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09 07:15仲光金
现代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照料居家购物

仲光金

(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1 引言

由《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可知,2020年中国农村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与农村人口之比为23.8%,高出城镇8个百分点,并且在2020—2050年,农村老年人口将会一直多于城镇,到2035年,农村老人与农村总人口之比将达37.8%[1]。农村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在家庭养老能力日渐弱化,机构养老成本居高不下的形势下,兼具服务优势和居住优势的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老人理想的养老方式。但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如何,哪些因素影响着农村老人的居家服务需求,如何更好地向农村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本文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2 文献综述

目前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主要包括需求种类、需求强度、特殊老人群体需求和影响因素4个方面。首先,在需求种类方面,依据需求层次理论,大致可将其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赡养3类[4]。在需求强度方面,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强度与需求弹性呈负相关关系[5],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弹性可分为强弹性、中弹性、弱弹性、无弹性、可弃类5类[4]。学者们发现老年人的医疗护理类需求强度最大,其次为精神慰藉类需求,生活照料类需求最少[6-7]。其次,对于特殊老人群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学者研究的对象侧重于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是农村中特殊的一类老年群体[8],由于缺少家人的照料和关怀,相对于非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意愿更为强烈,不少空巢老人甚至产生了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也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9]。失能老人是农村中另一类特殊老年群体[8],我国失能老人更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10],对服务需求则以医疗护理为首选,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失能老人都需要生活照料服务[11]。最后,在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方面,现有研究一般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经济情况等方面;家庭因素则包括家庭类型、子女数量、居住方式、代际关系等方面[4-12]。

通过阅读现有文献可知,现有研究多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致分为日常照料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3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缺乏细化。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将以上服务具体细分为7种服务,采用Logit二值回归法,分析不同因素对各具体服务需求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其研究内容。

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3.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选自于2018年北京大学开展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CLHLS),该项目范围覆盖全国23个省份,样本代表性较好。为保证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归纳、合并与删减,最终获得有效样本3 237个。所有数据运用Stata MP-64软件,利用Logit回归法,将所有变量一次性纳入回归方程,探讨不同因素对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

3.2 变量选取

因变量为“是否需要社区提供下列服务”。根据社区所提供养老服务的内容,将其分为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3个维度。生活照料服务包括起居照料、日常购物、法律援助;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居家护理与提供保健知识;精神慰藉服务包括心理咨询、组织娱乐活动。将“是”赋值为1,“否”赋值为0。自变量则包括社会人口经济学特征与健康状况等指标。变量选取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变量选取与赋值

4 结果

4.1 农村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分析

从表2可知,多数农村老人需要所在社区向其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各项具体服务需求人数占比均超过55%,这表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推广与实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消费市场。其中,最受农村老人关注的是居家护理服务和提供保健知识服务,有79.95%和72.97%的农村老人希望社区可以提供此项社会服务,排在最后的是日常购物服务,为56.47%。由此可见农村老人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最为强烈,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4-5]。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1和表3结果可知,总样本中女性老人、汉族、中龄及无配偶老年人居多,居住方式以与家人共住为主,受教育水平较低;在经济特征方面,养老保险覆盖率及家庭年收入偏低;在健康方面,多数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且从表2可知,农村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普遍偏高,由此可知,女性、中龄、无配偶、低教育及低收入水平的农村老年人具有更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

表2 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单位:人(%)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4.3 基准回归分析

如表4所示,在各模型中,Hosmer和Lemeshow检验的sig值均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各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较好。整体来说,各模型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解释力。具体估计结果详见表4。

表4 农村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回归结果

4.3.1 社会人口学因素。(1)性别。相对于女性老人,男性老人在娱乐活动服务方面有着更强烈的需求意愿。因此,在男性老人较多的社区可以多组织社会娱乐活动,满足老年人的运动需要。(2)民族。相较于汉族,少数民族身份的农村老人对日常购物、法律援助、提供保健知识与娱乐活动服务的需求更多。因此,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农村社区,要特别重视对老年人口日常生活、健康教育与精神娱乐需求的满足。(3)年龄。年龄与日常购物、法律援助、提供保健知识与娱乐活动服务需求均呈负相关关系,并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娱乐活动服务需求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一方面,高龄老人更加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和生命安全,与外界接触少,因此对日常购物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需求弱;另一方面,年龄显著影响保健知识教育服务和娱乐活动服务需求,这与人体生命发展特征相契合。低龄老人由于身心特征,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较高龄老年人下降速度较慢,所以更加关注社会娱乐活动和保健知识教育。因此,在低龄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娱乐活动和保健教育机会,在高龄老年人较多的社区则更应该集中于家庭护理、居家诊疗等服务,保证高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4)居住方式。居住方式主要包括和家人住在一起、独居、住在养老机构。通过回归结果可知,居住方式对农村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着强烈影响。独居、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对起居照料、日常购物、法律维权与心理咨询4项服务的需求要高于和家人住在一起的老人,可能是由于独居、机构老人更加缺乏亲情的关怀,需要外界的关注,这表明独居、机构老人对养老服务的要求更多。但由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制约了机构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农村养老机构在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等方面与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该适当加大政府投入和补贴;提高养老机构的运营服务水平,注重人性化服务;提高社会参与度,撬动民间资本的力量;加强对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保障力度[13]。(5)受教育时间。受教育时间与日常购物服务需求呈负相关关系,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受教育时间越长的老人,其日常购物服务需求意愿越低,反之越高。可能的解释是老人受教育时间越长,养老理念越先进,对老年生活的质量要求更高,不仅仅局限于日常需求的满足;老人受教育时间越长,学习能力越强,越能够接受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生事物,购物渠道也就更多元化,对社区提供的日常购物服务依赖性弱。(6)子女数量。子女数量与起居照料、日常购物服务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子女数量较多的老人相对于子女较少的老人对起居照料服务、日常购物服务的需求意愿更为强烈。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老年人得到的经济支持逐渐提升,养老服务购买力较强。

4.3.2 社会经济学因素。社会经济学因素,即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养老保险与家庭全年总收入。养老保险、家庭全年总收入与日常购物、法律维权、保健知识教育、娱乐活动服务需求均呈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养老保险还与起居照料、心理咨询服务需求呈正相关关系,并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有养老保险、家庭收入越高、经济状况越好的农村老人消费能力强,更倾向于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追求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因而对居家护理服务需求不足,但注重对健康知识的学习,因此对健康教育服务具有较高的需求意愿;另一方面,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老人具有更强的支付能力,更加偏好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由此对日常照料与精神慰藉服务存有较强的需求意愿。

4.3.3 健康状况。老人健康状况对日常购物、居家护理、心理咨询与起居照料服务需求具有负向作用,并通过显著性检验,且起居照料服务需求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对于不同健康状况的农村老人需要注重其多样化服务需求的满足。并且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和“好”的农村老年人仅占45.94%,而农村老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意愿又最为强烈。因此,政府要以社区为依托,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人健康水平。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农村老人普遍愿意接受社区为其提供的养老服务,对日常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均较大,其中医疗保健服务更是成为农村老人的首要需求。另一方面,影响农村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的,性别、民族、居住方式等人口学特征、养老保险与家庭全年总收入等经济学特征及健康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意愿。

5.2 对策建议

社会支持理论指出:社会支持网络密度与抗风险能力正相关。一个人的社会网络越丰富,就越能够抵抗来自外界的风险。养老群体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各方利用一定手段对其进行帮助,有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对此,建议主要包括两方面:(1)养老服务业属于“需求主导型”行业,提供养老服务应以老年人需求意愿与需求强度为依据,政府提供养老服务时应该尊重农村老年人口的异质性需求,满足农村老年人口的多样化需求。(2)优先满足农村老人需求强度高、需求弹性弱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匹配,从而构建完善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然而,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只涵盖了日常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3个维度,而安全保障服务对农村老人同样重要;同时在分析影响因素时,也仅探讨微观层面的影响,缺乏宏观因素的研究。因此,建议相关学者在未来研究进一步扩展研究内容,加强宏观因素分析,对农村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层次探讨。

猜你喜欢
照料居家购物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圣诞购物季
微生高的往事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