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四步 编写童话
——三上“我来编童话”习作教学

2022-09-01 01:06执教点评张剑平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头门卫壁虎

执教|程 凤 点评|张剑平

一、重温童话故事,清楚童话特点

师:同学们看看图片。图片讲述了什么童话故事呢?

生:第一幅图是安徒生写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命运很悲惨。

生:第二幅图是《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和红头捉迷藏时,红头被吃进了牛肚子,青头想尽办法把红头救出来了。

师:真棒,一看图片就能说出童话故事,老师为你们点赞。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有明显的特点。童话有哪些特点呢?

生: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跟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感情。

生:童话想象丰富,情节离奇,有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的事,很奇妙。

生:童话故事能让我们获得一些知识,领悟一些道理。

师:对。童话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往往采用拟人、夸张等手法来描述,让我们在阅读中不知不觉获得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单元的习作——“我来编童话”。

【点评:童话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流童话特点,为编写童话做好准备。】

二、依照四步骤,编写童话故事

(一)第一步,依据问题展开联想,使故事富有想象

师:我们看书上提供的三组词语,有什么发现?

生:国王是人,啄木鸟是动物,玫瑰花是植物,三个童话人物不一样,时间和地点也不一样。

师:对。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童话中的角色,时间、地点也可以根据故事的需要进行改变。

生:三组词语都是按人物、时间、地点的顺序排列。

师:没错,人物、时间、地点都清楚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谁?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什么故事?顺着这个思路多提几个问题,想出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生:老师,可以增加人物吗?

师:当然可以。我们在编故事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角色,变换时间、地点。

生:我想让啄木鸟成为故事的主角。冬天的时候,啄木鸟在森林里开了一个超市,他想招营业员。

师:啄木鸟招营业员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顺着这样的问题想下去,我们就可以编出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了。

生:小兔、小猴、小羊等好伙伴星期天去小河边玩,看到了漂亮的玫瑰花,都赞美玫瑰花妹妹,想与她成为好朋友。

师:玫瑰花妹妹肯定很高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点评:谁?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了什么故事?程老师根据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大概内容,为后面给童话人物设置困难、丰富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二)第二步,利用困难想象情节,使故事有情趣

师:我们根据问题想象了故事,可这一两句话的故事太简单。怎么把这一两句话编成有意思的故事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方法——给人物制造困难。

生:制造困难?就是让童话人物遇到困难,对吗?

师:对。举个例子。《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说,搬运食物不能贪嘴,不然要受到处罚,包括他自己。如果蚂蚁把发现的奶酪顺顺当当搬进洞里,这童话就没有吸引力了。可是在搬运中拽掉了一小块奶酪,困难来了:这一小块奶酪怎么办?扔掉,可惜;吃了,又违背自己说的话。怎么办?这拽掉的一小块奶酪,就是作者给蚂蚁队长设置的困难……

生:哦,我明白了,就像红头和青头捉迷藏,捉迷藏我们都会,如果只写捉迷藏却没遇到困难,这故事就没意思了。但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吞进了肚子,有困难了,故事也就不一样了。

师:你可真聪明。正是红头被牛吃进肚子这个困难,才引发人们思考:红头被吃进牛肚子后会怎样?青头又会怎么办?吸引人读下去。

生:我也明白了,就是给角色制造困难,并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样,故事就有意思了。

师:是的,让人物遇到困难,历经艰辛,解决困难。这样的故事有波折,吸引人。那我们又该怎样设置困难呢?

生:我模仿《一块奶酪》来写。国王来到厨房想自己动手做饭,结果菜也切不好,锅也烧不好。

师:杨涛仿照《一块奶酪》给国王设计困难,写出来的童话一定有趣。

生:冬天到了,森林超市营业员青蛙请假去冬眠了,啄木鸟老板要招营业员,我就设计困难,新招的营业员做不好,影响超市生意。老师,这样行吗?

师:江致平这样构思很好。新招来的营业员给超市带来不好的影响,超市生意越来越差,怎么办?写出来就是很好的童话。

生:一天黄昏,国王心血来潮,穿便衣想去厨房看看。可侍卫没见过国王,就说:“厨房重地,闲人免进!”

师:国王想进厨房,侍卫不让进。这问题怎么解决?你的构思有意思,吸引人。

【点评: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有波折才吸引人。怎样引导学生掌握故事中的波折?设计困难,不失为简明有效的捷径。课文《一块奶酪》故事一波三折,关键在于搬运中拽掉了一小块奶酪这个困难。程老师选取课文示例很精当,引导很巧妙,效果很明显——学生都能迁移到自己编写的童话之中。】

(三)第三步,利用反复编排结构,使童话丰富多彩

师:我们抓住困难构思了童话的基本情节,可怎样让童话情节一波三折吸引人呢?老师告诉你们一个方法——反复。

生:什么是反复呢?

师:没忘记《小壁虎借尾巴》吧?小壁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尾巴被蛇咬断了。

师:怎么办呢?

生:去借尾巴。

师:向哪些人借?

生: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

师:我们来看看小壁虎向他们三人借尾巴的段落。(出示借尾巴的三个自然段)

师:看完后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三个自然段很像,都是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了哪里,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壁虎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那个人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干什么呢。”(师出示课件)

师:你概括得真好。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过程差不多,句式都一样。这种写法就是反复。我们学过的许多童话都采用了这种反复的写法。

生:《小猴子下山》中,小猴子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追兔子。老师,这也是反复写法吧?

师:你真聪明,一下就想到了反复结构的童话。

生:我也想起许多童话都是这种反复结构,如《青蛙卖泥塘》《小蝌蚪找妈妈》《那一定会很好》。

师:没错,这些童话都是运用了反复手法。下面我们就根据前面想象的困难,利用反复的结构练练笔吧。(生写)

师:写好了,我们来看看江艺雪写的。(师投影)

师:江艺雪运用反复手法编写的童话情节,结构非常清楚。

生:江艺雪劝门卫让国王进厨房的几个反复,写得很有趣。

师:是的,瓜子侍卫、国王以及王后反复劝,门卫就是不让国王进。江艺雪写得非常有趣,整个故事情节也充实了许多。这样用反复结构来安排童话情节,一波三折,很吸引人。

【点评:反复是编写童话常用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程老师先抓住《小壁虎借尾巴》中借尾巴的重复,让学生初步感知反复用法,接着让他们列举运用反复手法的童话课文,进一步清楚反复用法,最后迁移运用到自己编写的童话之中,可谓化难为易,一步一梯,轻松有效。】

(四)第四步,利用意外设计结局,使童话耐人寻味

师:童话,往往有意外的结局。我们该怎么构想童话的结局呢?

生:老师,什么叫意外的结局?

师:《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小鱼、老牛和燕子都没有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我们以为小壁虎不会有尾巴了,可它回到家,却长出了新尾巴,多意外。

生:小猴子下山,最后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前面他丢一样东西都能得到另一样东西,这次,他应该得到兔子,可小兔子却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手回家。这也算意外的结局吗?

师:当然算。这样的结局出人意料,特别吸引人。这意外的结局也让人得到启发:做事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不然会一无所得。

生:《青蛙卖泥塘》里,当青蛙把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后,我们以为肯定能卖掉了,可是青蛙却不卖泥塘了,要自己住。

师:对,这就是意外的结局。它启发人们:只要劳动,就能改造出美好的生活环境。你们能给自己的童话设计一个意外的结局吗?

生:这有何难?就是构思一个别人想不到的结局。

师:那就动笔写写吧。(生练笔)

师:写好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瓜瓜王望了望厨房门卫,转身走了。

门卫看着国王的背影,想:完了,得罪了国王,我要卷铺盖滚蛋了。

第二天,厨房门卫收到了一块奖牌,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金牌门卫……

生:门卫不让国王进厨房,国王走了,本以为国王要惩罚他,没想到却奖他“金牌门卫”。这个结局可真意外。

师:是的,这个意外的结局让人眼前一亮,又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多好啊!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怎么编写童话,谁能说说写法?

生:我们根据问题想象故事,接着给人物设置困难,让他们想办法解决,然后利用反复手法写故事,最后再想一个意外的结局。

师:方若萱概括得很好,这就是编写童话四步骤——寻问题、找困难、巧反复、妙意外。这样编写的童话,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们喜欢读。课后请你们把童话故事编写完整,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点评、修改。

【点评:意外结局,虽是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这样的结局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程老师充分运用学生熟悉的课文,深入浅出,使学生不仅明白了意外结局的含义及其妙处,还构思了意外的结局,写法引导巧妙,效果明显。】

扫码读课件

猜你喜欢
红头门卫壁虎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壁虎
壁虎的尾巴
对话——推动情节 彰显情意
过法门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门卫
过法门
过法门(散文)
红头船:海上的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