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选拔机制研究
——以北京14所市属公立高校为例

2022-08-26 06:39张杉周颖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笔试应聘者辅导员

张杉 周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一、前言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价值观念、道德水平有着深刻影响,高校以培养学生为本,除了日常的教学外,更应注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辅导员的重要性与高校专业课教师同样重要,但当下针对辅导员的招聘普遍按照笔试、面试、公示进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2],本文将结合北京近3年来发布过辅导员招聘的14所市属高校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招聘形式,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建立更加合理规范的辅导员选拔机制提供参考。

二、北京市属公立高校的实践经验

2019-2021年三年间,发布过招聘公告的公立市属高校共计14所,发布招聘信息33次,岗位需求共计148人。本部分以北京市14所市属公立高校为样本,对辅导员招聘的岗位要求、招聘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为有志于从事辅导员工作岗位人员、招聘单位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

(一)招聘要求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充当学生的引路人与知心朋友的双重角色,对辅导员的政治面貌、学历年龄等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结合笔者工作实际,与本校及其他高校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综合其他院校招聘公告要求进行文本分析,本文着重从政治面貌、学历及年龄、专业要求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政治面貌

14所高校对应聘人员的政治面貌均做了明确硬性规定,要求为党员(含预备党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路人,应聘者需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只有应聘者具备以上较强的政治素养,更好发挥辅导员思想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完成现在教育的目的,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让学生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新征程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2.学历及年龄

针对应聘者的学历及年龄要求,各高校之间无明显差异,均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9所学校规定硕士年龄低于27岁,且1所高校只接收应届硕士,8所高校对博士毕业生年龄提出要求,其中3所高校指出博士30岁及以下,4所要求35岁及以下,1所要求32岁及以下。非应届毕业生外需具备北京市户口,人事档案在北京,且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除辅导员岗位队伍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从业者与学生之间减少代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外,本文调研的公办学校绝大部分提供了编制,为非京生源提供了户口,而北京市解决户口需满足应届生身份且应届硕士生原则上不超过30周岁,博士不超过35周岁。

表1 招聘专业要求分析表

表2 招聘综合能力要求分析表

3.专业要求

10所高校占比71%对应聘者专业明确了要求,具体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与学校办学特色相匹配的相关专业等;4所高校占比29%未限制专业。考虑到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对于应聘者专业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等专业要求有助于开展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外,应聘者专业与所带专业学生具有相似的如理工科背景,更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理解学生因学业导致的焦虑压力,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的开展学生工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工作实效。

4.综合能力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多、需要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学生工作经验与组织管理能力。14所高校中,8所高校重点关注了应聘者需要具备学生干部经历或具有辅导员工作经历优先;5所高校从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不同角度对应聘者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要求。此项要求有助于具备学生工作经验者在入职后快速完成从学生到辅导员身份的积极转变,减少培训时间成本、角色转变时间,更快更好地开展后续相关工作。另还有1所高校指出拥有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职业资格证书者优先,从硬性的技能上提出了相关要求。

(二)招聘流程

按照常规的招聘流程,招聘环节一般是用人单位发布招聘公告、应聘人员报名、笔试、面试、体检、心理测试、考察、确定人选、公示[3]。

图1 辅导员招聘流程图

招聘单位发布招聘公告接收简历时间一般为一个月,但各单位发布的招聘公告时间存在巨大差异,部分院校选择在毕业季来临之前提前发布,应聘者相比毕业季即将结束之时更多;同时部分院校根据时间段进行分批次招聘。高等教育入学率逐步提升、考研人数逐年递增、高校扩招等现实条件影响,疫情因素让当下“90后”更加倾向稳定的体制工作等综合背景下,近年来应聘辅导员岗位人员大幅增加,部分高校直接根据应聘者的毕业院校层次、性别等作为严格限制条件进行初步筛选。通过简历筛选的应聘人员在一定时间内会收到高校主导招聘部门的短信、电话等形式的通知,但未进入笔试人员无从了解相关信息,信息孤岛现象时有发生。笔试过程中,当前无固定的参考题目作为参考,部分院校笔试同行政人员招聘笔试内容相同,专业性、针对性,存在不足。对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学生应急情况处理等现实因素考量较少。面试更多采取“一对多”模式,一般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作为组长进行相关评议,学生处(学工部)、人事处、纪委、组织部等部门负责人参与打分,对应聘者的心理抗压能力要求较高。体检相比更加严格、特别是心理测试,当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学生因学业、家庭、社会压力等造成的心理失衡进而导致如抑郁等问题,迫切需要学生工作者给予相应的帮扶。在心理中心专业团队的协助下,为学生答疑解惑、排解压力。体检合格者在进入考察阶段,需要深入学生工作中去,在一线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学院、学校的相关信息,找到自身优势与不足,同时招聘单位能有更多时间全面、真实的考察应聘者的综合能力,更深入的考量应聘者与岗位的匹配度。根据应聘者的综合表现,考察单位提供相关的考察结果,由招聘部门确定人选并进行公示。

三、现存的问题

(一)年龄结构

高校辅导员越来越倾向于应届毕业生,且对应届毕业生的年龄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年轻辅导员在成为学生知心朋友的过程中相对更加便捷,代沟少;但同时应届毕业生在角色转变、学生思想引领上缺乏一定的经验,同时部分年轻辅导员将其岗位作为跳板,没有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志向,稳定性与经验性相对不足[4]。同时,应届毕业生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步入社会需具备的相关综合能力素养等方面可能存在些许瓶颈。

(二)招聘录取过程不够公开透明

14所高校均采取了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主要环节。在任职条件、笔试、面试、考察等程序,保障各环节的公平公正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初期笔试名单、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等的信息公开透明也应受到重视。笔者选取的14所高校中只有1所高校公布了笔试通过名单,但未公布具体成绩,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很多应聘者只能通过自身主动与招聘单位联系才得知最终结果,招聘单位未公布非最终录取人员信息,增加了各环节的不公平风险。

(三)应聘者硬性要求不够明确

辅导员岗位更多考察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但是对如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掌握情况等未能进行清新的定性定量研究。

如北京工商大学先函选,再面试,最后笔试;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先面试后笔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进行两轮面试。不同高校差异巨大,在辅导员应聘过程中,着重点不足,群体的个性化更强,针对性更弱。

四、总结与建议

(1)放宽年龄要求。当前应届毕业生普遍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欢迎,“年轻应聘者”有其优势,但相比其他工作经验丰富的非应届生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高校也应结合本校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情况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关注有其他社会经历的工作者,如教育机构、公务人员、其他企事业单位党务工作者等,人生阅历经验丰富的非应届工作人员,相比应届毕业生在人际交往、人生阅历、职场经验上存在一定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更加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指引学生。

(2)增加对成绩的要求。当前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化、个性化,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增强自己工作水平。除在招聘过程中,对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专业成绩进行一定要求外,高校可结合本单位的主干学科,提出相关课程的成绩要求,如工科院校对高数、线代等课程成绩要求80分及以上,同时,在入职一年后,需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5]。

(3)优化面试过程。在面试过程中,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面对的群体更加年轻化多样化,符合当下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更好的引导,引入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或学校优秀学生代表作为评委中的一员。同时,当下辅导员作为“编制”内人员,竞争日益激烈,面试过程时间较短,通过简单个别问题的应答,存在偶发因素较多,选拔优秀应聘者的成功率大打折扣,建议面试过程中,增加考察时间,充分展现应聘者的综合素养。

(4)公开相关信息。及时公布笔试名单、笔试成绩、面试成绩、考察成绩,确保招聘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减少应聘者在找工作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同时,为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成为高校辅导员,建议增加进入考核人员比例,将考察时期的成绩纳入综合成绩,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面试成绩与实习成绩各占50%,首都师范大学以不高于1∶2比例确定进入试岗实习人员名单(若实际结果不足比例,以实际人数为准)。通过理论考试、综合能力实践考察等多渠道全面了解应聘者综合能力,将最终排名最先的定为拟录用人员。

(5)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专业的心理测试,能够相对客观公正分析出应聘者的性格等特征,作为是否符合辅导员基本素质的一项参考指标。当前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与日俱增,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的辅导员比相对内向的辅导员在某种程度上更适合学生工作。虽然笔试无指定的参考书籍,但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初高级教师资格证书等可作为一项参考指标,对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行统一合理的应聘要求。如考试科目更多的指定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素质等、或借鉴公务员中综合素质能力等的考察[6]。

猜你喜欢
笔试应聘者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疫情下的笔试
面试好难
把降落伞卖给农夫
关于校招笔试的5个问题
2016年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人员笔试工作完成
电话预约技巧知多少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