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指标、血钙及25-羟维生素D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09-14 02:36乔卿洲邓松旺曾凡高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7期
关键词:血钙结核脊柱

乔卿洲 邓松旺 王 勋 曾凡高 杜 准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 1 脊柱微创科 2 脊柱科 3 足踝科 4 创伤科 473000

脊柱结核是现临床综合治疗中难点之一,由于脊柱结核病灶椎旁易出现炎性、肉芽组织或局部骨质破坏产生后凸畸形、关节脱位等,可对脊髓造成压迫,并发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引发截瘫[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脊柱结核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学、诊断及治疗均已被明确,予以手术治疗可明确病灶严重程度及诊治[2]。

相关研究发现,骨代谢指标在脊髓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3]。其中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arboxy terminal 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CTX-Ⅰ)和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是国际推荐使用的全身性骨代谢的指标,对反映骨代谢水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4]。而相关研究发现,肺结核和脊柱结核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缺乏会增加脊柱结核易感、复发和进展风险[5]。此外,既往学者对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需予以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长期使用会影响患者进食,导致钙元素摄入降低,影响预后[6]。故本文就骨代谢指标、血钙及25(OH)D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中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就诊治疗的84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研究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9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5.21±9.37)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临床确诊为脊柱结核,并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修订的Frankel截瘫分级[7]显示均为D级以下;(2)临床资料完整且真实。排除标准:(1)非骨结核病变导致截瘫或神经功能障碍者;(2)存在甲亢、库欣综合征、慢性肾脏病、白血病等影响骨密度及骨代谢疾病者;(3)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影响骨代谢者;(4)严重精神疾患或痴呆等无法配合本研究者。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共96例,其中男61例,女35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55.72±8.51)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骨代谢指标、血钙及25(OH)D水平在两组间变化情况并记录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在随访时间内预后情况。

1.3 观察指标

1.3.1 预后: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修订的Frankel截瘫分级[7]评定标准评估预后。

1.3.2 BAP、CTX-Ⅰ、25(OH)D及血钙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在检测当日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全血5ml,采用3 000r/min高速离心10min后分离血清,在-80℃冰柜中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AP、CTX-Ⅰ、25(OH)D;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钙;所有操作均按照试剂盒上操作步骤进行。

1.4 随访方法 本研究随访从患者治疗开始,为期2年,截止于2020年6月。患者的随访时间分布在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71±5.93)个月。对患者随访的方式主要采用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及患者来院复查为主。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骨代谢指标、血钙及25(OH)D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血钙、CTX-Ⅰ、B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骨代谢指标、血钙及25(OH)D水平比较

2.2 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预后情况 84例患者治疗后2年随访显示,Frankel分级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其中,处于D、E级患者57例(67.86%),处于D级以下患者27例(32.14%),根据患者Frankel分级情况将D、E级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将D级以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见表2。

表2 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预后情况

2.3 影响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积极治疗、早期康复治疗、血钙、25(OH)D、CTX-Ⅰ、BAP水平等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影响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2.4 影响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无早期康复治疗、无积极治疗,以及血钙、CTX-Ⅰ、BAP水平异常升高和25(OH)D水平异常降低为脊柱结核伴截瘫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影响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中治疗难点之一,由于该类患者病情的复杂,可伴有贫血、心肺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症状,一旦发生截瘫,不仅加大治疗难度,还会影响患者预后[8-9]。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脊柱结核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脊柱结核可继发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10]。CTX-Ⅰ是Ⅰ型胶原羧基末端的降解产物,来源于破坏成熟的骨质中,是Ⅰ型胶原特异成分,对反映骨吸收情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1]。而BAP作为碱性磷酸酶同工酶之一,由成骨细胞分泌,是成骨细胞活性增加的重要标志,有利于骨的形成[12]。相关研究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进行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普遍的骨代谢异常,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一种有前景的非侵袭技术,能够动态地反映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对判断该病病情与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3]。类似的,相关学者对脊柱结核半截瘫患者破骨细胞标志物血清β-CTX水平检测显示,其β-CTX水平明显高于外伤性脊柱骨折伴截瘫组、脊柱结核不伴截瘫组及正常健康组人群[14]。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且CTX-Ⅰ、BAP水平是影响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CTX-Ⅰ、BAP水平与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密切,CTX-Ⅰ、BAP的检测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预后评估中有着一定的潜在价值[15]。

维生素D的表达与骨骼代谢、炎症、感染及免疫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6]。相关研究指出,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由于户外活动的减少及其他加剧体内因素的作用,导致皮肤合成维生素D含量下降;同时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患者治疗中需口服多种抗结核药物,易出现肠道不适,影响进食,使患者食物中维生素D及钙元素摄入缺乏[17]。研究表示[18],25(OH)D 可增强肺结核患者固有免疫反应,对肺结核患者体内结核杆菌的增殖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 25(OH)D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考虑与体内 25(OH)D 水平降低导致体内免疫保护及免疫损伤失衡,免疫损伤作用增强,而免疫保护作用减弱,造成脊柱局部组织的过度损伤、病变程度加重有关。有研究表示[19-20],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血清钙水平仍维持在正常水平,与体内甲状旁腺激素和降钙素相辅相成维持着血钙水平的相对恒定有关。与本研究存在一定存出入,但关于血钙在脊柱结核伴截瘫疾病进展中的具体机制尚无定论,后续仍将继续深入研究。此外,本组研究发现患者无早期康复治疗、无积极治疗、血钙、CTX-Ⅰ、BAP水平异常升高、25(OH)D水平异常降低为脊柱结核伴截瘫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血钙、CTX-Ⅰ、BAP、25(OH)D水平参与机体免疫应答机制可能加速疾病进展,故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对合并危险因素患者的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骨代谢指标、血钙及25(OH)D在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中呈异常表达状态,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猜你喜欢
血钙结核脊柱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分析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浅谈脊柱“S”曲线
同学,你的脊柱还好吗?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高、低通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血钙测定结果比较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