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居民意愿的传统村落旅游 发展策略研究

2022-09-16 05:46
旅游纵览 2022年9期
关键词:清潭村落居民

李 玲

(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校,福建南平 353007)

引言

传统村落作为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活态保护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传统村落的标杆作用,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传统村落迎来历史发展机遇。2022年1月,国家出台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指充分挖掘乡村各类资源,结合政府宏观导向,构筑一个振兴型的发展格局,以此来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利好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形成“产业兴乡 文旅活乡”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村落的主体是当地居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只有在了解当地居民意愿的前提下,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居民的诉求,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居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文章以现有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将浙江省宁波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清潭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清潭村作为研究区域,进一步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居民意愿的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策略,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为推动传统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一、传统村落概述

传统村落在国外主要是被称为乡村聚落、村庄等,国外学者早在1841年就开始了对乡村聚落的探讨研究,包括乡村聚落形成规律、空间分布、保护利用等,研究范围广,研究体系较为成熟。我国学者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始于20世纪90年代,笔者以“传统村落”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对搜索到的13952篇论文的发表年度进行分析,发现从1992年到2011年,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较少;但是随着2012年我国从国家层面开展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且在2013年提出制定保护传统村落的制度,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传统村落,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开始增长,可见国内学者对传统村落的研究离不开宏观政策的引导。传统村落的研究内涵丰富,从受关注之初,各个领域的学者都从自身的专业出发对传统村落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在传统村落历史进程方面,杨建将传统村落研究进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以传统村落保护为背景的研究萌芽期(1992—2012年)、以传统村落发展为目标的研究成熟期(2013—2017年)和以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繁荣研究阶段(2018—至今)。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研究主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研究视角包括影响因素、空间分布特征、分布类型、分布格局、空间分异等,许建和等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城乡不均衡的特征。随着国家对传统村落的重视,很多学者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作为着力点展开研究,张鸽娟等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探究写生基地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策略,说明学者开始从人文的角度关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在传统村落开发模式上,发展旅游是一种双赢的选择,李腾从全域旅游的视角研究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开发策 略,为平衡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关系提供了思路。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是保护的主体,也是开发的主体,但是笔者分别以“传统村落+居民”和“传统村落+村民”的词语组合进行检索,文章较少,本文研究基于居民意愿的旅游发展策略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研究区概况

清潭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北部,临近旅游景区,往东南6 km是南溪森林温泉,往东8 km有雁荡山旅游胜地,旅游开发潜力较大。2003年,清潭村被评为宁波市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清潭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旧区村落保存较为完整,历史建筑以古民居为主,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历史遗存。清潭村的村落格局也颇具特色,依山傍水,村中有一条清溪将村落一分为二,形似八卦中的分界线,分出“阴阳两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清潭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清潭村居民意愿特点

(一)传统村落居民保护感知受居住条件影响较大

清溪村历史文化悠久,存在较多的古建筑,但是目前大多出现了衰败的迹象,一种是自然性衰败,古建筑多是木质结构,年久失修,经风吹日晒,加之白蚁侵蚀,出现衰败现象;另一种是建设性衰败,当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古建筑的野蛮修缮,使其失去原有的机理,加上传统村落的人地关系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村民为了建设新房,将古建筑推倒重建。清潭村古民居建筑衰败现象较为严重,其中不乏历史价值较高的历史建筑,如三鉴堂、石板明堂、长道地等。笔者在研究清潭村居民的保护意愿时发现,影响居民意愿的因素很多,其中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影响最为显著,居住条件还影响居民对传统村落的心理依恋程度,居住条件好的居民对传统村落的依赖程度更大,更愿意参与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

(二)传统村落居民的保护意愿偏弱

地方依恋是人们与某个特定地点之间产生的情感联系,人们在一个地方居住久了,会产生长久留在这个地方的意愿,并且会因为留在此地而感到舒适和安全,地方依恋是特定地方产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三方面的集合,包括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

笔者对清潭村居民进行访谈发现,年长且长期居住在清潭村的村民普遍认为村子里舒服,且对本村的历史文化价值认同度高,希望政府能够保护本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当问到谁应该是古村保护的主体时,大多数人认为是政府,由此可见,地方依赖感强并非主人翁意识强,传统村落居民保护意识弱。

(三)传统村落居民对旅游发展持乐观态度

同类型传统村落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取得成功的例子激励了当地居民,传统村落居民对本村发展旅游产业存在一种乐观心理,他们普遍认为发展旅游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四、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策略

(一)划定核心保护区,置换核心区居民,改善传统村落居民的人居环境

居住条件是影响居民保护意愿的重要因素,居住在古建筑里的村民,由于居住环境较差,生活不方便,不希望古建筑被保护起来。而当地的宅基地政策规定,一户人家只有一块宅基地,这就导致很多古建筑现在的拥有者私自将古建筑拆除以便得到建新房的宅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传统村落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宅基地紧张的问题,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原本在城市生活的农村人返回乡村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人口的回流必然加剧传统村落人地紧张矛盾,因此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基于当地居民的保护意愿,首先要缓解人地矛盾,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方式,划定核心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在保护区之外划定新村用地,置换出核心保护区的居民,从而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居民保护传统村落和参与传统村落发展的积极性。

(二)加强传统村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传统村落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清潭村虽然距离乡镇不远,但是进出村庄只有一条村道,未设置旅游服务中心,缺乏餐饮、住宿等场所,旅游发展基础设施不足成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建立健全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当地政府对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应给予财政资金的支持,同时可以创新资金筹集的形式,充分吸纳当地企业、当地居民,尤其是当地的乡贤以众筹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加强传统村落道路、民宿、停车场、公共厕所以及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其次是旅游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满足游客旅游要求,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在促进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同时为传统村落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三)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创建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

传统村落蕴藏的历史文化、景观价值能够满足现代旅游中人们对传统的、地域性的文化体验需求。传统村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基于地理位置、风土民情等积累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这些独特的文化因子可以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从而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体验,清潭村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据《里岙张氏宗谱》记载,里岙张氏为汉代张良嫡传后裔,大约在五代十国战乱中迁入此山中,耕读传家,知书明理。方孝孺、许士修、芦原质多次到清潭村讲学,并写下了《娱静楼记》。基于清潭村的文化因子,当地可以充分挖掘“耕读传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清潭村的风水文化、古建文化、耕读文化等,建立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

(四)引进专业的旅游运营团队,协调各方利益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涉及政府、当地居民、村集体、外来企业、旅游相关企业等利益主体,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协调各方利益是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处理好当地政府、居民以及旅游相关企业三者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很多企业看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纷纷将资本投向传统村落,当地政府也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传统村落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构建包括政府、旅游相关企业、当地居民在内的良性互动旅游发展模式,当地政府起着政策支持、宏观指导的作用,规定旅游发展红线,统筹规划、科学管理,避免因过度开发造成传统村落的人为性破坏;旅游相关企业具有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进驻专业性的旅游运营团队,协调各方利益,科学化、专业化、经营化地开展传统村落旅游,为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提供智力和资金支持;当地居民是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主体,当地居民普遍对发展旅游业具有信心,加之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视野已经打开,热情也已经点燃,其可以通过开民宿、制作手工艺品、村民持股等直接或者间接的形式参与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从而获得利益,同时培养村民的文化意识,实现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各方的共治共享。

(五)创新旅游形式,满足游客体验性、参与性旅游需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增多,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新时代的旅游者更倾向于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体验式旅游模式,传统村落较之于普通村庄,拥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中可以创新旅游形式,提高游客的文化体验水平,吸引游客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清潭村的古戏台很多,可以在修缮之后,确保不破坏古建筑的前提下,引进专业表演团队进行当地戏曲表演;和当地高校进行合作,开展暑期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吸引绘画类大学生到清潭村写生,吸引艺术类大学生创作清潭村的艺术形象;展演当地美食的制作过程,让游客体验当地美食的制作过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设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提高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游客的重游率。

五、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迎来了关键期。但是,也要看到传统村落首先是当地居民的村落,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都要从当地居民的意愿出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划定核心保护区,置换核心区居民,改善传统村落居民的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创建独特的旅游发展模式,引进专业性的旅游运营团队,协调各方利益,创新旅游形式,满足游客体验性和参与性需求,促进传统村落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清潭村落居民
云泥(三)
石器时代的居民
云泥(六)
于浮躁中找寻那一方清潭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你睡得香吗?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