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醚酮与钛网材料在颅骨缺损后修补术中的应用

2022-08-29 01:53祝展鹏谢宝树邓景阳曾志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排异硬膜脑膜

祝展鹏 杨 佳 谢宝树 邓景阳 曾志明 祝 刚

1)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东 湛江 524023 2)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200 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4)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神经外科中常因严重颅脑外伤、大面积脑梗死、脑血管疾病、术后恶性脑肿胀、肿瘤等原因需行去骨瓣减压术[1]。长期去骨瓣状态会造成皮肤凹陷、容貌改变、脑组织坏死等,严重者出现反常性脑疝危及生命[2]。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行颅骨修补术,进而重建骨性结构,恢复容貌,建立抗压结构,维持颅内压和大气压平衡,改善脑灌注等[3]。自体骨、陶瓷、硅胶等都曾用于颅骨修补手术中,但因溶解、易碎、组织相容性差等问题而受到限制。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及钛网为近年来新兴的材料,稳定性好、组织反应小,逐渐应用于颅骨修补中[4]。本研究对采用PEEK 及钛网行颅骨修补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06—2021-06行颅骨修补的患者200例。纳入标准:①外伤等原因导致的颅骨缺损且行手术修补患者;②缺损直径>3 cm 或缺损骨瓣位于重要功能区;③患者身体状况能够耐受全麻手术;④头皮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者。排除标准:①后颅窝颅骨缺损患者;②头皮愈合欠佳患者;③颅内压增高患者或脑组织明显肿胀患者;④拒绝行颅骨修补术患者。依据患者自身意愿及经济能力选择修补材料,所有患者均为同一主刀医生手术。121例采用PEEK材料(PEEK组),79例采用钛网(钛网组)。2组一般资料见表1。

1.2 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行薄层三维CT扫描,构建可视化三维模型,完成个体化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成型。术中按原切口层次清晰地切开头皮,对于额颞骨瓣,特别是去大骨瓣减压的患者多采用皮瓣、肌瓣分离增加暴露(图1A),切开头皮至颅骨,自骨膜下-硬膜外分离,此时应绝对小心谨慎保持硬脑膜完整,完全暴露骨缘。对PEEK 修补材料,因其镶嵌式固定方式,骨缘处内板和外板都需暴露出来(图2A),术中硬脑膜破损,如无法避免,则需水密缝合破损处。对钛网修补材料,因其覆盖式固定方式,无需如此严格,但需尽量避免覆盖肌肉组织于钛网下,以免患者术后出现异物感以及影响患者肌肉功能障碍等[5]。常规多针悬吊硬脑膜于颅骨修补材料及皮瓣或肌瓣上,肌肉固定于修补材料上,减少空腔,尽量避免积液可能,同时实现肌肉解剖复位及保留肌肉功能。术毕常规置皮下引流管,2~3 d拔除。术后对于硬脑膜破损患者,需预防癫痫治疗。对于合并脑积水的患者,可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图2 使用PEEK 材料修复患者 A:PEEK 镶嵌式修复,分离出硬膜和骨缘(箭头);B:多针悬吊硬膜修补于材料上固定预防硬膜下积液;C:二次固定于周围组织,加强固定Figure 2 Repair of patient with PEEK material. A:PEEK inlay repair,separating the dura and bone margin(arrow); B:Multi-needle suspension dural repair and fixation on the material to prevent subdural effusion; C:Secondary fix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tissue,strengthen the fixation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首先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者,采用t 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齐性用中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EEK 组和钛网组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无高风险事件,偶有术中硬膜破裂者,立即4-0缝线水密缝合。PEEK 组手术时长中位数150 min,出血量中位数50 mL,住院时长中位数20 d,共出现6例并发症,其中硬膜破裂2例,切口感染2例,材料外露1例,排异反应1例;钛网组手术时长中位数127.5 min,出血量中位数100 mL,住院时长中位数18 d,共出现5 例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 例,材料外露1例,排异反应1例。修补后因并发症材料取出8 例,其中PEEK 组3例,钛网组5 例。5 例因切口感染,2例因切口愈合不良,1例因排异反应(图3)。

图3 排异反应 A:可见斑块状皮瓣坏死;B:取出PEEK 后可见类似肉芽生长物穿过修补材料孔道;C:图B局部放大Figure 3 Rejection reaction. A:Plaque-like flap necrosis can be seen; B:Granulation-like growths can be seen passing through the pores of the repair material after PEEK is removed; C:Partial enlargement of figure B

3 讨论

颅骨修补术常作为二次手术治疗颅骨缺损,有助于恢复颅骨缺损区域完整性、改善血流灌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脑组织抗外力能力,改善癫痫、脑萎缩等术后并发症,减轻部分患者接受神经电刺激等辅助治疗的经济负担[5-6]。因此,对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应积极提倡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目前,颅骨修补手术已较为成熟,制约手术效果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修补材料的选择上[7-8]。既往曾应用有机玻璃、陶瓷、硅胶、自体颅骨作为修补材料,但最终因其各种各样的缺点而逐渐被临床弃用,如陶瓷脆性大、硅胶化学性质不稳定、自体颅骨易出现骨吸收。大量研究表明,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①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避免发生排异反应;②质量轻,质地硬,抗压能力强;③不影响MRI检查。基于以上特性,集诸多优点的PPEK材料和钛网成为修补材料的目前最优之选[9-10]。

表2 PEEK组和钛网组并发症、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operation time,blood loss and hospital stay between PEEK group and titanium mesh group

术前行头颅CT三维扫描,扫描完成后三维重建骨窗,利用3D打印技术参考对侧颅骨数据制作缺损骨窗适形材料。PPEK 材料制作厚度均为4 mm,均匀性好且强度高,钛网制作时厚度一致且满足强度需要,但应注意避免钛网边缘处对头皮的损伤,必要时术中根据情况再次塑性以实现贴合。

无论选择何种修补材料,手术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包括分离皮肌瓣、保护硬脑膜完整、安置三维适形材料、放置皮下引流管、逐层缝合关颅等[11-12]。应当注意的是,使用PEEK 材料对分离操作的要求很高,PEEK材料为镶嵌式安装(图2B~C),骨窗范围内的组织遗留太多势必影响其完美贴合安装,骨窗边缘的显露,剥离硬膜与骨窗边缘的粘连是此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13]。相反,以钛网作为修补材料时,对分离操作的要求相对较低,其覆盖式的安装方式容许残留一定厚度的组织,但如肌肉包裹在钛网之下,势必造成患者咀嚼功能异常和异物感,因而亦不能在修补骨窗范围内保留组织(图1B~C)。对于有颞肌覆盖的颅骨缺损,安置好修补材料后,颞肌的解剖复位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外貌的保持,更有利于功能的完整保留。以4-0 线固定颞肌于钛网上是颞肌解剖和功能复位的前提,同时消死腔,尽量避免皮下积液的可能[14]。术中如出现硬膜破损,水密缝合即可,如出现大面积的硬膜破裂,则使用人工硬脑膜进行修补。皮下常规置引流管1条,留置2~3 d后予以拔除(缺损面积极小时可不用)。

颅骨修补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皮下积液、出血、感染、修补材料外露等。术后留置皮下引流管,视引流液形状和引流量多少决定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 d,拔出后予以加压包扎皮瓣以预防皮下积液形成[15]。术后常规予以二代头孢2~3 d,预防感染;对发生感染或者排异反应的患者,需彻底清创后取出修补材料(图3)。有研究显示,颞肌保护有助于预防术区感染[16]。2 组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长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鉴于PEEK 镶嵌式植入方式需更仔细地分离和保护硬膜界面,手术时长会相对增加,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而实际并发症病例出现的绝对数目少,一是与目前更先进的手术技巧相关,二是与主刀医生不增加额外损伤的理念相关。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极少部分患者,主要是接受钛网修补的患者,会出现头皮冷热的问题,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头皮,可予以帽子保护。极少数出现排异、感染的患者尽快手术去除材料,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接受颅骨修补的患者容貌不会恢复到和术前完全一致,部分对容貌要求高的患者术后会出现短时间的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治疗。

相比PEEK 修补材料,钛网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更易被经济困难家庭接受。虽其导热性质容易导致头皮“知冷知热”[17],但可以通过戴帽子等方式克服。在选择修补材料时,医生须充分告知材料优缺点,由患者自行选择。对于医生来说,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手术时机的选择,一般认为颅骨修补在术后3~6 个月进行修补,而感染伤口一般在术后6~12个月后进行[18]。早期修补时,硬脑膜和皮瓣粘连程度较晚期紧密,更易分离,从而降低了损伤硬脑膜及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且术后1~3 个月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19-23]。颅骨修补能够改善脑的血供与代谢,有助于改善脑脊液循环障碍[24-28]。早期颅骨修补已逐渐被神经外科医生所接受,但具体的修补时机尚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需进一步的研究。因钛网金属边界容易变形、压迫甚至刺破头皮,故我们更推荐使用PEEK 材料,尤其是头皮薄的患者。应当注意的是,在进行修补材料选择时,患者意愿及经济条件也应考虑在内。

颅骨修补术为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之一,是每位青年神经外科医生应掌握的基本手术[29-33]。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何种颅骨修补材料,均是为最大化和最优化确保为患者的健康,故未来临床工作的重点不应只放在修补材料的选择上,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同等重要。

猜你喜欢
排异硬膜脑膜
外伤撞头莫轻视硬脑膜下或血肿
影像学表现为硬脑膜肥厚和多发结节状占位样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告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
“排错-排异-验证”法在高中政治选择题中的应用
老年人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洞见
脑膜刺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