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控制的关系中,你是共谋者吗?

2022-09-19 13:37韩婧
莫愁 2022年25期

文/韩婧

家庭中的屈从角色

A的老公是一个很严格的人,他会对A提出很多要求:晚饭必须在七点前吃完,之后他要求一家人一起散步或者看电视;如果A把车停在车库时轮胎转向左边或者右边,这会被认为是一个错误;晚上睡觉前如果A没有及时整理好卧室,他会很生气;家里的物品没有按照他的要求摆放整齐,A会被指责做得不对。

针对老公的这些要求,A会说:“我有时候很生气,凭什么他对我提出这么多要求!但是我只能默默抱怨,毕竟日子还要过下去。”所以,A一边心里越发不满,一边忍受着丈夫的控制,维持着婚姻表面上的平和,在她看来,装聋作哑、视而不见或许有一天矛盾就会消失不见。

看上去A被老公控制了,她的行为一步步按照老公的要求去开展,其实在这样的关系中,A也充当了一个共谋者——屈从的角色让她尽可能满足老公需要的同时,也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换回老公有条件的爱,就像老公经常说的:“尽管你经常惹我生气,我还是爱你的,并且没有离开你。”

同一立场的共谋者

生活中有很多让我们不愉快的关系:有些人不喜欢强势的父母,觉得父母一直在给自己提要求;有些人觉得伴侣没有自主能力,不积极向上,只能不停地去督促他;有些人觉得同事总是爱抱怨,给自己带来很多负能量。看上去我们自己都是这些关系中的受害者,不得已去忍受自己不喜欢的人,可是在这些关系中,我们的反应并非和他们站在了对立面,更多的是同一立场的共谋者——

你从来没有忤逆过强势的父母,其实这样会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是对的,而你的顺从听话是为了换回他们的肯定;

你在伴侣面前充当照顾者的角色,让他更加离不开你的同时,也失去了关系中的主动权;

同事抱怨的时候,你从来没有表现出厌烦的反应,这给了他们一个信号:你是愿意倾听这些内容的,从而强化了抱怨的行为。

为什么这些关系明明是不舒服的,你却要选择继续保持,甚至无意识间扮演了共谋者的角色?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作“强迫性重复”,指的是在经历一件痛苦或者快乐的事情后,会在以后不自觉地反复制造同样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我听过一个很美妙的比喻,有人把强迫性重复比喻成“回家”——尽管那些体验不一定是舒适的,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些体验是熟悉的,所以每次重复同样的模式让人觉得安全。一如很多人和伴侣相处过程中“套路化”的模式:冲突暴露后陷入冷战,一方歇斯底里,一方拒绝沟通甚至扬言分手,但是过不了几天,两个人又会重归于好,之前的矛盾依然还在,但彼此却选择心照不宣地维持当下的平和。

取悦和依赖的背后

所有关系的背后,追根溯源,都是人与自身的关系,经由不同的机制,投射也罢,移情也好,总之把自己放到了他人身上,从而把和自己的关系变成了和他人的关系,然后通过和他人的关系来处理和自己的关系。

被控制的一方或许需要看到这一点:你被控制的背后是为了确保情感安全的位置——被他人爱着在你看来是最好的,共同的相互依赖为自我欺骗和错觉提供了肥沃的心理土壤,每个伴侣支持另外一半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想找到这种依赖背后的原因,不妨把这种依赖分离出来看一看,是否你的童年期不得不取悦你的照顾者,然而结果却总不能如你所愿得到他们的肯定?继续问问自己,取悦和依赖背后,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当你有一天忍无可忍对这样的关系表现出难以控制的反叛,并且尝试打破表面的平和时,你的生命力才真正开始呈现,关系才会产生变化的可能性。(作者系江苏省妇联“莫愁心理联盟”心理专家)

编辑 家英宏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