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是生猪养殖资本化发展的原因吗?

2022-09-09 08:44黄炳凯耿献辉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资本化劳动力养殖场

黄炳凯,耿献辉

(1.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在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从2002 年的50%下降至2018 年的26.11%,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1 035.04 元增长至5 996 元,并于2015 年超过经营净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使得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不断提升[1]。与此同时发现生猪养殖利润不断下降,2007 年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每头生猪的净利润分别是415.09 元、381.64 元、389.65 元和351.08 元,而到2018 年只有中、大规模养殖盈利,每头生猪养殖净利润分别为31.98 元和43.96 元,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出现亏损,每头生猪净利润分别为-235.52 元和-45.18 元①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大规模与本文规模类型界定有出入,但不影响意思表达。。由于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生猪养殖无利可图大量退出,生猪养殖逐渐转变成为资本化的养殖方式,其最直接的表现是养殖的规模化,这是资本在生猪产业的深化[2]。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与生猪养殖资本化之间特定的联系需要进一步验证,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的趋势[3]。养殖业尤其是生猪养殖成为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口”[1]。随着生猪养殖资本化持续推进,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占比不断提高,并于2017 年超过50%,成为生猪供给体系养殖环节的中坚力量。这主要因为资本养殖通过机械替代劳动,凭借规模经济和技术优势,将平均成本下移,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已有研究认为畜禽养殖资本化是技术进步、需求增长、政策推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5]。然而已有研究主要反映的是外部冲击对生猪养殖规模的影响,并且是建立在以生猪散养形态为主的现实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随着生猪养殖资本化发展,现实环境发生改变,其成果也缺乏相应的解释力。劳动力价格变化是反映生猪养殖成本变动的重要维度,是推动生猪养殖资本化的驱动力量,研究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生猪养殖资本化的关系,对于探索生猪养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生猪养殖资本化是随着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非农就业机会成本提高,小农户自然退出而形成的,其最直接的原因是资本养殖具有规模经济优势[6]。散养户的退出将导致生猪供给的萎缩,资本养殖会提高单个养殖场出栏量,而生猪产能取决于结构变动的总效应。资本养殖场由于资产专用性强退出壁垒大,面对劳动力价格上升,首先通过缩小规模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而不是直接到达停止营业点退出该行业,因此资本养殖场更容易通过调整规模而非通过进入退出应对外部冲击。在生猪养殖资本化发展过程中如果生猪出栏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则会导致供需失衡引发价格波动。那么在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过程中生猪资本养殖场的数量和出栏量变化是否同步?这是否又会进一步促进养殖场结构的分化需要进一步明确,因为这关系到生猪市场供需的稳定性。随着工资性收入增长,农户生猪养殖机会成本增加,更倾向于选择外出务工[7-10]。而生猪养殖业又属于污染性行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休闲时间和环境质量需求提高[11-12],不愿意从事该行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使得从事生猪养殖的劳动力减少进而引致行业整体结构调整,对生猪养殖资本化产生深远影响,这是本文的整体逻辑,后续内容据此展开实证分析。

二、理论分析

(一)劳动力机会成本与养殖场要素投入结构

根据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资源稀缺性变化所引起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会对技术变革产生诱致性作用,同时,微观生产主体通过价格信号,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廉价的相对丰裕的要素对昂贵的相对稀缺的要素替代[13-14],快速上升的农业劳动力价格将促使农业生产中机械对劳动的替代[15]。对于传统养猪户而言,家庭劳动力的转移对养猪业存在以下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家庭劳动力缺失,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劳动力缺失将导致养殖规模缩减或者直接退出[16];另一方面是带来收入增加[17],养殖户可以将这部分收入投入到养猪业中,实现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继续生产或扩大规模。因此劳动力转移使得劳动力短缺效应与资本增加效应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生产决策选择[18]。养殖业不同于种植业存在季节性农忙,需要长期保持一定的劳动力,劳动力缺失将直接导致传统养殖方式无法进行,而规模养殖资产专用性强,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受到固定投入和沉没成本的约束,散养户的资本增加效应无法弥补规模养殖的成本,散养户只能退出。而从生猪供给看,生猪出栏量在持续增加,这表明散养户退出并未导致生猪供给的减少,规模养殖场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补充了由散养户退出而造成的供给短缺。因此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会导致散养户的退出,推动生猪养殖资本化的发展。

(二)劳动力机会成本与养殖场生产方式

根据农业跑步机理论,农民通常负债采用新技术提高产量,随着采用新技术的农民增多导致产量过剩而价格下降,利润减少,为偿还技术所负担的债务,农民往往过度生产,使得产能过剩资源耗竭,农民不得不继续采用更新的技术,从而回到采用新技术的原点[19]。除非农民能不断更新生产方式,以保持在竞争中领先,否则利润就会慢慢被吞噬,为此需要选择另一种生产方式[20]。劳动力价格上升,使得养猪户采用新技术来降低成本,而随着产能的提升,生猪价格下降,养猪户的利润被吞噬,需要改进生产方式,而规模化是主要方向,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因此,生猪养殖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养殖场手中,养殖更加商业化和资本化,规模结构也发生变化[21]。如表1 所示,总成本、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按规模从小到大呈现依次递减的特点,其中人工成本波动幅度较大是导致不同养殖方式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只有资本养殖的生产方式还存在利润空间。随着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养殖场的生产方式不断更新替换,当前只有资本养殖的生产方式还能适应市场的发展。

(三)资本养殖的规模经济效应

从表1 来看,我国生猪养殖仍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处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趋势一侧,随着规模的扩大,总成本、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均呈下降趋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还未出现拐点。因此,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是养殖场扩大生产规模的动因,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意味着养殖场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得到更大利润,就会产生资本化的发展趋势[22],而散养户利润不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利润空间小,更易退出。此外资本养殖具有更合理的市场预期,市场势力更强,同时又因为规模大资产专用性强具有更高的退出壁垒,不会轻易退出,因此资本养殖场在养殖场数量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22-23]。

表1 不同规模养殖方式成本收益情况 元/头

为进一步分析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生猪养殖资本化的影响,将劳动力活动分为非农活动和农业活动,其中农业活动又分为养猪和非养猪活动。随着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养猪家庭的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形成农业和非农业之间的替换,或形成一种兼业活动。无论纯业还是兼业,对于养猪户而言,主要是非农就业和养猪之间的替换关系。目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超过经营性收入成为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简化分析,将农户养猪行为与务工行为进行对比,从机会成本角度解释务工收入对养猪行为的影响。假设农户养猪收入(WIs)和务工收入(WIn)分别表示养猪收入的平均值(INCs)和务工收入的平均值(INCn),公式如下:

三、数据来源、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的生猪出栏量和养殖场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为2001—2018年。每年各省不同规模养殖场(户)数量、生猪出栏总量和2001—2010年500头以上生猪出栏量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11—2018 年500 头以上生猪出栏量及其比例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和各省农业农村厅的“依申请公开”,部分省市年份数据不全者采用移动平均插值法补齐。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公路、铁路和内河航道里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饲料供给能力数据来源于《中国饲料工业统计年鉴》,能繁母猪数据来源于《中国畜牧业年鉴》,各省常住人口、耕地面积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受教育程度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农用地转用和农用地面积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8类生猪常见病①8种常见病包含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猪囊虫病、炭疽、猪丹毒和猪肺疫。导致生猪死亡数和扑杀数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的月度《兽医公报》。

(二)模型构建

根据理论分析,构建模型如下:

式(4)~式(6)中,i代表地区,t代表时间,SS、SF和PSF分别表示生猪资本养殖场出栏量比例、资本养殖场数量比例和其结构分化情况,WIit代表劳动力机会成本,CVit为控制变量,β、φ、γ和λ为待估参数,μi表示个体效应,根据μi与解释变量的相关性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εit表示扰动项。分别对式(4)~式(6)分别进行面板数据混合OLS(POLS)、固定效应(FE)和随机效应(RE)估计,由于估计方法可能存在忽略个体间不可观测或被遗漏的异质性,并导致与解释变量相关出现估计不一致的问题,将对三种估计方法进行严格检验和筛选,限于篇幅只给出检验结果。

(三)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为验证生猪资本养殖场和出栏量是否同步变化以及是否能促进养殖主体的结构分化问题,被解释变量定义为资本养殖场数量比例、资本养殖场数量结构分化和资本养殖场出栏量比例。

2.解释变量 由于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不断推高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使外出务工与养猪之间存在替代效应[9]。而人工成本上升又促使那些不愿或不能采取资本替代劳动的养殖场退出[7],资本养殖场凭借规模经济和技术优势能够降低长期平均成本能够适应市场发展,从而推动养殖资本化发展。因此劳动力机会成本采用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表征。

3.控制变量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引入消费、生产、政策和疫情等4 个层面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包括消费升级、市场规模、受教育程度、能繁母猪供给能力、饲料供给能力、土地承载力、农用地转用强度、交通通达性、环境规制强度和疫情冲击等变量。

表2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四、结果与分析

(一)劳动力机会成本对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比例的影响分析

表3 为劳动力机会成本对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比例影响的回归结果。生猪出栏量能够反映市场供给情况,可以看出资本养殖在市场中的作用。回归(3)~回归(5)与回归(1)~回归(2)结果的符号方向保持一致,表明劳动力机会成本对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在引入控制变量后模型拟合优度提高,因此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表3)。为真实估计式(4)要对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方法进行筛选,经F 统计量检验、LM 检验和Hausman 检验发现随机效应模型是最优分析方法。

表3 影响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比例的要素显著性分析 n=540

从回归(5)来看,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每增加1 万元,资本养殖场出栏量比例提高16%。劳动力机会成本的增加会提高生产成本,理论上会降低产能。但在总体产能上升的背景下①根据《中国畜牧业年鉴》,2018年之前生猪出栏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资本养殖场出栏量比例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因为资本养殖场通过规模扩大利用规模经济和技术优势,消除劳动力价格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而散养户出栏量因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会选择非农就业,进而退出或萎缩产能,在结构中的比例越来越低。农用地转用强度越大,养殖场获取土地的难度越低,对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越有利,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事实上生猪养殖能获得政府补贴,尤其是现有的补贴政策与养殖规模挂钩对资本养殖场更为有利,这会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而土地指标又相对紧张,因此地方政府的选择性偏向不愿意接受养殖场落地,造成资本养殖场获得土地的难度增大[24],土地成本成为限制养殖规模的现实约束,因此农用地转用强度越大,越有利于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比例的提升。同样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表明在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条件下畜禽存栏量具有发展空间。而规模养殖生猪饲养数量多、密度大、粪污集中,因此土地承载力越大,表明生猪粪污消纳的空间越大,越有助于大规模生猪集中养殖,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比例。

此外市场规模越大越需要专业大户和散养户的出栏量来补充,因此市场规模对资本养殖场出栏量具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对资本养殖场出栏量具有正向影响,这是因为资本养殖场的生产经营管理更专业,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更高。交通作为公共基础设施能扩大市场销售半径,有助于生猪快速分销,降低交易费用,因此对资本养殖场出栏量具有正向影响。

(二)劳动力机会成本对养殖资本化的影响分析

表4为劳动力机会对资本养殖场数量比例影响的回归结果。在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背景下,生猪出栏总量不断上升,资本养殖场出栏量对生猪出栏总量贡献最大,在结构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那么是否意味着资本养殖场占结构中的比例也同步提高需要进一步验证。回归(8)~回归(12)与回归(6)~回归(7)结果的符号方向保持一致,表明劳动力机会成本对生猪养殖场资本化具有显著影响,并在引入控制变量后模型拟合优度提高,因此结果相对稳定(表4)。为真实估计式(5)同样进行模型筛选。经F统计量检验、LM检验和Hausman检验后,认为固定效应模型为最优方法。由于固定效应模型无法估计不随时间而变的变量,需要引入代表不同个体的虚拟变量,进一步使用LSDV方法检验模型的适用性,回归(11)结果拒绝原假设,因此存在个体效应。由于固定效应仅解决了不随时间而变但随个体不同而变的遗漏变量问题,并未解决不随个体而变但随时间而变的遗漏变量问题,为此继续引入时间固定效应,回归(12)结果显示,加入时间效应后对模型估计系数的影响不大。

表4 影响生猪养殖资本化的要素显著性分析 n=540

从回归(9)来看,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每提高1万元,资本养殖场占养殖场的比例提高0.046 5%,考虑双向固定效应后回归(7)结果为0.046 9%,劳动力机会成本提高能推动养殖资本化发展。由于我国散养户基数大,资本养殖场比例较低,但随着机会成本的增加,未来增长速度可能更快。农用地转用强度不利于生猪养殖资本化,似乎与预期相反,其实不然,散养户进入退出壁垒低,土地指标放松,散养户在数量增长上更占优势,弹性更大,因此会对养殖资本化负向影响,这反向证明土地成本是影响养殖场发展的约束条件。资本养殖场在能繁母猪养殖数量上更占优势,因此系数显著为正。而交通通达性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不仅对资本养殖场有利,也有助于散养户的发展,而散养户数量更易增加。疫情冲击促进养殖资本化也符合预期,这是因为资本养殖场具有防疫优势,抵御疫情冲击的能力强。

(三)劳动力机会成本对养殖场结构分化影响分析

在资本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规模同步扩大后进一步探讨养殖场结构分化问题。将500 头以上与50头以下养殖场数量相除表示资本养殖场和散养户的相对变化情况。同样先对式(6)进行模型适用性分析。从回归(13)~回归(14)来看,劳动力机会成本对养殖场数量结构分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表5),也证实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不仅推动养殖资本化程度不断提升,也促使散养户不断退出,在共同作用的条件下二者呈现明显的结构分化特征。

表5 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养殖场结构分化影响 n=540

进一步引入控制变量后,分别进行F检验、LM检验和Hausman检验,发现随机效应模型最优。回归(15)~回归(17)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机会成本仍然对养殖场结构分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强调的是控制变量中农用地转用强度并不显著,但符号与上文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结构分化是散养户和资本养殖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用地难易程度主要是资本养殖场面临的问题,但在数量增减上,散养户变化更大,因此不显著。其他控制变量符号和显著性与上文保持一致。

(四)稳健性检验

由于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同一省份在不同时期的扰动项往往存在自相关,有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为此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表6)。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是绝对量,可能存在自相关的问题,因此使用工资性收入增长率(INWI)作为工具变量。经模型适用性分析,式(5)和式(6)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考虑扰动项的自相关问题,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进行估计。而对于式(4)分析仍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同样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估计。回归(18)~回归(20)结果表明,在使用工资性收入增长率作为工具变量减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显著影响资本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推动养殖资本化(表6)。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

此外工资性收入增长是在劳动力人口转移背景下进行的,为了检验非农就业的机会成本,本文使用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比值(AGP)作为工具变量进一步进行检验。对式(4)和式(5)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并考虑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问题,选择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21)~回归(23)结果显示,非农就业机会成本仍能够显著影响资本养殖场数量和出栏量。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机会成本视角,运用200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生猪养殖资本化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当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时,资本养殖场和出栏量比例均会提高,即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每提高1 万元,资本养殖场比例提高0.046 5%,出栏量比例提高16%。第二,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增长,机会成本提高,小农户生猪养殖会自然退出,而规模养殖比较收益较高,会推动生猪养殖规模化不断提升,生猪养殖资本化是其必然结果。第三,资本养殖发展过程中土地成本较高是其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第四,市场规模、土地承载力和能繁母猪供给能力、交通通达性、环境规制和疫情冲击等也是影响生猪养殖资本化发展的显著性因素。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围绕促进生猪养殖资本化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生猪养殖资本化是一个随着收入增长自然演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水平来推动生猪养殖资本化。第二,为扶持生猪养殖规模化,尤其是资本养殖场发展,需要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保证,但要注意土地指标的分配方式向资本养殖场倾斜,因为用地指标放松散养户在数量发展上弹性更大。第三,环境政策的实施在客观上导致大量小农户退出生猪养殖,推动生猪养殖资本化,但同时对资本养殖场生猪出栏量增加也有不利影响,在促进生猪养殖资本化过程中要分清政策实施的重点和方式,切勿施行“一刀切”的关停做法,同时在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上予以扶持。第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控能力,增强养殖场抵御自然风险和疫病冲击的能力。

猜你喜欢
资本化劳动力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猪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收益法评估房地产价值相关资本化率大小排序性问题分析探讨
——以杭州市为例
军工资产资本化现状及问题研究
50强上市房企资本化利息情况研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确定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