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自动输送装置的设计

2022-09-01 07:07陶帅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棘爪摆杆步伐

陶帅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辽阳 111000)

近年来,我国机械加工自动线输送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如机械手、棘爪步伐、摆杆、滑道等(如表1所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注重工业发展,给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机械加工和自动化发展的进程,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有效提高工业生产加工效率,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被逐渐应用在各个行业。但是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在我国运行时间较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很多设备和研究都处于落后状态,我国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自动输送装置应用还在初级阶段,出现能源消耗大等问题,给机械加工生产线的自动输送装置的设计带来严重阻碍。

表1 机械加工自动线输送方式

1 棘爪步伐式输送装置

步伐式输送装置是组合机床自动线上最常用的工件输送装置,通常应用在加工箱体类零件和随行夹具的自动线中。目前,最常见的步伐式输送装置主要包括棘爪步伐式、回转步伐式、抬起步伐式等类型,组合机床自动线中最常用的棘爪式输送带,从工件下面进行正常工作,等到工件全部退出后,再抬起整个棘爪。

棘爪步伐式输送装置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最早的输送装置,主要传动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用标准液压输送滑台,来推动具有棘爪的输送带,再将物件传输到制定工位中。通过经齿条来引导滑台进行水平移动、利用油缸来让齿轮转动,这种传动方式能有效提高滑台行程量,且降低拖动滑台力度,目前在上海某家工厂的缸头加工自动线,是将该输送装置作为主体。

第二,用油缸输送。这种方式是通过移动油缸活塞来推动工件输送距离,与第一种方式相比,在油缸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能加强推动力,降低移动距离。同时,这种装置具有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简单等特点,目前我国很多行业都有普及[1]。但由于在运行终点并未设置限制措施,其又具有较强惯性,很容易出现工件脱离棘爪的现象。因此,在输送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输送速度,在正常情况工作人员要将输送速度控制在10m/min,一旦遇到棘爪失灵问题,弹簧力度会逐渐增加,从而加强磨损度,甚至会直接将工件带回到原点,给正常输送带来严重影响[2]。

2 摆杆步伐式输送装置

与棘爪步伐式相比,其安装了一套摆杆摆动设备,摆杆可按照工件大小,将有限位块进行固定,从而让工件能根据工序要求进行输送任务。同时,摆杆步伐式输送装置是利用整步输送为主体,工作人员为了让拉孔后能及时退回拉刀,要控制工件进行开启和关闭工作,所以工位要具有整步输送功能和半步输送功能。假设在摆杆上面双端有2块输送挡块,用a、b表示。在整步输送时,是完全利用b 挡块来完成输送工件的工作,而a挡板通常是安装在半步输送工位;当半步输送时,a会进行顺时针旋转。当旋转到某一位置时,要将摆杆返回原位;当发现相反情况时,要将其逆时针旋转,且转到特定位置,再退回摆杆。此外,工作人员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控制摆杆直径,如50mm、40mm、70mm、60mm等;而杆孔直径则可控制在45mm、40mm、35mm、25mm 范围内,输送速度为50m/min。由于增加了摆杆摆动,其结构与棘爪步伐而言较为复杂,一般应用于一些携带随性夹具、输送步距大、输送精度高的自动线[3]。

3 返回方式

通过分析上面两种不同的输送方式发现,工作人员想要让自动线工作能根据要求进行工作,就必须在随行夹具完成首次工作流程后,要将其退到起始位置。同时,要按照随行夹具返回位置不同可分为下面几种。

3.1 上方返回

上方该返回装置通常安装在自动线上方,在自动线先后位置安装升降装置,将升降装置作为整个随行夹具,合理利用液压作为装置运行的主要动力,而当夹具在空中进行返回后,该装置会根据自身的重力在倾斜滚道上正常运行。同时,个别自动线在不同滚道范围具有多样化倾斜角,并且容易将最后阶段做的比较平坦,从而降低达到终点的冲击力。该种返回方式具有工作安全性能高、结构简单、节约厂房面积等特征,一般应用在中小杂件自动线上,但由于其需要占据较高的空间高度,很少应用在线上有立式机床[4]。

3.2 平面返回

平面返回是将返回输送和输送全部归纳在同一水平,这里的返回驱动并未有严格要求,可使用液压式也可利用链式。通常会使用长线用链式,其自身具有输送距离长、结构简单、工作性能强等优点;而液压驱动返回装置通常应用在输送距离较短区域,其工作可靠性较低,与链式具有一定差异,甚至会出现漏油,从而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同时,该种平面返回式虽然往往需要应用较宽生产面积,但其在维护维修等方面具有较强便利性,通常被工作人员应用到中等重量、中等尺寸的随行夹具。

3.3 侧上方返回

与前两种返回最大的区别在于,侧上方返回的随行夹具在自动线首尾处的斜上方。其特点是将返回滚道安装在厂房立柱上,能合理应用立柱附件厂房面积;线上一旦设计立式2 设备,也不会给随行夹具返回造成任何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其需要建设一套夹具斜向升降装置。

3.4 自动线下部返回

该种布置方式是针对机床底座内部返回,能有效减少随行夹具数量,一般应用在相同加工循环内,能有利于机床进行反复输送。并且该种返回方式具有外观精美、结构严谨等优点,但同时其具有底座刚性差、维修难高等缺点,而自动线排屑装置在其中安装自动线设备,两者间存在严重的相互矛盾问题,导致该返回方式应用范围较窄。而在正常情况下,小型自动线常用输送方式有履带式,其返回和输送都是利用一套减速器来完成,为确保随行夹具能准确定位,对间歇机构的运动精度和随行夹具位置提出更高要求。

4 托盘式输送装置

托盘式输送装置属于移动步伐式输送装置,无法进行直接输送。而托盘是在平板上安装输送工件定位杆,再将托盘安装在步伐式输送带中,确保两者能够保持同步运动,一旦托盘收缩,代表加工完成,会将工件输送到指定加工工位上,再通过机械手将工件输送到指定位置(如图1所示)。该种输送方式对每个工位定位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调整定位夹紧方式,有利于帮助其尽快适用加工中某些特殊要求,还能发挥多件输送、成套输送等功能,这对于提升生产线生产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工件往往安装在机床固定家具方面,因此对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提出较高要求,且要具备较强的排屑条件,也有利于使用自动上下料装置,提高自动化水平。但由于该套装置结构非常复杂,给维修工作和观察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进而给使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5]。

图1 托盘式输送装置

5 机械手输送装置

在工件被推到供料站物料台后,机械手输送装置会开展相关操作。在完成抓取动作后,把步进电机驱动机械手装置往加工站物料台正前方的方向移动,压到限位,并在加工站物料台上放置工件。等到系统接收加工信号后,机械手输送装置要执行相关操作,并把机械手输送装置逆时针旋转90°,由装配站往分拣站运送工件,在到达分拣站传送带上方入料口,压到限位后,放下工件,并执行操作,返回原点。该装置作为自动生产线实验装置中输送单元的主要机构,主要是以可编程序控制器为核心,性能可靠、结构紧凑。

根据机械输送手的控制要求,对于状态转移来讲,由前一个动作转换为下一个动作,主要是凭借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决定的。另外,针对需要输出驱动步进电机的高速脉冲来讲,PCL 要使用晶体管输出型。关于机械手的输送控制,其需要输入很多输出点,从输入信号上看,包括各构件的传感器信号、指示灯模块的开关主令信号等;从输出信号上看,包括输出到机械手装置各电磁阀的控制信号。

在很多情况下,机械手和滚道、滑道传送带相互结合,从而开展盘类、轴类型工件的输送,而下面则主要阐述机械手在轴类加工自动线方面的应用,即是完成装卸工作的同时,完成输送工件任务。例如,在北京某厂的转向蜗杆加工自动线就是使用该输送装置,机械手能有效完成沿工件轴向移动、手爪夹、松工件、绕垂直轴、手臂上下移动等运动,每种运动都需要用一个油缸来进行,转为可利用回转油缸,也可使用移动油缸齿轮来完成(如图2所示)。这种输送方式利用一套机械手来进行上下料工件输送任务,能完成较难的动作。但同时,很多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下面几个问题: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刚度低、输送精度低,一般应用于机床上方装卸的盘类工件和轴类工件[6]。

图2 机械手输送装置

6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应用摆杆步伐式输送装置运输工件已取得一定成效,如从某两个工厂统计数据来看,总共有超过60 条输送装置的自动线,很少出现输送装置故障。该装置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操作方便,同时,打破了传统生产线体积大、噪音大、运行不稳定、接线复杂的局限。因此,在正常环节节拍大于2分子、输送位置误差允许大于2mm,则可使用此类输送装置。而机械手运输装置则应用在专能机床联成的自动线上,如汽车变速箱第一轴、圆盘齿轮等,其由于刚性较差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因此,工作人员应提高对该装置的重视程度。

猜你喜欢
棘爪摆杆步伐
离合器棘爪断裂故障分析
成长的步伐
石油钻机平移装置卡爪与滑轨失效分析
舰用燃气轮机棘爪式离合器结构优化
发射平台摆杆油缸推力计算研究
一种圆织机摆杆装置
磁浮列车Z 向支撑摆杆断裂失效成因分析
发射平台摆杆机构可靠性分析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