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

2022-08-25 08:46高家勇杨坪坪盘礼东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成土黏粒黔北

高家勇, 李 瑞, 杨坪坪, 盘礼东, 黄 凯

(1.贵州师范大学 喀斯特研究院, 贵阳 550001; 2.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

水土流失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最为严峻的生态问题之一,2018年西南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5.18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3.82%[1],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恶化、石漠化加剧,制约着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与地质、地形、降水、温度、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关[2],土壤可蚀性(Erodibility)是土壤的内在因素,是反映土壤对侵蚀敏感性的指标,也是对土壤侵蚀预报和水保措施效益评价的重要参数,通常用K值来表示。土壤可蚀性K这一指标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3],广泛运用到多个模型中,如USLE/RUSLE,CSLE,WEPP和SWAT模型等。刘宝元等探究了土壤可蚀性的不同计算方法,倡导开发我国的土壤侵蚀经验模型[4],张科利等研究表明土壤可蚀性受土壤物理性质、降雨强度等影响会发生变化[5],同时根据径流小区实测资料,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土壤可蚀性值,并做出了修正,估算了中国土壤可蚀性值[6]。随着研究的深入,诸多学者研究了土壤可蚀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如坡地土壤可蚀性的变化[7-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蚀性的变化[9-12];砾石与土壤可蚀性的关系[13-14];海拔、土壤质地和成土母质等因子与土壤可蚀性的关系[15-16]。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土壤可蚀性的研究已逐步转换到空间尺度上,目前的空间估算方法主要包括属性连接法[17-19]、空间自相关法和地理信息综合法等[20],其中空间自相关法应用最为广泛[21]。通过采集土壤样点,根据样点数据,计算土壤可蚀性值,在ArcGIS中用克里金插值法生成土壤可蚀性K值的空间插值图[16,22-24],实现了对区域内土壤可蚀性的空间分析。

贵州省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依据《贵州省水土保持公告》(2006—2010年),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为55 269.40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1.37%[25],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区域表层土大量流失,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26],制约着当地生态与经济的发展。为平衡区域人地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治理刻不容缓[27]。而土壤侵蚀的首要对象是表层土,当表层土流失后,侵蚀对象会转变为深层土。深层土的可蚀性值高于表层土[11,28],抗侵蚀能力更弱,更易被侵蚀,因此保护表层土成为了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目前对贵州省土壤可蚀性的研究较少,而基于贵州全省空间尺度的探讨暂未见到报道,故开展省域尺度土壤可蚀性相关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填补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 构建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数据库;(2) 探讨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USLE/RUSLE,CSLE等相关土壤流失模型在贵州省及类似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为贵州省水土保持普查等生产实践提供参考和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面积17.616 7万km2,地理坐标范围为103°36′—109°35′E,24°37′—29°13′N。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 100 m左右,海拔最高点为西部的乌蒙山脉韭菜坪,2 900.6 m,最低点地处东部黎平县地坪乡,147.8 m(图1)。贵州省地貌类型可概括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4种,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2.5%,喀斯特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面积11.25万km2,占全省面积的63.8%。研究区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在3~6℃,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在22~25℃。降雨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于5—10月,年均降雨量1 100~1 400 mm。贵州处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上游交错地带,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境内重要流域包括长江水系乌江、赤水河流域,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流域等。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紫色土、粗骨土、红壤等。贵州全境植被类型分为南亚热带具热带成分的常绿阔叶林亚带、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和云贵高原半湿润常绿润叶林地带3个植被分布单元。

依据贵州省自然特征将全省划分为6个水土流失类型区(表1),即黔西高原山地区、黔西南山原丘陵区、黔北中山峡谷区、黔中山原丘陵区、黔南低山河谷区和黔东低山丘陵区[29]。

图1 贵州省DEM

表1 贵州省水土流失分区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2.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土壤数据、行政区数据和DEM(30 m)数据等,其中土壤数据来自中国土壤数据库(http:∥vdb3.soil.csdb.cn)中的二调土壤剖面数据,以及《贵州土种志》,土壤样点数据主要包括样点的粒径含量、有机质含量、成土母质、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对数据进行整合、筛选,录入Excel,剔除不完整的数据,共15个土类,31个亚类,151个采样点(图2),行政区数据和DEM(30 m)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www.resdc.cn)。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运用Origin 2018软件绘图。

1.2.2 土壤粒径转换 我国第二次土壤调查采用的是国际制土壤粒径分级,>2 mm为石砾、2~0.02 mm为砂粒、0.02~0.002 mm为粉粒、<0.002 mm为黏粒,而本研究选用的EPIC模型中的土壤粒径为美国制,即>2 mm为石砾、0.10~2 mm为砂粒、0.05~0.10 mm为极细砂、0.002~0.05 mm为粉粒、<0.002 mm为黏粒。本文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30],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土壤粒径转换。

图2 样点分布

1.2.3K值计算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K值计算方法有诺模方程和修正诺模方程、EPIC模型、几何平均粒径模型计算公式等。EPIC模型由于其需要的数据信息相对较少、计算简单和较好的估算效果等优点,目前使用较为广泛,因此本文采用EPIC模型计算K值。

K=0.2+0.3exp〔-0.0256SAN·(1-SIL/100)〕·

式中:SAN为砂粒含量(0.05~2.00 mm);SIL为粉粒含量(0.002~0.05 mm);CLA为黏粒含量(<0.002 mm);SN1=1-SAN/100;C为有机碳含量(%);所得结果乘以0.131 7转换为国际制,单位为t·hm2·h/(MJ·mm·hm2)。

1.2.4 克里金插值 克里金插值法又被称为空间自协方差最佳插值法,基于变异函数理论和结构分析,在一定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方法,在土壤制图中得到广泛运用[21]。计算公式为:

式中:P(x0)为x0处土壤可蚀性K值的估计值;P(xi)为第i个点实算的K值;wi为第i个点对插值点的权重;n为实算K值点的个数。克里金插值法包括普通克里金方法、泛克里金方法和协同克里金方法等[17],本文结合采集样点的土壤数据特征,采用EPIC模型计算出土壤可蚀性K值,在ArcGIS中选用普通克里金方法,建立K值的协方差函数,根据方差变异分析结果,选用球面模型作为变异函数模型,完成K值的空间插值,形成K值空间数据库。

2 结果与分析

2.1 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值与空间分布特征

(1) 贵州省土壤类型及K值总体状况。贵州省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石灰土、水稻土、紫色土、粗骨土、红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潮土、棕壤、石质土、沼泽土、泥炭土、新积土和红黏土等15类。黄壤主要分布在黔北和黔中地区;石灰土在贵州省分布十分广泛,有石灰岩的地方都有石灰土分布;水稻土集中在黔中山原丘陵区、黔北中山峡谷区、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南低山河谷区;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黔北地区。贵州省各类型表层土壤平均K值为0.023 0~0.047 7,面积加权平均值为0.034 8,其中红黏土的K值最大,为0.047 7,其次是潮土,为0.046 0;黄壤、红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是贵州省主要的土壤类型,加权K值依次为0.037 4,0.041 0,0.035 0,0.035 1,0.038 0,见表2。

表2 贵州省土壤可蚀性统计

根据梁音等[14]采用的土壤可蚀性K值的分级指标,将贵州省的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分级。由图3可知,贵州省土壤可蚀性等级包括较低可蚀性土壤、中低可蚀性土壤、中可蚀性土壤、中高可蚀性土壤和高可蚀性土壤5个等级,其中分布最广的是中可蚀性土壤,占33.39%,其次是中低可蚀性土壤,占25.60%,中高可蚀性土壤占16.35%,较低可蚀性土壤占16.21%,高可蚀性土壤占8.45%,中可蚀性土壤等级以上的土壤占58.19%。总的来说,贵州省土壤可蚀性较高,中可蚀性土壤等级以上的土壤超过一半,无低可蚀性土壤级别,表明贵州省土壤侵蚀风险较高。

(2) 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分布特征。从图4不难看出,全省K值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较大,土壤可蚀性从西向东逐渐增加,与贵州省西高东低的地势走向相反。在东西方向上,K值黔东>黔中>黔西,南北方向上,K值黔北南部>黔中>黔北北部>黔南。土壤可蚀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黔东和黔北南部,土壤可蚀性低的区域分布在黔南和黔北的西北部。

图3 贵州省土壤可蚀性分级

图4 贵州省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

2.2 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的主要影响因子

(1) 成土母质与土壤可蚀性。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同类土壤,其K值有明显的差异;同种成土母质形成的不同土壤类型,其K值也有明显的差异(表3)。各类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可蚀性K值主要分布在0.028 4~0.046 8的范围内,页岩风化形成的红壤K值最大,为0.046 8;砂页岩风化形成黄壤的K值最小,为0.028 4。页岩发育形成土壤的K值都较大(黄棕壤除外),处于中可蚀性级别;砂岩发育形成土壤的K值较小,处于中低可蚀性级别。

(2) 海拔与土壤可蚀性的相关性分析。对剖面点的海拔、K值、砂粒、粉粒、黏粒和有机碳等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海拔与K值呈负相关,即随着海拔的升高,K值有降低的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海拔对K值的影响,通过对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结构指标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影响而间接产生影响,可以看出,海拔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有机碳呈增加趋势;海拔与砂粒、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即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砂粒、粉粒含量呈增加趋势;同时,还可以看出,海拔与黏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海拔的升高,黏粒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故海拔对土壤可蚀性K的影响是对土壤有机碳、土壤砂粒、粉粒及黏粒含量综合影响的结果。

表3 贵州省主要成土母质发育形成土壤的K值

表4 土壤数据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矩阵

2.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同种类型的土壤有多种利用方式,如水稻土的利用方式是主要是水田、旱地、草地等,紫色土的利用方式有旱地、林地、灌木林、草地等,从表5可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蚀性K值不同,水田的土壤可蚀性均值最大,0.038 2;其次是旱地,为0.037 1;林地的土壤可蚀性均值最小,0.033 9。耕地的土壤可蚀性值明显大于其他用地类型,人为活动越强烈,土壤的可蚀性值越高。各用地类型K值的变异系数都较小,主要处于中小变异等级,各类土地利用的可蚀性值比较集中,变化范围不大。

表5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K值分布

3 讨 论

3.1 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值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出露率较高,呈现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的石灰土交错分布的规律[31],K值介于0.023 0~0.047 7 t·hm2·h/(MJ·mm·hm2),低于西北黄土区[32]和北方土石山区[33],高于南方红壤区[33]和东北黑土区[34]。土壤可蚀性是土壤的内在属性,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西北黄土区土壤可蚀性较高的原因可能是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破坏严重,土层十分深厚,质地为粉砂壤土,土体松散,通气透水性强,土壤中的粉砂含量通常在50%以上,碳酸钙含量平均在10%左右[35],有机碳集中在1~4 kg/m2[36];南方红壤区雨热充足,母质风化十分强烈,土层深厚,以红壤与砖红壤为主,砖红壤的黏粒含量高达50%,红壤的黏粒含量高达70%,土壤中腐殖质含量不高,呈弱酸性,红壤的黏粒含量更高,呈酸性到强酸性,有机质贫乏[37],所以土壤可蚀性低;而贵州省壤土分布广泛,土层浅薄,粉粒含量高达70%,黏粒和砂粒含量较低,有机质总体水平较高,平均为4.06%,且贵州省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土地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造成土壤质地下降,所以K值高于南方红壤区和低于西北黄土区。此外土壤样点的海拔、土地利用方式、温度和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都会对土壤质地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可蚀性。

3.2 贵州省K值空间分布特征与水土流失状况

从空间分布看,全省的土壤可蚀性从西向东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黔东和黔北部分地区的土壤可蚀性高。同时,依据《贵州省水土保持公告》(2006—2010年)[26],全省的水土流失率从西北向东南呈现逐渐减轻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黔西地区水土流失率37.91%,黔西南地区为37.42%,黔北地区为37.14%,黔中地区为29.52%,黔南地区为24.98%,黔东地区为17.79%(图5)。贵州省土壤可蚀性与水土流失的空间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因为土壤可蚀性受土壤质地和有机质的直接影响,而水土流失与土壤可蚀性、坡度、植被覆盖率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2]。虽然黔西和黔西南的土壤可蚀性低,但是地势起伏变化大,植被覆盖率低,土层浅薄,石漠化严重,坡耕地多且生态环境较差,人类活动强烈,因而土壤侵蚀量大[38];而黔东地区尽管土壤可蚀性高,但地势起伏变化相对较小,植被覆盖率高,土层较厚,石漠化面积小[29],人类活动较弱,因而土壤侵蚀量较小。因此,土壤可蚀性只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因素,可蚀性值高的区域,水土流失不一定严重,但土壤可蚀性高,抗侵蚀能力就弱,易发生水土流失,在采取水保措施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

图5 贵州省各地区水土流失分布面积比例

3.3 贵州省土壤可蚀性K的影响因素

(1) 成土母质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的类型和土壤质地,相同母质形成不同土壤类型,其质地和有机质也不相同,砂页岩形成的水稻土的砂粒含量明显低于紫色土,粉粒含量高于紫色土,因而水稻土的K值高于紫色土。不同成土母质形成的相同土壤类型,其质地和有机质存在着较大差异,就紫色土而言,页岩形成的紫色土黏粒和粉粒含量高,砂岩形成的紫色土的砂粒含量较高,这与侯大斌[39]的研究结论一致,因此页岩发育形成紫色土的K值高于砂岩发育形成紫色土的K值。总的来说,成土母质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成土母质直接影响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进而影响了土壤可蚀性,另一方面成土母质受气候、降雨等影响导致母质风化程度不同,形成土壤的微地形、土层厚度和土壤特性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土壤可蚀性。

(2) 海拔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海拔升高,土壤可蚀性有降低的趋势(图6),与荆莎莎[40]、李子君[41]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海拔是通过影响土壤质地和有机碳含量,进而间接影响土壤可蚀性。而土壤可蚀性与砂粒、粉粒、黏粒、有机碳含量密不可分,与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黏粒含量呈正相关,其中与粉粒含量相关性显著,海拔通过影响前述土壤指标间接影响土壤可蚀性,使得土壤可蚀性随海拔的升高呈降低的趋势。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这一结论与王琳[42]、彭新华[43]和JavedMallick[44]等研究的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分解速率下降,腐殖质层中的枯枝落叶堆积更多,有机质含量增加。本研究中海拔升高,砂粒与粉粒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黏粒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这与JavedMallick等[44]、舒锟等[45]的研究结果相反,他们的研究表明,海拔升高,砂粒含量降低,而黏粒和粉粒含量是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从全省的角度,整体上分析了海拔与土壤砂粒、粉粒和黏粒的关系,而非仅针对同一种土壤分析海拔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图6 不同海拔梯度K值变化趋势

(3)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就土地利用方式而言,同种土壤由于不同的利用方式,其土壤可蚀性K值会有所不同[9,46]。整体上,贵州省林地的土壤可蚀性最低,耕地的土壤可蚀性最高,而水田虽然可蚀性较高,但由于梯平化的影响,一般土壤侵蚀风险较低,旱地则多为坡耕地,受地形的影响更易发生水土流失。这一结果与尖山河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研究结果相同[47],与坡面不同种植措施的径流小区观测结果相同,即坡耕地>草地>林地的产流产沙规律[48-49],表明土壤经过多年的耕种其抗侵蚀能力下降,土壤侵蚀风险更大,是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9,46]。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条件下,土壤可蚀性出现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林地与草地发达的根系可以固结土壤,改良土壤质地,植被冠层起到截流的作用,减少雨水对土壤的溅蚀作用;另一方面,枯枝落叶腐解后能够增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强土壤可蚀性。总体而言,人类活动对土壤可蚀性有明显的影响,人为干扰越大的地方,土壤可蚀性越高,土壤侵蚀风险越大。因此在生境复杂的喀斯特区域,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降低人为活动的影响,从而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降低土壤侵蚀风险。此外,对于土壤可蚀性高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更需要重点关注,相关研究表明,秸秆覆盖是控制喀斯特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减小土壤可蚀性的有效途径[50-51],对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有重要意义。

4 结 论

(1) 贵州省各土壤类型表层土的平均K值介于0.023 0~0.047 7 t·hm2·h/(MJ·mm·hm2),其中红黏土的K值最大,为0.047 7 t·hm2·h/(MJ·mm·hm2),其次是潮土为0.046 0 t·hm2·h/(MJ·mm·hm2),新积土的K值最小,为0.023 0 t·hm2·h/(MJ·mm·hm2)。

(2) 贵州省以中低和中可蚀性土壤为主,中可蚀性土壤占33.39%,中低可蚀性土壤占25.60%,土壤可蚀性值较高,潜在土壤侵蚀风险大。

(3) 从空间分布看,全省的土壤可蚀性从西向东逐渐增加,黔东和黔北南部土壤可蚀性最大,黔中次之,黔北北部和黔南的土壤可蚀性最低;南北方向上呈现出:黔北南部>黔中>黔北北部>黔南。

(4) 各类成土母质形成土壤的可蚀性值介于0.028 4~0.046 8 t·hm2·h/(MJ·mm·hm2),页岩发育形成土壤的K值都较大(黄棕壤除外),砂岩发育形成土壤的K值较小。

(5) 海拔通过影响土壤质地和有机碳含量,进而间接影响土壤可蚀性,即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可蚀性有降低的趋势。

(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蚀性值不同,总体上呈现出水田>旱地>草地>灌木>林地的特征。

猜你喜欢
成土黏粒黔北
试论矿山生态修复的地质成土
土壤侵蚀作用是雏形土和新成土广泛分布的成因研究
降雨条件下不同黏粒含量土体的非饱和入渗特性
粉砂土抗剪强度黏粒含量效应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
不同黏粒含量黄土的人工切坡稳定性探讨
黏粒含量对黄土抗剪强度影响试验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黔北花海春耕图
浅析黔北仡佬族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