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用塑料保鲜袋产品的检测与评价

2022-09-05 11:16高维亚
现代食品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锰酸钾消耗量国家标准

◎ 高维亚

(滨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塑料是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接触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热、易于加工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食品接触制品领域。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食品接触制品安全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质量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塑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析出并溶入食物中,进入人体后会缓慢累积,从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2-5]。塑料添加剂中的重金属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会迁移到食品中,从而造成食品 污染[6]。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易发多发,食品接触用材料及制品中的有害物质就是食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加强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检测和监管十分必要。我国在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标准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出了食品接触材料的通用安全要求、原材料和添加剂授权使用的限制要求,并对各材质的安全要求和相关检测方法也进行了详细规定。此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16)对生产的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理化指标限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该标准保障了塑料材料及制品中化学物质的迁移不会超出法律规定的限值。

本研究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16)要求,拟对市售食品接触用塑料保鲜袋产品进行检测,旨在为食品接触用塑料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市面上购买的20种不同品牌、不同尺寸的一次性食品接触用塑料保鲜袋。

硫酸溶液(1+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草酸标准溶液、乙酸溶液、铅标准使用液、硫化钠溶液和硝酸溶液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配制,所用试剂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且均为分析纯。试验用水为超纯水。

1.2 仪器与设备

超纯水机,Aquinity P10型,德国MembraPure公 司;分析天平,MS204TS/02型,梅特勒-托利多仪器 (上海)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GHX-010-3型,南京环科;电热恒温水浴锅,DK-98-Ⅱ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总迁移量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

(1)检测方法。迁移试验是通过采用食品或者食品模拟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样品接触,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样品材料与食品的接触过程,测定迁移物的迁移水平[7]。所有检测样品的浸泡液均色泽正常、无浑浊、无沉淀、无异臭以及无不洁物。总迁移量的检测原理是样品经过4%(V/V)乙酸浸泡,将浸泡液蒸发干燥后,得到样品向浸泡液迁移的不挥发物质的总量。迁移试验条件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GB 31604.1—2015)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预处理方法通则》(GB 5009.156—2016)规定执行,采用GB 5009.156—2016中条款10.2的灌装法。检测方法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总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8—2016)进行塑料保鲜袋的总迁移量的测定。总迁移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X为试样中总迁移量,mg·dm-2;m1为空白迁移物质量,g;m2为试样迁移物质量,g;V为试样模拟物总体积,mL;V1为测定用模拟物体积,mL;S为试样与模拟物接触面积,dm2。

(2)操作步骤。选择4%(V/V)乙酸为食品模拟 物,迁移实验条件为100 ℃、1 h。迁移试验预处理结束后,将浸泡液转移至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待用,同时做空白实验。取各浸泡液200 mL分别置于50 mL玻璃蒸发皿中,于100 ℃沸水浴蒸干,擦去蒸发皿底部的水滴,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100±5)℃干燥2 h后取出,再在干燥器中干燥0.5 h后取出称量,同时做空白实验。

1.3.2 高锰酸钾消耗量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

(1)检测方法。样品在60 m3的水中浸泡2 h,溶解出的部分有机物质迁移到水中,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后,根据样品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样品的高锰酸钾消耗量。迁移试验条件按照国家标准GB 31604.1—2015和GB 5009.156—2016规定执行,采用GB 5009.156—2016中条款10.2的灌装法。检测方法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GB 31604.2—2016)进行塑料保鲜袋高锰酸钾消耗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1为高锰酸钾消耗量,mg·kg-1;X2为按实际使用情形高锰酸钾消耗量,mg·kg-1;V1为试样消耗标液体积,mL;V2为空白消耗标液体积,mL;V3为移取浸泡液体积,mL;V4为试样实际包装的接触体积,mL;V为试样浸泡液总体积,mL;C为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mol·L-1;S为试样与浸泡液接触面积,dm2;S2为试样实际包装接触面积,dm2;31.6为与1.00 mL的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 KMnO4)= 1.000 mol·L-1]相当的高锰酸钾的质量,mg。

(2)操作步骤。选择水为食品模拟物,迁移实验条件为60 ℃、2 h。迁移试验预处理结束后,将浸泡液转移至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待用,同时做空白实验。按照GB 31604.2—2016要求处理锥形瓶,取100 mL浸泡液置于处理好的锥形瓶中,加入5 mL硫酸(1+2)和10.0 mL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再加入玻璃珠若干(防止液体暴沸),煮沸5 min后趁热加入10.0 mL草酸标准滴定溶液,以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微红色,且30 s内不褪色,记录滴定量。同时取100 mL水做空白实验。

1.3.3 重金属(以Pb计)检测方法及操作步骤

(1)检测方法。样品在60 m3的4%(V/V)乙酸中浸泡2 h,浸泡液中的重金属(以铅计)与硫化钠作用,在酸性条件下生成黄棕色硫化物,与铅标准溶液比较呈色。迁移试验条件按照国家标准GB 31604.1—2015和GB 5009.156—2016规定执行,采用GB 5009.156—2016中条款10.2的灌装法。检测方法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的测定》(GB 31604.9—2016)中的直接比色法对塑料保鲜袋的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进行 测定。

(2)操作步骤。选择4%(V/V)乙酸为食品模拟 物,迁移实验条件为60 ℃、2 h。迁移试验预处理结束后,将浸泡液转移至干净的玻璃器皿中待用,同时做空白实验。吸取20 mL浸泡液置于50 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取2 mL铅标准使用液置于50 mL比色管中,加入20 mL 4%乙酸溶液,加水至刻度后混匀。分别在两个比色管中加入2滴硫化钠溶液,混匀后放置5 min,观察比较浸泡液试样及标准溶液的呈色。

1.3.4 脱色试验

脱色试验的原理是样品经过溶剂擦拭及浸泡液的浸泡,观察颜色的变化情况。取试样,用沾有冷餐油的脱脂棉在接触食品部位约4 cm×2 cm面积内,用力往返擦拭100次。另取试样,用沾有乙醇溶液(65%,V/V)的脱脂棉,在接触食品部位约4 cm×2 cm面积内,用力往返擦拭100次。观察浸泡液的颜色。

2 结果与分析

2.1 理化指标

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16)中相关理化指标的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理化指标表

2.2 试验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20种不同品牌、不同尺寸的一次性食品接触用塑料保鲜袋产品的总迁移量均有所不同,总迁移量结果均<10 mg·dm-2,在测得的所有结果中,总迁移量最小值为0.22 mg·dm-2,最大值为 0.49 mg·dm-2,平均值为0.33 mg·dm-2,结果表明,总迁移量检测结果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表2 检测结果表

续表2

20份样品的高锰酸钾消耗量存在差异,检测结果均<10 mg·kg-1,消耗量最小值为0.57 mg·kg-1,最大值为2.01 mg·kg-1,平均值为1.00 mg·kg-1,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消耗量检测结果均在标准规定范围内,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试验结果发现,20份试样呈色均浅于铅标准溶液呈色,重金属(以Pb计)均<1 mg·kg-1,重金属(以Pb计)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如表2所示,20份样品经过冷餐油和乙醇溶液(65%,V/V)擦拭后,脱脂棉均未染有颜色,且浸泡液均为无色,脱色试验结果为阴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结论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7—2016)要求,对市售食品接触用塑料保鲜袋进行了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以Pb计)和脱色试验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牌、不同尺寸的一次性食品接触用塑料保鲜袋产品的总迁移量和高锰酸钾消耗量存在差异,检测结果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范围内 ,可为食品接触用塑料袋产品风险监测提供参考。另外,生产企业应熟知和研究相关国家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安全标准做好产品的生产与检验工作,对生产过程严格把控,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监管部门应做好产品监管工作,规范企业生产,进一步保障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的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高锰酸钾消耗量国家标准
路基石方爆破降低炸药消耗量研究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10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19年12月31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06日)
近期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2020年03月31日)
有机化学反应中试剂最大消耗量问题探析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碘化亚铁溶液的实验分析
《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氧化法测量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迈腾1.8TSI车燃油消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