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探究

2022-09-13 08:28左家林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是运用新媒体技术最广泛的群体之一,如何构建新媒体思维,创新工作思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QQ表白墙为代表的虚拟社群打破传统面对面交流的壁垒,凭借其受众程度高、信息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日常交友乃至参与舆论表达的重要阵地。文章以QQ表白墙为例,通过分析其特征、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应的问题分别提出对策,旨在引发关于新媒体环境承载的话语表达的深层思考,促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迎来更加便捷高效的时代。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虚拟社群;QQ表白墙;大学生;思政教育;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6-0201-03

一、引言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交流方式,新媒体平台构建了人们表达自己需求和想法的虚拟场域。尤其是在信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具有受众广、效率高、匹配度强等特点的虚拟社群将人们连接起来。在纷繁复杂信息的冲击下,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群体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在未经思考、核实的情况下将这些不良信息公开至虚拟社群中。这些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新难题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而言是一个新的考验。

新媒体时代,虚拟社群逐渐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媒介,表白墙等平台表达的内心思想也映衬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积极或消极的情感都可能对应产生正面或负面的行为和想法,并极易在虚拟社群中形成集团化效应。文章以 QQ 表白墙为例,以期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从而稳步推进高校思政建设,扎实推进立德树人。

二、新媒体和虚拟社群概况

(一)新媒体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新媒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载体不断增加,概念也在不断延展。中文的“新媒体”一词是直接翻译英文的“New Media”而来。

当前,研究者们纷纷从各自的角度来解读新媒体一词。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新媒体是每个人之间的广泛交流和联系;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新媒体是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数字媒体,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信息处理而产生影响的传播形式。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技术及其内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就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及环境而言,新媒体主要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为公众提供信息和交流功能的新平台。

(二)新媒体的特征

1.便捷性

依托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有着惊人的传播速度。“根据摩尔定律和吉尔德定律,新媒体的传播与参与者和传播者都将呈现出数倍增长或指数上升的趋势,新媒体将对热点信息的传播发挥几何倍增作用。”[1]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让人们可以及时接收和传递信息,并更具有针对性。

2.平等性

新媒体的出现破除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壁垒,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新鲜的资讯和第一手的消息,从而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在这样一个空间场域中,每个人都拥有记者或受众的双重身份,通过网络技术既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又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这使得每个人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上下等级地位的概念被弱化,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这种平等性使大家更愿意在网络中传播信息,通过这種信息的反馈,高校思政工作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有效增强了信息交流的平等性,使学生愿意且能够与老师平等交流。

3.灵活性

媒介平台中包含着纷繁复杂的信息,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用户。人们在网络这个虚拟媒介中,没有固定的约束政策和标准的行为指南,加之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因此,人们发表的观点等都是不一致的。在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信息传播、信息获取、信息表达和信息交流会更加灵活多变,每个人都会是新媒体的主人。

(三)虚拟社区的概念

国内外对于“虚拟社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哈格尔三世(JohnHagelⅢ)和阿瑟·阿姆斯特朗(ArthurG. Armstrong)在《网络利益》一书中强调了虚拟社区的虚拟性。他们认为,所谓虚拟社区,就是一个通过网络来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交流的地方。在国内,有学者认为,虚拟社区是有着明确主题、互动性极强、信息资料相平衡的网上虚拟世界;还有人认为,虚拟社区是为网民提供一个对话、交流及交往服务的网上环境,文章探究的QQ表白墙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关于虚拟社区的界定表述不一,但有共同之处。一是认为它是人们依靠网络技术围绕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互动交流的空间场域,二是认为虚拟社区能够扩展人们新的交流方式,提供满足现实世界人们“另类需要”的服务。就目前而言,虚拟社区是将拥有相似或相同特质的人群,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与存在于共同传播环境的受众交流,从而满足自身需要而构筑的新型生活空间。

三、表白墙的功能

作为虚拟空间的代表性产物,顾名思义,起初表白墙只具有单一的表白功能,但随着使用人数越来越多,它的功能逐步延展为思想价值引领、学习交流、失物招领、热点话题讨论,甚至师生交流,其传播平台也由最初的QQ空间逐步扩展至微信公众号、微博社群等区域,但QQ空间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一)情感交流功能

表白墙最初的功能是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寻友需求。笔者统计整理常州某高校的表白墙于2021年3月至7月所发布的信息,发现出现比例最高的内容为“寻人”,即希望通过表白墙平台,寻找自己在校园里偶遇,却没有来得及或当时没有勇气上前交流的那个人。这说明校园表白墙的立身之本是其创建之初所具备的为大学生寻找适合的朋友或喜欢的伴侣的功能。除了表达感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境。通过向表白墙表达自己的困难来获得他人的安慰、鼓励甚至帮助,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还有助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同学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想价值引领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步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的一个重要阵地。相关文件指出,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播出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占领网络中心制高点。通过虚拟社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引导与规范,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很多同学会在建党百年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投稿,表白墙统一发出,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会针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评论区就会形成互动交流,对于参与者和浏览者,都可以看到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声音,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完善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规范个人的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

(三)信息传达输送

在以QQ表白墙为代表的高校虚拟社区中,信息传达输送的主要方面是失物招领、校内课程选择和校外学历提升课程咨询。很多学生丢三落四,经常遗失自己的个人物品,很多物件对其个人而言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通过表白墙,既能满足遗失者发布消息的需求,又能快速匹配到找物者,提高了失物招领的效率。此外,校内外的课程选择与咨询也是QQ表白墙的一个功能。高校表白墙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受众群体集中于本校师生,尤其是在校或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对于校内学习资源、校外实践资源、教师授课水平等都具有话语权。新生或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投稿表白墙来获得高年级学长学姐的帮助,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此外,通过多人共性的投稿,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交友与学习的双重需求,让他们不仅在线上,也有机会在线下学习交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统计南京某高校表白墙于2021年3月至7月所发布的信息,发现“课程”“老师”的占比较高,尤其是学期初和学期末两个阶段,对于教师课程质量的投稿数量明显增加。由此可见,表白墙为学术性信息的传达输送也作出了相当的贡献。

虚拟社区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交流群体是师生之间。2019年,南京某高校一名学生不慎损坏了放置在美术学院门外的雕塑,于是投稿该校表白墙,向该雕塑的制作老师道歉。几天后,该老师委托其他同学向表白墙投稿,表示自己在外出差,事情已知晓,并安抚了该学生的情绪,还友情提示以后不要边走路边玩手机。这样的互动交流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以此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教育与疏导,大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与感染力。

四、表白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表白墙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多数也是本校学生,出于各种原因,其可能在信息筛选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产生一些偏差,從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一)观念偏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但是扁平化、碎片化的信息快速传播,导致大众精读信息的能力下降,加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许多虚假信息、负面信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再现的形式离不开它的目的,也离不开流行着的那一种特定的视觉语言的社会对它的要求。”[2]从深层次看,受众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判断也会高度影响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充分以学生为本,设计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培育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资源,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此外,由于不同个体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可以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工作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场所,由辅导员、心理教师、专业教师等组建心理咨询队伍,与学生一对一交流,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可以利用网络渠道打通“线上+线下”的交流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

(二)舆论危机

诸如QQ表白墙之类的虚拟社区很难受到高校本身的监管,而多数学生没有受到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因此媒介素养较为淡薄,加之虚拟社区的匿名性,很多学生极易受到群体鼓动,对于学校内部一些未加证实的消息肆意评论,引发群体性的舆论危机。这就需要高校建立相应的网络监管机制,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时了解学校虚拟社区的舆论,做到早预防、早处理。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其合理使用新媒体来传播正能量。不信谣、不传谣,主动举报不良信息。还要教育学生遵守法律,主动消解通过新媒体了解到的负面消息和不良思想,努力增强自身媒介意识,并在日常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提高提取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

(三)引发心理问题

作为单向匿名的信息场,表白墙时常会为吸引流量发布未经核实的敏感信息,从而吸引大量“吃瓜群众”。《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3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以QQ表白墙为代表的虚拟社区的运营人员从主观上而言,基于吸引流量的目的发布不实信息,导致评论区充斥着对当事人的谩骂或嘲讽,极易导致当事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此外,表白墙的受众明确且广泛,在校学生经常被表白墙上的各种碎片化信息吸引,即使是深夜发布的信息,也可以引发热烈的讨论,这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下滑,精神状态不佳,从而引发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表白墙上充斥着形式多样的不良信息,学生如果独立思考能力不足,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导致个体的进一步解构,最终沦为网络信息洪流中的数据化个体,缺乏个人色彩[3]。高校要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利用“三微一端”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要提高表白墙运营者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自觉弘扬正能量,不发布有违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信息。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平台已然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活动场,高校虚拟社区应运而生。如今,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新媒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新媒体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因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也会不断发展,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未来,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增强网络育人的实际成效,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网络虚拟社区监管,使其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34(7):193-198.

[2] 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王晓珏,等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108.

[3] 常文倩.新型社交平台下的网络侵权行为:以高校热门的“表白墙”为例分析[J].法制博览,2020(6):47-48.

作者简介?左家林,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思政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