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营养护理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影响

2022-09-01 10:33高风双汪雪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白蛋白消化道炎症

高风双,汪雪

(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消化道肿瘤是原发于消化道部位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的总称,类型较为广泛,是目前临床一类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1-2]。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主要与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消化道肿瘤发病初期,患者主要以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至中后期,会逐渐出现腹部疼痛、便血等严重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3-4]。针对此类疾病患者,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临床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同时会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以保证或提升效果。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内容单一的常规护理干预仅能够满足患者基础的生理需要,已经难以满足患者全面的综合康复和体内营养需求,因此系统营养护理模式开始逐渐形成并得到临床应用[5-7]。该模式能够弥补常规护理干预的多方面不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8]。为进一步了解系统营养护理模式对接受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机体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1)纳入标准:①经胸腹X线、超声等综合检查,明确肿瘤病灶,符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诊断标准[9],确诊为消化道肿瘤,具备手术适应证;②≥18岁;③预测存活时间>1 a;④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②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③合并免疫系统功能障碍;④长期服用免疫制剂。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受试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4~60(42.49±2.33)岁,疾病类型包括食管癌19例,胃癌20例,其他类型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2~59(42.89±2.57)岁,疾病类型包括食管癌20例,胃癌17例,其他类型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进行常规营养支持,检测营养指标,配制符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的营养液,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营养补充,定期对营养管进行清洁消毒,防止出现感染,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稳定患者紧张情绪,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营养护理。(1)成立护理小组:组建系统营养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营养师。(2)系统培训:结合护理工作人员对系统营养护理模式的认知,开展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措施讲解、护理技能强化等,并进行综合考核。(3)护理方案制定:开展小组内部会议,详细分析患者病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拟定重症患者营养风险评估方案,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体重、代谢应激状态、营养状况以及机体营养摄入情况,随后进行整体分级。A级:体质量无丢失,无营养缺乏情况,机体功能正常。B级:1个月内体质量下降5%,少量缺乏微量营养元素,机体营养摄入功能异常。C级:体质量下降幅度较大(>10%),营养摄入严重不足,机体营养摄入功能明显减退。(4)营养支持:针对A级患者,通过日常饮食进行营养维持,食物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流质食物为主,如蛋羹、牛奶、蔬菜等;针对B级患者,静脉滴注50 g·L-1的葡萄糖注射液和50 g·L-1的果糖注射液;针对C级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液搭配完成后,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与输注量,初始剂量为每次50~100 mL,营养泵注时间2~4 h,每日2次,根据患者胃肠适应度,逐渐提高输注量和输注速度,确保每日摄入量在1 000 mL左右,输注时间维持在3 h内,直至患者身体各项营养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

1.3 观察指标

1.3.1营养指标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总蛋白(正常参考范围:60~80 g·L-1)、白蛋白(正常参考范围:35~50 g·L-1)、前白蛋白(正常参考范围:280~360 mg·L-1)以及转铁蛋白(正常参考范围:2.20~4.0 g·L-1)水平。

1.3.2免疫与炎症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1、5、9 d的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Ig)G(正常参考范围:7~17 g·L-1)、IgM(正常参考范围:0.4~3.45 g·L-1)、IgA(正常参考范围:0.76~3.9 g·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正常参考范围:56.37~150.33 ng·L-1)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正常参考范围:5~10 mg·L-1)水平。

1.3.3不良反应发生率 采用医院自制记录表,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营养指标护理前,两组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水平对比

2.2 免疫与炎症指标两组术后第1天免疫与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9天观察组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免疫与炎症指标水平对比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消化道肿瘤患者人数不断增多[10],相关手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良好的护理干预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系统营养护理效果更佳。该模式充分结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行个性化的营养补充,以更好地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免疫和炎症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5 d和9 d的营养护理后,观察组患者IgG、IgM及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6和CRP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系统营养护理可通过科学的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其体内炎症水平。另外,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系统营养护理具有良好的预防性效果,其实施可提升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力,降低治疗护理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这与邓桂芳等[11]、陆志红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系统营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降低体内炎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白蛋白消化道炎症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