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2022-09-08 13:44
大众文艺 2022年16期
关键词:父权沃克紫色

李 强 吕 黛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 063210)

爱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涉及文学多个领域,被认为是美国文学界一颗璀璨的“黑珍珠”。沃克童年时期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见证,促使其内心反抗意识得以萌发,驱使她之后加入了民权运动和女性运动的行列,一心为黑人民众和黑人女性寻求解放。

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 作为沃克的代表作,大量运用象征手法,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诸多社会诟病——妇女问题、黑人种族问题、文化入侵和文化身份认同问题、非洲殖民问题等醒目、深刻地展现于世人,进而诠释黑人妇女拥有自我思想:反抗压迫并不断寻求男女平等之路的意义。

一、书籍的象征——社会的压迫、自由的渴望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爱丽丝•沃克笔下的《紫色》“世界”中,书籍则鲜明地道出了黑人同胞的困苦与磨难。西莉一直在“撒旦”的庇护之下逐渐成长。她自幼失去父母,被残忍的继父强奸并剥夺了她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缺失使得黑人女性对自身的地位始终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她们不懂得为自身的权力抗争,受到压迫也毫无反抗意识。西莉顺从高高在上的“继父”和丈夫亚伯特的命令,被迫圈养在家中,接受不到知识的熏陶,被“赋予”的仅是做饭烧菜等一系列沉重的家务劳动,丝毫没有主动操控自我行动的意识和权利。身份地位卑微低贱,性别歧视成为一种必然。

而妹妹耐蒂的到来,如同炽热的太阳穿透黑暗将知识的光彩映射入她那暗淡的眼帘。在其帮助下,西莉尝试学习知识,希望通过洞晓社会规则来反抗残暴的亚伯特,获得自由。正如“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人物”高尔基所言: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西莉读着《雾都孤儿》:“接下来八或十个月,奥利弗成了制度的受害者……”。她如鱼得水般激动地读着,但奥利弗的遭遇也闯进了她的生活。耐蒂的出现因威胁到了男性的权力而被无情地驱逐,姐妹被迫分离,保留下来地依旧是那沉重压迫着黑人女性渴望知识的纤弱神经的社会制度。

小说中,书籍象征着以西莉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对自由殷切而又隐晦的向往。西莉在耐蒂离开后,偷偷而又坚忍地触碰着这被父权社会禁止的危险品。它如同革新的事物,吸引着怀有颠覆封建制度思想的人们,同时又在无形中反映、讽刺并动摇着残酷、专制、霸道的父权社会。

二、信件的象征——父权的强势冷漠、情感的寄托

耐蒂被身为外人的亚伯特无情而又强势地赶出了家门,被当时的男权社会硬生生地阻截了与自己姐姐血浓于水的流动纽带。《紫色》真切地传达出了女性同胞们的心声。她们的世界犹如深秋一般,萧瑟凄凉,男性的自私自利和父权的至高无上,使得她们没有丝毫自我价值可言,无法对男性甚至是自己的亲人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唯有整天好似提线木偶般专心于为巩固父权地位服务。

而耐蒂作为沃克笔下一独立、坚强的重要女性,其与父权斗争的信念无比坚定。这一信念源于她对父权制的痛恨,对民族和女性解放的渴望。她被赶走时,对亚伯特怒斥道:“为什么?为什么?唯有死亡才能让我们分开!”她用强烈的话语和行动捍卫着自己和西莉之间深厚的姐妹情谊,宣泄着父权社会冷漠的意识思想。她走后,没有一刻不思念着自己的姐姐。她给西莉写信。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心中的牵挂向西莉倾诉、喷吐。信件,这小小的纸张,成了亲人好友之间浓厚情感得以维系的唯一渠道。而亚伯特却因自己的私欲报复耐蒂,将所有象征着两姐妹情感的信件全部私藏。女性的情感维系与男性自身利益、欲望、地位相比不值一提。他们的冷漠傲慢,使得两姐妹互以为对方已离开人世。耐蒂是西莉的精神支柱,而男权社会的残暴专制,使得西莉将自己对耐蒂的无限思念掩埋心底。她独自望着窗外昏黄的景色,留下了泪水。泪水中凝结着女性之间的深切情谊和她们的自我观念,而这些在寂寥的世界中被无情地吹散,杳无音讯。

好在耐蒂的坚持不懈,使得西莉最终翻出了这多年来的情感羁绊,她顿时感到生活再一次充满了阳光和希望。那一封封枯黄残旧的信件,寄予着黑人女性彼此间的牵绊,也投射出父权社会冷酷无情的罪恶身影,揭开了父权社会的“高尚面具”,直逼其背后的丑恶嘴脸。西莉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与耐蒂那仅存的姐妹之情在以亚伯特为代表的男性“同胞”眼中是多么的卑贱可笑,知晓了连这毫无生命体征的物件也一直被男性长期操控的社会现实。爱丽丝•沃克借此来警醒那些依旧委曲求全于父权社会的卑微女性,使她们及时醒悟,意识到男性自私无情、道貌岸然的真面目,呼吁黑人女性要团结一心、汇聚合力,争取独立和解放。小说中,信件寄予着黑人女性的彼此牵绊,也投射出父权社会冷酷无情的罪恶身影。它激起了西莉内心死寂多年的波涛,成为她最终决心反抗以自己丈夫为代表的父权社会,争取独立和解放的关键力量。

三、童谣的象征——黑人女性的纯真美好

善良、纯真是生命存在、得以平安的一份保单。也许二者的存在无法实现与安宁、幸福生活的等价交换,但抛弃它们,丢失的却是整个灵魂,是生命的根本要义。

西莉和耐蒂身为贫苦的黑人女性,饱受父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和来自白人的多方歧视与唾弃。利欲熏心、无情丧德的继父“骄傲地”霸占了西莉的家产和贞洁,将其命运篡夺、私自掌握,对其严酷殴打辱骂。在这些专制统治者眼中,黑人妇女是微不足道的尘埃,是卑贱粗鄙的奴仆、玩偶,是没有资格掌握自我命运的蝼蚁。她们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脆弱卑微。然而,她们又是那么的坚忍顽强。耐蒂通过哼唱童谣,全力守护着西莉那似白雪般天真善良而又岌岌可危,随时消亡的品性。她们相互慰藉,给予鼓励。质朴童谣,小心包裹着悲惨妇女的纯洁品质。它支撑西莉度过漫长的黑暗岁月,维持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后来,西莉被圏禁在婚姻的牢笼。亚伯特作为她的丈夫,对她进行多方欺凌和羞辱。而西莉身为父权社会的受害者,没有反抗自己丈夫、继父甚至是整个父权社会所固有的意识形态的权力。男性被视为掌管一切的英雄,是被天生赋予重要使命的领袖,而女性唯有对她们俯首称臣,言听计从。故而,西莉默默忍受和顺从着丈夫无理的打骂和命令。而耐蒂作为有思想,独立自主的女性人物,因无法忍受继父的残暴和亲情的思念,投奔到姐姐的住所。她们再次拍手唱歌,彼此交心,似昙花般在这个黑暗、喧嚣、令人饱受煎熬的社会中绽放。

然而,耐蒂因拒绝服从父权社会的欲望驱使,而被排挤、流浪在外。她临走前依旧对西莉哼唱着那首童谣,彼此哀戚、留恋不舍。曲调伤感萧条,凄惨地吐露着黑人妇女面对生活挫折仍要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对生活美好的坚信与憧憬。它独自徘徊于空中,直到尾音消散、淡忘于黑暗。

童谣的空响回荡侧面反映了社会主流人士的内心冷漠与肮脏。他们失去了生命赖以存在、支撑的动力源,丧失了生命存在所应怀抱的敬畏之心,并在不知不觉中为其自身争得了一份生命的强力腐蚀剂,助长其肆无忌惮地对欲望的放纵。而那些悲惨的妇女,她们的善良单纯是没有价值的附属废品,可以被以亚伯特为首的男性无情撕毁与践踏。爱丽丝•沃克对当时社会的冷酷、邪恶进行尖锐的批判,希望通过这即将消逝于人世的童谣来唤醒被利益禁锢于梦魇中的人们,使其重拾丢失已久的最初朴素与善良。

西莉最终在莎格的帮助下,反抗这猖狂、残暴的社会,成功走向独立自强的林荫大道并由此得以与失联多年的耐蒂再次重逢。她们相拥而泣,互诉衷肠,再次哼唱起那久违的童谣。这歌谣装载着西莉与耐蒂的美好回忆,既是两姐妹相亲相爱的心灵暗语,又是表达她们内心喜悦的一个象征。它带给黑人妇女面对一切的勇气和动力,挑战着专制、蛮横的父权,喧闹着、炽热着那个孤寂、阴寒的时代,传递着黑人女性的纯真秉性——她们善良纯朴,不应该承受着炼狱般的磨难,理应得以重视,自由地沐浴在和谐、美好的阳光之下。

四、歌曲的象征——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西莉身为黑人女性,长期在底层社会中挣扎着。她暗自忍受着白人的种族歧视和黑人男性的虐待与折磨。这些屈辱、痛苦她无法肆意地向外倾吐,将之发泄,只能通过给上帝写信来换取心灵的安慰和自我的解脱。久而久之,她习惯了这样看不见天日,饱受煎熬的生活。而作为一位不为父权意识所羁绊,个性独立、自信的黑人女歌手——莎格,在经过西莉的悉心照顾后,创作了一首《西莉小姐之歌》以表感谢。该歌曲情真意切,孕育着黑人女性的自我意识。它如同一根强有力的针剂,深深扎进了那个身处父权社会和白人阶级的双重迫害下心智早已麻木的黑人女性西莉的心里,使得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她意识到:女性完全可以挣脱父权的桎梏,自由追求理想的生活。而所谓神圣、尊贵的上帝不过是男性的上帝,他的光辉始终依存在男性的周围,遮掩去他们对女性实施的种种罪行,却从未赐予过这些生活在苦难中的“可怜虫”任何力量,也从未真正为她们谋求幸福。

在莎格的鼓舞和引导下,西莉最终成了一位拥有独立人格、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同样,史姬克也在莎格音乐的影响下觉醒了自我意识,打破了男性的话语霸权,开始自由地表达女性的心声——她要求人们用其真实姓名玛莉•艾格纳斯称呼她,并最终决定跟随西莉、莎格一同反抗这不公的社会。

莎格的歌曲成功唤醒了以西莉为代表的黑人妇女,使得她们认识到宗教的虚伪,并呼吁她们起身打破这扰人心智的巫咒,真正为自己寻求光明。同时,莎格的歌曲也传递出爱丽丝•沃克作为人权斗士,对那些企图控制人民精神领域的宗教的批判与嘲讽。莎格的父亲,身为宗教牧师,因自己的女儿质疑自己的职业和所宣扬的教义观念而心生芥蒂。最后,莎格通过激情澎湃的歌曲,使得无数的人们找到了自我思想,而她的黑人父亲也从这震撼人心的歌曲中清楚地看到了那一直压抑在人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感悟到“罪人”也有灵魂的真相。他及时醒悟,与自己的女儿冰释前嫌,热泪拥抱。

这看似短小的歌曲,实则凝聚着黑人女性的梦想。它领导黑人妇女成功摆脱男人的操纵、束缚,实现在经济上独立自主,使其重新获得作为人的尊严、价值以及在新生活中展现自我的机会。

结语

小说《紫色》中的书籍、信件、童谣、歌曲等蕴含着作者对于当时黑暗社会下层人民物质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通过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得以窥探到20世纪专制统治的男权社会对于单纯善良的黑人女性的身心的残暴迫害以及对她们命运的无情占有与操控,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沃克宣扬女性自由独立,男女平等互助的女权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

猜你喜欢
父权沃克紫色
紫色风铃
未来科幻城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快递爱情
论《藻海无边》中的身份焦虑
解析高中语文课文《宝玉挨打》中的“孝”文化
李安家庭三部曲下的现代父亲形象
《血色子午线》中父权形象的分析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