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江南,光影变迁

2022-09-16 07:03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22年17期
关键词:山塘影调老外

记者 亦安冉

在一种古老的摄影法“湿版摄影”法里,所有的影像只有黑白和中阶的灰。在苏州,有一位摄影师李鸣华,用湿版的黑白光影还原江南的人和景。

多年前采访李鸣华的时候,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虽是黑白却很惊艳的图片。那个时候,李鸣华入行湿版摄影的时间还不长,他是从2013年开始学习用湿版工艺进行拍摄的。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工艺选择上,除了湿版摄影,他也做一些古典印相,譬如铁银印相,铂钯印相等,传统的胶片和现代的数码摄影也一直在使用。苏州这十多年的光影变迁,在他的镜头里,有点特别。

湿版摄影圈子越来越大

众多的摄影方式里,李鸣华特别喜欢的还是湿版工艺,因为简单且纯粹。

1.湿版摄影特有的影调风格,表现古朴的景观,很是相得益彰,比如相城的这处粮仓

湿版摄影法是拿玻璃或平板的材质当底片的摄影技术,这是一门来自18世纪的古老摄影技术,在干净的玻璃或平面上涂上火棉胶为主材的溶剂,再浸入硝酸银,取出,趁着湿的时候进行拍摄,然后显影、定影。这种摄影法也被称为火棉胶摄影法。

据李鸣华介绍,湿版摄影是通过卤化银的感光特性,感光过的卤化银变成银子,还原成银子,高光的地方,银子愈发亮,没有感光的地方在定影的时候会被洗掉,就会呈现出黑色。“通过黑白灰的构建,形成一幅照片,用金属银体现高光,体现明暗对比,充分曝光时,银子特别亮,细节清晰,非常令人着迷,不过也介于这个特性,湿版没有彩色,最多只能体现灰阶。”

李鸣华的摄影工作室,一直在古城区,主要作暗房用,除了做湿版暗房,还做胶片的冲洗和放大。工作室是李鸣华的创作场所之一,可以进行简单的拍摄活动,也常常作为影友们的活动场所。2016年的时候,在苏州做湿版摄影的只有四五个人,讨论理论的多,真正动手的人却很少。

这些年来,李鸣华在古城区的工作室,不定期有一些朋友或者同好一起创作讨论。便利的互联网使得沟通交流更加方便,从原来只有少数几个朋友拍湿版,到现在李鸣华知道的苏州就有五个以上的工作室在拍湿版,对湿版感兴趣的朋友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的加入,使得这项古老的工艺变得异常有活力。

苏州这么多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让李鸣华觉得欣慰的是,虽然城市在高速发展,但古城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延续着原来的风格进行了有序的改造翻新。湿版特有的影调风格,表现一些古朴的景观,很是相得益彰。包括苏州的园林,以及一些遗留下来的古迹,都可以用湿版拍摄的方式去呈现。效果与现代的数码影像还区别很大,虽然没有数码影像的那种锐利精致,但特有的金属质感以及影调,非常迷人。湿版人像也特别有特色,在人物的表现上,比较容易突出个性,且显得很有年代感。

2-3.湿板摄影表现景物时,有种特别的金属质感

4.2014年用湿版摄影拍摄的老外

5.2022年老外曾经站立拍摄的地方居然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

李鸣华的湿版摄影作品中,有一张一个老外站在园区的某个地方的图片,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照片中的老外叫KAL,英国人,在上海工作,也是喜欢湿版摄影的一位朋友。2014年夏天,几位做湿版摄影的朋友一起来苏州,组织了一场在园区的湿版拍摄。当时这个区域保留了一大片草坪,有一条小溪,两边还有一些树,照片中的桥是拆除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感觉像是拆到一半硬生生地停了下来,至于什么原因,李鸣华并不知道。当时周围全是在建的楼盘,一片繁荣昌盛的样子,唯有这座桥像个“钉子户”一样倔强地矗在那里,一帮人觉得特别有意思。于是就以此为背景拍了一张照片,老外的加入,使得画面又有了新的内涵。当时KAL的原话是:“看,我就是这个城市的外来建设者。”快十年过去了,前一阵子李鸣华又去原来的地方看了看,居然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我想应该是园区的规划者们刻意要保留一点点这片地方原有的元素吧!”李鸣华说。

非湿版的影像同样记录苏城变迁

1999年,李鸣华从昆山搬到苏州,23年来一直居住在苏州。这23年也正是苏州发生巨大变化的阶段。给李鸣华最大的感受是苏州越来越大,越来越现代,但没有丢弃江南水乡的原本特色,传统的东西一直被保留。一方面苏州人可以继续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享受园林城市特有的悠闲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城市的高速发展,让苏州人同时感受到现代化都市快捷而高效的生活方式。

6.2005年的阊门

7.2022年的阊门

8.2005年的阊门外

9.2009年的阊门外

没有定居苏州之前,李鸣华来苏州读书。当时阊门给他的印象就是老旧,周边的环境也是比较破败,大环境挺混乱的。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阊门非常整齐,周边的街巷规划建设也与城门非常统一,原有的城门楼修缮一新,既保留了原有特色,同时也让人耳目一新。2009年李鸣华拍摄过阊门,前不久又在同机位拍摄了一张,两张影像对比,变迁的感觉非常明显。

李鸣华一直居住在古城区。这些年古城区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整齐了。从街巷到房屋,从绿化到公共设施,都越来越有序。山塘街,是古城区的一处地标。李鸣华用数码相机拍下的一组山塘街今夕对比照,是在山塘街西段拍摄的。这一段街巷还保留着原有的样子,没有像东段那样非常商业化的开发,但也进行过适当的改造。片中的一排房子,原来的主人在河面上搭起一间象吊脚楼一样悬空于河面的房子,非常有特点。本来山塘河两边都是临水而居的,这些参差不齐的水面上的房子,显得很特别,把枕河人家的特色体现得非常充分。两年前河道整治,所有的违法搭建一律拆除,成了现在的样子,虽然这是整改的需要,但两边生动立体的烟火气息却没了,让人心生遗憾。

李鸣华计划,今后一段时期,用五到十年的时间,用湿版工艺大画幅拍摄苏州最有特色的一些景和人,比如传统的园林、水乡、古镇等,再加上现代化进程中高楼大厦、各色人等。李鸣华的设想是,能否找出一些人文、社会或生态方面的对撞抑或是互补。

10-11.河道整治前后的山塘街西段民居

猜你喜欢
山塘影调老外
山塘街 一年 24小时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岁暮待春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老外中国游
一图/黑白影像
吃饺子
七里山塘慢慢走
红军中的老外
漫谈摄影造型十二字法——调(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