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促早栽培条件下播期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2-09-08 01:30石子建徐建祥李韵汪寿根许竹溦雷俊邵晓伟唐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穗位穗长鲜食

石子建,徐建祥,李韵,汪寿根,许竹溦,雷俊,邵晓伟,唐鹏

(衢州市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衢州 324000)

鲜食玉米适口性好、风味独特,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且有保健食疗功能,近年来正以一种新型健康粮食的身份进入消费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鲜食玉米田间管理相对简单,种植成本较低,耐重茬,经济效益较高,还能改善土壤环境。目前,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突破134万hm2,成为全球第一大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1]。2013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促进了玉米等旱粮作物新一轮发展。近年来,浙江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hm2,总产量50万t左右[2]。

鲜食玉米在浙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人们比较喜爱甜糯型的鲜食玉米,鲜食玉米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由于种植分散,规模小,季节性强,种植户多以批发、零售为主,价格波动大,没能形成玉米加工、转化产业及多季节供应能力。浙西地区春季多雨,温度变化较大,过早栽培可能会使玉米受到倒春寒影响,过晚栽培又会面临同纬度地区的市场竞争压力。浙江在鲜食玉米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及其理论基础方面已有研究报道[3-5],但关于鲜食玉米促早栽培方面的研究较少,适时促早播种移栽的鲜食玉米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光、温、水等自然条件,还可以提前上市,减轻市场竞争压力,增加经济效益。

为了研究播种期对各品种生育进程、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索鲜食玉米春季促早栽培、提前上市的栽培技术,我们2021年在衢州市农林科学院东湖试验基地进行了6个品种的播种期试验,以期为本地鲜食玉米市场化供应提供理论和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地点与品种

试验于2021年在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东湖试验基地进行,前茬作物为大豆,土壤类型为红壤土,pH 7.48,有机质含量为37.7 g·kg-1,水解性氮含量为110.5 mg·kg-1,有效磷含量为85.0 mg·kg-1,速效钾含量为327.0 mg·kg-1。667 m2施用有机肥200 kg、丹王复合肥(N 17%,P2O517%,K2O17%)40 kg作为底肥,拔节期施用尿素5 kg、复合肥5 kg,抽雄期施用尿素5 kg。选用6个甜糯玉米品种(杭糯玉21、荆恒1号、澳甜糯65、金糯1903、鲜甜糯366、和甜糯1号)为试验材料。

1.2 处理设计

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品种,有A1(杭糯玉21)、A2(荆恒1号)、A3(澳甜糯65)、A4(金糯1903)、A5(鲜甜糯366)、A6(和甜糯1号)6个品种;B因素为播(种)期,有B1(2月1日)、B2(2月10日)、B3(2月20日)、B4(3月3日)、B5(3月23日)共5个播期,试验设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2 m2(2 m×6 m)。

1.3 促早栽培方法

张海艳[6]研究表明,低温可以抑制鲜食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与对照(25 ℃)相比,20 ℃条件下糯玉米和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分别降低2.0%~5.4%、24.8%~26.6%,15 ℃条件下发芽率均降低100%。浙西地区2—3月上旬温度较低,为保证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成活,本试验前4个播期采用温室穴盘育苗,其中2月1日、2月10日的播种处理,在温室里搭建塑料棚保温,4叶1心期移栽至温室中;2月20日、3月3日在温室育苗,不搭建塑料棚,4叶1心期移栽至田间;3月23日温度开始回升,采用直播种植。667 m2定植3 500株,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田间高产管理进行。

1.4 测定项目

田间观察记录移栽期、抽雄期(50%)、吐丝期(50%)和成熟期时间。鲜穗收获时选取长势均匀的连续15株植株进行室内考种,测定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及单穗重,并进行小区测产。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WPS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图表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各鲜食玉米品种生育期的影响

播期对各鲜食玉米品种生育期有明显的影响(表1),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的主要生育进程相应推迟,各生育阶段所需的田间生育天数减少,生育期缩短。进一步分析发现,同一品种的生育期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缩短,成熟期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推后;同一播种期,不同品种的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各不相同。对不同品种间生育期进行比较发现,播期主要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即播种到抽雄阶段,各品种营养生长阶段变化幅度在26 d以内,对生殖生长阶段影响较小,各品种生殖生长变化幅度在5 d以内。2月1日播种生育期最长,为110~112 d,3月23日播种生育期最短,为84~89 d,3月23日播种的澳甜糯65较其余品种生育期缩短2~5 d。

表1 各玉米品种不同播期处理主要生育阶段及生育期

2.2 不同播期对各鲜食玉米品种植株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播期显著影响品种间的株高,杭糯玉21的B1、B2处理株高较B3、B4差异显著;荆恒1号、和甜糯1号除B3、B5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均显著;金糯1903的B1、B2处理的株高较其余处理差异显著,鲜甜糯366不同处理间株高差异显著。穗位高除杭糯玉21的B4与B3差异不显著,其余品种的B4处理均显著降低;荆恒1号、澳甜糯65的B1、B2处理穗位高较B3处理差异不显著,较B4、B5差异显著;金糯1903、和甜糯1号的B1、B2穗位高较其余处理差异显著;鲜甜糯366的B1处理穗位高较其余处理差异显著。杭糯玉21的B4、B5处理穗长较B1、B2显著增加,较B3处理差异不显著;荆恒1号的B5处理穗长较B1处理差异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澳甜糯65、金糯1903的B1处理穗长较其余处理差异显著;和甜糯1号的播期处理对穗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播期处理对荆恒1号、鲜甜糯366、和甜糯1号的穗粗影响差异不显著;杭糯玉21的B5处理穗粗较B2、B3差异显著;澳甜糯65的B3处理穗粗较其余处理差异显著;金糯1903的B5较B2、B3、B4处理差异显著。播期对同一品种的秃尖长影响不显著;杭糯玉21的不同播期均有秃尖,澳甜糯65前3个播期有秃尖,金糯1903、和甜糯1号前2个播期有秃尖,鲜甜糯366不存在秃尖。杭糯玉21、金糯1903、澳甜糯65的B1、B2处理百粒重较B3、B4差异显著;播期处理对荆恒1号的百粒重影响不显著;鲜甜糯366的B1、B2处理百粒重较B4、B5差异显著;和甜糯1号的B1、B2处理百粒重较B3、B4、B5差异显著。杭糯玉21的B5处理单穗重较其余处理差异显著;荆恒1号、和甜糯1号的播期处理的单穗重差异不显著;澳甜糯65后3个播期处理的单穗重较B1差异显著;金糯1903的单穗重随着播期延迟呈现递增趋势,B5处理的单穗重较其余处理差异显著;鲜甜糯366的后4个播期处理的单穗重较B1处理差异显著。穗长、穗粗虽有差异,但变化范围不大,穗长主要是后期播种的长度相对长一些,穗粗变化规律不明显;秃尖长由于品种遗传特性有一定的差异性,杭糯玉21的秃尖在不同播期均存在,变化范围在1.4~2.7 cm,鲜甜糯366则没有秃尖,其余品种的秃尖主要集中在前2个播期;除了荆恒1号各品种均是B5处理的单穗重最高。

表2 播期处理对各玉米品种植株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2.3 不同播期对鲜穗产量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同一播期不同品种的667 m2产量差异较大,2月1日播种荆恒1号的667 m2产量最高,为1 034.3 kg;2月10日播种鲜甜糯366的667 m2产量最高,为1 370.4 kg;2月20日播种金糯1903产量最高,为1 302.8 kg;3月3日播种荆恒1号产量最高,为1 343.2 kg;3月23日播种金糯1903产量最高,为1 442.7 kg。

图1 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同一品种各播期的产量均值差异较大,荆恒1号平均产量最高,澳甜糯65平均产量最低,荆恒1号与金糯1903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较其余4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显著,杭糯玉21、鲜甜糯366、和甜糯1号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澳甜糯65较其余5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月23日播种的各品种平均产量最高,较其余播期的各品种平均产量差异显著,第一个播期各品种平均产量最低,较其余播期平均产量差异极显著,2月10日、2月20日、3月3日3个播期的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

2.4 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穗长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位高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粗与株高、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百粒重与产量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单穗重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位高、穗粗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穗长、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表3 品种播期互作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

表4 各因素间相关系数

3 小结

鲜食玉米的生长与品种、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播期不同、品种不同的产量表现、口感各不相同。本次春季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的主要生育进程相应推迟,各生育阶段所需的田间生育天数减少,生育期缩短,与王彧超等[7]研究结果一致。梁秀兰等[8-9]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阶段所需天数主要与温度有关。随着春季播期的推迟,积温的增加使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育天数明显减少。对不同品种间生育期进行比较发现,播期主要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即播种到抽雄阶段,各品种营养生长阶段变化幅度在26 d以内,对生殖生长阶段影响较小,各品种生殖生长变化幅度在5 d以内,与李洪等[10]研究结果一致。各品种2月1日播种生育期最长,为110~112 d,3月23日播种生育期最短,为84~89 d,其中3月23日播种的澳甜糯65生育期最短。

王桂跃等[11]研究发现,在试验所设的播期下,糯玉米春季早播和秋季晚播有利于鲜穗产量增加,春播相对秋播有更高的产量。董飞等[12]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植株株高和穗位高升高,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播期推迟使这种升高和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高磊等[13]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夏播、春播到秋播,随着抽丝至成熟期日均温渐降,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延长,活跃灌浆期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增大,导致粒重、穗粒数和产量增加。齐耀程等[14]设置4月1日、4月11日、4月21日和5月1日4个播种期对鲜食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烟区春播鲜食玉米产量最佳播期为4月11日,综合效益最佳播期为4月21日。品种和播期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本次试验表明,大棚促早栽培容易造成玉米的秃尖现象,除了杭糯玉21和鲜甜糯366,其余品种的秃尖基本出现在前2个播期处理;随着播期推迟,各品种鲜食玉米产量呈现递增趋势,B5处理的鲜食玉米产量相对其余处理差异显著,B2、B3、B4处理间鲜食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对B1处理差异显著;对各播期来说,金糯1903和荆恒1号相对其余品种的鲜食玉米产量差异显著,杭糯玉21、鲜甜糯366、和甜糯1号各播期鲜食玉米产量差异不显著,较澳甜糯65差异极显著。产量与穗长、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穗重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穗位高、穗粗呈显著负相关。

猜你喜欢
穗位穗长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四倍体小麦株高和穗长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14 个玉米品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澳大利亚鲜食葡萄出口量15.22万吨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