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古保在路上

2022-09-16 07:03丁云
现代苏州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沧浪街坊

记者 丁云

干将路以南的学士街,近来新增很多时髦个性的小店。在江南最舒坦的秋季,坐在店门口聊聊天看看风景,视线越过眼前的一河一街,就落在越来越有姿有色的32号街坊。

一个古城保护委员会和两个《保护条例》

时光飞逝,已逾十年。2012年,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合并设立姑苏区,同时建立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理范围与姑苏区行政区划范围一致,负责古城全面整体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古民居、古城墙等历史遗存和古城风貌统筹保护。2017年,姑苏区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由原17个街道整合为8个街道,进一步整合推动古城保护管理力量下沉,形成整体保护古城全区“一盘棋”的新格局。其间,苏州市设立古城保护办公室。保护区、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同时挂苏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牌子。

同期,苏州历史上首次就“古城保护”专门起草法规《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针对性地解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定位,管理体制,保护对象,保护措施等问题,为日后构建完整的名城保护法律体系起统领作用。2018年3月1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与《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根据《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要求,2019年保护区范围内首次对保护对象开展普查,以19.2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为重点区域,转战8个街道、137个社区开展具体实施,完成了对保护区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筑、古城墙等19类保护对象的全要素信息采集,共计收录保护对象数据9.7万余条,绘制图纸4000余张,筛选利用照片8000余张,形成首份《苏州国家历史名城保护区保护名录》,同时建立古城保护信息平台。

随着普查队伍走街串巷,直达古城毛细血管,《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影响力日益深入民间。

小巷大院的古井分类保护

走进古城的街巷院落,绝大多数古井上都覆盖着井盖和号牌,沧浪街道道前片区有133口这样的古井。2016年,区古保委就古井保护提出两步走设想:第一步排摸,第二步进行分类保护。“当年辖区内古井较多的街道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李伟说。他2015年到姑苏区沧浪街道工作,一直负责对接古保条线。

因为辖区内的古井数量在区内占比不算最多,沧浪街道率先拿出了一个分类保护方案,后来整个姑苏区古井保护就采用了该思路:即将有一定历史年代,井圈上有刻字、铭文等字样,保存价值较高的作为一类古井,除了进行清淤等基本规定动作之外,同时进行周边景观提升,包括重新处理古井周边排水,修复缺损的井圈、残破的道板等。

“有的井圈因时间久远还出现了沉降,要从底下把井圈完全翻出来,并重做井壁,不过我们街道不涉及这种情况。”李伟说。

第二类古井主要是在公共大院里面。“沧浪街道主要以道前片区为样板,将在游客游览线上的院井作为二类古井,结合社区整体改造进行保护提升。”

三类古井就是居民家中的私井,进行最基本的清淤工作。

2017年至2018年,姑苏区在古城内实施古井分类保护项目。如今,街道负责古井的日常维护,像沧浪街道,一有异样,居民报到社区,社区就会联系志愿者团队“义泉古井队”为民排忧解难。

32号街坊的历史性保护更新

32号街坊就位于沧浪街道道前片区内,由干将西路、养育巷、道前街与学士河划出的这么一个街坊里,蕴藏大量明清与民国建筑,多处省市文控保、文物登录点单位:最瞩目的莫过于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畅园,此外,富郎中巷里有近代革命家、国学大师沈瓞民故居,盛家浜里是陶氏宅园和舒适故居,庙堂巷里除了畅园,杨荫榆故居也在其间,瓣莲巷里是洪钧祖宅、清微道院、曹沧洲祠等,还有着更大体量的近30年来改造的体现传统风貌的房屋。

苏州是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32号街坊又是苏州古城内两个试点项目之一。成片的传统民居真实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历史文脉,进入新时代,又面临民生不得不改善的境况:户均居住面积不到40平方米,一些老房子早已破旧不堪。

2019年,32号街坊启动搬迁,创新性地启用了“保护更新”的改造模式,即保护优先,城市的主要肌理不能变,古宅的风貌不能变,在此基础上更新,提供现代人居住必备的生活机能,让建筑焕发活力,持续发挥功用。2016年开始前期研究,2017年专为承担该项目探索该模式的公司成立,当年6月改造项目实质性启动。首先适度搬迁,从整个区域里挑选一些宅院迁走住户,宅院修缮后重新规划功能,人口密度就降低了。同时改造基础设施,植入功能,“微”调整区域内人们的生活动线,达到改善居住环境的目的。“一部分房屋空置下来以后,或许可以探索建设一些公共车库,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问题。”李伟说。社区最关注的仍是民生问题。

改造项目还在进行之中,但成果已有端倪,周围隐隐已出现了宝藏商业地段。

为姑苏古城数字化“造像”

改造项目正加紧进行之时,2021年3月,“古城细胞解剖工程”从32号街坊开始启动。这一传统民居、历史建筑信息采集项目是在首次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古城保护信息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内容之一。

按照街道社区的经验,以往只有名人故居主要文控保单位才会做详尽调查,且偏重于历史名人文化;但此次配合的信息采集把传统民居作为了重点,不光对人调查,对房屋建筑也探究仔细。“工程当时要求入户追根溯底,入户率要达到95%,沧浪街道最后达到了98%。”背后是大量居民志愿者的深度配合。街道也认同这项艰苦工作的重大意义。“房子里有居民住,每时每刻就会变化,这边拆掉点儿,那边装台空调,历史的痕迹就不停地被磨灭。所以先把痕迹记录下来。”此外,工程摸底房屋的居住情况、居民的使用需求,收集房屋的消防安全等各类隐患,都便于更好地改造。

专业项目团队对街坊内的传统民居、推荐历史建筑开展了调查研究、甄选和梳理,对街坊公共空间内的古树、古井、古牌坊、古驳岸、地名等历史要素进行了拾遗补阙。信息采集数据经处理,形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数据库,同步挂接至古城保护信息平台,最后分街道、社区、街坊呈现保护对象数据及分布,为保护对象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此外,古城保护信息平台二期项目还包含“文物建筑DNA结构建模工程”,利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等现代科技设备,对居住类文控保建筑空间信息采集,形成文物建筑数字化模型。首批三茅观巷沈宅、叶天士故居、洪钧祖宅、陆润庠故居4处体量大、历史价值高且居住密集的文物建筑,已可在古城保护信息平台上实现一键“云游”老宅,同步为今后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精密数据,为开展苏式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沧浪街坊
基于城市发展机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
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分析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以街坊为单元的老城区微更新方法研究
——以柏林Kreuzberg 地区为例
走进文化遗存 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遥古城
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岁末感怀
百万庄小区街坊调研及街区改造设计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只见沧浪不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