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坡无保障住区的住房问题概述

2022-09-08 08:16作者Author沙利尼库瑞ShaleeniCooreysbacooreygmailcomscooryeuomlk斯里兰卡莫拉图瓦大学建筑系DepartmentofArchitectureUniversityofMoratuwaSriLanka香港大学建筑学博士DoctorofarchitectureTheUniversityofHongKong
世界建筑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住区科伦坡斯里兰卡

作者 | Author:沙利尼·库瑞 Shaleeni Coorey (sbacoorey@gmail.com,scoorye@uom.lk)/ 斯里兰卡莫拉图瓦大学建筑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University of Moratuwa,Sri Lanka;香港大学建筑学博士 Doctor of architecture,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图1:a.Udagam-Suramyagama 33 示范村乡村住宅;b.Raddolugama 独栋住宅;c.Gunasinghapura 城市步梯式公寓;d.Methsanda Sevana 高层保障房

图2:a.Gunasinghapura 公寓;b.Bambalapitiya 公寓;c.Narahenpita Anderson 公寓;d.Maligawatta 公寓

1 背景介绍

根据2012年更新的调查和统计数据显示,斯里兰卡的土地面积为65610km2,总人口为20,277,597人,人口密度为323人/km2,年均人口增长0.7%。人口按照经济成分可分为城市、农村和庄园种植园(estate plantation)类。根据 2001年人口普查显示,城市、农村和庄园种植园人口占比依次为 14.6%、80% 和5.4%。科伦坡地区(Colombo District)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城市人口(54.6%),民族多样,包含僧伽罗人(Sinhalese,76.6%)、斯里兰卡泰米尔人(Sri Lankan Tamil,11.0%)、印度泰米尔人(Indian Tamil,1.1%)、摩尔人(Moors,9%)、伯格尔人(Burgher,0.7%)以及其他民族(1.6%)。科伦坡地区位于锡兰岛的西南部,总土地面积为699km2,城市化程度位列斯里兰卡之首,其人口和人口密度也是各地区中最高的,分别为2,323,826人和3,438人/km2。斯里兰卡人口最稠密的城市是位于科伦坡区的科伦坡市(Colombo City)。这里是斯里兰卡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城市,土地面积37km2,常住人口555031人,并有50万流动人口的日吞吐量。在迁都至科特的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科特之前,科伦坡市曾作为斯里兰卡的首都两百余年,至今它仍是国家的枢纽和中心。科伦坡市的人口密度高达13,364人/km2,与亚洲其他高密度城市不相上下。

根据城市发展局(Urban Development Authority,简称UDA)2010年的调查显示,科伦坡共有68,812个家庭分布于1,499个无保障住区,这些无保障住区没有清洁水、电、卫生设施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无法提供人类生活所必须的健康环境。生活在这一条件下的人口占科伦坡城总人口数的51%,他们分别聚集在1,506块没有明确产权的国有土地上。在过去的5年中,约有390公顷的优质地块被这类居住区占领。此外,所有环境敏感型低洼地区,例如运河河岸、防洪区,以及公路、铁路保留地和其他开放空间也都被无保障住区占据。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是大多数亚洲城市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科伦坡也不例外。由于人口的涌入和城市化,提供足够优质、适居同时又经济、可持续的住房成为一项重大挑战。公共部门非常重视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满足需求的住房,但一直以来都将保证数量放在首位,因此缺乏关于提高住房质量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这是科伦坡无保障住区住房建设中最关键和最紧迫的问题。大量的保障性住房项目正在建设中,但这些住房作为栖居之所却没有多少吸引力。相反,它们缺乏城市生活的活力、多样性和稳健性,变成单调的大型混凝土“围墙“,将社区困在其中。本文将讨论城市住房政策的演变和公共部门干预,重点关注公共部门住房干预所面对的挑战和暴露出的缺点,尤其是科伦坡无保障住区的住房建设。

2 斯里兰卡住房政策概述

2.1 城市和乡村的住房政策

斯里兰卡的住房政策可分为城市住房政策和农村住房政策。城市住房政策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低收入者住房和中产阶级住房。农村住房政策包含场地、服务和庇护所作为住房策略。“Udagam”示范村就是政府给出的此类农村住房范例(图1)。城市住房包括有私有土地房产(独立楼房)、步梯式公寓(公寓楼)和低层(3层及以下)、多层(4~8层)、中层(9~12层)、高层(13层及以上)公寓(图1)。

2.2 城市住房政策

斯里兰卡城市住房政策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从英国统治下独立之前(1948年之前)、政治独立后和内战期间(1948-2008 年)、以及30年内战结束后(2009年以后)。Herath &Jayasundera于2007发布的研究为城市高层住宅建设的出现划分阶段:1977年之前,1977-1998年间,1999年之后开发的住宅项目。他们观察到科伦坡市的高层建筑的增长也分为3个阶段:1)1999-2003年间,多层占比更高(49%);2)2003年起,中层建筑开始增长(9%);3)2003年之后,高层建筑(超过13层)显著增多。

二战前,斯里兰卡的大部分住房建设均为私有。然而,二战期间城市地区住房短缺情况凸显,该局势为国家逐步干预和控制住房建设创造了条件。在独立后和内战期间(1948-2008年),公共部门主导的住房建设集中在为公务员(中等收入水平)建造的低层(大多不超过4层)公寓。这些项目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拥有大面积开放空间、宽阔道路和公共空间的线性街区。一些步梯式公寓也建于1977年之前的这段时间(图 2)。

随着1978年城市发展局(UDA)和1979年国家住房发展局(National Housing Deve-lopment Authority,简称NHDA)的相继成立,公共部门主导的住房开发迎来了繁荣局面。UDA制定了必要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法规,启动了城市再生计划,为城市发展腾出宝贵土地。1977年之后,公共部门通过 NHDA 开发了多个住房项目,例如 Manning Flats、Elvitigala Mawatha、Edmonton Road、Park Road 和 Torrington Flats。虽然这些仍是类似于1977年之前建设的低层步梯式公寓(图3),但政策层面已经逐渐发生改变:最大化放开私企对住房的投资,而公共部门仅扮演辅助支持的角色。

图3: a.Elvitigala 公寓;b.Manning 公寓;c.Torrington 公寓

图4:a.位于Wanathamulla 的Sahaspura 保障房;b.区位图(来自16 个瓦塔社区的居民搬迁至11 栋共600 户的住宅楼中)

图5:a.自由广场,1980 年,第一座混合开发公寓;b.“王后”公寓;c.“国王”公寓

图6:a.Havelock 城,2009 年,20-28 层/8 栋/1080 户;b.Crescat 公寓,2077 年/2009 年,Crescat emperor— 35 层/ 1 栋/173 户,Crescat Monarch — 30 层/1 栋/ 205 户,Crescat Residencies — 24 层/ 1 栋/ 152 户;c.Trillium 住宅区,2009 年,11 层,5 栋,300 户;d.Empire 住宅区,2008 年,36-40 层/2 栋/104 户

1977年是斯里兰卡住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这一年政府将住房列为新投资的关键领域之一,做出了在6年内建造100000套房屋的承诺,希望将斯里兰卡创建为“有房社会”。100,000住房计划(1978-1983年)作为先行项目,为西部省(科伦坡都会区)提供了多个大型公共城市住房综合体。继“100000套住房计划”取得成功后,政府紧接着启动了“百万套住房”计划(“Million Houses” Programme,1984-1989,简称MHP),为城市和农村地区建设住房。MHP不仅由政府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建造者家庭也最大程度地参与其中,是由地方当局管理和国家机构支持的以社区为中心的参与性住房计划。在“百万房屋”计划取得成功后,政府又推出了150万房屋计划(1990-1995),其目的是解决社会各阶层的住房问题。这一时期的住房政策设想在为城市地区提供更多住房的同时,改善农村/庄园住宅质量。NHDA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协助升级和改善住房/生活环境。但由于1983年的经济衰退,政府的角色从“提供者”转变为“促进者”,在自助或参与式的基础上进行干预。

1994-2005年,科伦坡推行紧凑型城市开发。可持续城镇计划(Sustainable Township Programme,简称STP,1997)由房地产交易有限公司(Real Estate Exchange Limited,简称REEL)推动,将贫民窟和棚户区居民安置于高层住宅,以释放更多用于商业开发的城市土地。2001年,Wanathamulla地区为城市贫民建造了第一座“高层高密度垂直住宅”,名为“Sahasapura”,高11层,由600个住房单元组成(图4)。

30年内战(2009年以后)结束后,私有住房数量显着增加,主要分为高收入群体的“豪宅”和低收入群体的“刚需”两种类别。由于公共部门批准了大块土地可用于房地产开发,加上外国资本的投入,对高层住宅的需求表现显著。科伦坡市在 1999 年的发展规划修正案进一步推出了混合发展、潜力城区的高层开发、开放空间和城市滨水区、引入发展指南来规范每个规划区域等多项措施。其中,混合发展包括公共开发和私人开发的超大型住房项目。此外,2005年的政府选举宣言中还提出“每一个斯里兰卡的家庭都应拥有自己的住房”,进一步推动了对住房的投资和开发。在此期间,政府还发布了“十年天际线发展框架”,以期满足斯里兰卡对房屋不断增长的需求。该政策旨从人口密度、土地适宜性、环境可持续性3个层面确保居住环境的合理规划。图5~7展示了从1980年代到1990年代,再到2000 年多层住宅和混合开发类型的逐渐演变。

3 科伦坡的无保障社区/住区

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地考验着住房供应。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相同,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供应成为科伦坡的一项关键问题。根据CMC地区的用地性质图显示,无保障住区广泛分布在科伦坡北部和东部;科伦坡无保障住区的规模大多相对较小,少于50个住户的占74%,只有0.7%的住区拥有超过500个住户。这些无保障住区被划分为贫民窟、棚户区、无保障半城市化街巷、劳工群体(Labour Lines)或废弃的生活区。这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穷人生活的住区在当地统称为“瓦塔”(watta)。自“瓦塔”中生长出的社区被称为“瓦塔社区”(watta community)。“Watta”在僧伽罗语中的意为“庄园”[1]。主流社会对这些社区持负面看法,认为他们物质层面贫穷,社会地位低下。然而Silva&Athukorala对科伦坡无保障住区所做的案例研究表明,他们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向上流动的社区,其中大多数是在当地扎根的长住居民,通过邻里联系、共享经验、共同利益、甚至正式组织而联系在一起。这里,以定期聚会的场所为中心发生着频繁的社交活动,精品店、嬉戏广场、公共浴室、打水处等设施一应俱全;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中,住房单元之间的紧密的物理距离加强了邻居之间的相互照应。外部威胁促成了内部利益共同体,人们之间互相帮助,交换包括食物、衣服、珠宝和家用电器等物品;当有亲戚或访客时会相互借宿,或需要修建房屋时,人们会相互提供资金和人力的支援。

3.1 无保障居住区的类型

图7:a.阿泰尔拱门,摩西·萨弗迪;b.双子峰;c.科伦坡城市中心;d.辛纳蒙生活

按照住宅类型,即形态、规模、物理条件、材料、所有权和区位,可将科伦坡的无保障住区分为4种类型。1)贫民窟:破旧的老公寓或单间的废弃房屋。由永久性材料建造,通常是单间,紧凑地背靠背排成一排(图8)。居住者具有明确的法律承认的居住权。2)劳工群体或废弃居住区:这些是属于地方当局或政府机构的废弃住宅区,被零工从业者占用(图9);由于长期缺乏维护,这些定居点处于卫生条件很差的废弃状态。3)棚户区:棚户区多建在政府或私有的未使用的地块的边缘处,多位于道路保留地、河流或运河岸边,以及容易发生洪水的低洼地区;与贫民窟相比,棚户区由当地可找到包括卡扬[2]、木板、锡、聚乙烯板和其他工业废物等临时建筑材料或废弃物来建造(图10)。这里只有最基本的市政服务,例如公共厕所和安装在公共区域的水龙头;这里的居民被视为未获得身份的城市居民。4)无保障半城市街区:科伦坡郊区和二线城镇的市政服务较差的住宅区;与棚户区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的居民拥有明确的合法产权,且地块面积较棚户区更大。

3.2 无保障居住区的住房供给措施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市场中发挥着多重职能,既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又是住房推动者和融资者,还是住房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商。除城市地方政府外,NHDA、UDA 和城市住区发展局 (Urban Settlements Development Authority,简称USDA)是涉及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政府机构,但它们的职责多有重叠,发挥的作用也视政府资金支持而异。无保障住区可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地块发展需求分为3个类别:1)处于战略位置、土地价值高的地区;2)处于待建基础设施的保留地,如规划铁路用地;3)地处边缘,住房充足,只需改善基础设施。政府对这3个类别采取的措施分别为“重建” “搬迁”与“整合”。

自1948年获得独立以来,斯里兰卡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寻找解决住房问题的办法,并相继出台了政策、指定计划和开展项目来解决科伦坡的住房问题。然而,事实证明这些计划中的大多数只是临时解决方案,并没有对住房部门产生任何重大的长期影响。直到 2001 年,高层保障性住房(五层以上)才被列入斯里兰卡政府的城市规划议程。从那时起,科伦坡政府就一直试图说服贫民窟居民搬迁到附近的高层公寓,以从他们手中收回那些有价值的土地。

自2009年内战结束以来,斯里兰卡政府一直优先发展城市,尤其是作为商业中心的科伦坡。政府第一时间对无保障住区居民进行重新安置,重点推行“双赢“的紧凑型城市概念,其口号为“为人提供房屋,为投资提供土地”。改善城市无保障住区需要的不仅仅是通过贷款融资帮助个人住房进行升级改造。这些居住区大多是非法的,土地所有权的规范化是城市居民投资中的关键;这些居住区通常没有基础设施和市政服务,因此需要建设自来水系统、卫生设施、排水系统以及道路;这里的房屋建设也经常违反建筑法规。UDA已经通过提案并决定在这些地区实施更多的住房项目,并为物质、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在重视住房发展的同时也重视民生的发展[3]。

3.3 城市再生项目与城市贫困人口住房供给

2012-2013年,政府启动了作为科伦坡城市更新计划的一部分的“城市再生计划”(Urban Regeneration Programme),重新关注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根据城市发展和住房部的进度报告(2021年),该计划旨在5年内建造约 50,000套住房,以安置贫民区的居民,并为城市发展腾出宝贵用地(图11)。该计划的资金来自出售已释放的土地,目标实现每英亩300户两居室,标准套内面积为400-500平房英尺。“城市更新计划”已经启动了若干住房项目。

3.4 城市贫困人口住房供给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政府填补了住房数量的缺口,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这些开发项目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的是,高层住房并不是普遍通用的低收入人群住房的解决方案,这在一些国家行不通,但同时其他一些国家则表示通过此方法取得了成功,甚至一举将低收入人群提升到中等收入状态。Samaratunga &Hare于2013年发布的研究表明,高层低收入住房的成败取决于以下4个方面:1) 社会和文化;2) 建筑、规划和技术;3) 财务;4) 管理和运营。但不幸的是,这些经验并没有在“Sahasapura”之后住房开发项目中得到延续。Samaratunga &Hare指出,斯里兰卡的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通常更关注住房生产而非社会问题。何种标准使得房屋成为“家“,这对于任何社区都至关重要,对于城市贫困人口而言尤甚。科伦坡高层保障性住宅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下面若干方面。

3.4.1 缺乏参与方式

棚户区规划的传统方法始于NHDA的规划人员对该地区所有现有建造物、便利设施、道路、树木等的详细调查。在社区行动规划中,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人口是发展的主要资源,而非发展的物质目标或受益者。具有专业教育背景的从业人士可能难以开展此类研讨会,而生活在这些住区居民真正参与决定了议程,主导讨论并得出结论。将这些专业人士转变为以人为本的规划者,使他们可以与低收入社群互动并承认其意见和决策的价值,需要一定程度上摆脱知识的束缚。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社群并不能理解专业人士制定的计划。这些计划通常过程缓慢,且需要搬迁大量人口,在社群中造成相当大的挫败感。

3.4.2 缺乏维护和服务

1990年代实施的早期计划的住宅维护不足。居民普遍抱怨电梯缺乏维护(图12),他们还不断向政府提出公共区域需要保洁的诉求,但没有得到任何实际行动层面的回复。

3.4.3 需满足基本需求

与私宅相比,公共住房的设计在短时间内会发生数次变化,这主要由于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感知被忽视了;大多数修改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居住需求之上的心理、身体、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需求。

3.4.4 需获得交通、服务、便利设施和开放空间

对于已搬迁和将要搬迁的居民来说,他们非常担忧子女们无法进入科伦坡最好的国立学校,他们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以及上下学的通勤。从居住生活方式的改善到自我提升,这些很大程度归因于他们就读的学校和社会关系。对于这些社区居民,失去优质教育资源是一项重大损失。那些已经上学的儿童,搬迁也意味着通勤距离的增加。一些家庭选择将孩子转到离新家较近的学校,因为他们负担不起日常的通勤费用;而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与以前的学校相去甚远,只能眼看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另一些家庭不得不想办法安排或亲自接送,并找亲戚或邻居在课后帮忙照看,这些都是他们以前不必承担的费用。

新开发住宅周围没有供儿童嬉戏的场地也是问题(图13)。社区内不同年龄群体的活动设施对于大规模住区至关重要,如游乐区、运动场、体育设施,以及娱乐场所,如购物中心、电影院等。新加坡、香港的邻里概念一直立足于确保居民可方便地前往社区商场和与社区相关的活动中心。他们的公共住房计划理念是将具有不同经济能力的人混合在一个社区内。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便利化,以开放空间和娱乐场所的形式将这些次要功能结合在一起,以满足所有年龄段居民的社会和心理需求,确保安全和健康的居住环境。通过混合用途开发可以确保学校、医院和便利设施的可达性,公共和私人住宅组团的混合可达到这些服务和设施所需的人口密度。此外,连接混合社区集群的公共交通网络进一步整合,为社区和服务提供了高水平的可达性。

图8:贫民窟(无保障住区)

图9:废弃住区的场景

3.4.5 个性化的机会

公共住房的设计阶段缺乏最终住户的参与,只提供满足相似需求的典型布局。尽管如此,最终用户还是会进行一系列改造,以满足他们个人的使用需求。但这一过程并没有建筑师的参与,在没有空间规划和设计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改建,导致最终的可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质量较差。有人认为,这些住区的住宅原型缺乏自我表达,导致对潜在买家没有吸引力。在住房中里注入个人的自我表达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需求。

一些批评者还指出,人们急需一个住所来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在拥有住房后,人们会改造这里,尤其是房子的外部,以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生活环境。这还揭示了居住者在社会-经济层面的进步,主要表现为收入和社会地位两个方面。

3.4.6 心理和社会文化需求的满足

除去满足住宅功能和活动空间外,空间还反映着居住者的身份。居住环境的领土化可以看作是居民改造空间这一行为背后的一项主要属性。对厨房和私密空间的添加、修改和翻新一直是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到居民需求与物理空间之间的不匹配。改造行为是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完成的,因此导致居住空间的进一步恶化。一些局部的修改和布置的变化,可能导致日照和通风的减少,活动受限。许多心理上的不满反映在居住者身上,居民之间缺乏社会联系。

居民通过增加或改建隔墙、栅栏门,改变外墙或大门的材料和颜色等,以彰显个性,增强隐私和安全性。新的住区还缺少能够整合社区的竖向连接和空间关系。原本人们居住在房屋彼此相邻的社区中,但搬迁后的公寓是随机分配的,这导致来自同一社区的家庭居住在不同的楼层,甚至不同楼栋。这意味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交、支持网络被打乱。

由负面社会认知引起的社会污名是这些高层社会住宅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欧洲的战后住房中有许多这类负面案例。但与欧洲城市不同的是,科伦坡住房开发中的种族和多元宗教没有成为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住宅这里的居民缺社会认可,他们作为住在保障性住房的低收入人群被“看不起”,因缺乏一些所谓的城市特权而产生耻辱感。将住房分配给具有相似社会和经济问题的低收入群体,加剧了这些社区的社会污名化,“禁区” “贫民窟”和“负面空间”等一系列污名进一步造成了恶性循环。搬来这里的居民被迫和“本地性”分离,再次搬出去又使得这类住房丧失了可持续性。因此,增加不同收入的群体和不同住宅类型的混合度,能够帮助社区营造正面形象,这对于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形象和身份以及发展都非常重要。

3.4.7 功能空间需求及其增长和扩建

家庭成员的增长往往被忽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空间的使用目的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缺乏适应性的空间导致居民无法实现功能和空间上的更多需求。这些住宅都是类似的两居室户型,将客厅面积压缩至最小,家庭成员增加、邀请亲朋好友做客、社交活动等都受到限制(图14)。

3.4.8 社会经济活动的机会

有时,额外的空间可能起到改善家庭收入的作用。这些空间可作为店铺或工作间,为家庭提供额外的收入。因此,一旦家庭安顿下来,这些以追求增加更多经济贡献为目的的改造就产生了,但往往例如通勤或以家庭作为创收场地的选择之类的居民生计问题没有得到满足;这些住区也没有考虑到出租车(tuk-tuk)司机的停车需求,新住房也缺乏开展家庭园艺、小生意的条件。这些住宅开发项目与现有的城市网络、活动和功能隔离开来,这对于一个繁荣发展并依赖于当地环境和商业机会的社区来说非常不利。

3.4.9 社会互动和邻里关系的机会

空间模式过于正式,缺少过渡空间、以及从公共空间到私人空间的逐渐转变、缺少非正式活动的空间。街区的形式化剥夺了能产生更好邻里之间的社会联系的重要品质,而高层住宅缺乏空间过渡和空间等级。研究表明,上层的居民与其他层的邻居彼此孤立。新住区还缺少能够整合社区的竖向连接和空间关系,大多数街区的空间布局是线性和正式的;集中的形式和布局可以创造更多接触机会,并避免单侧的长线性走廊,集中式社交场所可以增强社区精神。入口空间是社区之间交流、互动和联系的空间,在低收入住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搬迁至新住区的住房分配,失去原来贫民窟社区的社会联系以及近邻之间的联系,这使得新家园成为陌生的地方,需要适应各方面变化:空间限制、生活方式的改变,垂直式生活方式、生活服务可达性、通勤以及新的邻居。这种适应往往难以承受,而且在分配住房时,他们过去所拥有的社会支持和网络被当局完全忽视。因此,必须考虑应对这些使低收入社区适应新住房具有挑战性和不满意的困境。

3.4.10 对隐私和安全的需求

高层住宅的隐私性也是一个问题。研究强调,作为交互空间的缓冲空间有利于形成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之间的隐私性,而这类空间在保障住房设计中往往被忽视。正如 Samaratunga &Hare (2013a)以及其他欧洲战后住房的广泛研究显示,蓄意破坏、非法营生、暴力、毒品和有组织犯罪等问题导致了二战高层住宅的失败。我们在高层保障住房的试点研究中也发现类似问题,许多家庭抱怨孩子无法在吸毒、打砸等非法活动频发的区域安全成长。他们担心孩子和青少年的未来以及生活环境受到负面影响。

4 结论

图10:棚户区(无保障住区)

图11:a Mihindusenpura 居住区;b Lakmuthu Sevana 居住区;c Sirisanda Sevana 居住区;d Sirisara Uyana 居住区;e Randiya Uyana 居住区;f Sirimuthu Uyana 居住区

图12:Sahaspura 保障房内的场景

正如Nirilella所说,大量的住宅建设通常只考虑量的问题,例如收入水平、家庭规模、建筑面积、设计标准、成本、利润或过剩等;然而,人们对住房质量的天然要求也应该被同等考虑,提升质量本就是大批量住宅建设要面临的挑战,对于在各个层面都以时间和成本为首的保障房项目而言则更甚。质量需求包括社会文化和心理要求,例如环境质量、身份、隐私、安全、社会地位等。任何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家,而不仅仅是一所房子,了解怎样的标准、品质或框架才能够营造出“家”的感觉很重要。“家”因社区不同而高度个人化,这些正是需要在未来批量住宅项目中实现。不过在这一语境下,部分批评者认为以单调、大型综合住宅区的形式解决斯里兰卡的住房问题是失败的。政策制定者、地方当局、规划者和建筑师不仅需要学习过去的国际案例,例如欧洲的“二战后住房”,还需要从当地案例中学习,从策略、形式、尺度、类型、总体规划和设计等各方面进行改进。满足数量、时间和成本方面的需求不应以牺牲空间质量、功能要求、营生、社会活动、生活服务、交通和便利设施和安全性为代价。

图13:保障住房楼间的公共空间

图14:a.Sahaspura 的厨房;b.Sahaspura 一层的商店

注释

1译注:应该与在庄园中从事种植活动的农工相关。

2译注:Cadjan,椰子树叶编制成的席子,用作屋顶或墙面等围护结构,常见于斯里兰卡、印度等地。

3https://www.uda.gov.lk/urban-regeneration-programme.html.

图片来源

图1a:http://www.nhda.lk/index.php/en/component/k2/item/371-suramyagama-the-33rd-model-village

图1b:Fernando,R.,&Coorey,S.(2019).Incremental Housing : the Underlying Forces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Housing in Sri Lanka.

图1c:作者拍摄

图1d:Warakapitiya,Y.,Coorey,S.B.A.,&Perera,N.(2022).Pilot Study on the Issues relating to Low Income Housing-Colombo.

图2a:http://www.nhda.lk/index.php/en/component/k2/item/371-suramyagama-the-33rd-model-village

图2b:http://wikimapia.org/7146514/Bambalap-itiya-Flats

图2c:https://www.ceylonproper-ty.lk/property/12011/anderson-flat-for-sale-in-colombo-5

图2d: http://archives.sundayobserver.lk/2014/04/13/sec04.asp

图3a:https://elvitigala-flats.business.site

图3b:https://www.lankaproperty-web.com/sale/property_details-527630.html

图3c:https://mapio.net/pic/p-83906831/

图4:https://usda.gov.lk/awareness-programme-on-covid-19-prevention-control-sahaspura-housing-scheme/

图5a:http://wikimapia.org/843565/Liberty-Plaza

图5b:https://www.lankapropertyweb.com/rentals/property_details-353792.html

图5c:https://www.raniyo.com/our-projects/queenscourts-colombo-3

图6a:https://havelockcity.lk

图6 b:https://www.sites.google.com/site/apartments4sales/crescat-apartments-colombo-3

图6c:https://www.properties.360hitad.lk/property/apartment-for-rent-at-trillium-residencies-baseline-roadcolombo-8/

图6d:https://www.skyscrapercenter.com/building/empireresidencies-south-tower/38648

图7a:作者拍摄

图7b:https://www.lankaproperty-web.com/sale/property_details-527630.html

图7c:https://colombocitycentreresidences.lk/cccresidences-appoints-new-ceo/

图7d:https://ultra.news/t-t/53608/hcl-tech-inauguratesswanky-new-office-in-colombo-with-10-floors-4k-seats

图8,9,10,11:Urban Regeneration Project (URP)presentation -Urban Development Authority

图12:作者拍摄

图13:Karunanayake,T

图14a:作者拍摄

图14b:Karunanayake,T (2018) B.Arch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Moratuwa.

猜你喜欢
住区科伦坡斯里兰卡
放了我
环球图说
爆炸过后
斯里兰卡的高跷海钓
“大众”日
抢加油
基于CPTED视角下的住区场地空间安全性研究
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浅析
“对”队的斯里兰卡奇异之旅
五万难民逃离斯里兰卡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