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我国混合式教学研究的热点透视与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9-26 04:01胡冬智三亚学院人文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27期
关键词:金课教学研究深度

胡冬智 (三亚学院人文学院)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在线学习的发展,混合式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更是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继续开拓创新,促进混合式教学研究的长足发展是当前应该思考的问题。缘于此,本文希望借助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以更科学、直观的方式展现我国混合式教学研究的关注热点、前沿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有益信息,拓宽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选用的分析工具是 CiteSpace(5.8.R3)软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它作为国内刊载量最大且连续动态更新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具有内容广泛、文献丰富、更新及时等优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及有效度。检索时间为 2022 年 2月4日,使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主题依次输入“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混合式学习”,三个同义词间用“OR”连接,时间范围设定为“2002-2022”,选择学术期刊,共检索到28041条结果。考虑到中国知网论文质量良莠不齐,在此基础上对来源类别进行再次筛选,只保留其中“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CSCD”期刊,还剩1420条记录。以RefWorks 格式导出到 CiteSpace 中进行可视化处理,并绘制相应的科学知识图谱。

二、我国混合式教学研究的热点透视

(一)关键词共现及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作为论文主题的代表性词汇,也是论文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这也促使研究者可以借助考察关键词的方式,了解论文的核心主旨及论述重点。鉴于此,如若某一学科或领域中部分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较高,则可探寻出这一领域内学者的关注热点及研究动向。将1420条样本数据导入 CiteSpace (5.8.R3)软件中,节点类型选择 Keyword,时间跨度设定为2002-2022年,时间切片设为1年,运行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限于篇幅,列出频次由高到低排名前 30 位的关键词信息(见表1)。频次的高低可以看出研究者关注的程度。

其中“翻转课堂”频次高达108次,属于强势关键词,出现在不同学科多门课程的研究文献之中。“线上线下”“线上教学”“在线教学”“线下教学”“在线学习”“在线教育”都是谈教学形式的。“慕课”“雨课堂”是谈教学平台。其中“慕课”“MOOC”因为中英文翻译的原因可以合并分析,两词加起来共出现125次。“慕课”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与之相对的是“SPOC”,在高频关键词表中排名第9,意思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2014年SPOC的辅助授课方式在国内大学开始试行,同年进入学者研究视阈。此外,“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出现频次也较高,可以看出我国混合式教学研究的侧重点。

除去词频外,关键词中介中心性也值得关注。就CiteSpace 工具而言,中心性大于0.1的节点被称作关键节点。根据表1显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慕课”“mooc”“教学设计”“混合学习”这几个关键词中心性均大于0.1,表明我国混合式教学研究侧重教学平台的开发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习模式的转变。

表1 出现频次前 30 的关键词信息

(二)热点领域解读

根据对高频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发现,近二十年我国混合式教学研究理论较少,多侧重应用领域,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研究大致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活动为中心,基于活动理论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冯玲玉以“以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学设计”(LACID)的理论为思考框架,阐释教学设计的技术性路径。[1]二是从技术环境视角进行研究。如李小平探讨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环境下混合式教学设计问题。[2]三是将教学设计按教学实施的先后顺序进行研究。如李逢庆借助ADDIE教学设计模型阐释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对教学开展过程进行深入探讨。[3]付艳芳则设计出“准备-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而三种研究状态间又非截然分开的,内容互有交叉和重叠。除此之外,个别学者注意到时代发展对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如冯晓英提出“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设计目标、原则、模式。[5]

2.有关教学方法的研究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讨论最多的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位列高频词第一位。关于“翻转课堂”的讨论涉及不同学科的不同课程。除了具体课程的微观研究外,陈艳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视角出发,分析我国“翻转课堂”的实践困境,探究“翻转课堂”的融合优化策略。[6]崔文杰从信息技术角度提出“翻转课堂”的未来发展需要技术的不断精细化及合理化运用。[7]毛齐明、王莉娟、代薇对近年高校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认为“翻转课堂”的内在本质是学习中心,追求的根本目标是深度学习,技术指向是支持自主。超越当下“翻转课堂”实践,需要从单纯制作教学视频转向广泛开发课程资源,从简单排斥课堂讲授转向灵活落实学习中心,从机械执行固定模式转向灵活组织过程要素,从基于课时单位的翻转转向基于知识单位的翻转。[8]

3.有关教学平台的研究

目前国内能够用于混合式教学开展的线上平台越来越多样化,比较常用的有“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钉钉”等。与之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应用方面,研究的重心还是如何为教学服务。以“雨课堂”为例,2016年4月一经推出就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31篇样本文献中有30篇讨论的都是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雨课堂”的使用情况。只有王帅国的一篇文章是单独较为清晰地介绍“雨课堂”的软件系统、特点、优势、理念的创新及运行情况。[9]此外关于“慕课(MOOC)”这一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讨论也非常热烈。研究者主要从“慕课”的发展过程、特征、对教育的影响 、在教学中的运用、负面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4.有关教学领域的研究

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以高校为主,几乎涉及所有专业的不同课程。其中,英语、医学、计算机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较多。“大学英语”“护理”“新工科”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均有出现。另外,实践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情况也是一个关注点。例如阎群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实践类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10]马汉达分析了混合式学习理论应用到实验教学的技术条件,阐述了在线实验教学的定义与分类,构建混合式实验教学的原则、方法和形式。[11]

5.有关教学评价的研究

教学评价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关于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如管恩京对山东理工大学的68门多学科课程开展实证研究,用于调查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效果。[12]二是关于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各项指标要设置得科学合理,要能够涵盖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情况,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如郭建东的文章就提出了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并对构建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践检验和信度、效度分析。[13]

三、基于突现词变化的前沿研究主题分析

(一)突现词探测

突现词指一段时间内数据突然的变化。在对突现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判断,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科的发展动向。本研究利用这一功能,把最小持续时间(Minimum Duration)的阈值设为2 年,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了突现词的变化图(图 2)。可以看出,在此阈值条件下,共探测出15个突现词。其中“混合学习”“课堂教学”“MOOC”“自主学习”“雨课堂”到2022年突变已经结束,剩下10个关键词按照突变程度的强弱排名依次是“线上教学”19.61、“在线教学”9.65、“线上线下”8.73、“课程思政”7.83、“线下教学”7.54、“护理”6.41、“金课”5.38、“教育”5.06、“深度学习”4.94、“教学改革”3.42。

图2 突现词变化图

(二)前沿主题解读

一般情况下突现词的出现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通过分析突现词的突显强度、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结合近几年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可以大致判断混合式教学研究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在2022年持续有突变情况的10个关键词中,除去已经被广泛讨论的“线上教学”“在线教学”“线上线下”“线下教学”“护理”“教育”“教学改革”外,“课程思政”“金课”“深度学习”这三个关键词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1.课程思政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开始,“立德树人”就一直被作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年12月,在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课程思政”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2020年5月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各地高校纷纷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当课程思政已然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之时,混合式教学研究势必也将关注到这一主题。

除此之外,高校教育的功能定位就是落实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混合式教学无论形式如何,本质上还是要应用线上线下资源服务教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功能定位和课程思政的价值诉求高度一致。这也为课程思政成为混合式教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而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目标定位、发展理念、指导思想、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师知识结构、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等,也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研究空间。

2.金课

“金课”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源于2018 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与“金课”一起被提到的还有“水课”。此时还仅仅是一个概念,内涵、标准都不够清晰。到了同年11月24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做《建设中国金课》主题报告,明确了金课的标准和类型。标准即“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类型则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五大类。至此,如火如荼的“金课”建设在各大高校展开。

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金课”的讨论,自2019年开始,已经不断有论文见诸学术期刊,2020年、2021年发文量呈继续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2月检索日期前,样本数据中共有18条记录。当前的讨论多集中在实践类课程的“金课”建设中,以护理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居多。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推动下,相信“金课”相关研究论文会大批量出现,而混合式教学与“金课”建设相结合又会是重中之重,与之相关的议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会成为混合式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3.深度学习

虽然深度学习的概念在国外已经提出了将近半个世纪,但是在国内其历史不过十余年。2005年因为黎加厚教授的翻译介绍国内学者开始逐渐关注深度学习。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各研究者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一些重要特征还是得到一致认可。比如,深度学习承担能力培养与价值传递的育人功能;强调学习者多元能力的提升;追求高阶学习目标的达成;强调知识深度构建的实现等。而这些目标和任务与混合式教学的追求不谋而合或者说深度学习就是混合式教学的本质追求。同时,混合式教学还可以为深度学习提供技术支撑。混合式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共享,重新规划课程、做到丰富课程知识、拓展实践空间,可帮助学生由知识的机械记忆到深度理解再到迁移应用,并进一步实现综合能力培养与文化价值传递。当然,这种目标的一致性、路径实现的可能性都为深度学习成为混合式学习研究的重要领域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近二十年我国混合式教学研究成果丰硕,现阶段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主要以应用领域的研究为主,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育平台、教学评价等都是重点研究的内容,讨论较多的话题包括“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结合突现词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课程思政、“金课”建设、深度学习将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金课教学研究深度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