希望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能够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从场地、器材、科研经费等方面做好体育教育的后勤保障,为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排球运动体育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最复杂的迷宫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