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体针联合固本培元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2022-09-01 10:32郑琳琳张恒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培元艾灸腹痛

郑琳琳,张恒

(河南省职工医院 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泻、腹痛、便秘等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好发年龄为20~60岁,女性略高于男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于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活节奏紧张,来自工作、学习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因此近年来IBS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我国比较常见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1]。目前,并未明确IBS的西医发病机理,因此在治疗方面,临床尚无特效药物应用,多对症处理。本研究旨在研究头体针联合固本培元灸对IBS-D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职工医院中医科门诊确诊的64例IBS-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女21例,男11例;年龄22~60岁,平均(39.66±11.02)岁;病程3个月~10 a,平均(26.17±19.45)个月。治疗组女18例,男14例;年龄23~62岁,平均(40.34±11.87)岁;病程5个月~8 a,平均(31.72±22.74)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河南省职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参考2017版《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西医诊断标准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近3个月内平均发作至少每周1 次,伴有以下症状中的至少2项:(1)腹痛的发生与排便相关;(2)伴有排便频率的改变;(3)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肝气乘脾证,主症:(1)腹痛即泻,泻后痛缓;(2)发作与情绪变动有关。次症:(1)肠鸣矢气;(2)胸胁胀满窜痛;(3)腹胀不适。舌质淡红或淡暗,苔薄白,脉弦细。具备主症2项加次症1~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并参考舌脉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1)同时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肝气乘脾证相关诊断;(2)年龄18~70岁;(3)自愿入组,接受全疗程治疗。

1.4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器官功能不全;(2)怀孕及哺乳期妇女;(3)服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的药物;(4)患有精神疾病。

1.5 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接受口服匹维溴铵片(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36)治疗,每次50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20 d。

1.5.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接受针刺联合固本培元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40 min,连续治疗20 d。针刺部位选穴百会、四神聪、双侧内关、足三里、上巨虚、太冲。腧穴定位依据200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3]。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采用0.25 mm×0.25 mm和0.30 mm×40 mm规格的华佗牌毫针进行针刺,百会、四神聪向后平刺0.5寸,内关穴直刺 0.5~1寸,足三里、上巨虚直刺1~1.5寸,太冲穴直刺0.5~0.8寸;所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40 min。固本培元灸操作方法:将新鲜生姜打碎,用手将姜蓉团至不出姜汁为度,称重后(男600 g,女550 g)将姜蓉均匀铺在艾灸器内的细纱网上。艾灸箱规格为男25 cm×22 cm×13 cm,女22.5 cm×20 cm×13 cm,盒底弧度与腹部吻合,盒盖设有透气孔。将4个25 g的椭圆形艾绒柱塞入铁网制成的除烟器,均匀排放在姜绒上,点燃艾绒柱,燃烧至表层碳化即说明除烟完成。将除烟后的艾灸箱中心对准神阙穴放置于患者腹部,艾灸时间为30~40 min,每次治疗结束后嘱患者饮用200~300 mL温开水。

1.6 观察指标

1.6.1疗效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标准:痊愈为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显效为主症、体征较治疗前改善明显,有效为主症、体征较前均有好转,无效为主症、体征无明显好转。将痊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6.2主要症状评分 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主要症状表现及症状积分。(1)腹痛:按无痛、轻痛、中痛、重度痛分别记0、1、2、3分,得分越高则代表腹痛症状越重。(2)腹泻程度评分:0分为无腹泻;1分为轻度,每日不超过3次;2分为中度,每日3~5次;3分为重度,每日超过6次[2]。

1.6.3复发情况 治疗结束后,腹痛、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反复或持续存在,大便性状异常,排便次数恢复治疗前状态为复发。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2.2 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痛症状评分和腹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两组腹痛症状评分和腹泻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复发率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2(6.25%)]低于对照组[10(31.25%)](χ2=6.564,P=0.010)。

3 讨论

当前,现代医学没有明确IBS的发病机理,有研究基于脑肠理论进行探讨,认为肠道和大脑通过神经、内分泌和炎症机制等存在双向沟通路径,治疗方法应该多面化[5]。另外,有研究认为IBS-D多数患者存在胃肠动力异常,是引起腹痛、腹泻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6]。西医临床治疗多以口服药物对症处理为主,但多数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差,易复发。因此,临床急需寻求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根据该病特点,将其归类于“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飱泄”,“湿盛则濡泄”,认为病位在肠,主病之脏为脾,同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IBS-D多为脾虚运化失常或肝气郁滞,影响脾胃功能,以致津液无制而发泄泻,治疗上宜健脾化湿,疏肝行气,补虚止泻;而肝、脾与情绪关系密切,因此,治疗时调神、调情志的作用尤为重要[7]。

基于此,本研究针刺取穴时从调理情志、疏肝理气的角度选穴。百会为督脉之穴,居于颠顶,督脉入脑,是调节大脑功能的重要穴位,且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四神聪与百会联用可协同发挥健脑调神之效[8]。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而阴维脉通过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的连属关系,相合于胃、心等部[9],所以,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逆、理气止痛的作用,也是治疗腹部疾病的要穴。足三里穴是临床常用于治疗胃肠病、补中益气的穴位,大量临床研究证明[10],针刺足三里可有效缓解腹痛、腹泻等症,具有调理脾胃功能、增强体质之效。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具有调和肠胃、运化湿滞的效果。太冲为肝经输穴、原穴,基于中医肝脾同源的理论,可通过针刺太冲起到通调气机、升举脾气的作用,从而帮助胃肠蠕动。有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内关、太冲穴可降低大鼠粪便含水量及肠道蠕动频率,减轻炎症,修复肠道超微结构,增强免疫力,其中足三里穴效果最佳[11]。另外,根据中医学补虚泻实治疗原则,本病属虚证,而艾灸有温热补虚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脏腑功能失调类疾病,尤其是胃肠消化道疾病。生姜辛温发散,可温中散寒,改善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临床使用隔姜灸治疗肠腑类疾病,与单纯艾灸相比,可显著提升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腹泻主要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这说明头体针联合固本培元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这与王瑜萌欣[12]研究结果一致,认为头体针结合的方法治疗IBS的效果优于单纯体针治疗,并有较稳定的长期效应。本研究进一步说明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治疗时要“调神”与“调脾胃”并重,通过针刺穴位的良性调节机制,改善患者脑部功能,使患者肝气条达、情志舒畅,从而增强健脾止泻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法可有效调节胃肠功能,使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正常,且作用时间长,具有较可靠的远期疗效,这与谢林林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合,他们认为艾灸神阙穴可明显降低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的表达,改善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从而改善消化道不适症状。古医言“胃不和则卧不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本研究遵循的是中医防治肝气乘脾型脾胃病最具特色的疗法——“调神守形”法,运用头体针舒畅情志,健脾运湿,联合固本培元灸重灸神阙穴加强温中补虚、固脱止泻之功,实现身心同治、防治结合。

综上所述,头体针联合固本培元灸治疗IBS-D患者,综合了头针调理情志、升阳止泻、体针疏肝健脾以及固本培元灸温中散寒、健脾补虚的多重作用,标本兼治,其机制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且本法为中医药传统外治法,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二次刺激,安全性高,近、远期疗效均显著,临床操作方便,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培元艾灸腹痛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幸福就是跟你走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婆婆迷上了艾灸
特发性腹痛一例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My Hobb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