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居民对事件旅游的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例

2022-09-16 05:46
旅游纵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大展摄影居民

乔 馨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引言

事件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新兴且特殊的旅游形式,以各种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也有学者称其为“节事旅游”或“节庆事件”。国内相关研究随着国际性节事活动的举办,关注重点从最初的经济效应向多方面效应转变,且相关研究案例多为大型事件活动,关于区域型的小型事件活动研究则较少。关于旅游地居民的感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颇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巴特勒(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道科西(Doxey)“愤怒指数”、旅游发展阶段理论等; 国内相关研究兴于20世纪90年代,理论方面的研究多是对国外理论的梳理与总结,案例研究则注重对多个案例的探讨,在其中寻找普适性的结论。旅游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主要在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本文基于此,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为例,开展当地居民感知相关研究。

一、研究区概况

平遥古城地处我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迄今为止我国古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于2001年开始设立,随着举办届数的增加,其影响力与日俱增,使平遥古城的旅游吸引力、国际知名度更上一个台阶,在事件旅游的研究中颇具代表性,但是相关研究大多忽略了平遥当地居民。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

笔者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确定问卷调查的对象、陈述项,进行抽样调查,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得一手数据。同时,通过走访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将访谈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相结合,作为数据分析基础。

2.SPSS统计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影响居民感知的因素,区分居民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感知类型。

(二)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实施以平遥当地居民为基础,内容主要分4个部分:人口统计学特征,平遥当地居民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经济影响感知、社会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调查问卷一共有29个陈述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打分。本次调查问卷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发放,于2022年5月18日至5月20日在平遥古城线下发放问卷,于6月8日至6月12日在网络平台线上发放问卷,一共发放202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5.1%,问卷信度0.934。192份样本覆盖多个年龄段,学历、职业、收入等级与居住时间不等的居民,以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及客观性。

三、平遥当地居民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感知差异因素研究

本文主要利用平遥当地被调查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别与经济影响变量、社会影响变量、环境影响变量进行两两相关分析。

(一)平遥当地被调查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经济感知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居民的性别与经济感知各项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均为正值。居民的年龄与除“增加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之外的项均有显著关系,年龄越大,感知越强烈。居民的学历与“增加了本地就业机会”“增加了本地居民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影响变量显著相关,其中学历与“增加了本地居民的收入”项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项的相关水平一致,且为最高值,即学历越高对这两项的感知越强烈。居民的职业与经济影响感知各项均无显著相关。居民的月收入除了“促进了当地房租、物价的上涨”项,与其他影响变量均显著相关,与“增加了本地就业机会”项的显著相关水平最高,即月收入越高,感知越强烈。居民的居住时间与经济影响感知各项均显著相关,且都为正值,其中与“增加了本地居民的收入”项相关程度最高,即在本地居住时间越长,感知越强烈。居民的性别和在本地居住时间与经济感知各项影响变量的相关程度最高,即为居民对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经济感知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整体来说,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居民经济感知显著相关,但相关程度一般。

表1 平遥当地被调查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经济感知影响因子相关分析(N=192)

(二)平遥当地被调查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社会感知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居民的性别与社会感知各项显著相关,均为正值,与“提高了平遥的形象和知名度”相关程度最高。居民的年龄、学历和职业与社会感知各项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居民的月收入与“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效率”“提高了平遥的形象和知名度”“促进了本地居民思想观念的进步” 和“促进了多种文化在本地的融合”影响变量显著相关,其中与“提高了平遥的形象和知名度”的显著相关程度最高。居民在本地居住的时间与“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效率”显著相关水平最高,即月收入越高,感知越强烈。综上所述,居民的性别和在本地居住时间与社会感知各项影响变量的相关程度最高,即为居民对平遥国际摄影展的社会感知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

表2 平遥当地被调查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社会感知影响因子相关分析(N=192)

(三)平遥当地被调查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环境感知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居民的性别与环境感知影响变量各项显著相关,均为正值,与“增加了政府的环保意识”相关程度最高。居民的年龄、学历和职业与环境感知各项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居民的月收入与“增加了居民的环保意识”的显著相关水平最高,即月收入越高,感知越强烈。居民的居住时间分析结果与居民月收入分析情况一致。综上所述,居民的性别与环境感知各项影响变量的相关程度最高,即为居民对大展社会感知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

表3 平遥当地被调查居民人口统计学特征与环境感知影响因子相关分析(N=192)

(四)平遥当地被调查居民感知影响因子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直接比较各事物之间的性质,将性质相似的事物归为一类,而把性质差别大的归入不同类的一种分析技术。本文利用聚类分析对调查对象进行类型划分,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192份问卷进行分析后,结合上述学者理论将调查对象分为三类:消极者、中立者、支持者。

第一类为消极者,共29人,占比约15.1%,比重最小,该类居民对各项影响变量感知均值为1.41~1.79,反向题中各项影响变量感知均值为4.03~4.52。说明部分居民对于大展的负面感知强烈,该类居民可作为改进大展的参考者,特别是在其社会效益方面的改进。改变这类居民的态度对于大展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类为中立者,共104人,占比约54.2%,比重最大,该类居民对各项影响变量感知均值为3左右。说明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于大展持有保留态度,从侧面显示大展虽然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效益,但是居民感知不明显。第三类为支持者,共59人,占比约30.7%,比重居中,该类居民对各项影响变量感知均值为2.00~2.37,反向题中各项影响变量感知均值3.92~4.31。说明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于大展的正面感知强烈,该类居民的态度反映了大展的正面效应。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如果居民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其付出成本,那么居民对旅游就会持支持态度;如果居民获得的收益小于其付出成本,那么居民对旅游持消极态度,该理论一定程度上适用本文所得结论。

四、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可持续发展需从四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引导。面对旅游发展给当地带来的通病,较为有效的措施就是政府的直接管控。其次,倡导多方参与,建立旅游全民参与机制。良好的旅游地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居民的参与度不够会使居民缺乏共同建设美好社区的责任感,建立旅游全民参与机制,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生活的幸福感,而且会增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魅力。再次,统筹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在进行管理与引导时,应根据居民的建议进行统筹规划,将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效益相结合,立足整体,着眼未来。最后,注重与本地文化内涵的结合。弘扬区域文化,首先要有明确而鲜明的文化定位,立足于平遥古城的文化特色,加大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与其的结合力度,充分地发挥其旅游吸引力。

猜你喜欢
大展摄影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入会作品选登
第九届CIT大展已圆满落幕 热切期待明年第十届CIT大展
2017年值得期待的海外艺术大展
你睡得香吗?
最美的摄影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