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域下秦皇岛旅游演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2-09-16 05:46高永鹏刘伯书
旅游纵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山海关文化公园秦皇岛

高永鹏 刘伯书

(燕山大学,河北秦皇岛 066004)

引言

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2018年3月,原国家旅游局和原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表明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文化和旅游部独立出台和联合出台的政策文件可以明显看出文化和旅游在产业培育和产业发展各个方面融合发展的趋势,“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正逐一体现。“十四五”期间,在推进文物和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旅游演艺。在文化产业被高度重视的当下,发展文旅产业,打造实景演出,秦皇岛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秦皇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目标的引领下,秦皇岛旅游演艺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秦皇岛打造北方演艺之都“三个一工程”

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列入议题,标志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历史建设新阶段。2021年8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长城国家公园建设进入快速推进时期。2022年4月,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专题发布会,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按照《秦皇岛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工作要点》,全力打造一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

在长城国家公园建设阶段,秦皇岛市已入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山海关区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挖掘、提炼、整合山海关长城文化内涵势在必行。长城文化的呈现需要一个载体,而旅游演艺就可以将文化和旅游结合在一起。可以借助国家大力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历史机遇,通过“三步走”,打造秦皇岛市北方演艺之都。“三步走”就是“三个一工程”(见图1):短期打造“一剧”(实景演出),中期塑造“一城”(山海不夜城),远期缔造“一都”(北方演艺之都)。

图1 秦皇岛打造北方演艺之都“三个一工程”

(一)打造“一剧”

以长城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以长城文化为依托,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以实景剧场为载体,通过沉浸元素的艺术呈现手法,讲述山海关的历史人文,打造《天下第一关》沉浸式实景演出。“沉浸式实景演出”是当今先进和前沿的实景演出方式。旅游演艺产品在舞台和场景营造层面的创新性发展,促成了旅游演艺过程中的主客交融,目标在于寻求作品与观众间更深刻的联结方式。“沉浸式实景演出”的艺术特点包含三点:第一,匠心独运的剧场搭建;第二,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观看演出路线;第三,多线索叙事结构。沉浸式是一种体验方式,这种体验方式可以和任何艺术形态进行嫁接,甚至可以和任何商业形态进行嫁接,其核心重在体验。《又见平遥》的成功,可以为山海关“沉浸式实景演出”提供有力借鉴和支撑。秦皇岛市要想发展全域旅游就必须解决冬季旅游短板的难题,这个难题主要包括气候和流量,可以借鉴“又见平遥”模式,在长城国家公园选址,搭建独立剧场,以此补足冬季旅游短板。

旅游演艺设计需要突破传统旅游演艺对内容表达的限制,让深刻的思想浸入形象化的演出场景表达中,产生写意象征和虚拟联想,生成具有现代性的人文观察和生命思考,形成意义体验。关于主题,可以围绕长城文化,以历史人文为主线,重点关注孟姜女(爱情)、戚继光和吴三桂(历史人物)、闯关东(人口大迁移)、山海关保卫战(革命文化)等元素,梳理山海关长城的文化脉络,并加以挖掘整理,提炼山海关长城文化IP。

(二)塑造“一城”

以山海关古城为中心,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塑造“山海不夜城”。2019年是“中国夜游经济元年”,夜游经济正在改变旅游产业的消费格局。在众多夜游经济中,西安“大唐不夜城”所创造的价值巨大,需要学者深入研究。山海关古城是中国著名的古城,其开发价值不可估量。对于山海关古城的开发应重点关注长城文化的IP研发,实行“1+N模式”,打造“明清文化体验城”,从艺术与产业两个维度进行开发。

“1”即为IP内容。艺术是旅游演艺产品的核心,也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挖掘长城文化IP,以演艺为依托,对山海关古城进行艺术布局,打造“本土乐队舞队表演区”(打造本土艺术家和流量明星,提高话题度)。增加表演与数字多媒体技术融合,如新媒体技术与舞蹈艺术已经有了相互渗透、融合与共生的发展,舞蹈艺术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不断突破、创新,而新媒体技术可以在舞蹈表演中发挥自身的优势,由此产生的审美效应也使人们对舞蹈艺术、新媒体技术有了更深的认知与体验。可打造“明清文化体验区”,用数字技术制造沉浸式艺术场景,如邀请世界顶级“teamLab”团队在山海关景区建立数字互动装置,使受众与环境发生互动,进一步强化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打造非遗手工制作区,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交流场景,如邀请微景天下团队开发的全媒体沉浸式交互展示系统在古城搭建互动平台,展示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沉浸式艺术互动;打造人偶彩车巡游区,用“夜间巡游”打造沉浸式夜间场景,利用大连博涛文化有限公司开发的仿生机械打造全新古城巡游“夜间演艺巨兽”,结合山海关历史,借鉴《山海经》相关内容,打造“巡游文化”,打造火热“夜经济”,开辟新增长点增长极。另外,可打造两大主题演出,一是迎宾情景表演,这一中小型实景演出强调互动式和多点式;二是改进天下第一关光影秀,利用动态影像仿真、幻影特技、全景式数字影像技术等,将第一关城墙与其他城墙、鼓楼等进行串联,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光影秀。

“N”为多业态产业集群。产业是根基,是文旅融合的“命脉”。以山海关古城为中心带动周边文创、酒店、餐厅、酒吧等商业业态发展,实行基于目标受众的长城品牌联合营销,使IP向商品化衍生(商品授权)和向空间化衍生(空间授权)方向发展,为旅游演艺衍生艺术作品和品牌本身创造更多价值。

(三)缔造“一都”

秦皇岛旅游演艺产业的终极目标是缔造“北方演艺之都”,通过布局旅游演艺,将秦皇岛缔造成北方演艺实验区。未来秦皇岛可以构建成四大片区:以山海关区为中心的古城演艺片区;以海港区为中心的邮轮演艺片区;以北戴河区为中心的滨海演艺片区;以昌黎县为中心的民俗演艺片区(见图2)。

图2 秦皇岛旅游演艺产业四大片区

随着大众文旅消费需求大幅增加,旅游演艺正成为目的地新标配。许多游客将旅游演艺作为旅游过程中体验当地文化必不可少的环节。口碑好、名声大、有特色的旅游演艺成为游客的首选。目前,提出打造演艺之都的城市有上海、杭州、西安、张家界、海口、桂林、横店、合肥、重庆、甘肃等,这些城市大部分为南方城市。北方市场的空缺,为秦皇岛旅游演艺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因此,秦皇岛市要以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为契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将秦皇岛打造成“北方旅游演艺产业之都”。

二、秦皇岛旅游演艺产业发展战略

通过上文的梳理和分析,秦皇岛市要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而旅游演艺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因此要高度重视旅游演艺发展,依托“一个核心、三维创新”打造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一)一个核心

要聚焦旅游演艺产业,夯实秦皇岛文化IP系统开发与经营能力,注重秦皇岛文旅产业链布局。积累本土文化资产,打造一批具有燕山底蕴、大海气魄、长城风骨、港城韵味的文艺精品,构建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促进商业变现。

(二)三维创新

一是文化生产新思维,要转换文化生产的方式方法,借鉴当下前瞻技术,将文化要素转化成资本要素,发展新型旅游演艺项目;二是文化产业新协作,布局产业链,关注艺术与产业融合,创造商业价值;三是文化科技新生态,注重新科技在旅游演艺中的应用,自主研发与之匹配的硬件设施与服务体系,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掌握话语权。

三、结语

文化与科技推动旅游业升级,旅游业又能够推动文化的传播,通过旅游演艺产业融合研究,打造“1+N”的互联模式,构建专业化、品牌化、规范化、平台化、有层次的文化旅游体验运营模式,是推动秦皇岛旅游演艺产业开拓创新的根本动力,更是打造秦皇岛旅游演艺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招。本文以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为出发点,就秦皇岛旅游演艺产业的开拓创新进行有益探索,提出利用旅游演艺打造“一剧”,用“一剧”创建山海关“一城”,用“一城”筑造北方演艺“一都”,将秦皇岛打造成北方演艺之都,为秦皇岛省长城文化战略实施提供支持,推动秦皇岛尽快建成国际一流旅游休闲度假型 城市。

猜你喜欢
山海关文化公园秦皇岛
山海关水关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收复山海关(油画)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2019《中华诗词》第16届秦皇岛·金秋笔会在秦皇岛举行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