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台实践对于高校戏剧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

2022-09-26 07:29马龙浩刘晨瀓王涌仪
戏剧之家 2022年27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戏剧舞台

马龙浩,刘晨瀓,王涌仪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一、舞台实践对于表演教学的重要性

戏剧表演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只能化为表演者自己的血和肉融入下意识的表演当中。要达到在规定情境下有机表演的目标,就需要演员在一次次的排练和演出中积累经验,从实践中学习,并在观众和老师的反馈中收获经验教训。由此可见,如果在表演教学过程中,老师教授的理论内容大于实践,那样无异于把这门实践艺术束之高阁,又何谈一步步地把一台戏呈现给观众看呢?

因此,表演专业的教师需要重视舞台实践,在实践中不仅可以磨炼自己导戏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们配合导演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并总结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改正,而不是纸上谈兵。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才第一次登上舞台,第一次面对台下无数双眼睛,第一次穿着演出服装走路说话。那么身为在戏剧舞台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经验的老师们,如何引导学生同时掌握好理论和实践这两个重要部分,又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及从实践中反馈理论,笔者在本文中便对其在舞台实践方面的教学能力上提出了几点要求。

二、舞台实践的作用

(一)提高业务水平

磨炼一个演员演技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经常在舞台上演戏,就如同画家需要靠自己的画笔和颜料不断地在纸上作画、音乐家需要靠自己的乐器不断地演奏、舞蹈家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肌肉筋骨一样。由于演员“三位一体”的特殊性,演员既是作者,又是创作材料和作品,所以演员对自己的声音、形体、表演技巧等诸多部分都需要不断磨炼。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一瞬间的眼神或动作可能需要演员在台下成百上千次重复。演员还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气息和咬字发音,等到真正演出之时,这些积累才能够得以体现。

(二)提高学生积极性

对于演员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观众的鲜花、掌声、眼泪和笑声更珍贵的了。一场演出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大众的认可度,如果能够让他们认为来看演出得到了情感上的愉悦、思想上的升华,最终可以收获他们的掌声和鼓舞,那么这就是一件非常让人感动的事情。很多学生在得知自己的家属或朋友将坐在台下观看自己的舞台演出后,为了得到他们的认可,学生们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也会更强。从这个角度出发,舞台实践便可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收获观众及时反馈所带来的成就感,更能在一次次的演出后反思和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比如切换场景时间过长,或是自己演出时忘词、卡壳,又或是形体动作过于琐碎等等,这远比仅靠理论支撑起来的教学方式行之有效。

“观众自然不能像导演那样对演员耳提面命,然而通过他们中间所形成的情绪气氛却能明白无误地告诉演员,什么样的表演是生动感人的,什么样的表演是无效的、拙劣的。对于内涵较浅、技巧性较重的戏曲表演艺术,观众的这种反馈作用当然更加明显,就是在内涵较深的戏剧表演中,观众的反馈参与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幕一拉开,观众在对剧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下子把他们引入戏中的,乃是演员身上的戏剧性,这种戏剧性不仅是外在的技巧,而且更是在长期演练之中,通过融化观众要求而养成的极其精湛的表演艺术。”

(三)提高审美和思辨能力

历史上的任何一门艺术,在继承前辈和老师们的基础之上,更多的是靠学者自身的悟性,在继承中发展。齐白石老先生曾经在看到他的徒弟许麟庐临摹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的时候,说了“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这样一句话,目的是提醒徒弟在继承自己的基础之上,一定要有他个人的审美和发展。

我们在学习表演艺术时也是如此,若是把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体系最基础的理论都还没学好就说:“我不喜欢斯坦尼体系的体验派方式,我要突破和创新!”如果只是一味模仿下去,那是“似我者亡”。这就像小学生还算不清三加二等于五的时候就说:“我们不能拘泥于哥德巴赫猜想,要突破。”学生需要在跟随老师的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打磨自身,通过每一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对自己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夯实自己作为演员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这才是齐白石老先生说的“学我者生”。

同样,让学生们在学习阶段不断地创作、感悟,从一次次的汇报演出中提高自己对于作品和表演的审美能力,感受什么样的作品是能够深入人心的、什么样的表演是好的表演、别人演的这一人物好在哪里、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提高的地方等等,这些就是学生除去老师教授的部分以外,自己需要主动去悟的部分。

(四)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目标

我们常说,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以兴趣为导向,兴趣就是最好的导师。然而,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目标并不明确。如果导师去问表演系的大一新生在大学毕业后打算从事什么职业,大多数学生都会告诉导师自己要当演员。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并非所有人都能当演员,甚至有些人最终去做了演员也并不合适自己。虽然我们现在目所能及有很多种针对演员的训练方法和体系,但是并非所有经过训练的人都能成为演员。

因此,我们便需要在表演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喜爱戏剧的人不单单可以表演,也可以在幕后发光发热。并非只有站在台前的演员才是最光鲜亮丽的,一部戏的成功是各个部门齐心协力的最终成果。

三、舞台实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不同的演员(学生)的职责存在差异,他们共同构成一场完整的演出。在一部戏里,任何人都缺一不可。

前期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服装、化妆、道具、音效等各个部分都要落实到具体个人来负责。

中期需要老师和学生们统筹好排练时间、设定排练计划等。

后期需要有人负责公众号宣传和制作海报、门票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通过舞台实践可以实现增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的作用。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排练和演出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明确自己的行为对于团队整体演出效果的影响力。基于此,我们整部戏的团队成员就能够积极配合其他人的工作,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最终取得较好的演出效果。

(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戏剧表演艺术来说,其往往涉及人员较多且较为繁杂。演员不仅要在舞台上与对手真实自然地进行交流,更要在排练时与团队成员协商每一处设计和动作。演戏时演员与对手之间的交流就如同打乒乓球,你来我往,遇强则强,遇弱则弱。依靠这样的舞台实践机会,演员(学生)们便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彼此相互配合的能力,强化所有学生对社会、集体的融入性,达到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效果。

(三)提高演员的“七力四感”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过:“训练学习的成效依靠师生共同努力。”老师该应着力改善训练教学结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努力营造一个全体青年演员积极学习的环境。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青年演员,让青年演员最大限度地参与训练全过程。老师要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青年演员的训练需要,复习已知的内容或相关的知识,通过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功能,从而激发青年演员主体参与训练活动的内在动力,提高实际训练效果。青年演员自己能理解的老师就不再去讲,自己能领悟的老师就不再分析,这样可以腾出足够的时间让青年演员自己去问、去读、去做,自己去琢磨,自己去想象,自己去评论,老师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实践证明,青年演员在训练方面有效的活动时间越多,知识内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时间就越长久,相关的各项能力也就越强。

因此,在我们培养演员的过程当中要持续不断地增强演员的以下几个方面: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感受力、思考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真实感、幽默感、节奏感、形象感。当然,舞台实践并非培养这些方面、增强演员能力的唯一方法,但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舞台实践,老师给予学生一个得以创作和演出的平台,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身所缺乏的技能,从而更清晰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从这个角度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如何成为一名好演员,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做人,这具有极为宝贵的教学价值。

四、结语

戏剧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更是一门实践艺术,老师在分开培养演员专项能力的同时也要把它们协调起来,而舞台实践就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老师和学生们查缺补漏,并且在提高业务水平、学生积极性、审美和思辨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戏剧表演艺术的过程中全面快速地发展。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戏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戏剧类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