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高中历史片段教学的精彩
——以“当代中国的外交”为例

2022-08-25 11:35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
华夏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交政策外交历史

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 林 新

一、课前分析学情,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

随着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广泛普及,学生们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的历史,如网上浏览、阅读书刊、有声阅读等,但学生只是对历史事件宏观片面地了解,并没有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深入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没有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的外交、军事、政治情况等。此外,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主要为了解、认识和记忆,而高中历史则着重于深入和拓展,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规律特征。因此,教师应按照时间顺序来详细梳理各个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方针政策、国家发展,将这些方面相联系,分析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注重于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生动有趣地学习。

结合“当代中国的外交”一课文来说,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再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我国在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等方面的改变,总的来说,就是归纳总结了中国的外交情况,学生们对其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但与我们日常教学的教科书内容不同,该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并且将主线集中为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增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安全意识,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其次,还简略介绍了中国的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结合多媒体正确引导学生合理结合时间顺序来厘清中国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与转变以及各方面的成果。历史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许枯燥乏味,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补充讲解一些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相关事件,或是结合多媒体播放一些当时的视频影响资料,这样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又能增加其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初中的旧知识。

二、总结教学难点和重点

高中历史学习不同于小学、初中课程的学习,它不再是简单、片面地基础性学习,而是深入了解、巩固和拓宽,而历史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学生是否能清晰、客观地了解历史,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中国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的由来和意义,国际地位转变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影响以及发挥的作用。学生要自主学习了解各国关系的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这些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中国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是什么。因此,高中历史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学生是否明白中国随着国际地位提高,各项政策提出后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意义所在。

根据“当代中国的外交”内容来说,授课的主要重点就是结合中国在不同时期外交中取得的成就,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个对外的方针,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又先后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国家、日本、美国等国正式建交。对于这些成就,要生动结合当时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些建交的实质和意义。对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于学生很难去深入分析和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变化的原因、中国外交政策的改变,不能清楚地知道中国外交的特点、具体表现和实际意义,作为教师,就要清晰地把握教学内容的主线和要点,帮助学生厘清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有趣之处,仿佛身临其境。

三、建立教学目标

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无论是什么课程,教师在每一堂课授课前,都应清楚教学的目的,通过自己的讲解之后学生应该学到些什么,为学生解答疑问,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讲完课就像完成任务,不管学生的理解和收获。因此,教师平时除了上课以外,备课也是主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授课前应该有所准备,做好备课及对课堂讲解过程的思考,也可以通过PPT课件的形式,给学生发放资料、习题等,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注重细节,又要紧抓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清晰合理地为学生授课,多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听课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念,以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当代中国的外交”一课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改变等方面。因此,教师建立的教学目标中应当包括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上课时通过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方针政策形成的本质原因、带来的影响。新中国一直实施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后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后各个时期外交的特点,外交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合作、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深入学习国家从落后到不断发展的过程,联系时间线索从宏观角度及细节本质方面对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全面的、透彻的分析。最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及努力后取得的成就和成就产生的原因——中国在不断的经验教训中付出的努力。在用PPT授课之余,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从而培养出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能够辩证地去看待中国历史的发展及规律,夯实自己的基础,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甚至可以研究外国在外交政策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

四、制定合理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一个有序、合理且充实的上课过程,上课之前设计好课堂上要讲些什么内容,怎样引出该堂课的知识,要如何让学生简单地理解、深刻地学习,讲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学生怎样的思维等,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更加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融入课堂中,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充分融入课堂中。

结合“当代中国的外交”一课,时间跨度相对来说较大,学生对中国外交的政策、国际地位的影响等的理解有点困难,因此为了保证课堂效果,教师应首先在下节课之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首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课前自主预习,能够通读课文,联系时间主线分析中国各个阶段。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积极思考新中国在刚刚成立时的外交政策、中法建交及与各国外交的背后原因与当时的影响,向学生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性质、形成背景、积极意义,从而体会到该倡议对中国同世界各国贸易、交往的重要性。在课上可以让同学积极主动表达自己对中国外交的看法,充分融入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形成辩证的思维。

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趣的课堂和高效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的,除了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之外,学生自己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学习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要想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只有学生自己保持良好学习习惯加上教师正确的指导,才能达到高效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也能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习惯中,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来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终身。

教师在“当代中国的外交”的讲授中,应让学生知道历史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新中国如何实现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的巨大转折,充分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合理性、重要性,看出中国发展的规律。教师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意识,增强学习能力,但也要学会独立思考,有辩证的思维,也要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平常的学习中,可以督促学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带着兴趣适当认识知识,总结笔记,包括难点重点,也可以整理错题,方便在以后进行综合复习。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

猜你喜欢
外交政策外交历史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